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鲁迅第二单元写作背景1911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广大农民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剥削和压迫之下。封建统治阶级一方面对帝国主义者奴颜婢膝,另一方面用封建礼教、迷信和愚民政策对百姓进行镇压剥削。他们丧权辱国,却自称“天朝”,用这种“精神胜利法”对人民进行麻醉教育,造成了人民不觉醒的麻醉状态。 《阿Q正传》正向我们展示了辛亥革命前后这样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实面貌。根源的确主要在于他不断遭遇的身体失败。当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到“精神胜利法”上的时候,几乎忘却了鲁迅对于身体的关注,但“精神胜利法”对应的不正是身体的失败吗?阿Q的失败感首先来自打不过别人,甚至打不过他所瞧不起的王胡和小D,其次来源于他所身受的饥饿、寒冷和无法满足的性欲,最终来源于身体的死亡——“全身仿佛微尘似的迸散了。”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身体的视野,“精神胜利法”事实上是无从被诊断为病态的。——汪晖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容,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鲁迅学5。,5安实剂昌术网3,6é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鲁迅主要著作(1)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2)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3)杂文集16《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伪自由书》《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附集》《集外集》《集外集拾遗》(4)书信集《两地书》(5)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鲁迅创作《阿Q正传》的目的:“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意在“暴露国民的弱点,揭露中国的病态社会,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