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1.了解清朝前期农业的恢复和发展的基本史实;2.掌握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3.知道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及带来的问题。学习目标一人口的增长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三知识结构:视频导入:视频导入: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1.背景(原因)顺治、康熙、 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康熙帝雍正帝顺治帝乾隆帝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2.表现(1)耕地面积扩大清代开荒执照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2.表现朕自听政以来,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廑念,曾书而悬之宫中柱上。康熙皇帝水利工程专家“靳辅”及其《治河方略》康熙十六年(1677年),靳辅调任河道总督,对黄河水患进行了全面勘察,提出了对三大河流进行综合整治的详细方案,并积极组织实施,终使堤坝坚固,漕运无阻(2)大力兴修水利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2.表现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苏湖熟,天下足”(南宋)“湖广熟,天下足”(清朝)(3)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2.表现棉花甘蔗烟草茶叶(4)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2)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3)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3.影响1.手工业的发展(1)手工业各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品种繁多、产品精良。清代粉彩瓷器是中国清代汉族传统彩瓷品种之一,康熙时,粉彩瓷器技术已问世,雍正时期,粉彩瓷器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清朝织机数量 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织工数量 佛山镇棉纺织业的织工超过5万人。分工情况 从江南丝织业的整个生产过程看,一个机房中,机工有络工、拽工、织工、牵经工,还有刷边、运经、接头等工,各有专门技术。规模大机户人数多织工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分工合作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手工业工场2.商业的发展(1).清朝形成了商业网(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全国性市场);(2).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3).大城市的数量增加了;清朝的大城市有: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4).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比如:晋商、徽商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汉口镇“人烟数千里,贾户数千家”乾隆时期的苏州,据载“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地值寸金”乾隆六下江南,每次必去之地就是苏州。红顶商人胡雪岩乔致庸晋商,俗称“山西帮徽商,又称新安商人晋商大院徽商大宅院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晋 商 老 照 片徽商故里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增长概况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 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2.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1)清朝前期,内地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动乱,社会安定(2)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尤其是高产作物的引进,使粮食产量增加三、人口的增长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问题①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②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③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三、人口的增长1.文物承载着历史,(右图)清朝开荒执照,是清朝政府将州县卫所荒地无主者分给流民及官兵屯种,并由官府给以印信执照,它说明清朝( )重视农业的发展B.商业发达C.手工业发展D.商帮兴起A巩固练习:2.谚语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谚语由“苏湖熟,天下足”变为“湖广熟,天下足”说明了( )清朝前期农业的发展宋元时期商业繁荣C. 古代北方经济的发展D. 古代南方成为工业中心3.一位殷实的商人,多年从事丝绸产销,由于生意兴隆,就添置十几台织机,雇佣十几位技术工人织绸。这一历史情境最有可能出现在(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清朝AD巩固练习:4. 在某学校的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出示了中国古代几个历史阶段和概括历史阶段特征的词组。下列词组中,概括了康雍乾时期历史发展特征的是( )A. 繁荣开放的社会 B. 经济重心南移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盛世潜伏危机5.明清商业兴盛,请问哪两个地方的商人最为活跃( )A.山西和徽州商人 B.广州和北京商人C.湖南和新疆商人 D.福建和浙江商人DA巩固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境导入.mp4.mp4 第19 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