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2学年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复习知识点:1、社区知识:(1)人在社会中生活,在社会中成长。在社会生活的环境中,____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2)社区概念:一定数量的_____,居民具有共同的_____、某些共同的_____、相关的_____和比较密切交往的社会生活的共同体。注:社区可以是村庄、小城镇、街道,也可以是市区、郊区、大都市等。(3)社区分类:功能社区(例如:工业区,大学区,高科技园区,农场,生活小区,商业区等) 自然社区(例如:村落,城镇等) 行政社区(例如:街道,乡,镇,县,市等)(4)社区功能:功能__________________举例居民投票选举、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社区超市购物在社区内进行健身和学习,进行体育比赛、文艺活动及各种讲座和培训健身场所、停车场、社区安全员巡逻(5)社区特点:(1)社区规模不等,有大有小 。(社区的规模不等:如村庄、小城镇、街道、城市、大都市。)(2)社区特色各异,城乡差异显著。(最显著的差异莫过于_____和_____,他们也是最基本的社区;即使在同一座城市内,也有不同特色的社区。比如北京城内,王府井是_____;中关村地区是_____;方庄小区是_____。)(6)社区的共同点:每个社区都处于一定的区域中,社区总是与一定的_____相联系。(7)社区联系:①原因(必要性):不同的区域,其_____和_____不同,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也不相同;由于各地区的_______不同,_____也有所不同。②目的(意义):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_______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_______、共同发展。③表现:物产、信息、文化、人才、经济、技术等。(举例:①文艺演出_______②网上会诊_______③干部支援西藏_______④西湖藕粉外销_______)(8)判断:(对的打“√”,错的打“×”)①不同类型的社区往往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 )②一个人可以同时生活在不同类型的社区中。( )(9)社区的认同感:对社区的_____和_____有很大影响。2、聚落知识:(1)聚落是人类生活和聚居的场所。_____和_____是聚落两大类型。先有乡村聚落后才有城市聚落。(2)乡村聚落即_____,是乡村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乡村聚落又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3)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_____的相互关系。如平原村落的形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谷村落的形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传统乡村聚落中的房屋建筑往往体现出当地_____的特点。例如,中国云南傣族民居以竹木为主材搭建而成,往往悬离地面,以减轻_____的程度;而沙特阿拉伯的乡村民居,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以适应那里白天_____、昼夜_____的气候条件。(5)乡村聚落形成要素: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资源丰富、交通便利。(6)乡村聚落的生产方式:主要从事_____活动,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生活也各具特色。如:农村——_____;渔村——_____捕捞和水产养殖业;林场—— 种植树木、采伐林木;牧村——_____。(7)城市聚落是在_____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城市聚落规模宏大,建筑林立,街道交通便捷,文化娱乐设施完善,就业机会多、教育等等条件优越。(8)城市有大有小,人口有多有少,特色和功能各异。政治活动为主的城市,如_____;偏重于经济活动的城市,如_____;文化艺术特色的城市,如_____。任何一座城市的功能都不是单一的,而是集_____于一体的。(10)造成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_____的差异。城市居民主要从事_____、_____和_____等方面的工作。(11)全世界已有超过_____的人居住在城市里。3、地图知识:(1)认识生活需要获取各种信息,_____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获取区域信息的工具。(2)地图三要素(语言):_____、_____、_____和_____。A、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具体表示方法面向地图,__________指向标指北方经线指示_____,纬线指示_____适用范围适用于既无指向标,又无经纬网的地图适用于有指向标的地图适用于有经纬网的地图特点最常见、普遍采用的定向法需标注出_____方向最_____的定向法注:①____代表北方,____代表南方,_____代表西方,____代表东方。②北极点四周都是_____方向;南极点四周都是_____方向;B、比例尺:①定义:表示_____比_____缩小的程度。因此比例尺也叫_____。②公式:比例尺=_______/_______(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_____厘米;1米=_____厘米)③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_____、______、______。a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b数字式:如1/5000或1:5000。c线段式:④按照比例尺大小分为:______(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10万,即≥1:100000)、______(比例尺介于1:10万~1:100万之间)和______(比例尺小于或等于1:100万,即≤1:1000000)。⑤比例尺与图上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地图比例尺不同,表示的区域范围和内容详略程度不同。(前提:图幅相同)a:分母越大,比例尺_____,表示区域范围_____,图上内容越_____;b:分母越小,比例尺_____,表示区域范围_____,图上内容越_____。C、图例和注记: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的是____;用作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或数字是_____。(3)常见地形图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A、等高线地形图:①以海平面为起点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_____;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点之间的高度差叫_____;把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线叫_____;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叫_____(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等)。