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文明的起源1.(1)文明古国产生有何共同特点?为什么(或在地理位置上有哪些利于人类生存的特征)悟出什么道理?特点:都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受惠于大江大河的哺育,经济以农业为主,体现了农业文明。为什么: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力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合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道理:在人类文明产生的早期,自然环境对人类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2.国家的出现、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字的出现是文明产生的必要条件。3.四大文明古国: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4.西亚文明的发祥地两河流域被称为“新月沃土”,居民主要是苏美尔人,还有希伯来人,希伯来人是犹太人的祖先。5.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上,印度种植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棉花。6.玉器、祭坛、女神庙的出土表明中国开始迈进文明时代出土于黄河流域的蛋壳黑陶杯被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铜器的出现表明已开始向金属时代过渡石犁、耕田器具的出土表明农业已率先进入犁耕时代7.禹加强王权的做法:①召见各部落首领,接受他们的朝贡②诛杀不服从自己的防风氏③划定“九州”④铸造“九鼎”作为权力的象征。8.启加强王权的做法: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9.印度种姓制度实质:是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维护统治阶级的工具等 次 名 称 组 成 该阶层的职责或义务第一等级 婆罗门 僧侣 掌握宗教祭祀大权第二等级 刹帝利 国王、武士和官吏 掌握行政大权第三等级 吠舍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供养前两个阶层第四等级 首陀罗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没有任何权利10.古代城市的共同点:由城墙、宫殿、作坊、神庙、街市等组成11.汉谟拉比法典(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秩序。(2)地位: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3)性质: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隶主阶级意志的法律,法典具有十分鲜明的阶级性,是维护奴隶主对奴隶和平民统治的工具。(4)价值:《汉谟拉比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社会的情况,是研究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历史的第一手资料。(5)意义:当时的意义:是国家出现后的产物,是镇压劳动人民反抗、加强和巩固王权统治的工具,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现在意义: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便于我们全面了解古巴比伦当时的社会情况,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物,是人类由史前时代向农耕文明时代过渡时期的重要文明成果。(6)与现代法律精神的不同:汉谟拉比法典体现了当时刑法的残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这同现代法律所弘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平等精神是不同的。12.汉谟拉比法典宣传君权神授的思想13.文字的出现是成为文明古国的最主要原因14.文字的雏形是特殊的标记或符号。(即刻划符号) 文字的发展:刻划符号-图画文字-象形文字15.真正的文字是从象形文字发展起来的。16.公元前3000多年,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苏美尔人创造了在西亚广泛传播的是楔形文字。中国商朝出现了甲骨文。(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的情况,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17. 文字出现的意义:文字的产生促进了人类的交流,促进了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早期文字的作用?促进记忆和交流;记录历史,为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绝好材料和文化的活化石;积累知识、传承文化,是人类告别野蛮、开始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18.工程和技艺古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最大的是胡夫的金字塔,胡夫的儿子哈佛拉的金字塔旁有一尊巨大的狮身人面像。古巴比伦:空中花园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中 国:青铜器品种繁多,工艺精湛,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大方鼎,最大的精品是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立人像19.科学古埃及: (天文)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我们今天通用的公历源于这种历法)。(医学)制作了木乃伊,知道了解剖学的知识,懂得血液循环与心脏跳动的关系,并开始分科治病,掌握了高超的防腐技术。(数学)巳能计算等腰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的面积,还推算出圆周率为3.16。两河流域:(天文) 编制了太阴历,制定了七天一星期制度和计时法。印 度:发明包括零在内的10个数学符号(后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20.