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体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人民的喜悦心情。(二)知道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表现,懂得其含义。(三)树立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感,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难点:知道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表现,懂得其含义。三、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1.课前搜集有关国旗、国歌、国徽的象征含义和它们背后的故事。2.课前搜集身边老人建国以前的生活故事。(二)教师准备:搜集有关的录像、图片、资料等;课件和小组调查研究记录表。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回顾一下近代的中国史。近代的中国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从此,中国人民内有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主义的统治,五四运动、中共一大、南昌起义等事件中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英勇反抗。这就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看完了视频,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中国近代史给你留下的印象。生谈印象。小结:是啊,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的抗争史。从 1840年到 1949年,近一百年的抗争,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光明的时刻——新中国的成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新中国的成立。(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出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图片。师:首先让我们走近一张老照片,知道这是记录的哪一次会议吗?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师:这是一次不平凡的会议,这次会议翻开了新中国崭新的一页。自学课本 76页阅读角,找出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生自学汇报。了解了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次会议上研究讨论的国旗国徽国歌,关于这些国家标志你知道多少呢?下面我们小组合作,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探寻国旗、国徽、国歌的象征意义和它们背后的故事。(三)探寻国旗、国徽、国歌的象征含义和它们背后的故事小组合作探究: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探寻国旗、国徽、国歌的象征意义和背后的故事。学生合作探究、汇报。小结:这就是我们的国家标志,是我们国家的尊严和象征。师:目前关于国家标志,我国已经立法。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关于国歌国徽国旗的法律规定:尊重和爱护国旗、国徽、国歌,是每一位公民的法定义务,对任何侮辱国旗、国徽、国歌以及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必须坚决予以制止和纠正。思考: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尊重和爱护国旗、国徽、国歌呢?生谈做法。师:正如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升国旗时规范的动作、洪亮的声音就是对国家标志的一种尊重和爱护。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国家领导人一起参加一次升旗仪式。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尊重国旗、国徽和国歌。播放视频,学生全体起立,唱国歌、行少先队队礼。(四)人民生活新变化1.开国大典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民,是啊我们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出示 1949年 10月 1日,让我们一起来重温开国大典。播放开国大典视频。师:开国大典上,为什么举国欢腾?要了解其中的原因,还需要我们走进那时人们的生活。2.故事分享会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建国以前人们的生活故事,下面进入我们的故事分享会时间。温馨提示:讲述对象可以是可以是你家中的老爷爷、老奶奶等出生在建国以前的老人。讲述内容可以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展开。学生分享。师:同学们刚才说到的这些,就是当时千千万万中国人的缩影,旧社会的中国人就是生活在这样被压迫、被侵略的水深火热当中。那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生活有了哪些改变呢?我们走进一组资料来探究一下3.探究建国前后人民生活变化小组合作学习提示:填一填:提取关键内容,完成学习单上的练习。议一议:组内针对一个方面进行轮流发言,组长用红笔记录不同观点并讨论,准备汇报。资料补充:妇女地位——建国前:在旧中国妇女一直是男人的附属品,从皇帝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到普通男人的三妻四妾,只要有权有势,男人可以肆意拥有女人,而且,女人婚后不论怎样的不幸,也只能忍受,她们只有被男人休弃的份,女人只能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妇女在婚姻上没有任何的发言权,地位极其低下。最为惨烈的,是妇女的缠足。建国后: 1950年 5月 1日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就是该法在原则问题上所作的重要规定。为了肃清封建婚姻制度的残余,该法还明确规定禁止重婚、纳妾、收童养媳、干涉寡妇婚姻自由、借婚姻关系索取财物等。新中国的法律规定,妇女与男子有平等的劳动就业的权利、同工同酬的权利。新中国建立后,广大妇女纷纷走出家门,女性就业人数和共和国的建设步伐共进。1949年,城镇女职工人数为 60万人,仅占全国职工总数的 7.5%。[18]1958—1959年间,女职工人数猛增到 700多万。土地分配——建国前地情况调查表建国后: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解放后,农民都分到了土地,他们摆脱了地主的剥削,成了拥有土地的主人,农民的种地热情高涨,能够丰衣足食,自给自足,还能把多余的粮食支援国家建设,总的来说那时候农民的生活比旧社会强的太多了。教育普及——建国前:教育事业非常落后,我国 80%以上的人是文盲,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 20%左右。学校分布很不合理。劳动人民子弟入学的很少。职业和技术教育很不发达。高等教育权有相当一部分掌握在帝国主义手里。