②等高线特征:等高线是一条封闭的曲线;同一条等高线上所有点的海拔高度相等;相邻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差相等。③判断地势高低(起伏)、陡缓:(线密坡陡,线疏坡缓)同一幅地图上,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地势起伏比较_____(是缓坡),爬山路远费时但是省力;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地势比较_____(是陡坡),爬山路近省时但是费力。(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同,地势越高数值 越大地势越低数值越小)。注:在等高距相同的不同地形图中,比例尺越小,距离越长,坡度越缓;比例尺越大,距离越短,坡度越陡。④地形部位名称:闭合曲线,外低内高,用 表示是_____;等高线中间低四周高呈封闭曲线处是_____;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是_____;(在山谷,可以形成河流);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是_____;(凸高为谷,凸低为脊)两个山顶中间的位置是_____;多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_____。B、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__________的基础上绘制的,它能够直观地告诉我们_____的起伏状况。①分层设色通用的颜色顺序是:海洋用_____;平原用_____;低山丘陵用_____;山地和高原用_____;雪线以上的地区通常用_____表示。②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绿色越浓,表示地势越___;棕褐色越深,表示地势越____。③在不同的等深线(水域中深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深线)之间,用分层设色法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以用来表示海底的深度。(4)地图的主要功能:认识功能,即认识空间现象的空间位置以及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5)地图根据表现主题不同:可划分为地形图、政区图、交通图、旅游图、历史地图等,它是强调按照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地图。注:政区图:按制图区域的大小,可分世界政区图、大洲政区图、国家政区图和地区政区图等。旅游图:向人们提供旅游项目、旅游景点数量和特征、交通线路、旅游服务设施等信息。(6) 选合适的地图,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例如:设计登山路线,要选择大比例尺地形图,并会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地势的陡缓;设计城际之间的交通旅游方案,要选择比例尺较小的交通图,从图上获得城市相对位置、距离远近、交通线状况等信息。练习: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上比例尺为1∶_____,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_____千米。(2)甲山顶在乙山顶的_____方向。(3)用直尺量算一下,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_____厘米,而实地距离是_____米;(4)图上表示高度的数字,指的是_____高度,表示高出_____的垂直距离。甲山顶对乙山顶的相对高度是______米。(5)图中山坡E和山坡F的坡度相比,坡度陡的是_____。(6)图中各字母处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A._____;B._____;C._____;D._____。2012学年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复习知识点:1、社区知识:(1)人在社会中生活,在社会中成长。在社会生活的环境中,____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2)社区概念:一定数量的_____,居民具有共同的_____、某些共同的_____、相关的_____和比较密切交往的社会生活的共同体。注:社区可以是村庄、小城镇、街道,也可以是市区、郊区、大都市等。(3)社区分类:功能社区(例如:工业区,大学区,高科技园区,农场,生活小区,商业区等) 自然社区(例如:村落,城镇等) 行政社区(例如:街道,乡,镇,县,市等)(4)社区功能:功能__________________举例居民投票选举、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社区超市购物在社区内进行健身和学习,进行体育比赛、文艺活动及各种讲座和培训健身场所、停车场、社区安全员巡逻(5)社区特点:(1)社区规模不等,有大有小 。(社区的规模不等:如村庄、小城镇、街道、城市、大都市。)(2)社区特色各异,城乡差异显著。(最显著的差异莫过于_____和_____,他们也是最基本的社区;即使在同一座城市内,也有不同特色的社区。比如北京城内,王府井是_____;中关村地区是_____;方庄小区是_____。)(6)社区的共同点:每个社区都处于一定的区域中,社区总是与一定的_____相联系。(7)社区联系:①原因(必要性):不同的区域,其_____和_____不同,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也不相同;由于各地区的_______不同,_____也有所不同。②目的(意义):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_______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_______、共同发展。③表现:物产、信息、文化、人才、经济、技术等。(举例:①文艺演出_______②网上会诊_______③干部支援西藏_______④西湖藕粉外销_______)(8)判断:(对的打“√”,错的打“×”)①不同类型的社区往往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 )②一个人可以同时生活在不同类型的社区中。( )(9)社区的认同感:对社区的_____和_____有很大影响。2、聚落知识:(1)聚落是人类生活和聚居的场所。_____和_____是聚落两大类型。先有乡村聚落后才有城市聚落。(2)乡村聚落即_____,是乡村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乡村聚落又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3)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_____的相互关系。如平原村落的形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谷村落的形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传统乡村聚落中的房屋建筑往往体现出当地_____的特点。例如,中国云南傣族民居以竹木为主材搭建而成,往往悬离地面,以减轻_____的程度;而沙特阿拉伯的乡村民居,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以适应那里白天_____、昼夜_____的气候条件。(5)乡村聚落形成要素: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资源丰富、交通便利。(6)乡村聚落的生产方式:主要从事_____活动,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生活也各具特色。如:农村——_____;渔村——_____捕捞和水产养殖业;林场—— 种植树木、采伐林木;牧村——_____。