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同步测试卷--2021-2022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一、选择题(21分)1.下列词语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嫌弃(xián qì) 谜语(mí yǔ) 输赢(sū yīnɡ)B.喇叭(lǎ bɑ) 枇杷(pí pá) 小篆(xiǎo zhànɡ)C.湖畔(hú pàn) 蜷曲(juǎn qū) 祭祀(jì sì)D.铭文(mínɡ wén) 狩猎(shòu liè) 蜀国(shǔ ɡuó)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国家。B.汉字产生于几年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汉字。C.甲骨文是我国古代唯一的一种文字。D.优美而独特的汉字是美妙的艺术品。3.关于甲骨文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在春秋时期使用。B.甲骨文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C.甲骨文主要记录祭祀、战争、狩猎、农事、气象等内容。D.甲骨文字形图画性较强,字体也不固定,字形线条比较纤细。4.根据造字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鸟”、“燕”字是象形字。B.“尘”、“休”字是会意字。C.“采”、“末”字是指事字。D.“胜”、“泪”字是形声字。5.下面是五年级某同学调查的错别字情况,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美轮美奂 栩栩如生 随心所欲 面不改色 ——某学生听写作业B.词语辩析 再接再励 已后 时侯 在做一次 ——摘自书籍报刊C.百农百顺 魔发师 人生百味 默默无蚊 ——摘自街头招牌D.豆付 鸡旦 大葱 木耳 菜花 蕃茄 ——摘自菜场某店标牌6.历代文人骚客写了不少与传统节日相关的作品,下列诗句或词句与传统节日对应不正确的是( )A.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七夕B.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C.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重阳D.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中秋7.下面句子中的关联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她织得一手好彩锦,所以名字叫织女。B.织女对孩子们说,天上虽然富丽堂皇,可是没有自由,她不喜欢。C.只要嘴里含着那颗宝石,才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D.既然天上没什么好,你就不用回去了。二、填空题(40分)8.社会上有许多广告利用汉字谐音进行宣传,你能写出正确的成语吗?天尝地酒(白酒广告)_____________咳不容缓(止咳药广告)____________衣名惊人(服饰广告)______________默默无蚊(驱蚊器广告)_____________9.在横线上填写当的歇后语。1.西西经常在象棋比赛中夺冠。今年,她又代表学校去参加了市象棋比赛。她回来时,同学们都围过来询问成绩,她不好意思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2.王刚忍不住嘟囔道:“你还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怎么连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这下,我们的计划泡汤了!”3.做人要清白,就像歇后语里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我想到了于谦写的《石灰吟》中的诗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0.“车”是象形字,它的演变过程如下图。我们可以从甲骨文的字形中看出古代车的形状,像这样模仿形状造字的方法叫“象形”,后来人们把“车”作为形声字的形符,这类形声字大多与跟车有关。1.请写出上图中前四种字体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写出三个形符是“车”的形声字,并组词。______( ) ______( ) ______( )3.请你再写出与车字有关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将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填空。(填序号)①孔夫子搬家——____________ ②外甥打灯笼——____________③咸菜烧豆腐——____________ ④梁山泊的军师——____________⑤四月的冰河——____________ ⑥隔着门缝吹喇叭——____________1.这家百年老店虽然开在巷子里,但是连许多外乡人都知道,真是“_______”啊!2.我本来很看好我校足球队的,可自从开赛以来,球队是“_______”,真令人失望。3.听了老师的讲解,我的思路被打开了,正如“_______”,不一会儿就把这道题解答出来了。4.服务员走过来问他吃什么,他头也不抬:“_______。”服务员一笑,转身奔向后厨。5.才才废寝忘食地发明了一个能洗碗的小玩意儿,可这对我们来说,完全是“_______”啊!6.哥哥严肃地说:“我们‘_______’,你要是把我的新书弄坏了,可是要赔的!”三、语言表达(12分)1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一群欢快的小鸟在树林里自由自在地歌唱。(缩句)_________________(2)我们难道不为祖先的创造赞叹不已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3)教室里很安静。(改为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4)妈妈对小红说:“今晚我有事不回家吃饭,你照顾好自己。”(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5)我童年的发现很可笑,我很快乐,难以忘怀。(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6)我们学校有不少很多同学姓李。(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现代文阅读(27分)阅读理解“册”“典”“删”的来历最初有文字的时候,人们是在兽骨、龟甲等平整的东西上用刀刻字,或用有颜色的矿石画字。直到东汉蔡伦改了造纸技术,造纸变得比较容易了,人们才开始在纸上写字。