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文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1.某一区域的图幅大小不同,则( )A.图幅越大,比例尺越大 B.图幅越大,比例尺越小C.图幅越小,比例尺越大 D.图幅大小与比例尺大小无关2.某校七年级(一)班,面向黑板,右侧是教室的前后门。小强同学用皮尺测得教室长9米、宽7米,用手机指南针测得面对黑板的方向是正东。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教室的前门朝向( )A.东方 B.西方 C.北方 D.南方(2)小强用30×21厘米的纸绘制教室平面图,宜选用的比例尺是( )A.1:10 B.1:40 C.1:200 D.1:10003.下列四幅图幅相同的等高线图中,A,B两点所表示的实际距离最长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4.荣成市某学校到环翠区开展研学活动,小方同学利用手机获得甲、乙、丙、丁四幅图(下图)。其中,甲、乙为使用手机电子地图软件查询路线时,通过缩、放屏幕先后获得的;丙为某景区景点分布图,丁为某景点照片。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甲、乙两图(两图图幅相同)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的路线更近 B.甲图比例尺更大C.乙图表示范围更大 D.乙图表示内容更详细(2)结合上图信息,找出错误的叙述( )A.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来表达地理事物B.在丙图上可以量算出两景点之间的实地距离C.丁照片景观清晰,同样具备地图功能D.借助甲、乙两图可以实时查询、导航定位5.读“某学校的平面图”,完成小题。(1)判断该校校门的朝向是(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2)假如学校田径场一周的周长为250米,某七年级学生为它画了一张平面图,图中田径场的周长为25厘米,那这幅图的比例尺应为( )A.1:100 B.1:1000 C.1:10 000 D.1:100 0006.为了使教育均衡化发展,我市每年都有老师到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学校去支教。这说明( )A.人们在社区生活 B.不同类型的社区具有共同点C.不同社区规模不同 D.人们往来区域之间7.社区特色各异,下列描述符合乡村社区特点的是( )A.高楼林立,商客云集,商品交易频繁B.学府多多,人才济济,科技成果辉煌C.新房幢幢,工人上班,居民安居乐业D.排屋错落,农民劳作,庄稼葱绿遍野8.古老村落是世界古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古村落被发掘并加以保护,其中位于陕西省西安郊的半坡村落遗址是距今6800-6200年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在河谷阶地上营建的居住场所。读“世界古文明发源地及半坡原始村落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古文明时期的村落在最初选址时,人们一般不考虑的条件是( )A.地形平坦 B.土壤肥沃 C.水源充足 D.矿产丰富(2)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半坡原始村落属于乡村聚落B.半坡原始村落属于城市聚落C.半坡村落遗址有多种研究价值D.半坡村落遗址应开发与保护并重9.下图为我国某地聚落景观,当地居民以茶树种植为主业。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该景观的聚落形式及判断理由是( )①城市②乡村③从事农业生产④从事非农业生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该聚落最可能位于( )A.宁夏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东南丘陵 D.塔里木盆地10.有的房屋以竹木为主材搭建而成,往往悬离地面;有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导致它们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 B.历史文化 C.风俗习惯 D.生活方式11.黄岩蜜桔在上海果品市场销售,最能说明( )A.黄岩和上海由于文化不同发生联系B.黄岩和上海由于政治不同发生联系C.黄岩和上海由于物产不同发生联系D.黄岩和上海由于生态不同发生联系12.下列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中,属于文化交流的是( )A.诸暨的香榧、茶叶等特产销往上海B.诸暨某大学毕业生在网上查询有关杭州人才市场的信息C.诸暨某企业老板到江西投资房地产D.诸暨越剧团演员赴北京参加演出13.关于城市聚落景观,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楼房低矮稀疏 B.公共设施较少C.交通网络发达 D.人口密度较小14.下列条件中,不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A.土壤肥沃 B.水源不足 C.地形平坦 D.交通便利15.平原地区的村落与山区的村落相比,主要特点是( )①规模更大 ②呈带状分布③呈团状分布 ④相对集中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6.比例尺的表现形式,通常有( )①数字式 ②线段式 ③文字式 ④图画式A.②①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7.教室里贴有同样大小的下列四幅地图,其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广东省地图 D.揭阳市地图18.在某地图上,量得长江的长度是21厘米,长江全长630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A.三十万分之一 B.1:3000000C.1/30000000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千米19.下列图例中,不可能在安徽省地图上出现的是( )A. B. C. D.20.下图是某地等高线略图,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是( )A.由东向西 B.由西向东C.由东南向西北 D.由西南向东北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上图的地形类型最有可能是 ,图中乙、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米。(2)图中的“甲”“乙”“L”“a”属于地图“语言”中的 。如果将上图绘制成分层设色地形图,则绿色越浅的地方,海拔 。(3)判断图中a、b两处哪一条可能是小溪,请说明判断的理由。该小溪的流向是怎样的?(4)下列四幅地形剖面图中,图________是沿图中L线所作的剖面图。A. B.C. D.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广东梅州山区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物产丰富。茶叶和沙田柚是这里的特产,乡亲们最忙、最开心的时候就是茶叶和沙田柚丰收的季节。由于质量好,这些产品大多销往大城市,深受城市居民的欢迎。材料二:深圳是著名的经济特区和现代化城市,高楼鳞次栉比,十分繁华。特别是东门商圈,每天人来人往,川流不息。这里既有综合性的大商场,也有名特商品专卖店。在这里,您可以采购到全国各地的特产。材料三:社区的和谐程度已成为衡量社会和谐与否的重要指标,而建设和谐社区并不是一句口号,应该从软件和硬件上下功夫,切实做到建设和谐社区、最宜人居。(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描述了什么类型的社区?