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29张PPT。关注学生 关注情境 关注热点—以“国情”为例,略谈2013中考复习策略··一、关于“国情”教学的思考
二、关于“国情”复习的建议
三、关于“国情”热点的把握
主要内容一、关于“国情”教学的思考“亮”度——教学目标的明确
“软”度——教学环节的自然
“热”度——教学主体的激活
“效”度——教学目标的达成 维度一:“亮”度——教学目标的明确
教学目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决定着教学行为。(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与态度) 一、教材的特点——适合内容的实际情况
二、学生的学情——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维度二:“软”度——教学环节的自然
一节流畅、自然的好课一定有一条清晰、自然的主线 环节:关注学情、创设情境、符合逻辑、衔接自然
(板块)维度三:“热”度——教学主体的激活
学生:主体、主人、主角“解放学生的眼睛 解放学生的嘴巴
解放学生的头脑 解放学生的双手
解放学生的时间 解放学生的空间”
——陶行知学生:触动、感动、行动维度四:“效”度——教学目标的达成
衡量教学目标的达成(“效”)度?
1、◆预设适切的文本+动态生成的课堂;
2、◆不唯教案、不唯教师,只唯学生。学的轻松、学得快乐、学有所得 二、关于“国情”复习的建议策略一——基础知识考点化策略二——考点梳理问题化策略三——基础知识体系化策略四——考点解析情境化策略一——基础知识考点化 哪些基础知识是属于当年度中考的考点?
在复习过程中这些基础知识又分别要被掌握到什么程度? 坚持基础知识考点化,严格遵循《考试要求(说明)》所规定的考试内容,不超纲,不越位;清楚界定每个考点的不同考试要求,不拔高、不降低。 a—“了解”:指对有关事实、概念、原理和观点的再现或再认,包括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b—“理解”:指在了解的基础上对有关概念、原理和观点进行转换或解释、推理,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c—“应用”:指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有关知识使用于新情景、新材料、新问题之中,分析和解决那些教师未曾讲过或帮助解决过的问题,包括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策略二——考点梳理问题化 对考点作问题化的处理,有助于我们深入把握每个考点的内容。如对上表“国情教育”中考点22“知道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这一考点。如不进行问题化的处理,有些考生就会简单地认为只要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即可。其实,结合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可以将这个考点分解为如下四个小问题:(1)知道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和根本出发点分别是什么?(2)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3)如何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及其重要性(地位)?(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是什么? 策略三——基础知识体系化 “把握好重点知识,归纳整理关键性、总结构的知识,构建好知识网络,做到知识的体系化。”
“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圆满的结构把它连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
—美·布鲁姆
以“国情”为原点,“国情教育”主干知识体系以“国家根本任务”为原点,“社会主义建设”主干知识体系
策略四——考点解析情境化 综合性、人文性、开放性和时代性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基本要求。
“人文性”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内容上看,试题应该生活化、个性化、有地方特色等;从形式上看,试题应该图文并茂、题型多样、语言富有亲和力等。
“时代性”就是要结合时政热点,贴近社会实际。特别是非选择题应根据当前形势,与时政热点、社会实际紧密相结合,强调学以致用、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应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复习教材基础知识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编制相关的热点习题,这样,既可以有效检测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又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点的理解与把握,在亲自编制习题的过程中有效提升自己的理解力、整合力、领悟力和创造力。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一个传统而又崭新的名字。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是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大亮点。
根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2)生态文明建设符合和谐社会的什么基本特征?要求我们树立怎样的意识?
(3)为了更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必须推动整个社会走一条怎样的文明发展
道路?
(4)为什么说“美丽中国”是一个传统而又崭新的名字?
(5)建设美丽中国,关键在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哪些基本
国策和战略?体现了什么发展观?
(6)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根本的一条是什么?
(7)实现美丽中国的美好蓝图,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是什么?
(8)建设美丽中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人类发展过程中什么永恒的主题?
(9)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的物质基础和最根本途径是什么?
(10)十八大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应包括哪几方面的建设?它们的奋斗
目标分别是什么?
(11)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政治基石和活力源泉是什么?
(12)如何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请你谈谈自己的建议和想法。(至少3个方面)
(13)“美丽中国”,不仅仅体现在生态文明上,也体现在传统美德上。请简要列举两
例“最美中国人”的感人故事。
(14)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15)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体现了我国什么战略的需遵循的哪项原则?
(16)建设美丽中国,从建设美丽校园开始,请你为创建美丽校园献计献策。
(17)为建设美丽中国,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说说我们青少年应怎么做?
(18)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需要你我一起行动。我们青少年能为
建设美丽中国做些什么?
………………
“情境搭台、观点唱戏;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源头活水”:扎实的基础知识!“依纲”(考试说明) “据本”(教材)
“以不变应万变” 、“游刃有余”! 三、关于“国情”热点的把握(1)何谓时政热点
时事政治事件(侧政治层面)
+
现实热点问题(侧社会层面) (2)把握时政热点
首先,把握时政热点内容
其次,把握教材重点内容
最后,把握两者结点内容
(3)例举时政热点
最美国人,感天动地; 航母入役,罗阳精神; 钓鱼黄岩,维护主权;
莫言诺奖,开辟时代; 异地高考,公平正义; 网络反腐,依法治国;
天神对吻,蛟龙深潜; 白酒塑化,食品安全; 朝鲜射星,东亚危机;
校园安全,世界关注; 反对邪教,崇尚科学; 宪法卅年,依宪治国;
福利中国,民生优先; 表彰先进,学习模范; 中东动荡,威胁和平;
金义都市,田园智城; 两富浙江,科学发展; 中共十八,开启未来。
……
例举:十八大报告对现阶段中国国情的十二个方面的
新提法、 新观点、新理论:
第一,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 ;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第二,全面小康社会——从“建设”到“建成”;
全面建设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 第三,科学发展观——从“深入贯彻”到“指导思想”;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第四,中特社会主义—从“两个(特色)内容”到“三个(特色)内容”;
中特社会主义道路、中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第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五个内容”到“三个倡导”;
五个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
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
第六,收入分配结构———提出“两个倍增”和“两个同步”;
“两个倍增”:国内生产总值的倍增、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倍增;
“两个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劳动报酬增长和生产率提高同步。第七,完善经济体制—提出“两个关系”和“一个发展战略”;
两个关系:政府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
一个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第八,治国理政——提出“文化强国”和“海洋强国”;
文化强国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增强中国文化在国际
社会的影响力 ;
海洋强国: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生态文
明建设、海洋权益维护 ;
第九,反腐倡廉依法治国——提出“一个目标”和“三条路径”;
一个目标:反腐败、建设廉洁政治 !
三条路径:一是政治体制改革; 二是社会民主监督;
三是反腐倡廉制度的法制化。 第十,公平保障体系——提出“三个公平” ;
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第十一,保护农民利益——提出“改革征地制度” ;
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让农民得到更多土地增值收益 。这是“中国现行土地制度的重大改革” 。 第十二,夺取中特新胜利——提出“三个自信”和“八个必须”。
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
八个必须: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
必须坚持和平发展;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衷心感谢您的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