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溶液 全章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九单元 溶液 全章导学案

资源简介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溶液的形成
备课教师:高建国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学习目标】
1.认识溶液的形成,知道水、汽油、酒精是一些常见的溶剂。(重点)
2.理解溶液的组成,并与悬浊液、乳浊液进行区分。 3.了解乳化现象。(重点)
4.知道溶质在溶解过程中有吸热和放热现象。(重点、难点)
【课前预习】
一、知识回顾
1.海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为什么?
2.食盐和蔗糖加入水中能溶解吗?植物油加入水中能溶解吗?
二、教材预习
自学课本第26~27页,完成第3题。
3.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    、    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的特征是    、    。其中,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   ,被溶解的物质叫做   。?
自学课本第30页,完成第4题。
4.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    。洗涤剂洗去油污,洗涤剂起的作用叫做    作用。?
【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溶液
探究一 溶液的形成
【实验探究】教材P26实验9-1。
【总结】溶液、溶质﹑溶剂概念及溶液的特征。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 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的、 的 。
⑴溶液的特征:①均一性:指溶液内各部分的 和 都相同。
②稳定性:指 时,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
2.溶质: 。
3.溶剂: 。
⑴溶液的组成: 和 。
⑵M液=???? ___+??? ___( 或M液== 溶液的体积 × 溶液的???? __)
【交流讨论】
1.如何用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溶液的形成?(以蔗糖溶液、NaCl溶液、CuSO4溶液为例说明。)
探究二 溶质和溶剂的关系
【实验探究】教材P28实验9-2
溶质
溶剂
现 象



汽油
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
汽油
【实验探究】教材P28实验9-3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 论
【阅读】阅读课本P27—28,结合实验现象,完成以下问题:
1.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吗?溶液都是无色的吗?试举例加以说明。
2.最常用的溶剂是__ ___,__ ___、___ __等也可做溶剂。
3.溶质可以是_____体、_____体或______体。
4.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 。
5.溶质与溶剂的确定:
判断口诀
实例
溶质
溶剂
固液混合固为质
碘酒

酒精
气液混合气为质
盐酸
氯化氢气体

液液混合少为质;若有水在水为剂
75﹪酒精
酒 精

混合有变新为质
生石灰+水
氢氧化钙

6.联想生活中的实例,谈谈溶液的用途。
⑴许多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 反应的速率。
⑵医疗上的葡糖糖溶液、生理盐水,各种注射液都是按一定要求配成溶液使用的。
⑶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动植物摄取食物里的养料必须经过消化,变成 后才能吸收。动物体内的O2和CO2都是溶解在 中进行循环的。现代农业无土栽培的植物生长在 中。
【知识拓展】五颜六色的溶液:
①紫红色:KMnO4溶液;
②黄色(含有Fe3+的溶液):Fe2(SO4)3溶液、FeCl3溶液、Fe(NO3)3溶液等;
③浅绿色(含有Fe2+的溶液):Fe(SO4)2溶液、FeCl2溶液、Fe(NO3)2溶液等;
④蓝色(含有Cu2+的溶液):CuSO4溶液、 CuCl2溶液、 Cu(NO3)2溶液等。
知识点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实验探究】根据课本P29的实验药品和仪器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将温度计插入水中插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并记录水的温度;向烧杯中分别加入NaCl 、NH4NO3、NaOH 用玻璃棒迅速搅拌,读出温度计的刻度并记录。实验记录:
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
NH4NO3
NaOH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溶解现象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结 论
知识点三:乳化现象
试管内加入的物质
现象
把液体倒掉后的试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①水和植物油
②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
【实验探究】教材P29实验9-4
【归纳小结】
1.乳浊液: 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 、 的混合物。
例如:水和油混合、牛奶、油漆。
2.洗涤剂的功能: ,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使之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 液,该现象又称之为 现象,在生活及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大集团化解为“个体户”)
3.悬浊液: 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 、   的混合物。
例如:泥沙、钡餐、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反应后得到的液体。
【知识拓展】1.洗涤剂和汽油除去油污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汽油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这是由于汽油能 油污,形成 。用加了洗涤剂的水也能洗去油污,这是由于洗涤剂具有 功能,形成 。两者去污的原理 (填“相同”或“不同”)。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溶解度(第1课时)
备课教师:高建国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重点)
2.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关系。(重点、难点)
3.知道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之间的关系,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体验通过实验获得知识的成就感,体验科学探究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难点)
【课前预习】
一、知识回顾
1.判断下列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写化学式)。
稀盐酸
澄清石灰水
碘酒
硫酸铜溶液
铁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
溶质
溶剂
二、教材预习
自学课本第33~34页,完成第2题。
2.在一定    下,向     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
自学课本第34~35页,完成第3~4题。
3.当溶质以    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这一过程叫做    。?