(2)你认为广东梅州山区和深圳东门商圈可以进行优势互补吗?请说说理由。(3)你认为这两个社区之间还可以加强哪些方面的合作?结合材料三,想一想和谐社区的建设需要哪些软件和硬件?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李丽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四面环山,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在6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一万多勤劳朴实的村民。为了使家乡更美好,他们每天都辛勤地劳动着。终于,家乡与外界相连的公路更宽了,学校的设备更先进了,山上的树木更绿了,果树上的果实更沉甸甸了,村民们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1)李丽的家乡属于什么聚落?(2)李丽家乡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方式主要是什么?(3)举例说明该聚落的分布、形态等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24.(2018七上·南浔期末)2019年元旦,浔溪中学小明同学跟随父母去西山岛(中国淡水湖泊中最大的岛屿)缥缈村外婆家喝喜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从定向法来看,图1采用 定向法,图2采用 定向法。根据图1,可以判定西山岛位于浔溪中学的 (填方向)。(2)根据图1,可推算出图2的比例尺大约为( )A.1:2500 B.1:25000 C.1:250000 D.1:2500000(3)吃好中饭后,小明与表哥沿着登山步道攀登有太湖第一峰之称的缥缈峰。从地形部位看,图2中登山步道都位于 处,缥缈峰的海拔高度起码在 米以上。从聚落的分类来看,包括小明外婆家缥缈村在内的西山岛的聚落属于 。(4)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得益于改革开放,小明外婆家和缥缈村的其他居民过上了非常富裕的生活。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缥缈村居民当前主要从事哪些生产活动。25.下图为浙江省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王村规模远大于李村,从图中看导致两个聚落规模产生差异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2)大青山顶和李村的海拔高度大约相差多少米 站在大青山顶可否看到李村,为什么 (3)某游客沿小路从李村游览到小桥(b处),感觉从古庙(a处)到小桥一段远较李村到古庙段行走轻松,请借助等高线地形图帮助他分析原因。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比例尺【解析】【分析】某一区域的图幅大小不同,则图幅越大,比例尺的分母越小,其比例尺越大;图幅越小,比例尺的分母越大,其比例尺越小,A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根据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就是个分数,我们把所有的比例尺都写成分数的形式,在分子相同的情况下,分母越大分数越小,也就是比例尺越小;反之,分母越小分数越大,也就是比例尺就越大,进行分析解答。2.【答案】(1)D(2)B【知识点】方向;比例尺【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黑板的方向是正东,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可知,教室的前门朝向正南方;D正确,符合题意。(2)9米=900厘米,7米=700厘米;根据比例尺公式:比例尺= ,得知:教室长的比例尺= ,教室宽的比例尺= ,因此选项B最为合适。故答案为:(1)D;(2)B;【点评】(1)地图上定向的方法很多,对于一般地图,通常是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向,一般来说,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来确定方向。(2)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其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实际范围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则地图的图幅越大,反之越小。3.【答案】C【知识点】比例尺【解析】【分析】读图可知,甲图比例尺为1:10000,乙图比例尺为1:10000,丙图比例尺为1:1000000,丁图比例尺为1:1000.四幅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丙图(同一图幅,比例尺最小,实际范围最大),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可判定,丙图A、B两点所表示的实际距离最长。故答案为:C。【点评】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所以在绘制大范围地区的地图时,往往采用较小的比例尺,而绘制小范围地区的地图时,需要采用较大的比例尺。4.【答案】(1)D(2)C【知识点】比例尺【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甲图的比例尺更小,其路线会更远,故A和B错误。乙图表示的范围更小,甲图的范围更大,故C错误。乙表示的内容更详细,故D正确。(2)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来表达地理事物,故A正确。在丙图上可以量算出两景点之间的实际距离,故B正确。丁照片景观清晰,但不具备地图的功能,缺少比例尺、方向等,故C错误。借助甲、乙两图可以实时查询、导航定位,故D正确。故答案为:(1)D;(2)C;【点评】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其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实际范围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则地图的图幅越大,反之越小。5.【答案】(1)B(2)B【知识点】方向;比例尺【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的信息,结合指北标判断该校校门的朝向是南方。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2)、根据比例尺公式,图上距离是25厘米,实际距离是250米,可以计算出该图的比例尺1:1000。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地图中方向的判读一般采用以下三种:一般定向法,指向标,经纬网。根据图中给出的方向,即可判断区某地需要朝那个方向走。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6.【答案】D【知识点】社区功能【解析】【分析】根据题意, 为了使教育均衡化发展,我市每年都有老师到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学校去支教。这说明人们往来于区域之间。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区域之间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优势互补;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区域之间交流的形式:物产、信息、物资、人员、技术、资金等。7.【答案】D【知识点】社区功能【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乡村社区的特点是排屋错落,农民劳作,庄稼葱绿遍野。