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自感与互感概念的学习,深化对电磁感应规律的理解,并认识到自感与互感两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的区别,深化能量观念的认识;通过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等实验探究,引导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通过自感现象物理学史的介绍,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传播与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对互感和自感的应用和危害进行介绍,培养学生辩证思考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互感现象中的电磁感应规律;自感现象的理解;自感系数。教学难点:认识自感现象的有关规律教学方法:演示实验,讨论、讲授。课时安排:1课时问题引入: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将在回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那么,当导体或线圈本身的电流变化从而磁通量变化时会产生什么现象呢?新课教学:互感现象情境1:如图所示是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原理图之一。情境2:如图所示的无线通信演示实验中,打开收音机开关时,线圈和线圈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喇叭却能发生音乐声响。关闭收音机,喇叭则不发生。【思考问题】(1)在没有电源的电路中为何会有电流产生?与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原理图比较,两个电路之间有何相似之处?有何区别?自感现象概念:由于线圈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称为自感。【观察与思考】实验1:探究通电时的自感现象。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实验2:探究断电时的自感现象。【思考问题】(1)电源断开时,通过线圈 L 的电流减小,这时会出现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的作用是使线圈 L 中的电流减小得更快些还是更慢些?(2)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线圈可以看作一个电源,它能向外供电。由于开关已经断开,线圈提供的感应电流将沿什么路径流动?(3)开关断开后,通过灯泡的感应电流与原来通过它的电流方向是否一致?(4)开关断开后,通过灯泡的感应电流是否有可能比原来的电流更大?为了使实验的效果更明显,对线圈 L 应该有什么要求?(5)断开开关时,电路中的能量转化情况是怎样的?(6)从理论上分析,实验电路(a)和实验电路(b)中的开关断开时,各会发生什么现象?(7)根据理论分析的结果,哪个实验方案相对更好?总结:(1)当原电流增大时,自感电动势对电流的增大起到“阻碍”作用;(2)当原电流减小时,自感电动势对电流的减小起到“阻碍”作用;自感现象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说明磁场具有能量。自感电动势:在自感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作用:总是阻碍线圈中原电流的变化,即总是起着推迟电流变化的作用。方向:当原电流增大时,自感电动势与原电流方向相反;当原电流减小时,自感电动势与原电流方向相同。自感系数自感电动势遵循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即线圈中变化的电流所激发的磁感应强度与电流的变化率成正比,即自感电动势与电流的变化率成正比,即为自感系数,简称自感或电感,由线圈本身的构造决定;物理意义:反映不同线圈产生自感电动势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自感系数的大小与线圈的形状、长短、匝数以及有无铁芯等因素有关。单位:亨利,简称亨,符号是H,1 mH=10-3 H,1 μH=10-6 H生活、生产中的自感现象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问题1:请举例说明在生活、生产中,如何利用自感现象?问题2:请举例说明自感现象有哪些危害。练习:如图所示,L是自感系数很大的线圈,但其自身的电阻几乎为0。A和B是两个相同的小灯泡。(1)当开关S由断开变为闭合时,A、B两个灯泡的亮度将如何变化?请作出解释。(2)当开关S由闭合变为断开时,A、B两个灯泡的亮度又将如何变化?请作出解释。课堂小结:知道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了解自感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课后作业:第1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