4.对于大多数物质来说,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     。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    或    。因此,只有指明      和      时,溶液的“饱和”或“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一、概念及影响因素
[问题]在一定温度下,溶质是否可以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呢?
【实验探究I】课本P33,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操作
?加入5g氯化钠搅拌
再加入5g氯化钠搅拌
再加入15ml水,搅拌
?现象
??????
?????
???????
?结论
?溶解现象与????????和???????? ? 的量有关。
【实验探究II】课本P33,温度改变,杯底没溶的硝酸钾固体能否继续溶解?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g硝酸钾,搅拌
溶解现象还与??? ?有关。
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加热
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冷却
【小结】根据实验探究,阅读课本P33—35,形成概念。
1.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⑴     ;⑵     ;⑶     等。
2.概念:
⑴饱和溶液:在?? ? ? 下,向? ??? 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 ?? 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 的饱和溶液。
★判断是否饱和的方法: 。
⑵不饱和溶液: 溶质???? 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 的不饱和溶液,。
⑶结晶:溶质以??????? ?? 的形式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思考】通过实验探究,思考下列问题。
1.在饱和溶液中,为什么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
2.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它溶质吗。即概念中为何强调“这种溶质的饱溶液”?
■混合物的分离
⑴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
⑵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①蒸发结晶:如??????? ?? 。
②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 ?? 。
【知识拓展】分析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间的关系。
1.对于同一种溶质来说,在相同温度时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 ?? 。(填“浓”或“稀”)
2.对于不同种溶质来说,饱和溶液? ??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 ?是稀溶液。(填“一定”或“不一定”)
【小结】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根据溶液的“浓”“稀”来判断溶液是否饱和。只有当溶质、溶剂、温度相同时,饱和溶液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例如20 ℃时的NaCl饱和溶液肯定比20 ℃时的NaCl不饱和溶液浓。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讨论】根据实验探究分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如何转化?
【自我测评】
1.用“饱和”或“不饱和”填空。
⑴20℃时,在盛有10g水的烧杯中加入3g某物质,充分溶解后还有1g剩余,则所得溶液是该物质在20℃时的???????溶液;若温度保持不变,向烧杯里再加入1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该物质的???????溶液。
⑵某氯化钾溶液在20℃时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钾,则该溶液为氯化钾的?? ? ?? 溶液,向其中加入氯化钠能继续溶解,则该溶液为氯化钠的?? ???? 溶液。
2.对于多数固体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要使之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 ?)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同种溶质;④加入该温度下相同溶质的饱和溶液;⑤恒温蒸发溶剂。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⑤
3.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可以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 ?)
A. 是饱和溶液??B. 是不饱和溶液??C. 氯化钠溶解度升高 ?D. 氯化钠溶解度降低
4. 向一杯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晶体,下列图象中符合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溶解度(第2课时)
备课教师:高建国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学习目标】
1.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重点)
2. 知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重点)
3.能根据固体溶解度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重点、难点)
【课前预习】
一、知识回顾
1.什么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一般情况下,你通过什么方法让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二、教材预习
自学课文第35~36页,完成2~3题。
2.固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溶剂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      ,单位是    。?
3.溶解度的相对大小:在20 ℃时,难溶是指溶解度     ;微溶是指溶解度     ;可溶是指溶解度     ;易溶是指溶解度     。?