中间那么长的时间,在什么东西上写字呢?聪明的古人想到了竹子和木头。其中,用得较多的是竹子。人们把竹子削成同样长、宽、厚的长条,把竹条外面绿色的薄皮刮去,在上下的位置分别削出三角形的小缺口,然后放在火上烤,烤到竹条的“汗”全都出干了(湿的竹条容易被虫蛀,还容易变形),再用结实的绳子绕过一个个小缺口,把竹条连成一块块大竹片,就可以在上面写字了。一篇文章写在一大块竹片上,卷起来捆好,就是一“册”。想想我们现在常用的“画册”“史册”“一册书”等词语,你对它们的理解是不是更深了?再看这三个字形,第一个是两只手恭恭敬敬地捧着“册”;第二个字, 形是一个底座,其中上面是搁板,下面是支撑它的脚,“册”被庄重地安在底座上;第三个字形,是两只手捧着“册”将它陈放在底座上,这就是“典”字。“典”是重要的、特殊保存的、作为典范来遵守的义册,所以要恭敬地存放在特殊的地方。“字典”“词典”的意思就是从这里引申出来的。在竹、木上写字,写错了怎么办?你一定猜到了吧,一一用刀削去错字重写。古汉语中的“削文字”,指的就是修改文章。现在,当老师帮你“删改”作文时,你明白“删”为什么是立刀旁了吧?13.“册”字的来历是什么?用“ ”画出相关的语句。(3分)14.“典”字的字形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15.“删”字是立刀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3分)16.读了短文,我感受到了汉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17.我还能写出类似“册”“典”“删”的有来历的汉字,如_____、_____、_______等。(3分)阅读短文《汉字与中国心》,完成练习。①1998年春在纽约时,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②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③汉字,的确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这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选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能使爱过中华文化教有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④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干,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诗词了。过年时吟“ ”;春雨时吟“ ”;中秋时吟“ ”;送别时吟“ ”,喜悦时吟“ ”;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路”……古典诗词已经规定和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⑤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了。18.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2分)戏答:____________________心潮难已:________________19.读短文的第4自然段,将合适的诗句的序号填在短文横线上。(2分)①漫卷诗书喜欲狂 ②明月几时有 ③爆竹声中一岁除 ④好雨知时节 ⑤劝君更尽一杯酒20.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不适( ) 特别( ) 吝啬( ) 赞成( )21.根据短文内容,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汉字的特点? ( )(2分)A.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B.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C.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D.汉字好记好学,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22.下列最能体现汉字特点的是( ) (2分)A.汉字的形 B.汉字的义 C.中国的古典诗词 D.汉语拼音23.联系现实,结合本文说说为什么“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4.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说一说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会那么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试卷第1页,共3页(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A项,“输赢”的拼音应改为shū yíng;B项,“小篆”的读音为xiǎo zhuàn;C项,“蜷曲”的读音为quán qū ;D项,正确。2.A3.A【详解】考查文学常识。A项错误,甲骨文主要在殷商时期使用。4.D【详解】本题考查字的分类。“泪”是会意字,不是形声字。“氵”像流水、水珠,“目”表示眼睛,表示从眼睛中流出来的水。所以这个字是“目”字旁边加个三点水。本义是眼泪。象形字:是和物品很像的字,一般来说往往是一幅图画演变而来。会意字: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合成的一个新汉字。指事字:一种抽象的造字法,也就是当没有、或不方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形声字: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5.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经常也是易错字。A项字形完全正确。B项“词语辩析”的“辩”应改为“辨”;“再接再励”的“励”应改为“厉”;“已后”的“已”应改为“以”;“时侯”的“侯”应改为“候”;“在做一次”的“在”应改为“再”。C项“百农百顺”的“农”应改为“依”;“魔发师”的“发”应改为“法”;“默默无蚊”的“蚊”应改为“闻”。D项“豆付”的“付”应改为“腐”;“鸡旦”的“旦”应改为“蛋”;“蕃茄”的“蕃”应改为“番”。6.D【详解】D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此句的意思是: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它出自欧阳修 《生查子·元夕》。此句是描述正月十五元宵节的。7.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ABD关联词正确。C.有误。