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建设美丽中国
一、单选题
1.2021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规定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出台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解决男女性别比失衡 B.应对人口老龄化
C.促进人口大量的流动 D.提高人口的素质
2.2021年9月印发的《“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要求,开展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筑起防止塑料向环境泄露的一道道“提坝”。为减少塑料污染,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
①购物时,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②不再网购,拒绝通过快递送商品
③自备水杯,抵制瓶装饮用水 ④少点外卖,减少塑料餐盒的使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十四五”时期我国要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要求更好、更快地消除土壤“存量”污染和最大程度减少“增量”污染产生的问题。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这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②这表明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
③当前土壤问题是最严重的环境问题
④未来发展需要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2021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调研,号召我们要发扬塞罕坝精神,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三代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用了55年时间,将昔日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荒原,变成了百万亩人工林海。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用实际行动( )
①创造了荒原成绿洲的奇迹 ②证明了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
③诠释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④铸就了艰苦奋斗的塞罕坝精神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注:碳达峰即温室气体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实现“碳达峰”要求青少年做到( )
①科学立法,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②实用大方,商家减少过度包装行为
③节能环保,使用节能环保灯具 ④低碳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1年7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强调,要坚持保护优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区域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刚性约束,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严守生态安全红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区域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刚性约束有利于( )
①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②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③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④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
①坚持保护环境②生态形势不容乐观③坚持绿色惠民④只需发展生态产业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8.2021年5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政策,生育政策从“双独二孩”“单独二孩”, 到“全面二孩”再到“三孩”,这说明( )
①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②生育政策要随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③计划生育国策与当前人口国情不适合
④事实证明计划生育国策是错误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
9.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的______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
A.耕地 B.自然资源 C.生态环境 D.水资源
10.冰火相约,激情“飞扬”。2021年2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火炬—“飞扬”正式问世。火炬以祥云纹样“打底”,自下而上从祥云纹样逐渐过渡到剪纸风格的雪花图案,旋转上升,如丝带飘舞。火炬外壳采用了重量轻的耐高温碳纤维材料,以氢作为燃料,除了环保属性外还保证了火炬能在极寒天气中使用。下面对“飞扬”设计理念理解正确的是( )
①火炬的整体设计独特,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②外观采用祥云纹样、剪纸风格,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③冬(残)奥会在我国的召开,体现了我国已经提升为世界强国
④选择氢作为燃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践行了我国的基本国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人口普查是掌握国情国力的重要手段。下 面的图表,推断正确的有( )
历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数量(万人)
①我国人口持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人口老龄化严重
②我国城乡人口比例上升,加剧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③我国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人口素质不断提升
④我国男女性别比有所下降,男女性别结构持续改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总结运用好党积累的伟大斗争经验,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上敢于针锋相对,发扬斗争精神,掌握斗争策略,练就斗争本领,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气概,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这启示我们( )
①要心怀爱国情,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 ②要增强忧患意识,时刻警惕各类威胁行为
③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④要坚持底线思维,推动人类社会绿色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在我国,1美元产值所消耗的能源是印度的2.3倍,韩国的2.1倍,日本的5倍,法国的3.71倍,美国的2.5倍。这说明( )
A.从人均资源来看,我国是资源小国 B.我国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C.我国资源存量地区差异较大,组合错位 D.我国资源丰富,是资源大国
14.2021年6月28日,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今后,它将与三峡、葛洲坝等构成世界上最大的绿色能源走廊,这对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助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由此看出( )
①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②改善能源结构导致资源浪费
③宁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 ④我们应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材料一 2021年5月11日发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在结果,部分数据如下图:
项目 全国人口(亿) 年平均增长率(%) 60岁以上人口比重 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出生人口性别比
2020年 14.12 0.53 18.70 9.91 111.3
2010年 13.40 0.57 13.26 9.08 118.1
材料二 2021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人口计生法规定,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根据以上材料,我们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
①人口素质有所提高,但仍然偏低
②总人口增速趋缓,出生人口性别比越来越大
③人口基数大,老龄化加剧
④生育率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已根本改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6.历史上的塞罕坝曾是一片绿洲,但由于过度开发,在百年时间内变成了茫茫荒原。经过60多年三代林场人发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精神,创造了沙地变林海、荒原变绿洲的人间奇迹。这说明( )
①保护野生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智慧选择
③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④人类要尊重自然、不能改善自然生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2021年10月11日,昆明召开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本次大会的主题是:“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下列说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人类善待其他生命的动机是自私的 B.人类的生命比其他生命更重要
C.各种生命之间相互依存、休戚与共 D.没有人类就没有地球上其他生命
18.某快递公司通过“驿站回箱”的方式,鼓励消费者回收废旧快递盒,使其直接在快递行业内循环利用,增加减碳量。该快递公司这一举动( )
①可以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②让绿色减碳生活方式成为所有人的自觉行动
③彻底解决资源的回收利用问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④推动消费者参与绿色低碳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以下是小福同学梳理的相关知识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
①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创新
②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③ 爱国主义的本质-----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④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心之所‘象’,‘象’往何方”。亚洲野象群在云南的行踪引发了全球媒体的关注,善待、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一共识即是( )
①共建生态文明 ②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
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④实现人与动物生存平等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1.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下列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推进路径,排序正确的是( )
①碳中和的目标顺利实现,二氧化碳近零排放
②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
③煤电等各重点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二、综合探究题
22.阅读情境,回答问题
情境一:教育“惩戒”有章可循
◆当前,有的学生犯了错误挨点批评就受不了,由此引发了师生冲突,甚至更为严重的后果。
◆教育部最新出台的《中小学生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于2021年3月1日起实施,今后师生相处模式更加和谐明了。
(1)“有的学生犯了错误挨点批评就受不了”给我们哪些启示?
(2)“可以批评训导,不能伤害侮辱”是要保护学生的哪项基本权利?
情境二:立法制止“餐饮浪费”
◆据统计,我国每年的餐饮浪费量相当于3000—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已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并列入了我国2021年立法计划。
(3)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回答立法制止餐饮浪费的意义。
(4)杜绝餐饮浪费,你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年9月,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提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材料一 由于全球碳排放的不断增加,导致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影响日渐深重,海洋生态系统破坏严重.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指明了方向,有助于建立清洁、低碳、高效、安全的现代化能源生产和消费体系,有助于实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居环境更优美.
材料二 2021年3月7日,益阳市资阳区某居民露天焚烧垃圾,污染空气,严重影响周边群众和过往行人.资阳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七十七条对该居民进行批评教育,并处500元罚款.资阳区持续加强重点部位、重点区域管控,进一步加大宣传、巡查力度,严禁祭祀燃放烟花爆竹,对违反规定者依法子以处罚.
(注:“碳达峰”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碳中和”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1)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三点即可)
(2)结合材料二,说明资阳区政府相关部门的做法是如何体现依法治国的
(3)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青少年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三点即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D
3.B
4.A
5.D
6.C
7.A
8.D
9.B
10.C
11.D
12.A
13.B
14.B
15.C
16.C
17.C
18.B
19.C
20.A
21.D
22.(1)①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②正确对待挫折,增强生命韧性
③勇于承担责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④正确对待各种情绪感受,学会调节情绪
(2)人身自由或人格尊严(权)
(3)①为制止餐饮浪费提供法律依据,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②遏制浪费现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④引导人们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
⑤有利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资源安全)
(4)①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如按量点餐;践行“光盘行动”;外出就餐剩余饭菜要打包等等)
②宣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性
③敢于对浪费行为说不(如劝说、制止浪费现象等)
23.(1)全球碳排放的不断增加,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影响日渐深重,海洋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我国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国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2)坚持严格执法,对破坏环境的行为依法严厉打击;加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建立完善的环保制度体系,依法保护环境等。
(3)出门多步行或是乘坐公交车;节约用水用电,随手关闭水龙头;不燃放烟花爆竹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