【自主探究】
知识点二:固体溶解度
一、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及涵义
【阅读】课本P36第一段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1.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在???????下,某固体物质在????? 里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 ???里的溶解度。溶解度实质上是 质量。
“四要素”:(四定:定温、定量、定态、定位)
①条件????????;②标准???? ??;③状态??? ?? ;④单位? ??。
2.固体溶解度的涵义:
【讨论】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这句话的涵义。
①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此时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g,溶剂质量??? g,溶液质量???g,该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②在20℃时,31.6g硝酸钾固体溶解在 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③在20℃时,100g水中 溶解 g硝酸钾固体。
【练习】氯化钾在30℃时的溶解度是37g,则此温度下配制得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三者间的质量比为 。
【知识拓展】
1.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100g溶剂中形成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此时的溶解度(用S表示),此时饱和溶液的质量为????????。
2.通过溶解度(S)可得知:此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饱和溶液间的质量关系,即溶质、溶剂和饱和溶液三者的质量比为:??? ????(用S表示)。同时得到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有?? ??? ???。
【练习】在一定温度下,mg水中溶解某物质ng,溶液恰好达到饱和。此温度下该物质溶解度为???????g。
二、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阅读】课本P36 资料卡片,知道“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概念与溶解度之
间的联系。
1、通常把????????? ??????叫做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跟溶质和溶剂的???????? 有关。
2、溶解度是衡量物质溶解性大小的物理量,通常用具体数字表示。
3、在数轴上表示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温度 20℃):
【练习】在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为0.0013g,该物质属于?? ????物质。
在20℃时,30g水中最多能溶解1.5g某物质,该物质属于???????物质。
【自我测评】
1.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其涵义是:???????????????????。
2.在6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5.5g。此时氯化钾溶液中溶质质量? ??? ??g,溶剂质量? ?g,溶液质量????g,该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100g水中溶解20gNaCl达到饱和状态,则NaCl的溶解度为20g
B.在20℃时,把20gNaCl溶解在100g水中,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20g
C.在20℃时,把20gNaCl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20g
?D.在3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7gNaCl恰好饱和,则30℃时NaCl的溶解度为37g
4.在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10 g,该温度下,其饱和溶液中溶液、溶剂、溶质的质量比关系正确的是(??? )
A.溶液:溶质=11:1???B.溶液:溶剂=11:10 C.溶剂:溶质=11:1???D.溶质:溶剂=1:9
5.在20℃时,硫酸钙的溶解度为0.225g,则该物质属于 ( ?? )
A.易溶物质??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6.60℃时,将某物质的饱和溶液12.5克,蒸干得到2.5克固体,则60℃时该物质溶解度为 (? ? )
A.25克???? B.20克???? C.20???? D.25
7.已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60℃时将70g硝酸钾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
A.120g?????B. 110g ?? ???C. 105g ?? ???D. 100g
8.20℃时,在wgKNO3的饱和溶液中含有ng水,该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为( )
A.100(w-n)/ng B.100(w-n)/(w-n) C.100(w-n)/wg D.100(n-w)/ng
9.A、B、C、D四个烧杯分别盛有50g水,在相同的温度下,向四个烧杯中依次加入27g、9g、36g、18g的同种物质,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图所示。经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
(1)??? ??????中盛有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保持温度不变,如果将A、B烧杯中的物质混合后,溶液刚好达到饱和,则该物质在50g水中最多能溶解该溶质?? ?g。
10.下面的表格中列出了氯化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60.2?
65.6?
(1)从表中可得到的一条信息是???????????????????。(2)在2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氯化铵,形成氯化铵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其温度升高至60℃时,溶液的质量为?????g,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溶解度(第3课时)
备课教师:高建国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重点)
2.能从溶解度曲线图中获取相关知识; (重点)
3.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重点、难点)
【课前预习】
一、知识回顾
1.什么是固体溶解度? 其“四要素”是什么?
二、教材预习
自学课文第36~38页,完成第1题。
1.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大小的外在因素是      ,大部分物质(如硝酸钾)的溶解度随           ,少数物质(如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    ,只有极少数物质(如    )溶解度随         。?
【自主探究】
知识点三:固体溶解度曲线
一、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阅读】课本P37,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叫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用纵坐标表示?? ?? ,横坐标表示? ? ??,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绘制成不同物质随????????变化的曲线。
2.仔细观察课本P37图9-12和图9-13,我们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⑴可以查出某一物质在不同? ? 下的溶解度;??
⑵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 ? ???的溶解度;
⑶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 ; ??
⑷物质的溶解度受??? 变化影响的大小。
【小结】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⑴三线:①“陡升型”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KNO3;
②“缓升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 ????;
③“下降型”: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 ?? ??。
⑵四点:①曲线上的点:所示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该温度下?????状态)。
②两曲线的交点:两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 ?。
③线上方的点表示:在该温度下,该溶液是 且有部分 ;
④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溶液是 。
【练习】如右下图所示思考下列问题:
⑴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如何?