“嘴里含着那颗宝石”和“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分句间是条件关系,可以用“只要……就……”相连。8. 天长地久 刻不容缓 一鸣惊人 默默无闻【详解】此题是对成语的考查。题目中的“成语”利用了汉字的谐音,与广告中的物品相呼应,所以要利用这一特点找到用错的字,写出正确的成语。①“天尝地酒”可以看出是宣传“酒”的广告,成语本应为“天长地久”。②“咳不容缓”是止咳糖浆的广告,所以“咳不容缓”中用错的字是“咳”,应改为“刻不容缓”。③“衣名惊人”是服饰广告,所以“衣名惊人”中的错字“衣”,应改为“一鸣惊人”。④“默默无蚊”是蚊香的广告,所以“默默无蚊”中用错的字是“蚊”,应改为“默默无闻”。9. 外甥打灯笼一一照旧(男) 梁山泊的军师一一无(吴)用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详解】此题考查的是有关歇后语的识记。1.“外甥打灯笼一一照旧(男)”“舅”和“旧”同音,“照旧”是它的要表达意思,说明事情还和原来一样,没有变化。这是一句民间的歇后语,说的就是一切按照原来的样子进行。2.“梁山泊的军师一一无(吴)用”歇后语的意思要看后面,梁山泊的军师是吴用,谐音之后就是无用,意思就是指“没用”,“没作用”。3.“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小葱的颜色是一半白一半青,而豆腐是白色的,因此说成一青二白,青采用谐音清,变组成了成语一清二白。10.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辆 车辆 轨 轨道 轻 轻快 杯水车薪 闭门造车 车水马龙【详解】1.本题考查了汉字造字法及演变,学生做此类题目时要结合汉字的基础字形字义与知识积累进行分析。本题需要结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我爱你,汉字》的学时的阅读积累完成。根据积累可知,汉字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字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以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五种字体最为典型。故再根据本题图文信息,可知图中前四种字体的名称分别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2.本题考查关于车的字词的积累与组词能力。做题前可先回忆什么字与车有关,从而思考出车字旁的字,再进行组词。车字旁的字有:转、轿、辕、轻、辙、载、轮等,写出自己熟悉的字,再进行组词即可。3.本题考查成语积累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需要看清题目要求,写出带有“车”字有关的成语即可。带有“车”字有关的成语有很多,如闭门造车、杯水车薪、乘车戴笠、车尘马足、车水马龙等,写出三个即可。11. 净是输(书) 照旧(舅) 有言(盐)在先 无(吴)用 开动(冻)了 名(鸣)声在外 ⑥ ① ⑤ ② ④ ③【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歇后语的掌握。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夫子是指孔子,孔子是思想家,教育家,家里肯定有很多藏书,因此,他搬家的话,搬的东西肯定都是书;故用这句歇后语取“书”的谐音——“输”,形容赌博或是比赛的结果都是输的。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按照歇后话的原则,就是每个字都有本身的意义。有外甥则有舅。打灯笼有“照”的意义,而不仅仅是“找”的意思。“照舅”同音过来,“照旧”就是照样还是原来那样,没有变化。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咸菜已含盐分,和豆腐一起烹煮时不必再加盐调味。比喻已事先声明,交代清楚。所以谐音有言(盐)在先。梁山泊军师——无(吴)用:比喻没有用处。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四月的冰河开始解冻了,所以谐音开动(冻)。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喇叭在门外面,吹响后,声音当然是在外面,所以说鸣声在外。来谐音名鸣声在外。指人出名后,名声在外流传,为众人所知。形容名气很大,名声已经传到了其他的地方。这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12. 小鸟唱歌。 我们都为祖先创造赞叹不已。 教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到。 妈妈对小红说,今晚她有事不回家吃饭,让她自己照顾好自己。 因为我的童年发现很可笑,所以我很快乐,难以忘怀。 我们学校有很多同学姓李。##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李。【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缩句要将句子缩到最短,保留其原始的主谓宾结构即可。缩句步骤:第一,弄懂句子的意思;第二,标出应留词语(主干和必须保留的枝叶); 第三,检查对错优劣。主干:小鸟唱歌。(2)本题考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能力。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此句中删掉“难道……吗”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此句中“不为”改为“为”。(3)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能力。夸张: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教室里安静得只能听到笔在纸上的“刷刷”声。(4)本题考查直接引述句改为间接转述句的能力。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①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此句中引号中“我”改为“她”,“你”应改为“小红”,但此句应改为让她照顾好自己。②陈述转转述句,要将冒号和双引号去除,主观人物的主语由第一人称变为第三人称。(5)本题是对关联词的考查,要明确关联词的正确用法。在解答时只要弄清楚句与句之间存在的关系,然后选用正确的关联词语就可以了。前句和后句之间是因果关系,可以用“因为……所以”(6)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修改病句的步骤:A、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B、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C、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D、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①用词不当。