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中政治人教版统编版必修 第三册 法治国家学案【学习目标】必备知识:1.法治国家的内涵2.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3.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关键能力:1.通过了解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地位,深化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的认识。2.理解法治国家的内涵和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增强对国家法治建设政治认同。【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学习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掌握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增加对国家法治建设政治认同,增强建设法治国家的信心。2.科学精神:明确建设法治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党和国家统筹和谋划,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又要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体会我国法治建设的渐进性和科学性。3.法治意识: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认识法律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明确建设法治国家,必须将国家的各项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增强学生法治意识。4.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为落实良法善治、建设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基础梳理】1、法治国家就是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国家。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______________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______________。2、坚持宪法法律至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应是社会治理的______________,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法律是通过______________制定出来的,反映了______________的意愿,符合______________的利益,体现了社会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3、坚持良法之治。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只有_________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一方面,良法应______________,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______________的理念,另一方面,良法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推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______________。4、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法治的主要功能。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加以保障。5、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国家的各项权力,都必须在_________之下运行。为了规范权力的运行,就需要通过完善的______________,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______________、不能腐的______________、不易腐的______________。6、法治国家意味着法治成为______________的基本方式。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______________,更需要法律的______________。7、推进宪法实施。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______________,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______________。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______________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8、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在宪法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______________。9、完善法律实施机制,已经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有效实施,政府部门依法履行______________,为社会提供优良的______________。社会公众自觉______________,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司法机关严格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为根据,以______________为准生,定分止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______________。10、建设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建设法治国家,能够有效规范______________,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能够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______________。答案:1、依法治国 依宪治国 依法执政 依宪执政国家权力 依法开展2、宪法法律至上 最高准则 民主程序 民众 民众 共同理想 信念3、良法 内容合理 公平正义 体系完备 规范系统 类别齐全协调统一 科学立法 民主立法 依法立法 法治国家4、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 执法 司法5、法律 法律制度 惩戒机制 防范机制 保障机制6、治国理政 法律体系 严格实施7、依宪治国 依宪执政 合宪性8、完备的法律体系 部门齐全 层次分明 结构协调 体例科学 有法可依9、法定职责 公共服务 遵守法律 公正司法 事实 法律 公平正义10、权力运行 长治久安【易错提示】1. 依法治国就是以法治国答案:×解析:依法治国是根据法律治理国家,法律在此过程中就是一把标尺,而以法治国是用法律治理国家,法律就变成了工具和真理。2. 公民权利就是指公民的政治权利。答案:×解析:公民权利指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所享有的公民资格和与公民资格相关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权利。公民权利的种类包括公民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文化权利和社会权利等诸多方面,公民的政治权利是公民权利的一种。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因此,两者不能等同。法治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即法治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答案:×解析:因为法治国家的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包括人身权、财产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指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使权力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保证权力被正确行使。答案:√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须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成果。答案:×解析:中国法制文化传统有精华和糟粕之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须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成果。【深化探究】探究与分享1201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正式施行,依法征收环境保护税,实施多年的排污费不再征收。从排污费到环境保护税的历程1979年 环境保护法(试行)确立排污收费制度2011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开征环境保护税2014年 环境保护法规定,依照法律规定征收环境保护税的,不再征收排污费2016年 环境保护税法正式施行2016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环境保护税法2018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就环境保护税法(草案)征求意见你应该知道的环境保护税法的三个问题谁来纳税?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税污染物有哪些?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哪些情形不纳税?向依法设立的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场所排放应税污染物的在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的设施、场所贮存或者处置固体废物的结合材料,说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将排污费改为环境保护税有哪些积极作用。探究与分享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中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至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公民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的,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由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进行研究,必要时,送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提出意见。《中华人民其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对涉及公众利益调整、需要公众广泛知晓或者需要公众参与决策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应当主动公开。除行政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外以自己名义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结合上述法律法规的规定,讨论如何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探究与分享3对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进行备案审查,是法律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2017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根据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向广东等五省人大常委会发函,建议对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有关企业对其超生职工给予开除或者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规定透时进行修改。十二届全国人大以来,截至2017年12月上旬,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收到公民、组织提出的各类审查建议1 527件,对审查中发现存在与法律相抵触或者不适当问题的,均积极稳要地作出了处理。查阅宪法和立法法的相关规定,了解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如何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的,讨论这项工作对推进宪法实施有什么意义。