⑵对于A物质来讲Q点、X点和R点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P点又表示什么意思?
⑶对于B物质,它的曲线下方表示什么意思?上方呢?
⑷阴影部分对于A、B两物质有何意思?
二、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例题】认真分析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Q点的含义:???????? ? ??? ???。
②P点的含义:???????????? ??。
③t1℃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
④t3℃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为???? ?。
⑤t3℃时,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 ?或 。
⑥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最多有 ? ?物质,无晶体析出有?? 物质。
⑦从甲溶液中获取甲晶体(即提纯甲晶体)可用?????? ??????的方法获取晶体。
⑧从乙溶液中获取乙晶体(即提纯乙晶体)可用?????????????的方法获取晶体。
⑨除去甲中的泥沙用?? ?法;提纯甲与乙(含量少)的混合物,用????? ??法;提纯乙与甲(含量少)的混合物,用????? ??法。
⑩在t2℃时,30g 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
? ?(填写“能”或“不能”)为什么??? ? 。
【课堂练习】
3.20℃时,分别向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使其充分溶解,可观察到如下图1所示的现象。

(1)20℃时,? ? (填“A”或“B”)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图2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要使A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 ?? ????。
(3)图3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要使A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
4.右上图4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的溶解度? 乙的溶解度 (填“>”、“<”或“=”);
(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填两种);
(3)将质量均为Wg的甲、乙两物质分别加入到两支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在t3℃时所得乙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
5.将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石灰水的方法通常有三种方法,分别是:
①??????? ???;②?????? ?? ??; ③???? ?? ????。
6.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下图。将①②两试管中的甲、乙饱和溶液(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里。升高温度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两溶液的质量一定相等
B.①②两溶液均变为不饱和溶液
C.①溶液质量增加,②溶液质量减少
D.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②溶液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溶解度(第3课时)
备课教师:高建国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学习目标】
1. 知道气体溶解度的涵义及影响因素;(重点)
2.知道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在生活中的应用。(重点、难点)
【自主探究】
知识点四:气体溶解度
一、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外在因素
【交流讨论】课本P38气体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系呢?
1.打开汽水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 ???? ?有关;
2.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还与??? ??? 有关;
3.汽水中冒出的气体为CO2,你能用实验方法将其检验出来吗??????? ?? 。
【归纳小结】气体的溶解度与??????、???????有关,?????? 越高,溶解度越小;? ? 越大溶解度越大。
二、气体溶解度的涵义
【阅读】课本P38,气体溶解度的定义。
⑴定义:气体在 ? ? 为101KPa和一定???? ?? 时,气体溶解在? ?体积水里达到???? 状态时的气体 ?? ??。如:在0℃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即:在101KPa和温度为0℃时,1体积水里 ??????? ?????? 。
⑵五要素:101 kPa、一定温度、1体积水、饱和状态、气体体积。
⑶影响因素: 、 。
【阅读】课本P39,知道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1.烧开水时,加热不久在锅底会出现许多气泡,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 ? ???。
2.采用什么方法可以增大汽水中CO2的溶解度? ????? ???或 ????? ??。
3.天气闷热时,鱼塘里的鱼为什么总是接近水面游动? ? ????????? ????。
4.如何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 ??????? ?????? ??。
【课堂练习】
1.打开汽水瓶盖,会有大量气泡从液体中冒出,此时气体溶解度? ????,其原因 ????? ??。
2.20℃时,氧气溶解度为0.031,是指 ??????条件下,一体积水里溶解 ?氧气即达到饱和。
3.(多选)下列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是(??? ? )
?? A.熟石灰????? B.食盐????? C.硝酸钾???? D.氧气
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①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从水中逸出;②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常浮出水面;③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会逸出;④喝了汽水之后,人常常会打嗝。不能说明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5.开启碳酸饮料(成分:①水;②柠檬酸;③二氧化碳;④蔗糖C12H22O11),回答下列问题。
(1)饮料成分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序数);
(2)开启时,会看到有大量的气泡从罐内冒出,该现象可说明 ???的减小使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夏天的“雪碧”比冬天的“雪碧”????(填“难”或“易”)挥发出CO2气体,这说明温度升高使气体的溶解度????????。
(3)开启后可以闻到香味,请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 ????。
【中考直通车】
6.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据图回答:
(1)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g;
(2)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3)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