其他都是城市社区的特点。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景观的主要差异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①自然景观:乡村聚落,农田遍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城市聚落高楼林立,环境污染较重。②人口:乡村聚落人口少,分布稀疏,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城市聚落人口多,分布密集,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③公共设施:8.【答案】(1)D(2)B【知识点】乡村聚落;城市聚落【解析】【分析】(1)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主要以农业为主,没有工业,因此他们在聚落选址时不会考虑矿产是否丰富。(2)半坡原始村落是原始社会的乡村聚落,当时还没有出现城市,因此不属于城市聚落,故B错误。故答案为:(1)D。(2)B。【点评】(1)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如平原地区是聚落的最佳选址区位,中纬度沿海地区气候温和,聚落往往比较集中。交通便利的地区像交通路线交汇处、沿海沿河等地区有利于聚落的形成。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2)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按照聚落的规模大小,可以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规模较大,占地广,以二三产业为主;乡村聚落规模较小,占地少,以第一产业为主。9.【答案】(1)C(2)C【知识点】乡村聚落【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该地的聚落规模小,主要从事种植业,所以是乡村聚落,从事农业生产。故答案为:C。(2)从该地区的民居和植被看,该地区降水丰富,屋顶坡度较大,植被较为茂密,所以可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故答案为:C。【点评】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平原多,河网密布,水源充足,农耕条件优越,农业历史悠久,人口和城镇稠密,工商业发达,经济基础浓厚。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了灌溉水源,便利的水陆交通,提供了生活用水,但丰水期容易产生洪涝灾害,危害生产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10.【答案】A【知识点】乡村聚落【解析】【分析】 有的房屋以竹木为主材搭建而成,往往悬离地面;有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导致它们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不同地区自然环境差异明显,在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民居特点。比如在牧区生活的牧民,为了适应游牧生活,形成便于安装拆卸的蒙古包。11.【答案】C【知识点】区域合作【解析】【分析】 黄岩蜜桔在上海果品市场销售,最能说明黄岩和上海由于物产不同发生联系。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区域之间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优势互补;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区域之间交流的形式:物产、信息、物资、人员、技术、资金等。12.【答案】D【知识点】区域合作【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诸暨的香榧、茶叶等特产销往上海,属于经济交流;诸暨某大学毕业生在网上查询有关杭州人才市场的信息,属于信息交流;诸暨某企业老板到江西投资房地产,属于经济交流;诸暨越剧团演员赴北京参加演出,属于文化交流。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区域之间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优势互补;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区域之间交流的形式:物产、信息、物资、人员、技术、资金等。13.【答案】C【知识点】城市聚落【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景观的特色是楼房高大林立,公共设施多,交通网络发达,人口密度较大。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景观的主要差异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①自然景观:乡村聚落,农田遍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城市聚落高楼林立,环境污染较重。②人口:乡村聚落人口少,分布稀疏,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城市聚落人口多,分布密集,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③公共设施:乡村聚落交通不便,类型单一,数量少;城市聚落交通便利,类型齐全,数量多。14.【答案】B【知识点】乡村聚落【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聚落一般形成于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的地方。水源不足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开展人类活动,不利于聚落的形成。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经济发达的地区。15.【答案】C【知识点】乡村聚落【解析】【分析】平原地区比山区相比,地势较平坦,交通较便利,平原地区的村落与山区的村落相比,主要特点是①规模更大,呈团状分布,相对集中,故C符合题意。【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原地区的村落与山区的村落相比的主要特点。16.【答案】D【知识点】比例尺【解析】【分析】比例尺是地图三个要素之一,比例尺是由图上距离比上实际距离,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方式,分别是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故答案为:D【点评】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其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实际范围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则地图的图幅越大,反之越小。17.【答案】D【知识点】比例尺【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四幅地图图幅大小相同,揭阳市地图实际范围最小,因此比例尺最大。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18.【答案】C【知识点】比例尺【解析】【分析】6300千米=630000000厘米;根据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 = = ,也就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0千米。