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1张PPT)第二节 中国的能源安全1. 通过图表判读,了解我国能源供需现状及我国能源分布现状。2. 通过图文资料和实例分析,认识我国石油开发利用现状,并了解石油供需安全对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性。3. 通过图文资料,了解我国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性,理解煤炭资源的利用过程,给环境带来的危害。4. 通过图文数据,认识我国未来的能源消费趋势。学习目标新课导入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一些公交车车顶都安装着一个橡胶做的大气袋。大气袋里面装的是常压下的煤气,北京老百姓称为“大气包”。当时的公交车为什么要背着这样的“大气包”?“大气包”与我国的能源安全有何关系?一中国能源供需特点二石油供需与我国能源安全三煤炭开发利用与我国能源安全四我国未来能源需求与能源安全目录一、中国能源供需特点能源资源矿产按性质可再生能源非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潮汐能、太阳能煤炭、石油、天然气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按利用状况常规能源新能源风能、潮汐能、太阳能、地热、核能资源矿产能源的分类按形成和来源太阳辐射日月对地球的引力地球内部太阳能、煤炭、石油、天然气、风能地热、核能潮汐能按能源转化一次能源二次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矿物能水电 、火电、汽油能源的分类1.能源安全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战略性矿产目录(24种) 能源矿产 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煤炭、煤层气、铀金属矿产 铁、铬、铜、铝、金、镍、钨、锡、钼、锑、钴、锂、稀土、锆非金属矿产 磷、钾盐、晶质石墨、萤石①化石能源是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提供了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85%以上的能量。②化石能源是非可再生资源,其供应的紧张程度日趋增加。③化石能源消费带来了环境污染与全球气候变化等严重环境问题。中国的能源资源禀赋——“富煤、少油、缺气、丰水、多风”2.我国能源供需特点——①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大、增长快21世纪以来,我国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的1/5以上,均居世界第一;消费量的增长大于生产量的增长2.我国能源供需特点——②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约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0%,与世界上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有明显的差异。2.我国能源供需特点——③油气资源相对短缺我国石油和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只约占世界的1%和2%,而消费量分别约占世界的1/8和1/20。2017年我国石油消费约70%依赖进口,已超过国际上公认的50%的安全警戒线;天然气约40%靠进口。2.我国能源供需特点——④能源供给与消费空间配置错位2.我国能源供需特点——④能源供给与消费空间配置错位我国能源主要消费区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①煤炭和石油“北多南少”——北煤南运、北油南运②天然气和水能“西多东少”——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大规模、长距离的输送使能源输送环节的安全保障十分重要。2.我国能源供需特点能源供需战略“以煤为主自给,以引进油、气为重心”二、石油供需与我国能源安全石油是我国能源安全的“晴雨表”石油是现代世界第一大能源和世界经济发展“晴雨表”。由于我国“富煤、少油、缺气”的资源禀赋,我国能源资源安全的主要风险为结构性短缺,石油是否短缺对我国能源供需关系具有指示作用,因此,石油是我国能源安全的“晴雨表”。20世纪60年代以前,中国的石油利用状况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一些公交车车顶都安装着一个橡胶做的大气袋。大气袋里面装的是常压下的煤气,北京老百姓称为“大气包”。根据材料,推测20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石油利用情况。20世纪60年代以前,“中国贫油论”盛行,我国石油资源储量和产量不足,石油和石油产品主要依赖进口,公交车多以煤气作为燃料。中国石油资源的开发历程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前夕,我国在松嫩平原发现了中国第一大油田,命名为“大庆油田”。继大庆油田之后,我国又相继发现了胜利、大港、任丘、辽河等多个储量在亿吨以上的大油田。2015年全国石油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为371.76亿吨,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为25.69亿吨。20世纪60年代后我国石油资源供需关系变化20世纪60年代初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实现石油基本自给成为自给有余的净出口国再次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一方面我国对石油的需求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我国传统大油田经过长期开采,面临战略储量减少、稳产难度加大等问题,石油新增探明储量有限。思考:1.1990-2015年我国石油生产量和消费量有哪些变化?石油生产量逐年增加,但增长缓慢,消费量则快速增长。2.对比供给与消费,我国存在怎样的石油安全风险?石油生产的增长远远满足不了消费的增长,自给率下降,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石油安全风险越来越大。石油进口面临的安全挑战1.我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是哪些国家和地区?俄罗斯、西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2.石油进口过程中的哪些因素会对我国的能源安全造成威胁?①石油供给对国际石油市场的高度依赖。②石油长距离运输。中 国 原 油 进 口 路 线总结中国石油安全面临的挑战1.国内可开采石油资源储量不断减少,石油生产总量远低于需求总量。2.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带来的市场及运输等衍生安全风险。