②搭配不当。③成分残缺。④词序混乱。⑤重复啰唆。⑥前后矛盾。⑦不符事理。⑧归类不当。⑨指代不明。 “我们学校有不少很多同学姓李。”重复啰嗦,改为我们学校有很多同学姓李。或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李。13.一篇文章写在一大块竹片上,卷起来捆好,就是一“册”。14.两只手捧着“册”将它陈放在底座上。15.古代用刀削去错字重写。16.非常有趣,有一定的来历。17. 拜 涉 祭13.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把握。阅读第一自然段,结合句子“一篇文章写在一-大块竹片上,卷起来捆好,就是一册”。可知答案。14.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把握。阅读第二自然段可知,选文第二自然段第二行讲到“第三个字形,是两只手捧着册’将它陈放在底座上。这就是‘典’字”。从这句话可知答案。15.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概括。阅读第三自然段可知,结合句子“在竹、木上写字,写错了怎么办 你一定猜到了吧一一用刀削去错字重写。古汉语中的删削文字’,指的就是修改文章。”可知,“删”字是立刀旁的原因是古代用刀削去错字重写。16.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也非常的有趣,有一定的来历。17.本道题考查了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结合课堂上学习生字词时的积累答题。即:拜、涉、祭。18. 以游戏、玩笑般调戏的态度或带着一种忽悠的口吻来回答问题。 指心情难以平静。19.③ ④ ② ⑤ ①20. 适宜 普通 大度 反对21.D22.C23.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国人的灵魂中。24.这不仅是因为我们都吃中餐,都讲中文,都有用汉字,更重要的是我们都有一颗中国心。【解析】18.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含义的正确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①戏答:半开玩笑地回答。②心潮难已:比喻像潮水一样起伏的心情,难以抑制。原文: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能使爱过中华文化教有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19.本题考查了选词填空的能力。要结合词语意思及语境选择恰当答案。①“漫卷诗书喜欲狂”出自盛唐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所以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②“明月几时有”出自北宋苏轼的《水调歌头》。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③“爆竹声中一岁除”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这是过年时可以吟诵的诗句。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④“好雨知时节” 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全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它的确很“好”。春雨时吟“好雨知时节”。⑤“劝君更尽一杯酒”出自唐朝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全诗:渭城朝雨温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一篇深挚的情谊。可在送别朋友时,引用本句诗。20.本题考查了在文中找反义词的能力,在理解所给词语的基础上完成。不适:(形)身体不舒服:偶感~。反义词可为文中的:适宜。特别:(形)与众不同;不普通:他的脾气很~。[近]特殊。[反]平常|一般|普通。②(副)格外:这个节目~吸引观众。③(副)特地。[近]特意|专门。[反]捎带|顺带。④(副)尤其:他喜欢郊游,~是骑自行车郊游。反义词可为文中的:普通。吝啬:(形)①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应该用的时候也舍不得用。[近]小气。[反]大方|慷慨。②不肯拿出一点自己的财物来给别人享用。反义词可为文中的:大度。赞成:对别人的主张或行为表示同意。反义词可为文中的:反对。21.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短文中总结了汉字的特点是: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正确的是:ABC。所以,D项不是中国汉字的特点。22.本题考查了文章内容的理解。熟读文章可知,从“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的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可知答案。23.本题考查从文中提取信息。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短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根据短文内容:汉字,是人类一绝。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古典诗词早已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这些久远的文化底蕴,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国人的灵魂中。明白了这些,就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可知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24.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一个中国孩子,甚至在呀呀学语的时候,就能背诵许多古典诗词了”可知,中国人自小受着中华古典文化的熏陶,心中有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之情,所以中国人的凝聚力会那么强。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