(4)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1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__
7.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如右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使用降温法可使M从饱和的水溶液中析出
C.在50℃与60℃之间.M在水中的溶解度大致相等
D.在10℃时,将30g物质M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溶液质量为130g
8.右图表示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对图示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30℃时M的溶解度小于N的溶解度
B.P点表示t℃时M、N的溶解度相等 C.M、N都是难溶物质
D.阴影处各点对应的溶液(不包含曲线上的点)是M的不饱和溶液,N的饱和溶液
9.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1℃时往两个盛有100克水
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克A物质和b克B物质,充分搅拌后都加热到t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
B.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溶液为饱和溶液,B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C.t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
D.t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A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溶液为饱和溶液
10.NaNO2(亚硝酸钠)、NaCl和物质M (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4-1所示,请根据图像和
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t2 ℃时,NaNO2、NaCl和M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如图24-2所示,当往试管中加入5mL稀盐酸时,试管内立刻产生大量气泡,同时放热使烧杯中饱和溶液变浑浊(不考虑水分蒸发)。请判断: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NaNO2、NaCl和M中的 。
(3)分别将NaNO2、NaCl和M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1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
(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g;
(2) 40℃时,把4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的溶液是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3)欲将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
(4) 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20℃,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 (选填“>”或“=”或“<”)乙物质溶液的质量。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第1课时)
备课教师:高建国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学习目标】
1.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重点)
2.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重点、难点)
【课前预习】
一、知识回顾
1.溶液质量=      +      。
溶液的体积≠      +      ,是因为       。?
2.你知道一些判断溶液浓还是稀的方法吗?
二、教材预习
自学课本第42~43页,完成第3题。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与    之比。?
自学课本第43~44页例1,完成第4题。
4.在实验操作中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4%左右的碳酸氢钠溶液。配制200 g 4%的碳酸氢钠溶液,需要碳酸氢钠的质量为(  )
A.4 g B.8 g C.192 g D.200 g
【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溶质质量分数的表示方法及其涵义
【阅读】课本P42,溶液组成的最简单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与 之比。
2.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
⑴溶质质量= × 溶质质量分数。
⑵溶液质量= ÷ = 质量 + 质量。
⑶某温度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
3.意义:
例如:某食盐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20%,它表示: 。
则该溶液中的质量关系是:①溶质:溶液=?? ? :?? ?;
②溶质:溶剂=? ?? :? ?? ③溶剂:溶液=_ ??:_? ?
【思考】
1.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有物理量单位吗?
2.从100g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中取出5g溶液来, 取出的溶液或余下的溶液,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相同?
3.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有人说:“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6%。”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练习】1.下列对“10%的食盐溶液”含义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多项)
A.100g水中溶解了10g食盐 B.100g食盐溶液中溶解有l0g食盐
C.将10g食盐溶解于90g水中得到的溶液 D.将食盐与水按l:10的质量比配成溶液
知识点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自学】阅读课本P43例题1
1.将40g10%的氯化钠溶液和60g20%的氯化钠溶液混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现有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通过下列方法后,计算改进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⑴向原溶液中加入2.5g氯化钠晶体。 ⑵向原溶液中加入50g水。
⑶把溶剂蒸发掉25g。 ⑷向原溶液中加入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
【知识拓展】已知一定温度下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求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练习1.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在此温度下,将180gNaCl加入到4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求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练习2. 一定温度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ag,形成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则a与b的大小关系为 ( ) A.a大于b B. a等于b C. a小于b D.无法判断
