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中政治人教版统编版必修 第一册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案【学习目标】1.空想社会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2.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理论基石和标志;3.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历史意义;4.《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5.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6.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7.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通过了解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的故事,理解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局限性,探究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树立政治认同。2、科学精神通过马克思恩格斯从事科学研究和革命活动的故事显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明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树立科学精神。【基础梳理】1.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背景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一些先进分子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2. 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作用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3. 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4. 三大工人运动19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 工人运动的历史意义①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6. 唯物史观的创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7. 唯物史观的重要意义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8.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及意义:创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意义: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9.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的重要意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10.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的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11.《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②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12. 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①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②剩余价值理论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对工人认清自己的地位、提高阶级觉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3.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显示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易错提示】1.三大工人运动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答案:×解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2.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答案:√3. 181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答案:×解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时间是1848年2月。4. 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所以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答案:×解析: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但是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着各种困难和挫折。【深化探究】1.恩格斯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 指出唯物辩证法使马克思作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而两大发现又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成了科学。文中指出: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反杜林论》(1)材料中“不成熟的理论”指什么 并说明这一理论为什么是不成熟的理论 (2)分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2. 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千年第一思想家”的评选,结果马克思位居第一。1999年9月, 英国广播公司(BBC)又以同一命题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仍然是马克思位居第一。2002年.英国路透社邀请政界、商界、艺术和学术领域的名人评选“千年伟人”,结果马克思以一分之差略逊于爱因斯坦。但这并不影响马克思作为“千年伟人”的地位。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BBC)又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调查了 3万名听众,结果马克思以27. 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居于第二位的是苏格兰哲学家休谟,得票率仅为12.6%。西方其他著名思想家如柏拉图、康德、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更是望尘莫及,黑格尔甚至没有进入前20名。在西方社会的知识界、政界、商界、艺术和学术领域,不是一次,而是四次,得出这样的结论:马克思是公认的“千年第一思想家”。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这时的马克思只有30 岁!如此年轻的他编写出了这一伟大的思想结晶!问题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问题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是什么 问题3:《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是什么 3.有的学者在描述中国“近代”与“现代”这两个历史开端时,提出了“两炮论”:第一炮——1840年,英国依仗“坚船利炮”将中国由“古代”打入“近代”。第二炮——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将中国由“近代”引向“现代”。在持“两炮论”的学者看来,中国不是自行走向近代和现代的,而是被外国“轰入”了近现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两炮论”进行分析评价。【巩固练习】1.以下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它可以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自发产生②只有在工人阶级夺取政权后,才能建立和发展起来③区别于资本主义分配,实质是剩余产品归于公有④它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表现在( )①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②揭示了资本主义终将灭亡、社会主义终将胜利的客观规律③对未来人类理想社会作出了天才构想④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170年前诞生的《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通过阅读该宣言,我们可以了解到(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②世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③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④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4.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理论,并不是为了解决人类社会发展的局部规定性问题,而是为了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定性问题;它要回答的也不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某一阶段的问题,而是要揭示整个资本主义历史时代发展规律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理论是( )①唯物史观②阶级斗争学说③经济危机理论④剩余价值学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属于用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的是( )①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②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③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④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6.《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A.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B.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C.列宁主义的诞生 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7.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进而导致全球性经济危机。很多西方人感叹这一次经济危机从根本上仍未超出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判断和精辟分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科学分析的深刻性主要表现为( )①指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②指出经济危机的深层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③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④揭示造成相对过剩的制度原因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曾多次发生局部性经济危机,1825年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经济危机。从此之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每隔一定期间就会发生一次。1836年和1847年相继爆发了波及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波及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二战后,危机爆发变得更加频繁。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萧条。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世界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遭受重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并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①错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自发产生;②④正确,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只有在工人阶级夺取政权后,才能建立和发展起来,它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③错误,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生产资料的共有,而不是剩余产品归于公有。故选:C。2.答案:D解析:①②错误,科学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揭示出资本主义终将灭亡、社会主义终将胜利的客观规律;③④正确,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了各种天才设想,这些设想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故选:D。3.答案:A解析:《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2月,分析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同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我们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可以了解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世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①②符合题意;巴黎公社发生在1871年,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所以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我们不可以了解到③④。4.答案:B解析:①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这一科学理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定性问题,揭示整个资本主义历史时代发展规律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这一科学理论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故①④入选。②③:阶级斗争学说和经济危机理论并不能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定性问题,揭示整个资本主义历史时代发展规律的问题,故②③不选。故本题选B。5.答案:B解析:②③都是用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符合题意。原始社会不存在剥削制度,①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剥削制度,④不符合题意。6.答案:A解析:A正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BCD不合题意,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得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列宁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故选:A。7.答案:B解析:①: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①正确。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深层根源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还能适应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②错误。③: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③错误。④: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④正确。故本题选B。8.答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但这种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原因:①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当矛盾尖锐化时,社会生产结构会严重失衡,一方面社会生产大规模增长,另一个方面工人阶级因资本家的剥削日益贫困化,从而造成社会生产严重过剩。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解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