(7)城市聚落是在_____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城市聚落规模宏大,建筑林立,街道交通便捷,文化娱乐设施完善,就业机会多、教育等等条件优越。(8)城市有大有小,人口有多有少,特色和功能各异。政治活动为主的城市,如_____;偏重于经济活动的城市,如_____;文化艺术特色的城市,如_____。任何一座城市的功能都不是单一的,而是集_____于一体的。(10)造成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_____的差异。城市居民主要从事_____、_____和_____等方面的工作。(11)全世界已有超过_____的人居住在城市里。3、地图知识:(1)认识生活需要获取各种信息,_____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获取区域信息的工具。(2)地图三要素(语言):_____、_____、_____和_____。A、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具体表示方法面向地图,__________指向标指北方经线指示_____,纬线指示_____适用范围适用于既无指向标,又无经纬网的地图适用于有指向标的地图适用于有经纬网的地图特点最常见、普遍采用的定向法需标注出_____方向最_____的定向法注:①____代表北方,____代表南方,_____代表西方,____代表东方。②北极点四周都是_____方向;南极点四周都是_____方向;B、比例尺:①定义:表示_____比_____缩小的程度。因此比例尺也叫_____。②公式:比例尺=_______/_______(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_____厘米;1米=_____厘米)③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_____、______、______。a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b数字式:如1/5000或1:5000。c线段式:④按照比例尺大小分为:______(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10万,即≥1:100000)、______(比例尺介于1:10万~1:100万之间)和______(比例尺小于或等于1:100万,即≤1:1000000)。⑤比例尺与图上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地图比例尺不同,表示的区域范围和内容详略程度不同。(前提:图幅相同)a:分母越大,比例尺_____,表示区域范围_____,图上内容越_____;b:分母越小,比例尺_____,表示区域范围_____,图上内容越_____。C、图例和注记: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的是____;用作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或数字是_____。(3)常见地形图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A、等高线地形图:①以海平面为起点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_____;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点之间的高度差叫_____;把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线叫_____;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叫_____(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等)。②等高线特征:等高线是一条封闭的曲线;同一条等高线上所有点的海拔高度相等;相邻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差相等。③判断地势高低(起伏)、陡缓:(线密坡陡,线疏坡缓)同一幅地图上,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地势起伏比较_____(是缓坡),爬山路远费时但是省力;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地势比较_____(是陡坡),爬山路近省时但是费力。(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同,地势越高数值 越大地势越低数值越小)。注:在等高距相同的不同地形图中,比例尺越小,距离越长,坡度越缓;比例尺越大,距离越短,坡度越陡。④地形部位名称:闭合曲线,外低内高,用 表示是_____;等高线中间低四周高呈封闭曲线处是_____;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是_____;(在山谷,可以形成河流);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是_____;(凸高为谷,凸低为脊)两个山顶中间的位置是_____;多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_____。B、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__________的基础上绘制的,它能够直观地告诉我们_____的起伏状况。①分层设色通用的颜色顺序是:海洋用_____;平原用_____;低山丘陵用_____;山地和高原用_____;雪线以上的地区通常用_____表示。②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绿色越浓,表示地势越___;棕褐色越深,表示地势越____。③在不同的等深线(水域中深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深线)之间,用分层设色法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以用来表示海底的深度。(4)地图的主要功能:认识功能,即认识空间现象的空间位置以及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5)地图根据表现主题不同:可划分为地形图、政区图、交通图、旅游图、历史地图等,它是强调按照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地图。注:政区图:按制图区域的大小,可分世界政区图、大洲政区图、国家政区图和地区政区图等。旅游图:向人们提供旅游项目、旅游景点数量和特征、交通线路、旅游服务设施等信息。(6) 选合适的地图,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例如:设计登山路线,要选择大比例尺地形图,并会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地势的陡缓;设计城际之间的交通旅游方案,要选择比例尺较小的交通图,从图上获得城市相对位置、距离远近、交通线状况等信息。练习: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上比例尺为1∶_____,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_____千米。(2)甲山顶在乙山顶的_____方向。(3)用直尺量算一下,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_____厘米,而实地距离是_____米;(4)图上表示高度的数字,指的是_____高度,表示高出_____的垂直距离。甲山顶对乙山顶的相对高度是______米。(5)图中山坡E和山坡F的坡度相比,坡度陡的是_____。(6)图中各字母处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A._____;B._____;C._____;D.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