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8.1法治国家 课件(共3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8.1法治国家 课件(共31张PPT)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8.1 法治国家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1
法治国家的内涵
建设法治国家
2
【思维导图】
学习要求
【课程标准】
政治认同:结合近年来我国的法治成就,阐明法治国家的内涵,分析建设法治国家的重大意义。阐明法治国家的具体特征,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优越性,增强对我国法律的认同。
科学精神:树立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思维分析处理问题。
法治意识:了解具体的法律立法宗旨、原则和条文,树立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
公共参与:坚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信念。
【学习目标】
1.解释公民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的行为。
2.描述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说明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3.基于法律的本质和功能选择恰当的论据和论证方式,阐释宪法法律至上的含义。
4.描绘法治中国的蓝图,阐述法治信仰的价值,提出维护公平正义和法律尊严的行动方案。
【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阐述法治国家的内涵及其具体内容
2.学习难点:阐明建设法治国家的具体要求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建设法治中国是系统性工程,既需要党和国家的统筹与规划,更需要公民和社会的参与与推动。
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
法治国家
法治社会
法治政府
共同推进
一体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结合“新修订未保法亮点解读”和教材,思考:什么是法治国家?有哪些具体表现?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依法开展
国家权力依法行使
法治国家的内涵
什么是法治国家? 有哪些具体表现?
结合“新修订未保法亮点解读”和教材内容,思考:
1.含义:
2.表现(特征):
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
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建设法治国家
P87~88
怎样建设法治国家?有何意义?
结合视频资料和教材内容,思考:
1.要求:
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
2.意义:
对国家:
对公民:
对国家机关:
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
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表现1
第一章
第一条
原因:
①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②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意愿,符合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
为什么?
回忆:宪法的地位
坚持良法之治。
表现2
原因: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要求: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
表现:一方面,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另一方面,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良法是法治的前提 善治是法治的目标
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表现3
为什么?
原因:
①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
利,包括人身权、财产
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②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
公民权利≠公民的政治权利
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表现4
国家权力≠权力机关的权力
要求:
为了规范权力的运行,就需要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为什么?怎么办?
原因:
国家的各项权力,包括立法权、行政
权、司法权、监督权等,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
典型例题
【典例解析】1.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建设法治国家( )
①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
②要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以良法保障善治
③能够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保障公民的各项利益诉求
④能够确保国家各项事业顺利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因此建设法治国家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要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以良法保障善治,①②符合题意。③:建设法治国家能够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保障公民的合法利益诉求,而不是各项利益诉求,③错误。④:建设法治国家能够确保国家各项事业纳入法治轨道,但不能够确保人民生活水平提高,④错误。
典型例题
【典例解析】2.所谓良法,就是捍卫人们的权利和自由,防止暴政,制裁犯罪,维护正义的法律。下列关于良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良法应涵盖每个公民的各项权益
B.良法能得到社会中所有人的认同
C.良法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效力
D.良法不必靠强制力保障发挥效力
【答案】C
【解析】A:良法应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A表述错误。B:良法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但并不意味着良法能得到社会中所有人的认同,因为法律只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B表述错误。C: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C正确。D:任何法律的运行都需要借助国家强制力,良法也不例外,D表述错误。
推进宪法实施。
要求1
依据:
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要求:
① 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
② 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合宪审查又称宪法监督,是指特定的机关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对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等规范性文件和特定主体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并做出处理的制度。其作用在于保障宪法的实施、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人大专门委员会设置,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这是合宪性审查这个概念首次出现在党的正式文件中。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修改为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同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职责问题的决定。10月,经过近半年的筹备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宪法室正式成立。
知识拓展 |
合宪性审查
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要求2
依据: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
要求:在宪法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
宪法
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
回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统帅
主干
重要组成部分
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
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
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要求3
依据:已经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有效实施。
要求:
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
服务。
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
履行义务。
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
绳,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典型例题
【典例解析】3.习近平主席曾指出,制定和实施宪法,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必然要求。建设法治国家( )
①要推进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②要不断建设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③要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全面撤销宪法以外文件
