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1.1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课题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单元 一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下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了解“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懂得这一原则归根到底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知道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认识到我国人权的主体和内容都十分广泛,懂得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的意义;了解国家在立法、执法、监察、司法和守法等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措施,知道我国人权事业取得的成就,认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能力目标:能澄清对人权认识的误区,提高辨别能力,初步形成客观完整的人权概念;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以实际行动尊重和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领会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增强宪法意识;认识到宪法是维护每个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与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重点 坚持党的领导、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难点 坚持党的领导、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思考:谈谈你对碑文的理解。革命成果来之不易。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幸福的光辉事迹和伟大精神永远传承。 阅读并思考。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活动一:解读宪法序言思考:宪法序言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提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了许多艰难险阻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如何确认奋斗成果的?提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通过制定宪法,确认了奋斗成果。归纳: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③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活动二:解读:《宪法》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归纳:为什么坚持党的领导?① 学生阅读学生进行思考回答。知道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②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③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活动三:观看材料并思考:借鉴苏联共产党的消失教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条件下,我国应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归纳:如何坚持党的领导?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②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目标导学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活动:阅读教材及以下材料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人阶级(即无产阶级)是那些靠出卖劳动力(包括体力和脑力)、不拥有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劳动成果大部分被资产阶级剥削,并为社会创造主要财富的阶层,包括大部分的体力和脑力劳动者。工农联盟是指由工人阶级在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同劳动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结成的革命联盟。是马克思在总结1848年欧洲革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问题思考]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宪法是如何确认的?答案提示: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教师点拨: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2.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制度保障[活动设计一]阅读以下材料第一章 总纲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第七条 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问题思考](1)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2)我国经济制度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举手回答,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了解“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懂得这一原则归根到底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学生阅读材料并思考回答。学生阅读材料并思考回答。
教师点拨: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这一制度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活动设计二]阅读教材P5探究与分享[问题思考]上图中,公民通过哪些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答案提示: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村委会、职工代表大会、选举投票等方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教师点拨:宪法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这就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活动设计三]阅读教材P6相关链接[问题思考](1)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2)我国是如何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教师点拨: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并规定其担负捍卫国家主权、防止国内外敌对势力颠覆的使命,从而保障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得以实现。3.我们应该怎么做?[活动设计]阅读教材P6探究与分享[问题思考]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做呢?教师点拨: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目标导学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活动设计]阅读教材P7探究与分享[问题思考](1)以上四幅图分别说明公民享有什么权利?(2)请列举自己感受到的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实例。答案提示:(1)分别是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文化权、劳动就业权。(2)教师点拨: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2.人权的主体和内容[活动设计]阅读教材P8阅读感悟及相关链接[问题思考]找出人权的主体和内容。教师点拨:(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2)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3.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措施[活动设计]阅读教材P9两则探究与分享[问题思考](1)
对于这一举措,有人认为它能够让政府服务更便捷。你怎么看?(2)人民法院的做法对于保障柯先生的合法权益有何积极作用?答案提示:(1)这一举措构建起一整套公开透明、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体系,让群众办事更方便、创业更顺畅,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能有效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能方便企业、群众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提交咨询监督意见;有利于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2)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教师点拨:(1)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2)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3)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教师总结】【巩固提升】
课堂小结 本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个知识点。一是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学习,包括宪法确认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制度保障、我们该怎么做。二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也是从三个方面进行学习,包括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权的主体和内容、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措施。希望同学们学以致用,更好地运用宪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