练习3. 60℃时,KNO3的溶解度是110g。若把60℃时的210g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掉50gH2O后,则
析出多少克晶体?析出晶体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课堂练习】
1.在20℃时,从200g24%的饱和KNO3溶液中取出5g溶液,剩余溶液与原溶液比较,下列有关量中没有变化的是( ) ①溶质质量; ②溶剂质量; ③溶液密度; ④溶质的质量分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某温度时,蒸干35g氯化钾溶液,得到10g氯化钾,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3.将40g20%的NaOH溶液与60g40%的NaOH溶液相混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4.t℃时KNO3的溶解度为46g,该温度下50g水中加入25g KNO3晶体,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 A.31.5% B.33.3% C.25% D.46%
5.有40g质量分数为5%的CaCl2溶液,若将其质量分数增大到10%,应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2g CaCl2固体 B.把溶剂蒸发掉一半
C.把溶剂蒸发掉20g D.加入4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CaCl2溶液
【中考直通车】
6.在一定温度下,向盛有100克蔗糖溶液的烧杯中再加入5克蔗糖,充分搅拌后,一定保持不变的是( )
A.溶质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D.蔗糖的溶解度
7.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欲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2倍的方法,最可行的是( )
A.将20g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 B.将20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
C.在10g10﹪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g40﹪硝酸钾溶液
D.将10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10g硝酸钾固体
8.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
B.4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50 g 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4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30 g 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D.2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40 g 甲、乙,加热到40℃时,甲溶液为饱和溶液
9.右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填空:
(1)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反而减小的是________;在______℃时,甲与丙的溶解度相等。
(2)t3℃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
(3)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用“甲”、“乙”、“丙”及“>”、“<”或“=”表示)。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第2课时)
备课教师:高建国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学习目标】
1.能灵活地运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溶液的稀释、浓缩、混合计算。(难点)
2.能掌握化学反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重点、难点)
【课前预习】
一、知识回顾
1.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100%。
2.向100 g2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50 g水后,溶剂质量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二、教材预习
自学课本第44页例2,完成第3题。
3.稀溶液的质量等于     的质量与稀释所用的    的质量之和。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    。?
自学完成第4题。
4.实验中制取44 gCO2,如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则需碳酸钙多少克?需7.3%的稀盐酸多少克?反应后生成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自主探究】
知识点三: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
【思考】溶液稀释问题解题的关键。
1.关键:稀释前溶质的质量 稀释后溶质的质量。
m浓溶液x浓%==m稀溶液x稀%;
2.加水使浓溶液变为稀溶液,溶液质量变
m稀溶液—m浓溶液==m加水
所以:m浓溶液x浓%= m稀溶液x稀%=(m浓溶液 + m溶剂增加)x稀%
【自学】课本P44例题2。
练习:1.把200g 20%的食盐水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2.把30 g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到100 g。求此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知识拓展】溶液的浓缩
例题3:有50g质量分数为10%的NaNO3溶液,若想将其质量分数变为20%,可采用的方法是将溶剂蒸发掉 g;或加入 gNaNO3。【小结】此类计算常有两种题型:一是已知稀溶液蒸发掉溶剂的质量或向稀溶液中加入溶质的质量,求浓溶液的质量分数;二是已知稀溶液质量分数和要求达到的浓溶液质量分数,求算需要蒸发掉的溶剂或应加溶质的质量。
练习:把4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的溶液。需要加水(?? ) A、100g?? B、 200g??? C、 400g?? D、 800g
知识点四: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例题:已知13g锌与100g某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1)生成氢气的质量。 (2)这种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①与锌反应的是硫酸溶液中的哪种成分 (溶质、溶剂、溶液)?
②反应后的溶液是 溶液,其溶质是 。
③解出此题的关键是利用化学方程式先解出氢气、 和 的质量。
【小结】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找准溶质,它具有迁移性,如氧化钙溶于水后,其溶质是 。另外,考虑溶液的质量时,必须减去有关 、 以及未溶解固体的质量。
练习:1.若5.6g铁与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1)生成氢气的体积是多少升?(氢气的密度为0.09g/L) (2)原稀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若32.5g锌可以跟200g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计算:
(1)可制得氢气多少克?把溶液蒸干,得到多少克硫酸锌?
(2)这种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100g这种硫酸稀释成20%的硫酸,需加水多少克?
