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昼夜交替 课件(34张PPT)+教案+试题+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9 昼夜交替 课件(34张PPT)+教案+试题+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昼夜交替
一、填空题
1、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 )”。
2、在地球上,被阳光照射到的地区是( ),没有被阳光照射到的地区是( );由夜晚逐渐过渡到白天的那段时间是( ),由白天逐渐过渡到夜晚的那段时间是( )。
3、地轴的一端始终指向( )附近。地球像陀螺一样绕着地轴( )自传,约( )小时转一圈。
二、判断题
1、“日心说”是完全正确的。( )
2、“太阳落山”说明太阳围绕地球运动。( )
3、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
4、地轴是真实存在的,它穿过地球的南北极。( )
三、选择题
1、用手电筒代替太阳照射地球仪,被光照到的地区是( )。
A.白天 B.夜晚 C.都有可能
2、地球上的人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反而觉得是太阳、月亮和星星在移动,主要是因为( )。
A.地球的自转速度很慢
B.地球与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是相对静止的
C.太阳、月亮和星星与地球是相对静止的
3、下列观点中,属于日心说的是( )。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太阳围绕地球转动
C.昼夜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4、如果上海是白天,那么( )一定是夜晚。
A.东京 B.首尔 C.华盛顿
四、综合应用
1、下图中A、B、C、D四处,即将迎来清晨的是( )处,处于傍晚的是( )处,人们还在熟睡的是( )处,人们正在工作和学习的是( )处。
2、如果C处是北京,那么D处可能是( )。
A.杭州 B.伦敦 C.纽约
五、实验探究
观察下图,思考坐在不同的运动物体上,周围景物是如何变化的。
1、坐在顺时针转动的转椅上,周围景物的运动方向是( )。
2、坐在地球这个“大转椅”上,我们每天看到太阳、星星的运动方向是( ),这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
3、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我们推测上海和西安两个城市,哪个城市先迎来黎明?
9昼夜交替
答案及解析
一、填空题
1、日心说 2、白天 夜晚 清晨 傍晚 3、北极星 逆时针 24
二、判断题
1、× 2、× 解析:人们在地球上观察太阳,习惯以地球为参照物,由于相对运动的关系,看起来太阳围绕地球运动。
3、√ 4、× 解析:地轴是一根假想的轴,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三、选择题
1、A 2、B 3、C 4、C
四、综合应用
1、B A D C 2、C 解析:北京和纽约在地球上大致处于对称位置。
五、实验探究
1、逆时针 解析:当我们随转椅一起转动时,会看到转椅以外原来不动的景物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就是相对运动。
2、东升西落 自西向东 解析:由于相对运动,以地球为参照物,太阳和星星的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
3、上海先迎来黎明。 解析:上海在西安的东面,所以上海先迎来黎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5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6张PPT)
新知导入
每个白天
都要落进黑夜
每个黑夜
都将迎来白天
昼夜之间
交错着最美的句点
日月循环
周而复始
昼夜交替
昼夜交替
苏教版 五年级下
新知讲解

活动
认识昼夜交替现象
1.昼夜交替现象
太阳东升,白天到来;太阳西落,夜幕降临。第二天太阳又从东方升起,白昼又来临了……
人们习惯把白天称为昼,把晚上称为夜,昼夜就这样不停地交替出现。地球上的事物每天都在感受着昼和夜的交替出现,昼夜交替的变化周期为24小时,它成为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新知讲解

活动
认识昼夜交替现象
2.昼夜交替现象出现的原因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每时每刻都在放射光芒,但在同一时间里,它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这样地球上就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只有地球发生转动,才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自转
新知讲解

活动
认识昼夜交替现象
3.提出假说
下面的四种假说,地球上都可以产生昼夜交替现象,要想判断出哪一种是正确的或错误的,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地球自转
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事物档案馆
地球仪
地球仪是缩小的地球模型。地球仪是球状的,分为球体、地轴和底座。在地球仪上,我们可以看见一条一条的细线,有横的,也有竖的,很像棋盘上的方格子,横的是纬线,竖的是经线。根据这些经纬线,可以准确地定出地面上任何一个地方的位置和方向。赤道以北的点的纬度叫北纬,记为N;赤道以南的点的纬度叫南纬,记为S。
新知讲解