故答案为:C。【点评】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①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②比例尺的大小:分数值越大,比例尺越大;分数值越小,比例尺越小。③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19.【答案】A【知识点】图例和注记【解析】【分析】读图可知,A是国界线,安徽省不是边疆省区,不可能在安徽省地图上出现;B是山峰,C铁路,D是城市,都可能在安徽省地图上出现。故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图例的识记,读图牢记即可。20.【答案】C【知识点】方向【解析】【分析】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判断,指向标的箭头指向为北方,河流一般在山谷发育,山谷地带等高线向高出凸出,由此可判断该地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是自东南向西北流。故答案为:C。【点评】判定方向:①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时)②指向标箭头的方向为正北方,其他的方向再按已经定好了的北方来判定。③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1.【答案】(1)山地;100(2)注记;越高(3)a处是小溪。a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容易形成河流。自东北向西南流。(4)B【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方向;图例和注记【解析】【分析】(1)、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断,上图的地形类型最有可能是山地,图中乙、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400-300=100米。(2)、图中的“甲”“乙”“L”“a”属于地图“语言”中的注记。如果将上图绘制成分层设色地形图,则绿色越浅的地方,海拔越高。(3)、判断图中a处可能是小溪,a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容易形成河流。该小溪的流向是自东北向西南流。(4)、下列四幅地形剖面图中,图B是沿图中L线所作的剖面图。【点评】等高线地形图是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地面越高,等高线条数越多。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陡峻。凡等高线重合处,必为峭壁。若等高线成较小的封闭曲线时,这一地区便是山峰、洼地或小岛。等高线的形状是从山顶起逐渐向外凸出的为山脊,山脊的连线称为分水线。等高线形状逐渐向山顶或鞍部方向凹出的为山谷,谷地的连线称为集水线。两条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处,称为山的鞍部。22.【答案】(1)材料一中的广东梅州山区是乡村社区,材料二中的深圳东门商圈是城市社区。(2)可以。梅州山区的特产茶叶和沙田柚可以运到深圳东门商圈销售;梅州山区的居民可以到深圳东门商圈购买山区很难买到的商品(如家电、纺织品等)。(3)两个社区之间还可以加强物产、经济、文化、信息等诸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软件:社区归属感、管理制度、各项活动等;硬件:小区规划、绿化、学校、商店等。【知识点】社区功能【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一中的广东梅州山区属于乡村社区,材料二中的深圳东门商圈属于城市社区。(2)根据材料可知,两个社区属于不同的社区,它们之间存在着物产的差异,为了满足人类生活的不同需要,广东梅州山区和深圳东门商圈可以进行优势互补。理由是:梅州山区的特产茶叶和沙田柚可以运到深圳东门商圈销售;梅州山区的居民可以到深圳东门商圈购买山区很难买到的商品(如家电、纺织品等)。(3)根据材料可知,两个社区属于不同的社区,它们之间存在着物产的差异,为了满足人类生活的不同需要, 两个社区之间还可以加强物产、经济、文化、信息等诸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结合材料三,想一想和谐社区的建设需要 软件:社区归属感、管理制度、各项活动等;硬件:小区规划、绿化、学校、商店等。【点评】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有着相对独立的社会管理体系和服务设施,是相对独立的地域性社会。社区是宏观社会的缩影,家庭是社区的基本单位。社区包含城市社区,又包含农村社区。社区的主要功能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管理功能。23.【答案】(1)乡村聚落。(2)主要从事经济林木的生产。(3)为了避免洪涝灾害,村落往往建在高地上;村落多建在水源充足且供水方便的地方;山区村落的规模比较小,多沿着山谷呈带状分布;山上多林木,人们以林业为主。【知识点】乡村聚落【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李丽的家乡四面环山,山上树木郁郁葱葱,田地里农民在辛勤劳作,等等说明该聚落属于乡村聚落。(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李丽家乡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方式主要从事经济林木的生产。(3)、为了避免洪涝灾害,村落往往建在高地上;村落多建在水源充足且供水方便的地方;山区村落的规模比较小,多沿着山谷呈带状分布;山上多林木,人们以林业为主。【点评】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近代泛指一切居民点。24.【答案】(1)指向标;一般;西北(2)C(3)山谷;250米;乡村聚落(4)旅游业、农业(或种植业)等。【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方向;比例尺;乡村聚落【解析】【分析】(1)、从定向法来看,图1采用的是指向标定向法,图2采用的是一般定向法。根据图1,可以判定西山岛位于浔溪中学的西北方向。(2)、根据图1,可推算出图2的比例尺大约为 1:250000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地形部位看,图2中登山步道都位于山谷处,缥缈峰的海拔高度起码在250米以上。从聚落的分类来看,包括小明外婆家缥缈村在内的西山岛的聚落属于乡村聚落。(4)、根据材料可知, 缥缈村居民当前主要从事种植业或旅游业等。【点评】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地图中方向的判读一般采用以下三种:一般定向法,指向标,经纬网。根据图中给出的方向,即可判断区某地需要朝那个方向走。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25.【答案】(1)地势、水源、交通。(2)250m至350m。不能,因为两地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3)该路段坡度缓;小路走向与等高线大致平行。【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分析】(1)、王村规模远大于李村,从图中看导致两个聚落规模产生差异的自然因素有地势、水源、交通。(2)、大青山顶和李村的海拔高度大约相差250m至350m。站在大青山顶不能看到李村,因为两地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3)、借助等高线地形图看该路段坡度缓;小路走向与等高线大致平行,爬坡比较省力。