3.为了测定黄铜(铜、锌合金)的组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该样品10g,向其中逐滴加入9.8%的稀硫酸至刚好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气体与所用硫酸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试计算:
(1)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2)反应所消耗硫酸溶液质量;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第2课时)
备课教师:高建国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学习目标】
1.能掌握化学反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重点、难点)
2.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方法与步骤。
【自主探究】
知识点五: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与步骤
例题1:在实验室如用食盐固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50g。
【讨论】
1.所需仪器:主要有 、 、 、 。
2.步骤:⑴计算 :需氯化钠 g,水的质量 g,体积为 mL。
⑵称量:用 称取氯化钠放入烧杯中。
⑶量取:用 量取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⑷溶解:把量好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用 搅拌,使其溶解。
⑸贴签装瓶:把配好的溶液装入 中,盖好瓶塞并贴好标签,放在试剂柜中。
【课堂练习】
1.将200g2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成10%的硝酸钾溶液,需加水 g,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 g。
2.在寒冷的冬天,人们常在皮肤上抹一点质量分数为80%的甘油溶液,使皮肤保持湿润,若要配制这样的溶液200g,需要甘油 g,水 g。
3.在实验操作中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4%左右的碳酸氢钠溶液,配制200g4%的碳酸氢钠溶液,需要碳酸氢钠 g,水 g。
4.现有20%的稀硫酸溶液50g,要把它配制成10%的稀硫酸溶液,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
A. 托盘天平、量筒、玻璃棒 B. 量筒、烧杯、玻璃棒
C. 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 D. 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用
5. 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时,不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
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C.氯化钠晶体不纯 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6. 将一瓶8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平均分为2等份,每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若将其中的一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一半,应加水 g,若将另一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加入NaCl g。
7. 右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 ,
Q点的含义是??????????????? ?? 。
(2)在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若使接近饱和的A物质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则可采用的方法是??????。
8.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 ?? ℃。
(2)物质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
(3)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4)若将t1℃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则溶液变为????????????;
若将t1℃时B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则溶液变为?? ?? ??????。
9.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溶液的有关知识。右图是KNO3的溶解度曲线。
(1)从右图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到的信息是(写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参照右图在常温20℃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小明观察到A中所加固体全部溶解,则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填字母)________________。
D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
10.下表列出了固体物质A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溶解废/g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1)7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30g固体A,充分溶解形成的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再将烧杯内物质温度降至20℃,此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应是右图中的 (填“甲”或“乙”);
(3)80℃时,配制一定量甲物质的溶液,将其降温到60℃,是否有固体析出? (填“有”、 “没有”或“不确定”)。
11.某学校的学习小组对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欲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如下:取该石灰石样品16g,把8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定过程中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等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请计算:
(1)计算表中n的数值为 ;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求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2.0 g石灰石样品,把25.0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分五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的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每次充分反应后都经过滤、干燥、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稀盐酸的累计加入量
5.0g
10.0g
15.0g
20.0g
25.0 g
剩余固体的质量
1.5g
1.0g
0.5g
0.3g
0.3g
请计算:(1)2.0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2)请你继续计算反应生成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保留一位小数)。
7.小明要用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图12是他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⑴量取所需要的水应选择 (选填“10?mL”、“50?mL”或“100?mL”)量筒。
⑵指出图中的一处操作错误:          。
⑶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4)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要密封保存,其原因是:                       。
8.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浓硫酸。
(1)5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
(2)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            。
(3)烧杯中加入浓硫酸后,甲、乙两试管中固体量的变化是 。除了加浓硫酸外,还可以加 物质,也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9.电动自行车、小汽车等交通工具中都有为其提供电能的铅蓄电池(又称“电瓶”),它的优点是可以充电循环使用。电瓶的正极材料是二氧化铅(PbO2),负极材料是金属铅(Pb),电瓶内所加液体是溶质质量分数为36%的稀硫酸,放电(为外界供电)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PbO2(固)+2H2SO4+Pb= 2PbSO4↓+2H2O
当放电时,反应物反应掉一定量后,就会导致电压下降,不能正常使用,这时就必须及时充电。
⑴电瓶在放电时, 能转化为电能。
⑵假如某个电瓶中铅的质量为1800克,内装36%的稀硫酸1200克,当有310.5克的铅参加反应时,需消耗稀硫酸中溶质多少克?此时电瓶中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最后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拓展延伸】
10.溶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溶液的配制是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的常见操作。下表示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 ℃)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
12
16
24
28
硫酸溶液的密度/(g/mL)
1.02
1.08
1.11
1.17
1.20
氨水的密度/(g/mL)
0.98
0.95
0.94
0.91
0.90
 请仔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⑴20 ℃时,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硫酸溶液的密度逐渐?????? (填增大、减或不变);氨水的密度逐渐???????(填增大、减或不变)。
⑵取12%的硫酸溶液100 g配制成6%的溶液,向100 g12%的硫酸溶液中加水的质量应?   100 g(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⑶向100 g24%的氨水中加入100 g水,摇匀,溶液体积是???????mL(保留到0.1)。
【作业布置】
【拓展延伸】
10.星期天,小明去农科站观察农技员科学选(稻)种的方法,发现其中的一道工序是用饱和食盐水短时间浸泡稻种。农技员给小明出了一道题:给你50g水,50g食盐,常温下能配制出质量分数为50%的食盐溶液吗?通过计算说明(已知常温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
【作业布置】
【拓展延伸】
8.根据下列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采用蒸发结晶进行提纯
B.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有晶体析出
C.80℃时,氯化钾与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
D.所有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丽增大或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作业布置】
13.水是生命之源,通过化学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水的重要作用。
(1)自然界的水常常遭到人为污染,污染物中氮和磷含量过高会造成水中藻类过度繁殖,使水质恶化,这里的“氮和磷”是指?????? ;(填字母)
A.元素? ????????B.原子 ??????????C.离子????????? ???D.分子??
