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陋室铭》知识点梳理汇总(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陋室铭》知识点梳理汇总(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七年级下学期《陋室铭》知识点总结
(注释、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中心思想、重点句翻译、译文、练习)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有“诗豪”之称。著有《刘梦得文集》。代表作有《竹枝词》《乌衣巷》《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注释】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名] 出名,有名。
[灵] 神异。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为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鸿儒] 博学的人。鸿,大。
[白丁]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素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 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案牍(dú)]案牍,指官府文书。
[诸葛庐] 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西蜀子云亭] 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西蜀,今四川。子云,即扬雄(前53—18),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哲学家、文学家。
[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通假字】 没有
【一词多义】
1. 之
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例句:无案牍之劳形。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例句: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
③代词,代指前文所指的人或事或物。 例句:康肃笑而遣之。
④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例句:何陋之有。
2. 往来
①表示交往的人。 例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表示来来往往的人。 例句: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古今异义】
1.馨: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今义(芳香)   
2.丝、竹:古义(管、弦乐器) 今义(丝,丝绸;竹,竹子)  
3.形:古义(身体) 今义(形状)   
4.鸿: 古义(大,渊博) 今义(书信)   
5.调: 古义(调弄/弹奏) 今义(调动)
【词类活用】
 ⒈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4.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例句:无案牍之劳形
 5.上:方位名词作动词,蔓上。例句:苔痕上阶绿
 6.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例句:苔痕上阶绿
【特殊句式】
1. 判断词 斯是陋室。
2. 倒装句 孔子云:“何陋之有?”
3. 对偶句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中心思想】
作者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极力证明陋室不陋,表达了自己高洁隐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重点句子翻译】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了。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这间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没学问的人。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可以弹奏朴素的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公文使身体劳累。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译: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专题练习】文言文对比阅读。
一、解释字词。
(1)有仙则名 名:__________ (2)斯是陋室 斯:__________
(3)惟吾德馨 馨:__________ (4)何陋之有 何:__________
(5)谈笑有鸿儒 鸿:___________________ 鸿儒:___________________
(6)往来无白丁 白丁:_________________
(7)可以调素琴 调:___________________
(8)无案牍之劳形 劳: _________________ 形: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著名。 (2)这。 (3)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4)什么。 (5)大。 博学的人。(6)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7)调弄。 (8)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动劳累。 形体、躯体。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①,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
(节选自《鹤林玉露》 )
注:①剥啄:象声词,形容轻轻敲门的声音。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有仙则名。 名:___________________ 出名(或:著名)
(2)为伍德馨。 德馨:_________________ 品德高尚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答案: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孔子云:何陋之有?
答案: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语段(一)中,作者提到诸葛庐、子云亭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以古代名贤自比,暗示陋室不陋。
4.与语段(一)相比,语段(二)在表现居室环境清幽宁静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
答案:用无人来访和鸟的啼鸣衬托环境的清幽宁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