【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1 / 1人文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1.某一区域的图幅大小不同,则( )A.图幅越大,比例尺越大 B.图幅越大,比例尺越小C.图幅越小,比例尺越大 D.图幅大小与比例尺大小无关【答案】A【知识点】比例尺【解析】【分析】某一区域的图幅大小不同,则图幅越大,比例尺的分母越小,其比例尺越大;图幅越小,比例尺的分母越大,其比例尺越小,A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根据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就是个分数,我们把所有的比例尺都写成分数的形式,在分子相同的情况下,分母越大分数越小,也就是比例尺越小;反之,分母越小分数越大,也就是比例尺就越大,进行分析解答。2.某校七年级(一)班,面向黑板,右侧是教室的前后门。小强同学用皮尺测得教室长9米、宽7米,用手机指南针测得面对黑板的方向是正东。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教室的前门朝向( )A.东方 B.西方 C.北方 D.南方(2)小强用30×21厘米的纸绘制教室平面图,宜选用的比例尺是( )A.1:10 B.1:40 C.1:200 D.1:1000【答案】(1)D(2)B【知识点】方向;比例尺【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黑板的方向是正东,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可知,教室的前门朝向正南方;D正确,符合题意。(2)9米=900厘米,7米=700厘米;根据比例尺公式:比例尺= ,得知:教室长的比例尺= ,教室宽的比例尺= ,因此选项B最为合适。故答案为:(1)D;(2)B;【点评】(1)地图上定向的方法很多,对于一般地图,通常是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向,一般来说,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来确定方向。(2)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其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实际范围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则地图的图幅越大,反之越小。3.下列四幅图幅相同的等高线图中,A,B两点所表示的实际距离最长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C【知识点】比例尺【解析】【分析】读图可知,甲图比例尺为1:10000,乙图比例尺为1:10000,丙图比例尺为1:1000000,丁图比例尺为1:1000.四幅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丙图(同一图幅,比例尺最小,实际范围最大),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可判定,丙图A、B两点所表示的实际距离最长。故答案为:C。【点评】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所以在绘制大范围地区的地图时,往往采用较小的比例尺,而绘制小范围地区的地图时,需要采用较大的比例尺。4.荣成市某学校到环翠区开展研学活动,小方同学利用手机获得甲、乙、丙、丁四幅图(下图)。其中,甲、乙为使用手机电子地图软件查询路线时,通过缩、放屏幕先后获得的;丙为某景区景点分布图,丁为某景点照片。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甲、乙两图(两图图幅相同)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的路线更近 B.甲图比例尺更大C.乙图表示范围更大 D.乙图表示内容更详细(2)结合上图信息,找出错误的叙述( )A.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来表达地理事物B.在丙图上可以量算出两景点之间的实地距离C.丁照片景观清晰,同样具备地图功能D.借助甲、乙两图可以实时查询、导航定位【答案】(1)D(2)C【知识点】比例尺【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甲图的比例尺更小,其路线会更远,故A和B错误。乙图表示的范围更小,甲图的范围更大,故C错误。乙表示的内容更详细,故D正确。(2)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来表达地理事物,故A正确。在丙图上可以量算出两景点之间的实际距离,故B正确。丁照片景观清晰,但不具备地图的功能,缺少比例尺、方向等,故C错误。借助甲、乙两图可以实时查询、导航定位,故D正确。故答案为:(1)D;(2)C;【点评】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其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实际范围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则地图的图幅越大,反之越小。5.读“某学校的平面图”,完成小题。(1)判断该校校门的朝向是(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2)假如学校田径场一周的周长为250米,某七年级学生为它画了一张平面图,图中田径场的周长为25厘米,那这幅图的比例尺应为( )A.1:100 B.1:1000 C.1:10 000 D.1:100 000【答案】(1)B(2)B【知识点】方向;比例尺【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的信息,结合指北标判断该校校门的朝向是南方。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2)、根据比例尺公式,图上距离是25厘米,实际距离是250米,可以计算出该图的比例尺1:1000。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地图中方向的判读一般采用以下三种:一般定向法,指向标,经纬网。根据图中给出的方向,即可判断区某地需要朝那个方向走。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6.为了使教育均衡化发展,我市每年都有老师到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学校去支教。这说明( )A.人们在社区生活 B.不同类型的社区具有共同点C.不同社区规模不同 D.人们往来区域之间【答案】D【知识点】社区功能【解析】【分析】根据题意, 为了使教育均衡化发展,我市每年都有老师到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学校去支教。这说明人们往来于区域之间。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区域之间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优势互补;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区域之间交流的形式:物产、信息、物资、人员、技术、资金等。7.社区特色各异,下列描述符合乡村社区特点的是( )A.高楼林立,商客云集,商品交易频繁B.学府多多,人才济济,科技成果辉煌C.新房幢幢,工人上班,居民安居乐业D.排屋错落,农民劳作,庄稼葱绿遍野【答案】D【知识点】社区功能【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乡村社区的特点是排屋错落,农民劳作,庄稼葱绿遍野。其他都是城市社区的特点。