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我们当地的风俗》是《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中的第 1课,这一课是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我们的社区生活”中的第 10条“了解本地区的民风、民俗和文化活动,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能够识别不良的社会风气,不参与迷信活动”而编写的。 本课由三个板块组成,话题分别是“风俗就在我身边”“奇妙的节日风俗”和“风俗的演变”。第一课时主要涉及第一板块“风俗就在我身边”。“风俗就在我身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风俗与自己的成长、生活的密切关系,并探究这些风俗所蕴含的美好祝愿和传统美德,如爱幼和尊老。教材首先从与学生成长有关的风俗切入;然后聚焦学生比较熟悉的“十二生肖”风俗;最后,重点讨论了身边的尊老风俗。教学目标:1.体会与自己成长相关的风俗所蕴含的意义。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独特的“十二生肖”风俗。3.了解本地的尊老风俗,体会其中蕴含的美好祝愿。教学重点:了解与自己成长相关的风俗以及独特的“十二生肖”风俗。教学难点:体会这些风俗所蕴含的传统美德。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有关我国民风民俗的 PPT。2.学生搜集传统习俗及其相关传说,故事等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生交流:同学们,每年春节的时候你们都会收到什么礼物呀?学生回答:新衣服、好吃的,书籍、玩具......师补充引出:压岁钱2.师问:长辈为什么要给我们压岁钱,它有什么寓意吗?根据学生回答,师强调:长辈给晚辈压岁钱,以祝愿晚辈平安度岁,早已成为了一种风俗。3.那除了过年长辈给晚辈给压岁钱,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与我们成长有关的风俗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咱们当地独特的风俗。(板书:我们当地的风俗)二、新知呈现活动一:分享自己成长中的风俗故事1.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大家边看边想:这是什么风俗,为什么要这么做?【播放视频】生答:这是宝宝刚出生后给亲朋送红鸡蛋的风俗,为的是分享喜事,并期待新生命平安健康。【课件展示】2.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与我们成长有关的风俗呢?请大家分组讨论。讨论后小组代表汇报:①孩子周岁的时候要抓周;②正月初一不能赖床;③过年去亲戚家拜年会收到红包;④过生日吃煮鸡蛋、长寿面;⑤婴儿满月剃胎发,制作胎毛笔;⑥二月二龙抬头节才要理发等。3.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与我们相关的风俗,那你们知道其中的寓意吗?(学生交流,课件展示)4.师总结:从上面的交流中,大家一定能够感受到,这些与我们成长有关的风俗都寄托了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愿。活动二:解“十二生肖”之谜过渡:了解了以上这么多与我们成长有关的风俗,下面我们再来交流一个非常重要的风俗。交流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说它多,它真多,全国每人有一个。说它少,它真少,全国只有十二个。”同学们猜一下,这是什么?【课件展示】生答:“十二生肖”。①.师介绍“十二生肖”:是我国民间用来计算年龄的方法,是我国的重要民俗,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肖。【播放视频】②.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派代表抽取一张任务卡片。(卡片一:了解“十二生肖”的传说,故事;卡片二:了解与“十二生肖”相关的风俗。)请各小组根据卡片的提示以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完成相应的任务。各小组代表分别汇报。【师补充并通过课件展示】3.师总结:各小组同学任务完成的都很棒。“十二生肖”作为中国特有的风俗文化,在民间世代相传。同学们课后还可以收集与属相有关的风俗。“十二生肖”中的每一个属相都有独特的寓意。活动三:孝亲敬老,从我做起过渡:刚才我们交流的伴随我们成长的很多风俗体现了爱幼的传统。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应地,也有很多风俗体现了尊老的美德。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了解的尊老敬老的风俗。想一想,这些风俗包含了什么寓意呢 【小组合作】2.生交流汇报,师补充。【课件展示,播放视频】3. 其实《弟子规》中就有许多要求晚辈尊敬长辈的内容,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学生齐读】4. 师总结:古人说:“百善孝为先”,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风俗都体现晚辈对长辈的美好祝愿,希望他们身体健康,幸福快乐。三、课堂总结我们身边有许多与我们成长有关的风俗,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文化,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表达了人们多样的情感。希望同学们多多了解这些风俗,做好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四、布置作业1.课后继续收集了解我们当地的风俗,特别是节日风俗。2.课后每名同学都为长辈做一件体现孝心的事情,可拍下照片,并配上文字。板书设计我们当地的风俗尊老风俗就在我们身边十二生肖传统美德,世代相传爱幼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评测练习一、填空题1.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______,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______,表达了人们多样的______。2.每个地方都有______的风俗,这些风俗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且与我们成长有关的风俗寄托了______对_____的美好祝愿。我知道的伴随我们成长的风俗有___________。3. ()是中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一些民族用来代表年份和人出生的年号。4.________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很多风俗也体现了这一点。5.父母呼 _______父母命 _______ 父母教 _______父母责 _______。二、判断题1.中华传统风俗是陋习,应一概摈弃。( )2.给老人拜寿是尊老的表现。( )3.有的地方孩子出生时;煮许多鸡蛋,并把鸡蛋染成红色,送给亲友,表示“报喜”。( )4.抓周是小孩周岁时举行的一种预测前途和性情的仪式,是第一个生日纪念日的庆祝方式。( )5.舞龙,又称玩龙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吉祥。( )三、选择题1.下面哪种食物寓意长寿( )A.面条 B.寿桃 C.生日蛋糕2老虎对应的十二地支是( )A.子 B.丑 C.寅3.哪个节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A.情人节 B.重阳节 C.圣诞节4.下面哪个活动是在春节的风俗。( )A.赏菊 B.踏青 C.贴春联四.自主探究1.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护和传承呢?2.说一说你家里或身边还有哪些尊老敬老的风俗?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开展教学∶1.联系生活,重视资料搜集。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欠缺,储存资料有限,为有的放矢,顺利开展教学活动,课前我安排学生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多途径搜集有关成长的,十二生肖的,以及尊老敬老的风俗,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做了资料铺垫。2.优化课室结构,着力提升学生综合泰养。教学内容主次分明,重难点把握恰当,活动设计儿童化,注重“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培养。在课上,我注重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交流合作,提升综合素养。3. 教学形式多样化。通过视频、猜谜语等方式引人风俗话题,让学生分组探究,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互动积极,分享彼此了解的风俗。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这种基于解决真实问题的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课堂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4.重温经典,感念“孝”的字义。通过诵读《弟子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对照我国传统美德,反思自己是否关心父母长辈,并在生活中实践我国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本课教学还存在有待改进之处,比如,可进一步丰富有关尊老爱幼风俗的事例,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挖掘相关风俗背后的文化价值等,这样更能提升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