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到达地区及意义。2.知道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正确评价戚继光。3.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史实。4.认识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学习戚继光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目标一二三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郑和下西洋教材结构:视频导入:一、郑和下西洋西洋:明初,人们把黄海、东海及其外海的海域称为“东洋”,而把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一、郑和下西洋1.西洋的地理位置郑和 郑和,原姓马,回族,小名三保,云南人。12岁丧父,在流离中被明军掳去,送进皇宫当了太监。由于他在朱棣夺取皇位的斗争中多次立功,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他被赐名郑和。人称“三宝太监”,是我国明朝著名的航海家,曾率船队七下西洋。一、郑和下西洋123郑和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国;发达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丰富的地理知识;指南针的应用郑和的个人品格和能力出众1、郑和成功下西洋所具备的条件一、郑和下西洋时间目的次数规模人数到达范围交换物品1405-1433年(明成祖朱棣时期)先后7次最大的海船44丈【约150米】 ,宽18丈【约60米】 。每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每次出海2.7~2.8万人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2、郑和下西洋概况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丝绸、瓷器、茶叶、漆器等刘家港刘家港占城今加里曼丹岛北部今马来西亚马六甲一带今印度科泽科德榜葛剌今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一带天方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慢八撒今肯尼亚蒙巴萨红海1405—1433郑和下西洋到过的地方一、郑和下西洋马来西亚三宝佛洞马来西亚三宝井泰国 三宝公寺柬埔寨三保公庙印度尼西亚三宝垄三保洞马六甲三宝庙郑和下西洋到过的地方印尼三宝庙郑和下西洋3、郑和下西洋的影响(1)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2)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3)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4)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一、郑和下西洋事件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到达美洲 比较时间 次数 1404—1433年 7次 1492—1504年 4次人数 27800 1500船数 大船62艘(连小船共有200艘) 17艘船只大小 长44丈(151.8米)宽18丈(61.8米) 长24.5米、宽6米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美洲设备 航海图、罗盘针对比郑和下西洋概况和欧洲航海家航海情况,你得出什么结论?时间早次数多人数多船只多船只大范围广设备先进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一、郑和下西洋二、戚继光抗倭阅读课文第72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倭寇?2.为什么会出现倭寇?3.倭患的表现有哪些?自主学习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给沿海居民的生活生产造成严重破坏。戚继光:山东蓬莱人。明代杰出军事家,17岁承袭父职,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先后在东南沿海抗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其军队被称为“戚家军”。戚继光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二、戚继光抗倭二、戚继光抗倭二、戚继光抗倭戚继光为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大力整顿军队,从义乌等地招募农民和矿工,经过严格训练,组建了一支3000多人的新军。新军纪律严明,战斗力强,被人们誉为“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后来和其他抗倭将领配合平定了福建、广东的倭患。到1566年,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组建戚家军平定倭患想一想为什么说抗倭战争是反侵略战争?①打击了外来侵略者②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④是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斗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评价戚继光:③保卫了沿海民众的生命财产和国家安全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借口到岸上晾晒货物,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并不断扩张在澳门的势力。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887年,葡萄牙政府与清政府签定《中葡友好通商条约》,正式强占了澳门地区,从此与祖国母亲天各一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戚继光抗倭.mp4 明朝的对外关系情境导入.mp4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pptx 郑和下西洋.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