(2)自然界的水经过一系列净化处理后,成为比较清洁的自来水。自来水不是纯水,若要制取纯水,应采取的净化方法是????? 。碗碟上的油污用自来水很难洗净,往水中加少量的洗涤剂后,就容易洗洗净,说明洗涤剂具有??????? 作用。
(3)20 ℃时,向两只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20 ℃时,????? (填“甲”或“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右图2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要使试管中剩余的甲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将10 ℃时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20 ℃(溶剂不蒸发),其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拓展延伸】
14.
【作业布置】
【中考直通车】
6.右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乙物质的溶解度(填“>”、“=”
或“<”)。
(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物质。
(3)t2℃时,把10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
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可采用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
7.右图是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3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g。
(2)50℃时,将40g该物质加入到l00g水中,搅拌后得到的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该溶液降温到20℃时可析出晶体 g
【拓展延伸】
8.实验室里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分别是食盐水和蒸馏水,区别它们的方法有很多,请简要写出你认为可行的两种方法。① ???????????; ② ?????????。如图,在室温下的饱和食盐水中放了一个塑料小球。
⑴现加入少量食盐晶体,充分搅拌和静置后,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小球在液面沉浮情况有何变化,并简叙原因:???? 。
⑵若要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使小球略上浮,你准备采取的具体方法是:________。
【作业布置】
三、自我测评
【课堂练习】
1.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直至过量的全过程中,下列转变关系正确的是( )
A. 溶液?? 乳浊液?? 溶液?????????B. 溶液? 悬溶液?? 乳浊液??
C. 悬溶液?? 乳浊液?? 溶液??????? D. 溶液?? 悬浊液?? 溶液
2.关于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一种溶剂中只能溶解一种溶质     B.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 食盐溶液与蔗糖溶液混合后仍为溶液  D. 同一种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和浓度不一定相同
3.下列可作为溶质的是(?? )
A、 气体???????? B、液体???? ???C、固体??????? D、都可以
4.做完实验后,在试管壁上往往附着一些用水洗不掉的残留物,需要先用某种溶剂溶解,再用水冲洗干净。请选择溶解残留物的试剂,把相应的字母填入答案栏内。
试管上的残留物
溶解残留物的试剂
答案
(1)制备乳浊液后的植物油
a.稀盐酸
b.稀硫酸
c.洗衣粉
d.酒? 精
(1)
?
(2)铜绿受热分解后产生的黑色固体
(2)
?
(3)盛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色固体
(3)
?
【中考直通车】
5.下列混合物不属于溶液的是 (????? )
A.食盐水???????????? B. 泥水???????????? C.碘酒???????????? D.澄清石灰水
6.溶液在生活.生产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与溶液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化合物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液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分离
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7.将下列四种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泥土 B.氢气 C.蔗糖 D.汽油
8.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氦气可用于填充安全气球 B.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物
C.用洗涤剂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将油污溶解,形成溶液
D.在管道煤气中添加微量难闻气味的气体是为了及时发现煤气泄漏
【拓展延伸】
9.病人在医院接受静脉注射或滴注时,常用到生理盐水即氯化钠注射液,回答:
?(1)该注射液里的溶质是???????? ;
(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混浊现象?为什么?
10.将50 g稀硫酸中投入5 g铁(全部溶解),反应停止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溶液质量是(????)
A、55 g???????? B、大于55 g??????? C、 小于55 g??? D、 无法确定
【作业布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