活动
古人对昼夜现象的解释
古人对昼夜交替 现象的解释 提出者 观点 证据
金乌说 古代中国人 太阳是住在东海上的一只三足金乌,它白天巡逻,晚上休息。于是,人们就把金乌出来时看作白天,休息时看作黑夜。 人们发现了昼夜交替现象,但找不到合理的解释。
鼓说 古希腊学者 地球为一个飘动着的“鼓”。他们认为,“鼓”的外层是包在雾里的火环,太阳、月亮在雾中运转,人类从雾的开口处看到它们。 古人已经观察到太阳、月亮等天体的运动,人们对这种现象加以推测,但没有确切的证据。
新知讲解

活动
古人对昼夜现象的解释
古人对昼夜交替 现象的解释 提出者 观点 证据
地心说
最初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公元140年前后,古希腊天文学的集大成者——托勒密进一步发展了前人的学说,建立了宇宙“地心说”。 地球是球体。 如果大地是平面的,那么所有的人都会同时看到太阳或星辰的出没,但事实并非如此。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且静止不动。 如果地球转动,那么就必然会带动其他物体(如云彩等)一起转动,而人们看到的却是云彩、鸟类在自由地运动。
所有的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转动,并且每天都做一次圆周运动。 因为人们看到的是这些天体每天都在有规律地东升西落。
新知讲解

活动
古人对昼夜现象的解释
古人对昼夜交替 现象的解释 提出者 观点 证据
日心说
哥白尼,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日心说”的创立者,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主要贡献是创立“日心说”,写出“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天体运行论》。 地球是球体。 如果船桅顶上放一个光源,那么当船驶离海岸时,岸上的人们会发现光源所发的光逐渐消失,这说明地球表面是球形的。
地球在运动,并且每24小时自转一周,地球围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 因为天空比大地大得太多,如果无限大的天穹在旋转,而地球不动,实在不可想象。
太阳是不动的,并处于宇宙的中心,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新知讲解

活动
古人对昼夜现象的解释
分析(1)人类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金乌说”和“鼓说”是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的两种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当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成因不能理解时,他们往往会借助想象,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以表达他们对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的揣测,与事实不符。
(2)托勒密“地心说”的观点和“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转”的假设相似,哥白尼“日心说”的观点和“地球围绕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的假设相似,都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3)托勒密的“地心说”观点是所有的日月星辰都围绕着地球旋转,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证据是人们看到的这些天体每天都有规律地东升西落。地心说是托勒密根据有限的观测资料拼凑出来的,它是通过人为规定行星的大小及运行速度,才使该学说的模型与实测结果取得一致。但是,到了中世纪后,随着观测仪器的不断改进,行星的位置和运动测量越来越精确,观测到的行星实际位置同这个模型的计算结果的偏差,就逐渐显露出来了。
新知讲解

活动
古人对昼夜现象的解释
分析(4)哥白尼的“日心说”的观点是在16世纪初期通过长期的天文观测和缜密的思考创立的,他花费了30多年的时间去测算和修改自己的理论,并写成了《天体运行论》。因“日心说”与占统治地位的“地心说”的观点完全相反,而受到了教会的反对,就连他的支持者也受到了教会的残酷镇压。意大利的布鲁诺被宗教裁判所活活烧死,杰出的物理学家伽利略被判处终身监禁。但残酷的镇压终究遮不住科学的光芒,“日心说”的这个观点被 后来的科学家不断得到确证和发展,《天体运行论》终于成为一部流芳百世的科学名著。“日心说”中的一部分观点的事实论据是不足的,如“太阳是不动的,并处于宇宙的中心,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这个观点就是片面的。
(5)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得知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太阳系中所有的行星都绕着太阳旋转。银河系也有中心,它周围所有的恒星也都绕着银河系的中心旋转。
新知讲解

活动
模拟昼夜现象
通过模拟实验确定昼夜区域以及晨昏区域,观察昼夜现象。
实验材料:手电筒、地球仪。
实验步骤:(1)在黑暗的环境中,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上的中国。
(2)观察地球仪的向光面和背光面,找到“昼夜交替线”。
(3)在地球仪上找一找,哪些国家和中国一样正处于白天,哪些国家正处于夜晚。
晨昏线
新知讲解