④要求政府部门公正司法,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习近平主席曾指出,制定和实施宪法,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必然要求。建设法治国家要不断建设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善法律实施机制,要推进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①②正确。③:建设法治国家要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③错误。④:建设法治国家要求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公正司法是对司法部门的要求,④错误。
典型例题
【典例解析】4.2021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开始施行。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民法典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法系“善”的基本价值理念和“有典有则”的民事法律体系,既与强制性律典相衔接,实现了惩恶扬善、定分止争的规范功能,同时希望通过养民、保民、教民建立和谐良善的社会秩序。例如,民法典将“保护生态环境”写入总则,有助于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也顺应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将人格权单独入编,是落实宪法关于“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要求,弥补了国外某些民法典“重物轻人”的立法缺陷;对于“霸座”“霸铺”甚至抢夺方向盘等不文明的乘坐行为,以民法的形式明确此类行为的违法性质,依法实施法律制裁。民有听呼,法有所应。
民法典颁布实施对建设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请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典型例题
【答案】①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体系完备、类别齐全的良法。民法典的颁布和实施完善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法治国家建设奠定立法基础。
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法典实施开启了我国公民权利保护的新时代,有利于维护人民权益、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③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与有力支撑。民法典既具有强制性的规范功能,又具有引导建立和谐良善社会秩序的功能,能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和水平,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解析】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政治与法治,需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民法典颁布实施对建设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材料“2021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开始施行。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民法典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法系“善”的基本价值理念和“有典有则”的民事法律体系,既与强制性律典相衔接,实现了惩恶扬善、定分止争的规范功能,同时希望通过养民、保民、教民建立和谐良善的社会秩序”可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体系完备、类别齐全的良法。民法典的颁布和实施完善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法治国家建设奠定立法基础。
根据材料“民法典将“保护生态环境”写入总则,有助于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也顺应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将人格权单独入编,是落实宪法关于“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要求,弥补了国外某些民法典“重物轻人”的立法缺陷”可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法典实施开启了我国公民权利保护的新时代,有利于维护人民权益、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根据材料“对于“霸座”“霸铺”甚至抢夺方向盘等不文明的乘坐行为,以民法的形式明确此类行为的违法性质,依法实施法律制裁。民有听呼,法有所应”可知,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与有力支撑。民法典既具有强制性的规范功能,又具有引导建立和谐良善社会秩序的功能,能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和水平,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易混易错】
1.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解析】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2.坚持良法之治是法治的首要内容。
【解析】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
3.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只有成文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
【解析】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
4.推进党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
【解析】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
5.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解析】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6.在法治国家,人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
【解析】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
7.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保障机制、不能腐的惩戒机制、不易腐的防范机制。
【解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8.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基本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法性审查工作。
【解析】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
9.维护宪法的权威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
【解析】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
10.政府部门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
【解析】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
【答题模板】
1、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答题要素】
总要求+宪法实施+法律体系+法律实施机制+依法治国
【答题模板】
(1)法治国家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总要求)
(2)推进宪法实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3)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
(4)完善法律实施机制。已经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有效实施。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答题模板】
2、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答题要素】
党的领导+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公民守法
【答题模板】
(1)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党坚持依法执政。
(2)科学立法: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国人大要依法行使权力,科学立法,加强监督。
(3)严格执法:严格执法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自觉接受监督。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4)公正司法: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司法机关。司法机关要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5)全民守法: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遵循宪法和法律。
(总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8.1 法治国家
课堂小结
法治国家的内涵
表现(特征)
建设法治国家
推进宪法实施
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要求
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坚持良法之治
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是什么
怎么办
为什么
体系完备
严格实施
对国家机关、对公民、对国家
两个“依法”、“依宪”
两个“意味着”
含义
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