【巩固练习】1.法治既是现代国家的重要特征,又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建设法治国家,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法治国家( )①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和良法之治 ②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③限制国家权力运行 ④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杜绝腐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实践表明,成功从来不会是“单足跳”,而必定是步调协同的“集体舞”。对法治中国的建设进程而言,这里的“集体舞”指的是( )①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②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③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④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最高法司法解释规定,人身损害赔偿案中对城镇和农村赔偿分别按其人均纯收入为标准计算金额,有公民提出合宪性审查建议,认为城乡标准不一致违背宪法相关精神,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审查后做出取消人身伤害赔偿计算标准的城乡差异。这说明建设法治国家( )①应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②应把宪法法律作为社会治理的最高标准③应严格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④应着重推进法律的实施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建设法治国家,意味着我国( )①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把宪法法律作为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②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③坚持良法之治,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④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实现社会和谐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5.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香港国安立法相关决定,在香港社会引起广泛反响,得到各界拥护和支持。此次立法的目的是保护绝大多数市民、打击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及防范外部势力干预。这表明建设法治国家要求( )。①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为依法治理提供法律依据②牢牢把握依法治国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③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④司法机关不断建立和完善法律体系,做到公正司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贵州网信办高度重视数据安全风险,在积极开展疫情防控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对健康码应用进行摸底排查。一是整合信息采集,做好数据处置工作;二是全力做好网络安全技术和应急处置;三是加强网绪安全预警监测,完善网络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数据安全。筑牢个人信息保护屏障这一做法( )①保护了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②健全了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服务体系③有利于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④切实维护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19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完善法治建设规划,提高立法工作质量和效率,保障和服务改革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法治国家意味着( )。①国家权力依法行使②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③和谐稳定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④立法都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20年10月13日,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审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拟在特定情形下,经特别程序,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个别下调。草案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情节恶劣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应当负刑事责任。这表明( )①国家不断推进法治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②公平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和法治建设基本要求③反映公民意愿是立法的基本价值取向,坚持民主立法④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9.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法律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这是因为( )。①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②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得到法律的确认③法律符合每一位公民的利益④法律体现了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信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党的十八大以来,科学立法,让改革更加于法有据了;严格执法,让权力行使不再任性了;公正司法,让群众的法治获得感更强了;全民守法,让全社会的法治信仰更加坚定了……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掀起一场深刻的治理革命。可见,建设法治中国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这需要( )①党和国家的统筹与规划②维护人民群众的一切利益③公民和全社会的参与与推动④发展党内民主,坚持党纪高于国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①②正确,法治国家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和良法之治、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③错误,法治国家规范国家权力运行,而不是限制国家权力运行;④错误,选项中“杜绝腐败”的说法错误。故选: A。2.答案:B解析:建设法治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①③正确,②④不符合题干中法治中国的主题。故选B。3.答案:A解析:①②正确,最高法司法解释规定,人身损害赔偿案中对城镇和农村赔偿分别按其人均纯收入为标准计算金额,有公民提出合宪性审查建议认为城乡标准不一致违背宪法相关精神,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审查后做出取消人身伤害赔偿计算标准的城乡差异。这说明建设法治国家应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应把宪法法律作为社会治理的最高标准;③不合题意,材料强调人身损害赔偿城乡标准不一致违背宪法相关精神,未涉及应严格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④不合题意,材料强调人身损害赔偿城乡标准不一致违背宪法相关精神,未涉及应着重推进法律的实施。故选:A。4.答案:C解析:建设法治国家,意味着我国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把宪法法律作为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坚持良法之治,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①③正确。②④属于法治社会的内容,排除。故本题选C。5.答案:B解析:十三届全国人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香港国安立法相关决定,此次立法的目的就是保护绝大多数市民,打击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及防范外部势力干预。这表明建设法治国家要求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依法治理提供法律依据,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①③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说法错误。立法机关不断建立和完善法律体系,④说法错误。6.答案:D解析:①②:材料没有涉及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也没有涉及健全了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服务体系,故①②不选。④∶完善网络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数据安全,筑牢个人信息保护屏障,有利于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切实维护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故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法治国家的内涵。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①②符合题意;法律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③错误;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④错误。8.答案:D解析:①④正确,2020年10月13日,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审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拟在特定情形下,经特别程序,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个别下调。草案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情节恶劣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应当负刑事责任。这表明国家不断推进法治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②错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法治建设基本要求;③错误,反映人民意愿是我国立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故选:D。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法治国家建设。法律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能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①是题干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与题意不符;在我国,法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并不符合每一位公民的利益,③错误;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得到法律的确认,体现了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②④符合题意。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法治国家建设。①③符合题意;法治国家并非维护人民群众一切利益,排除②;④说法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