建国后:人民教育制度,规定了教育方针,确立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基础教育基本普及,职业和技术教育迅速发展,高等教育已建立起多层次、多类型,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教育体系,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有巨大发展。例:建国以后的农民夜校我记起一件事:有个马家八叔,带着当铁路工人的儿子给他一张一万元的票子,上街买旱烟叶子,人家给他按 5千元花了,回来因生气还大病一场,也不敢给别人讲。唉,都是不识字惹的祸。开办夜校以后,情况就有了变化。农民夜校的对象是广大农民,一般不定期,不定时,雨天和闲天多学,忙天不学。上课老师由各自然村确定。有几个朴实的中年农民,学习很认真,衣兜装个小本子,耳朵上别个半截铅笔,不但学会自己写名子,还学会阿拉伯数字 1-100的写法。很多老农民也学会了认识票子(人民币)。小组合作探究、汇报。生:在教育普及方面,建国以后人民受教育的机会多了。师:非常善于总结,那受教育的好处是什么呢?生交流。师:受教育之后人们才能掌握生活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拥有改变自己生活的能力。生:在土地分配方面,建国以前土地集中在地主和富农的手中,普通老百姓分到的土地很少。师:孩子,你们组从数据的对比中发现了建国前后土地的分配特点,善于发现。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再也不用租种地主的土地,能够依靠自己的劳动让自己吃饱穿暖。生:在妇女地位方面,建国以前妇女地位低下,最为惨烈的是缠足。建国以后妇女婚姻自由、与男子一样有平等的劳动就业的权利......师:刚才这位同学提到了缠足,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缠足图片),缠足就是把脚上的骨骼硬生生掰断,旧社会崇尚三寸金莲,三寸大约是十厘米,大家可以用手比量一下。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生谈感受。师:是啊,这就是对女性身心的巨大摧残。新中国成立后,妇女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其实,新中国成立后不光在教育普及、土地分配和妇女地位方面发生了变化,还在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军队建设、外交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师: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开国大典上举国欢腾了吗?生谈认识。小结:是啊,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当家作主的时刻,被压迫、被侵略成为历史,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板书:当家作主)中国人民终于活成了大写的人。4.致敬中国共产党饮水思源,新中国成立的背后是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的探索,其中不得不提的是一支政党——中国共产党。从 1921年共产党的建立到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怎样的艰苦奋斗,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播放视频)师:看了视频,你想对我们中国共产党说点什么呢?生谈感受。师:我从你们的回答中听出了感恩,听出了自豪。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一支百折不挠的政党,这是一支一心为民的政党。建国以后,祖国大陆还有不少地方没有解放,中国共产党没有放弃,继续解救苦难的百姓,直到 1951年 5月 23日,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今年正值我们中国共产党 100年华诞,百年政党风华正茂。让我们紧密围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五)共度国庆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个时刻。所以每年的国庆节,人们会用各种方式纪念新中国的生日。师:你知道哪些纪念国庆节的方式吗?学生分享。师:无论哪种方式,都是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深情表白。今年的国庆节我们班每人设计一份班级国庆方案,我们将评选出最优方案共同庆祝祖国的生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回顾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展望未来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配乐齐读《少年中国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后反思《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课,属于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历史专题,教学的重点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激发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感。下面是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一、整合资源,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在学习开国大典这部分内容时,我播放了开国大典的视频,听到领袖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看到人民群众欢呼雀跃庆祝新中国的诞生,学生的情绪被瞬间调动了起来,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在故事分享会环节,学生分享了自己身边老人在建国以前的生活故事,学生在搜集、汇报的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建国以前人们生活的艰难,在不知不觉中亲近了走进了历史,亲近了历史。二、培养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的能力。在探究国家标志的象征含义和背后的故事环节教学中,学生将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清楚的表达出来,这是对资料的一种积极地自我内化方法;在学习人民生活新变化环节,学生运用归纳法快捷提取比较繁琐复杂的资料,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资料分析整理的方法,有利于今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开展。三、前后对比,激发爱国情感。人民生活新变化环节,我选择了教育普及、妇女地位、土地分配三个典型方面,引导学生结合资料进行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对比,在新旧对比中,学生感受到了建国前后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体会到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热爱祖国的情感油然而生。本课的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面对学生的回答,评价还不够及时到位,在今后在教育教学中需要不断的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