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景观的主要差异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①自然景观:乡村聚落,农田遍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城市聚落高楼林立,环境污染较重。②人口:乡村聚落人口少,分布稀疏,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城市聚落人口多,分布密集,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③公共设施:8.古老村落是世界古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古村落被发掘并加以保护,其中位于陕西省西安郊的半坡村落遗址是距今6800-6200年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在河谷阶地上营建的居住场所。读“世界古文明发源地及半坡原始村落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古文明时期的村落在最初选址时,人们一般不考虑的条件是( )A.地形平坦 B.土壤肥沃 C.水源充足 D.矿产丰富(2)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半坡原始村落属于乡村聚落B.半坡原始村落属于城市聚落C.半坡村落遗址有多种研究价值D.半坡村落遗址应开发与保护并重【答案】(1)D(2)B【知识点】乡村聚落;城市聚落【解析】【分析】(1)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主要以农业为主,没有工业,因此他们在聚落选址时不会考虑矿产是否丰富。(2)半坡原始村落是原始社会的乡村聚落,当时还没有出现城市,因此不属于城市聚落,故B错误。故答案为:(1)D。(2)B。【点评】(1)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如平原地区是聚落的最佳选址区位,中纬度沿海地区气候温和,聚落往往比较集中。交通便利的地区像交通路线交汇处、沿海沿河等地区有利于聚落的形成。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2)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按照聚落的规模大小,可以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规模较大,占地广,以二三产业为主;乡村聚落规模较小,占地少,以第一产业为主。9.下图为我国某地聚落景观,当地居民以茶树种植为主业。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该景观的聚落形式及判断理由是( )①城市②乡村③从事农业生产④从事非农业生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该聚落最可能位于( )A.宁夏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东南丘陵 D.塔里木盆地【答案】(1)C(2)C【知识点】乡村聚落【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该地的聚落规模小,主要从事种植业,所以是乡村聚落,从事农业生产。故答案为:C。(2)从该地区的民居和植被看,该地区降水丰富,屋顶坡度较大,植被较为茂密,所以可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故答案为:C。【点评】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平原多,河网密布,水源充足,农耕条件优越,农业历史悠久,人口和城镇稠密,工商业发达,经济基础浓厚。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了灌溉水源,便利的水陆交通,提供了生活用水,但丰水期容易产生洪涝灾害,危害生产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10.有的房屋以竹木为主材搭建而成,往往悬离地面;有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导致它们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 B.历史文化 C.风俗习惯 D.生活方式【答案】A【知识点】乡村聚落【解析】【分析】 有的房屋以竹木为主材搭建而成,往往悬离地面;有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导致它们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不同地区自然环境差异明显,在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民居特点。比如在牧区生活的牧民,为了适应游牧生活,形成便于安装拆卸的蒙古包。11.黄岩蜜桔在上海果品市场销售,最能说明( )A.黄岩和上海由于文化不同发生联系B.黄岩和上海由于政治不同发生联系C.黄岩和上海由于物产不同发生联系D.黄岩和上海由于生态不同发生联系【答案】C【知识点】区域合作【解析】【分析】 黄岩蜜桔在上海果品市场销售,最能说明黄岩和上海由于物产不同发生联系。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区域之间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优势互补;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区域之间交流的形式:物产、信息、物资、人员、技术、资金等。12.下列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中,属于文化交流的是( )A.诸暨的香榧、茶叶等特产销往上海B.诸暨某大学毕业生在网上查询有关杭州人才市场的信息C.诸暨某企业老板到江西投资房地产D.诸暨越剧团演员赴北京参加演出【答案】D【知识点】区域合作【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诸暨的香榧、茶叶等特产销往上海,属于经济交流;诸暨某大学毕业生在网上查询有关杭州人才市场的信息,属于信息交流;诸暨某企业老板到江西投资房地产,属于经济交流;诸暨越剧团演员赴北京参加演出,属于文化交流。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区域之间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优势互补;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区域之间交流的形式:物产、信息、物资、人员、技术、资金等。13.关于城市聚落景观,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楼房低矮稀疏 B.公共设施较少C.交通网络发达 D.人口密度较小【答案】C【知识点】城市聚落【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景观的特色是楼房高大林立,公共设施多,交通网络发达,人口密度较大。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景观的主要差异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①自然景观:乡村聚落,农田遍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城市聚落高楼林立,环境污染较重。②人口:乡村聚落人口少,分布稀疏,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城市聚落人口多,分布密集,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③公共设施:乡村聚落交通不便,类型单一,数量少;城市聚落交通便利,类型齐全,数量多。14.