活动
模拟昼夜现象
实验分析:在同一时间,北京这一区域被照亮代表此时北京为昼半球,背着光在黑暗中的半球是夜半球。昼夜之间的分界线(两条)合为一个圆圈,叫晨昏线(圈)。它是由晨线和昏线组成的。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北京这一区域从黑暗向明亮,这一区域就是清晨,这条界线称为晨线。从明亮转为黑暗,这一区域就是清晨,这条界线称为晨线。从明亮转为黑暗,这一区域就是黄昏,这条界线称为昏线。当手电筒照射在地球仪上的中国时,中国上、下的国家正处于白天,而背对中国的国家正处于黑夜。
实验结论:当北京处于昼半球时,为白天,那么( )、( )等国家也为白天。而欧洲、非洲、( )等大部分国家处于夜晚,如德国、阿尔及利亚、( )等。
越南
马来西亚
美洲
美国
新知讲解

活动
模拟昼夜交替现象
在地球上,被阳光照射到的地区是白天,没有被阳光照射到的地区是夜晚;由夜晚逐渐过渡到白天的那段时间是清晨,由白天逐渐过渡到夜晚的那段时间是傍晚。
1.模拟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检验我们的猜想是否成立。
实验材料:投影仪或手电筒、地球仪。
实验步骤:(1)在黑暗的环境中,将投影仪或手电筒打开,投影仪或手电筒的光射向地球仪,不能靠地球仪太近,要让投影仪或手电筒射出的光“包围”地球仪。
(2)逆时针(自西向东运动)转动地球仪,让中国慢慢地从白天进入夜晚。
(3)继续转动地球仪,让中国慢慢地从夜晚进入白天。
(4)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当中国处于清晨时,哪些国家正处于傍晚。
逆时针转动地球仪,是因为地球仪模拟地球的自转,而地球的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旋转。
要点提示
新知讲解
实验分析:转动地球仪后,中国出现了昼夜交替的现象,这说明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运动有关。而当中国处于清晨时,美洲西部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处于傍晚,如加拿大、美国、墨西哥等国家。
实验结论:
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运动有关。
点拨: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每时每刻都在放射光芒。但在同一时间里,它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太阳(投影仪或手电筒)照亮的半球是白天,称为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称为夜半球。随着地球仪的转动我们看到了昼夜交替现象。所以在地球转动过程中,和中国一样处于白天状态的国家还有印度、俄罗斯等;此时处于夜晚的国家有加拿大、美国等。

活动
模拟昼夜交替现象
新知讲解
2.探究昼夜交替现象形成的原因。
实验方法:一个人先从你左边出现,然后在你右边消失,最后在你左边出现。猜想一下你和这个人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你代表太阳,另一个人代表地球)
实验猜想:别人不动,你围绕别人转;你不动,别人围绕你转;你不动,别人转;两个人都转。

活动
模拟昼夜交替现象
新知讲解
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实验记录

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你不动,别人围绕你转)

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别人不动,你围绕别人转)
能否产生
昼夜交替现象
画出示意图
(用圈、箭头表示运行方向)
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

活动
模拟昼夜交替现象
新知讲解

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两个人都转)

地球自转(你不动,别人转)
能否产生
昼夜交替现象
画出示意图
(用圈、箭头表示运行方向)
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
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实验记录

活动
模拟昼夜交替现象
新知讲解
按照几种猜想的运动方式都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1)当“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时,地球上会有昼夜交替现象,但是太阳要绕地球一圈,才会发生一次昼夜交替现象。太阳离地球1.5亿千米,太阳运行的速度是250千米/秒,照此速度,科学家推算太阳绕地球一圈要花1046.6小时。也就是说大约要43天才会发生一次昼夜交替现象,因此不会在24小内发生一次昼夜交替现象。
(2)当“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公转但不自转”时,这种情况下会有昼夜交替现象,但是地球绕太阳一圈,才会发生一次昼夜交替现象,也就是说需要约8760小时,这显然也不符合真实的情况。

活动
模拟昼夜交替现象
新知讲解
四种运动方式都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但只有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才符合真实的情况。
实验结论:
实验分析:
(3)当“地球自转,不公转”时,地球自转一周就会发生一次昼夜交替现象。如果是这样,地球上某地的昼夜长短、气温变化就天天一样,不会出现差异,也就不会发生四季变化,这也不符合真实的情况。
(4)当“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时,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为24小时(一天)。这样才会既有昼夜变化,又有四季变化,符合真实的情况。

活动
模拟昼夜交替现象
科学零距离
地球的公转
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转动,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地球公转。地球的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地球的公转规律包括地球轨道、地球轨道面、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周期、地球公转的速度和地球公转的效应等。
地球的公转
新知讲解