三、煤炭开发利用与我国能源安全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中国煤炭探明储量(亿吨)及占全球总量比例2016年世界主要产煤国煤炭产量占比情况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在数量上足以满足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需求。2016年,我国探明的煤炭储量1.6万亿吨,全球占比达21.4%,排名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煤炭产量全球占比达45.1%,位居世界第一。与煤炭相关的能源安全风险的表现1.供需空间明显错位导致的运输安全风险思考:我国为什么修建运煤专线?煤炭长距离运输会给我国能源安全带来什么影响?与煤炭相关的能源安全风险的表现2.煤炭生产和消费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活动:分析能源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主体 各类能源所占比例/%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非化石能源2016年中国能源结构 61.8 19.0 6.2 132016年世界能源结构 28.1 33.3 24.1 14.51.消耗相同数量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时,煤炭、石油、天然气碳排放的比例关系怎样?试简要计算。2.根据表2.1的数据,排放系数的大小与CO2排放量之间的关系怎样?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果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到世界平均水平,可减少多少比例碳排放在消耗相同数量能源的情况下,不同类型能源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存在差别。燃烧单位能源产生的碳排放数量称为碳排放系数。碳排放系数越大,排放量越多。优化能源结构,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表2.1 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①排放系数的大小指示能源消费过程中CO2排放的多少,相同能源消费水平下,排放系数越大,排放越多。②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高的重要原因之一。③能源结构调整是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煤炭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保措施四、我国未来能源需求与能源安全世界能源发展趋势①能源利用正向清洁、低碳、高效方向转型。②消费量增速趋缓。全球能源总需求进入低速增长状态,增长点主要在新兴经济体。③世界能源发展呈现能源生产、储存、输送等技术创新活跃的趋势,如储能技术、分布式能源以及智能化技术等,这些技术创新将使能源的供应效率更高、更安全。世界能源发展趋势能源科技创新包括:①在能源生产端,大力开发大型风电、高效低成本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积极研发碳捕集与利用技术,以期降低化石能源利用的碳排放,并将氢能开发利用作为重要战略储备技术和新兴产业培育;②在能源消费端,研发新工艺、新材料,并利用自动化控制以及智能能源管理系统,提高建筑、工业和交通等行业终端用能效率;③在能源系统集成层面,融合储能、智能微网、大数据分析、计算机仿真模拟、物联网等技术,优化各类能源系统,构建高效、经济、安全的新型智慧化能源系统。国际能源发展趋势是我国未来能源发展的背景。思考:1.我国主要能源消费类型的未来变化与我国资源特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煤炭的使用预期何时达到峰值?煤炭消费减少对改善我国环境有哪些意义 1.能源消费总量将继续增长,但增速降低。2.煤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最主要能源,但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不断降低,消费总量也将在率先达到峰值后持续下降。3.核能、水电、太阳能和风能等非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将显著提高。4.石油、天然气消费量将进一步增长,但受我国油气资源储量和生产能力限制,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国外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高度依赖的状况可能难以得到根本改善。我国未来的能源消费特点1.充分发掘常规能源的资源潜力,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技术、提倡节约消费等途径,提高能源利用率。保障我国未来能源安全的主要措施2021年1月26日,国家节能中心组织召开《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0年)》解读及相关节能技术推广研讨会保障我国未来能源安全的主要措施2.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低碳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核能和天然气等。种类 优点 缺点 利用形式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太阳能 能量巨大、无污染、可再生 较分散,受天气、季节影响大 光热转换、光电转换 降水较少、光照充足的地区:西北、青藏高原等地区风能 发电成本较低,无污染 风速不稳且风力丰富地区与能源消费区不匹配 风力发电 青藏高原、西北、东部沿海地区水能 发电成本较低,无污染 可能对库区及其周围地区的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水力发电 水量丰富、落差大的地区潮汐能 干净,无污染 能源密度小,修建大坝会阻碍船只和鱼类进出 利用潮汐进行发电 沿海地区生物能 可再生 直接燃烧会导致环境污染,造成资源浪费 比较理想的利用方 式是沼气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地热能 成本低廉 可供开发的地点不多,更新速度较慢,地热蒸汽中常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物质 发电、取暖、建地热温室等 地热能丰富的地区,如青藏高原3.开辟多源、稳定的国际能源供应市场,确保能源运输通道畅通;加强国家战略能源储备,提高应对国际能源市场冲击的能力。保障我国未来能源安全的主要措施2020年12月《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节选)中国石油储备基地本节小结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