下列条件中,不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A.土壤肥沃 B.水源不足 C.地形平坦 D.交通便利【答案】B【知识点】乡村聚落【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聚落一般形成于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的地方。水源不足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开展人类活动,不利于聚落的形成。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经济发达的地区。15.平原地区的村落与山区的村落相比,主要特点是( )①规模更大 ②呈带状分布③呈团状分布 ④相对集中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C【知识点】乡村聚落【解析】【分析】平原地区比山区相比,地势较平坦,交通较便利,平原地区的村落与山区的村落相比,主要特点是①规模更大,呈团状分布,相对集中,故C符合题意。【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原地区的村落与山区的村落相比的主要特点。16.比例尺的表现形式,通常有( )①数字式 ②线段式 ③文字式 ④图画式A.②①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答案】D【知识点】比例尺【解析】【分析】比例尺是地图三个要素之一,比例尺是由图上距离比上实际距离,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方式,分别是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故答案为:D【点评】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其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实际范围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则地图的图幅越大,反之越小。17.教室里贴有同样大小的下列四幅地图,其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广东省地图 D.揭阳市地图【答案】D【知识点】比例尺【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四幅地图图幅大小相同,揭阳市地图实际范围最小,因此比例尺最大。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18.在某地图上,量得长江的长度是21厘米,长江全长630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A.三十万分之一 B.1:3000000C.1/30000000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千米【答案】C【知识点】比例尺【解析】【分析】6300千米=630000000厘米;根据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 = = ,也就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0千米。故答案为:C。【点评】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①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②比例尺的大小:分数值越大,比例尺越大;分数值越小,比例尺越小。③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19.下列图例中,不可能在安徽省地图上出现的是( )A. B. C. D.【答案】A【知识点】图例和注记【解析】【分析】读图可知,A是国界线,安徽省不是边疆省区,不可能在安徽省地图上出现;B是山峰,C铁路,D是城市,都可能在安徽省地图上出现。故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图例的识记,读图牢记即可。20.下图是某地等高线略图,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是( )A.由东向西 B.由西向东C.由东南向西北 D.由西南向东北【答案】C【知识点】方向【解析】【分析】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判断,指向标的箭头指向为北方,河流一般在山谷发育,山谷地带等高线向高出凸出,由此可判断该地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是自东南向西北流。故答案为:C。【点评】判定方向:①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时)②指向标箭头的方向为正北方,其他的方向再按已经定好了的北方来判定。③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上图的地形类型最有可能是 ,图中乙、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米。(2)图中的“甲”“乙”“L”“a”属于地图“语言”中的 。如果将上图绘制成分层设色地形图,则绿色越浅的地方,海拔 。(3)判断图中a、b两处哪一条可能是小溪,请说明判断的理由。该小溪的流向是怎样的?(4)下列四幅地形剖面图中,图________是沿图中L线所作的剖面图。A. B.C. D.【答案】(1)山地;100(2)注记;越高(3)a处是小溪。a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容易形成河流。自东北向西南流。(4)B【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方向;图例和注记【解析】【分析】(1)、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断,上图的地形类型最有可能是山地,图中乙、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400-300=100米。(2)、图中的“甲”“乙”“L”“a”属于地图“语言”中的注记。如果将上图绘制成分层设色地形图,则绿色越浅的地方,海拔越高。(3)、判断图中a处可能是小溪,a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容易形成河流。该小溪的流向是自东北向西南流。(4)、下列四幅地形剖面图中,图B是沿图中L线所作的剖面图。【点评】等高线地形图是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地面越高,等高线条数越多。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陡峻。凡等高线重合处,必为峭壁。若等高线成较小的封闭曲线时,这一地区便是山峰、洼地或小岛。等高线的形状是从山顶起逐渐向外凸出的为山脊,山脊的连线称为分水线。等高线形状逐渐向山顶或鞍部方向凹出的为山谷,谷地的连线称为集水线。两条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处,称为山的鞍部。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广东梅州山区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物产丰富。茶叶和沙田柚是这里的特产,乡亲们最忙、最开心的时候就是茶叶和沙田柚丰收的季节。由于质量好,这些产品大多销往大城市,深受城市居民的欢迎。材料二:深圳是著名的经济特区和现代化城市,高楼鳞次栉比,十分繁华。特别是东门商圈,每天人来人往,川流不息。这里既有综合性的大商场,也有名特商品专卖店。在这里,您可以采购到全国各地的特产。材料三:社区的和谐程度已成为衡量社会和谐与否的重要指标,而建设和谐社区并不是一句口号,应该从软件和硬件上下功夫,切实做到建设和谐社区、最宜人居。