活动
模拟地球自转
1.确定地球自转的方向
我们已经地球在自转,地球就好比一个巨大的转椅,带着我们运动。在自转的地球上年垤地球以外的其他星体(如太阳、星星等)东升西落,这其实正是地球与它们相对运动的结果。
根据相对运动的原理,既然太阳的运动方向是东升西落,那么地球的运动方向就应该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方向。
新知讲解

活动
模拟地球自转
2.模拟地球自转
(1)模拟地球自转活动。
活动目的:模拟地球自转。
活动材料:转椅、遮挡纸板两张。
活动步骤:①坐在转椅上,限制左右侧视野。
②让同伴逆时针旋转椅子。
③观察周围物体的变化。
活动现象:
在模拟地球自转时,人坐在转椅上,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转椅,看到周围的景物是按顺时针方向运动的。
周围物体的运动方向和人体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
活动结论:
新知讲解

活动
模拟地球自转
(2)初步认识相对运动。
人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会看到窗外的树、房子等景物向后退;当车向后行驶时,会看到车窗外的景物向前进。
新知讲解

活动
模拟地球自转
(3)建立相对运动概念。
当我们随着车、转椅一起运动的时候,会看到车、转椅以外的原来不动的景物向相反方向运动,这就是科学上所说的相对运动。所以,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车以外原来不动的景物的运动方向,判断我们乘坐的车的运动方向。
(4)生活中其他相对运动的事例。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种相对运动的事例,如我们乘船起航的时候,会发现岸在远离我们;乘坐火车向前进时,周围的景物在快速的往后移动;还有旋转木马、大转盘等,我们都会发现这种有趣的现象。
科学零距离
地球自转
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成66.34度夹角,与赤道面垂直。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4.167×10-3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465米/秒。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约每隔10年自转周期会增加或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
地球的自转
新知讲解

活动
认识地球自转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因地球自转,天体在夜间仍发生东升西落现象。不过夜间的天体视运动与白天太阳的东升西落稍有不同,星星们以北极星为轴心东升西落,顺时针旋转,人们可以较明显地观察到旋转的中心。而且北极星附近的星体,因旋转半径小而不会沉落到地平线下。
新知讲解

活动
认识地球自转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人们发现北极星一年四季基本保持不动,其原因与地球自转有关。穿过地球南北极的轴叫作地轴。地轴是一根假想的轴,一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像陀螺一样绕着地轴逆时针自转,约24小时转一圈。
为什么地球上的人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反而觉得是太阳、月亮和星星在移动呢?
我们感觉不到地球的运动是因为很难找到合适的参照物。从理论上讲,远处的星星可以帮我们看出一点地球运动的迹象,但星星离我们实在太远了,我们很难在短时间里察觉出它们的移动。而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在随着地球一起运动,所以我们感觉不到地球的运动。
A
B
C
事物档案馆
北极星
北极星是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离北天极很近,差不多正对着地轴,从地球北半球上看,它的位置几乎不变,可以靠它来辨别方向。但由于岁差,北极星并不是位置永远不变的某一颗星。现在的北极星是一颗叫勾陈一的亮星,此星位于小熊星座小熊的尾巴尖处。到公元14000年它将换成现在的织女星。每隔25800年,北极星要循环一次。
课堂练习
1、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 )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一、填空
2、波兰天文学家( )提出了“日心说”,他认为地球绕着太阳转。
自转
哥白尼
课堂练习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
二、判断对错
2、地球像陀螺一样绕着地轴顺时针自转,约24小时转一圈。( )