宗教古代埃及:阿蒙神成为王国的保护神。印 度:佛教。时间、地点、人物: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尊称为“释迦牟尼”,产生背景:反对种姓制度,尤其是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统治。教 义: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才能达到极乐世界。教义的作用:佛教宣扬的灵魂不灭、生死轮回为在苦难中挣扎的百姓找到了一条精神解脱的道路,同时也适应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有利于巩固统治。发展与传播: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佛教得到很大发展,并开始向外传播,向东南传入东南亚,向西北传入中亚,公元前后(西汉末年)佛教经由中亚传入中国,后又由中国传入朝鲜和日本。21.四大古文明中有哪些成果仍然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1)埃及人发明的太阳历是世界上最早的历法,后来的罗马历法以及我们今天还用的公历都源于这种历法。(2)两河流域的人们创制的星期制度,至今还使用。(3)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是世界通用的数字符号。22.蓝田人家园的今昔变化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密不可分:人类的演变进化和文明的发展进步都与自然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人类改造了自然环境,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同时人类活动也会受自然环境的制约。由于人类没有遵循自然规律,过度开发,破坏自然环境,遭到环境的报复,导致了文明的衰落。23.如何防止蓝田人家园事件的出现?解决办法:遵循自然规律,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依法制裁破坏环境的行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保护环境;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24.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依赖于自然条件的优越,例如:(1)人类的进化:因为自然条件的改变,被迫下地生活,直立行走,生产劳动。(2)原始农业、畜牧业都与气候的变化、自然条件有关。(3)早期亚非文明源于大河流域: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25.文明古国 文字 建筑和工艺 科学技术 宗教古代埃及 象形文字 金字塔(胡夫)狮身人面像 制作木乃伊中掌握解剖学和防腐技术、开始分科治病;太阳历;圆周率3.16,几何学计算面积 阿蒙神古巴比伦 楔形文字 空中花园 太阴历、星期制、计时法古印度 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阿拉伯数字) 佛教(阿育王定为国教)古中国 甲骨文 司母戊大方鼎 西汉末年(公元前后)佛教传入中国25.世界古老文字比较:古老文字 各自特点 共同点发源地 形成时间 区域 构造特点 书写材料 都从图画文字发展而来,都有读音,是人们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象形文字 古埃及 公元前3000年左右 尼罗河流域 “画成其物” 芦管削尖为笔写在“纸草上”楔形文字 两河流域 公元前3000年左右 两河流域 笔画像楔子 削尖的芦苇杆、骨棒作笔,在泥版上写字甲骨文 中国 商朝 黄河流域 “刻成其物” 刻在龟甲、兽骨上【第一单元补充】评价禅让制:这种原始的民主制度,能把各个氏族成员的微弱力量汇集起来,跟自然界进行斗争,对生产力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是,当时人类社会处在最低的发展阶段,原始的民主制度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能同当时不发达的生产力相适应。26.传说故事与历史事实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联系]:传说故事包含了一定的事实成分,这些历史事实可以通过考古发掘来印证。传说故事和考古发掘都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区别]:远古传说是远古人们口耳相传,根据自己的现象,加以褒贬流传下来的,其中有虚构的成分,但也确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状况;而历史事实却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情。文明古国 时 间 建立者 所处流域 发展线索 城市的出现 王权神圣 社会等级 军队与刑罚古代埃及(非洲) 前3000年 美尼斯 尼罗河流域 公元前3500年,出现古埃及国家;公元前3000年,统一古埃及;公元前15世纪,古埃及成为地跨亚非的军事帝国;公元前6世纪-古埃及被波斯所灭。 法老,自认是太阳神的儿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统治阶级:王室、僧侣、贵族被统治阶级:自由民(工匠、农民)、奴隶 建有常备军古巴比伦(亚洲) 前18世纪 汉谟拉比 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公元前3500年出现城镇,神庙,宫殿,文字;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定都巴比伦城 公元前3500年,乌尔城 汉谟拉比,自称“世界四方之王” 奴隶主;奴隶 《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亚洲) 前3世纪 阿育王 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 公元前2500年-出现城市国家;雅利安人入侵,建立一些小国家;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半岛 公元前2500年,摩亨佐·达罗城 阿育王 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古代中国(亚洲) 前2070年 禹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第一个王朝夏朝; 夏朝后期,二里头宫殿 禹;划定九州,铸造九鼎 统治阶级:商王贵族;被统治阶级:平民和奴隶 有强大的军队,有刑法、监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