(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描述了什么类型的社区?(2)你认为广东梅州山区和深圳东门商圈可以进行优势互补吗?请说说理由。(3)你认为这两个社区之间还可以加强哪些方面的合作?结合材料三,想一想和谐社区的建设需要哪些软件和硬件?【答案】(1)材料一中的广东梅州山区是乡村社区,材料二中的深圳东门商圈是城市社区。(2)可以。梅州山区的特产茶叶和沙田柚可以运到深圳东门商圈销售;梅州山区的居民可以到深圳东门商圈购买山区很难买到的商品(如家电、纺织品等)。(3)两个社区之间还可以加强物产、经济、文化、信息等诸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软件:社区归属感、管理制度、各项活动等;硬件:小区规划、绿化、学校、商店等。【知识点】社区功能【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一中的广东梅州山区属于乡村社区,材料二中的深圳东门商圈属于城市社区。(2)根据材料可知,两个社区属于不同的社区,它们之间存在着物产的差异,为了满足人类生活的不同需要,广东梅州山区和深圳东门商圈可以进行优势互补。理由是:梅州山区的特产茶叶和沙田柚可以运到深圳东门商圈销售;梅州山区的居民可以到深圳东门商圈购买山区很难买到的商品(如家电、纺织品等)。(3)根据材料可知,两个社区属于不同的社区,它们之间存在着物产的差异,为了满足人类生活的不同需要, 两个社区之间还可以加强物产、经济、文化、信息等诸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结合材料三,想一想和谐社区的建设需要 软件:社区归属感、管理制度、各项活动等;硬件:小区规划、绿化、学校、商店等。【点评】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有着相对独立的社会管理体系和服务设施,是相对独立的地域性社会。社区是宏观社会的缩影,家庭是社区的基本单位。社区包含城市社区,又包含农村社区。社区的主要功能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管理功能。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李丽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四面环山,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在6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一万多勤劳朴实的村民。为了使家乡更美好,他们每天都辛勤地劳动着。终于,家乡与外界相连的公路更宽了,学校的设备更先进了,山上的树木更绿了,果树上的果实更沉甸甸了,村民们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1)李丽的家乡属于什么聚落?(2)李丽家乡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方式主要是什么?(3)举例说明该聚落的分布、形态等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答案】(1)乡村聚落。(2)主要从事经济林木的生产。(3)为了避免洪涝灾害,村落往往建在高地上;村落多建在水源充足且供水方便的地方;山区村落的规模比较小,多沿着山谷呈带状分布;山上多林木,人们以林业为主。【知识点】乡村聚落【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李丽的家乡四面环山,山上树木郁郁葱葱,田地里农民在辛勤劳作,等等说明该聚落属于乡村聚落。(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李丽家乡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方式主要从事经济林木的生产。(3)、为了避免洪涝灾害,村落往往建在高地上;村落多建在水源充足且供水方便的地方;山区村落的规模比较小,多沿着山谷呈带状分布;山上多林木,人们以林业为主。【点评】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近代泛指一切居民点。24.(2018七上·南浔期末)2019年元旦,浔溪中学小明同学跟随父母去西山岛(中国淡水湖泊中最大的岛屿)缥缈村外婆家喝喜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从定向法来看,图1采用 定向法,图2采用 定向法。根据图1,可以判定西山岛位于浔溪中学的 (填方向)。(2)根据图1,可推算出图2的比例尺大约为( )A.1:2500 B.1:25000 C.1:250000 D.1:2500000(3)吃好中饭后,小明与表哥沿着登山步道攀登有太湖第一峰之称的缥缈峰。从地形部位看,图2中登山步道都位于 处,缥缈峰的海拔高度起码在 米以上。从聚落的分类来看,包括小明外婆家缥缈村在内的西山岛的聚落属于 。(4)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得益于改革开放,小明外婆家和缥缈村的其他居民过上了非常富裕的生活。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缥缈村居民当前主要从事哪些生产活动。【答案】(1)指向标;一般;西北(2)C(3)山谷;250米;乡村聚落(4)旅游业、农业(或种植业)等。【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方向;比例尺;乡村聚落【解析】【分析】(1)、从定向法来看,图1采用的是指向标定向法,图2采用的是一般定向法。根据图1,可以判定西山岛位于浔溪中学的西北方向。(2)、根据图1,可推算出图2的比例尺大约为 1:250000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地形部位看,图2中登山步道都位于山谷处,缥缈峰的海拔高度起码在250米以上。从聚落的分类来看,包括小明外婆家缥缈村在内的西山岛的聚落属于乡村聚落。(4)、根据材料可知, 缥缈村居民当前主要从事种植业或旅游业等。【点评】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地图中方向的判读一般采用以下三种:一般定向法,指向标,经纬网。根据图中给出的方向,即可判断区某地需要朝那个方向走。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25.下图为浙江省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王村规模远大于李村,从图中看导致两个聚落规模产生差异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2)大青山顶和李村的海拔高度大约相差多少米 站在大青山顶可否看到李村,为什么 (3)某游客沿小路从李村游览到小桥(b处),感觉从古庙(a处)到小桥一段远较李村到古庙段行走轻松,请借助等高线地形图帮助他分析原因。【答案】(1)地势、水源、交通。(2)250m至350m。不能,因为两地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3)该路段坡度缓;小路走向与等高线大致平行。【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分析】(1)、王村规模远大于李村,从图中看导致两个聚落规模产生差异的自然因素有地势、水源、交通。(2)、大青山顶和李村的海拔高度大约相差250m至350m。站在大青山顶不能看到李村,因为两地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3)、借助等高线地形图看该路段坡度缓;小路走向与等高线大致平行,爬坡比较省力。【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文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学生版).docx 人文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