×
课堂练习
三、选择题
1、当地球绕着太阳做公转运动时,地轴始终倾斜指向( )。
A.金星
B.北极星
C.北斗星
B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
地球的自转
古人对昼夜现象的解释
金乌说
本课思维导图
方向:自西向东
特点:地轴倾斜,角度不变
模拟实验
模拟昼夜现象
模拟地球自转
古代中国
地心说
古希腊学者
日心说
哥白尼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地球围绕地轴转动
轴倾斜指向北极星
模拟昼夜交替现象
周期:24小时(一天)
现象:昼夜现象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昼夜交替 教学设计
课题 昼夜交替 单元 地球的运动 学科 科学 年级 五下
学习目标 1、知道地球自转轴及自转的周期、方向等。2、知道地球每天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同,形成了昼夜交替与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目标解读:知道昼夜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明确探索事物的规律必须要用科学的精神和方法,认识到证据是解释的基础。3、了解人类由天动到地动的探索地球自转的历程。
重点 1、知道地球自转轴及自转的周期、方向等。2、知道地球每天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同,形成了昼夜交替与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
难点 知道地球自转轴及自转的周期、方向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每个白天 都要落进黑夜每个黑夜都将迎来白天昼夜之间交错着最美的句点日月循环周而复始板书课题 阅读思考 激趣导入
讲授新课 活动一:认识昼夜交替现象1.昼夜交替现象 太阳东升,白天到来;太阳西落,夜幕降临。第二天太阳又从东方升起,白昼又来临了…… 人们习惯把白天称为昼,把晚上称为夜,昼夜就这样不停地交替出现。地球上的事物每天都在感受着昼和夜的交替出现,昼夜交替的变化周期为24小时,它成为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2.昼夜交替现象出现的原因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每时每刻都在放射光芒,但在同一时间里,它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这样地球上就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只有地球发生转动,才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3.提出假说 下面的四种假说,地球上都可以产生昼夜交替现象,要想判断出哪一种是正确的或错误的,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活动二:古人对昼夜现象的解释 分析(1)人类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金乌说”和“鼓说”是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的两种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当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成因不能理解时,他们往往会借助想象,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以表达他们对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的揣测,与事实不符。(2)托勒密“地心说”的观点和“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转”的假设相似,哥白尼“日心说”的观点和“地球围绕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的假设相似,都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3)托勒密的“地心说”观点是所有的日月星辰都围绕着地球旋转,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证据是人们看到的这些天体每天都有规律地东升西落。地心说是托勒密根据有限的观测资料拼凑出来的,它是通过人为规定行星的大小及运行速度,才使该学说的模型与实测结果取得一致。但是,到了中世纪后,随着观测仪器的不断改进,行星的位置和运动测量越来越精确,观测到的行星实际位置同这个模型的计算结果的偏差,就逐渐显露出来了。活动三:模拟昼夜现象通过模拟实验确定昼夜区域以及晨昏区域,观察昼夜现象。实验材料:手电筒、地球仪。实验步骤:(1)在黑暗的环境中,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上的中国。(2)观察地球仪的向光面和背光面,找到“昼夜交替线”。(3)在地球仪上找一找,哪些国家和中国一样正处于白天,哪些国家正处于夜晚。实验分析:在同一时间,北京这一区域被照亮代表此时北京为昼半球,背着光在黑暗中的半球是夜半球。昼夜之间的分界线(两条)合为一个圆圈,叫晨昏线(圈)。它是由晨线和昏线组成的。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北京这一区域从黑暗向明亮,这一区域就是清晨,这条界线称为晨线。从明亮转为黑暗,这一区域就是清晨,这条界线称为晨线。从明亮转为黑暗,这一区域就是黄昏,这条界线称为昏线。当手电筒照射在地球仪上的中国时,中国上、下的国家正处于白天,而背对中国的国家正处于黑夜。活动四:模拟昼夜交替现象 在地球上,被阳光照射到的地区是白天,没有被阳光照射到的地区是夜晚;由夜晚逐渐过渡到白天的那段时间是清晨,由白天逐渐过渡到夜晚的那段时间是傍晚。 1.模拟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检验我们的猜想是否成立。 2.探究昼夜交替现象形成的原因。活动五:模拟地球自转1.确定地球自转的方向 我们已经地球在自转,地球就好比一个巨大的转椅,带着我们运动。在自转的地球上年垤地球以外的其他星体(如太阳、星星等)东升西落,这其实正是地球与它们相对运动的结果。 根据相对运动的原理,既然太阳的运动方向是东升西落,那么地球的运动方向就应该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方向。2.模拟地球自转(1)模拟地球自转活动。(2)初步认识相对运动。(3)建立相对运动概念。(4)生活中其他相对运动的事例。活动六:认识地球自转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因地球自转,天体在夜间仍发生东升西落现象。不过夜间的天体视运动与白天太阳的东升西落稍有不同,星星们以北极星为轴心东升西落,顺时针旋转,人们可以较明显地观察到旋转的中心。而且北极星附近的星体,因旋转半径小而不会沉落到地平线下。 对教师所提问题展开回答。分组实验并记录 温故知新勤思考,聚集焦点解新疑。科学探索求真知,名师点拨解疑难。
课堂练习 幻灯呈现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