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我参与我奉献-友善相待 文明有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从公共生活的“共同参与”角度,培育学生参与公共生活的规则。2.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3.认识到个人与社会,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要建立联系,在社会生活中要自觉提升自身的公共意识、他人意识。教学重难点:从公共参与的角度理解个人与社会、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那么人与人之间该如何相处呢?创建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 6课我参与我奉献,请大家先看一段视频。2.看过这个视频,谁来谈谈你的感受?有人说,餐馆老板提供的不仅是免费的早餐,而且是浓浓的爱心。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3.师总结:大家说的非常好,餐馆老板的行为让我们感动,同时也告诉我们,人与人的相处要—友善相待(板书:友善相待)友善视频:那什么是友善呢?友善本意是指朋友间的亲近和睦,后指友好待人、与人为善。我们一起看看下面这段视频,帮助我们更具体的理解什么是友善。(出示什么是友善视频)二、讲授新课活动一:我们能为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做点什么?同学们,虽然我们不能够像餐馆老板那样提供爱心早餐,但是,我们也可以用实际行动,为身边的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为身边需要关爱的人做些什么呢?我们来走进下面的情境,说一说你会怎么做?活动二:爱心衣物捐赠1. 爱心衣物捐赠活动同学们,这里有个社区居委会计划开展“爱心衣物捐赠活动”,为此,居民们提出了两种方案,我们一起去看看,你更欣赏哪个呢?说说你的理由。小组讨论,一会儿请同学来汇报。生答。师:是的,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在温暖的传递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理解、尊重被帮助的人,这样才能够将我们的爱心传递出去。2.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同学们,在去年年初,湖北省爆发了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当地的医疗资源不足,为此,全国各地多个省市纷纷派出医疗队,全力支援湖北省的救治工作,他们身上体现的是爱心,是使命感,充分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奉献精神,请看相关视频。3.同学们,作为小学生,我们能为防疫做些什么呢?看,老师抓拍了一些照片,熟悉吗?活动三:关爱弱势群体建设和谐美好的家园不仅需要个人努力,还需要国家的法律保障。我国法律就有一些相关规定,我们一起去看看。1.请大家阅读法律条文,说说这些法律有哪些共同之处?这些法律条文针对的是残疾人、老人和未成年人,也就是更需要帮助和关爱的群体。2.国家从法律的层面保护他们的权益不受侵害,引导人们尊重、理解、关爱他们。除此之外,社会中还有哪些措施体现了国家对他们的关爱呢?出示敬老院等一些图片。3.师: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弱势群体,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呢?谁来举例说明?活动四:文明有礼在行动师:同学们,人与人之间相处除了要友善相待,还需要我们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文明有礼。(板书:文明有礼)一、下面,请你来当当“文明君”评价下列公共场所中人物的行为。生 1:在公园长椅上吃零食,而且随地乱扔果皮垃圾。这样做不仅破坏了公园的整洁卫生,而且影响了他人在公园里的休闲和娱乐。师:保持公共场所的整洁,不乱扔垃圾,就是文明有礼。生 2:在展览馆中大喊大叫,破坏了展览馆的宁静和谐,影响了其他人的参观。师:保持公共场所的安静,不吵闹喧哗,就是文明有礼。生 3:大家在有秩序地排队,小文却插队。这种行为扰乱了正常的秩序。师:有序排队,遵守规则,这也是文明有礼。二、有些人缺乏公共意识,过分强调自己的利益。同学们,在公共生活中,有些人缺乏公共意识,过分强调自己的利益,妨碍甚至危害他人和社会利益,不利于构建平等友善的社会。大家请看,王阿姨最近有一个烦恼,她时不时地会接到陌生人的骚扰电话,真是让人心烦。请大家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经历过哪些类似的事情?从中你认识到什么?我们先小组讨论,一会找同学来汇报。例:1.小区里有人破坏绿化带,开垦土地,种菜,养鸡,养鸽子等等,不仅破坏了小区的环境,也给邻居带来了困扰。2.小区楼道里推放杂物,有些还是易燃易爆物品,不禁影响了出行,也很危险。3.在小区里,有人在绿化树上栓绳子,在上边晒被子、晾衣服等,不仅影响小树的成长,也影响了小区的环境。4.在马路上,经常有逆行的车辆,开得很快,不遵守交通规则。5.我们教室外的楼道里,经常有同学拍球,自己玩的很高兴,但是破坏了学习的安静气氛。三、总结同学们的感受都很深,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生 1:我学到了人与人之间要友善相待生 2:我学到了要做文明有礼的小学生生 3:我学到了,要保护弱势群体师: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同学们,创建美好家园,需要大家一起行动。让我们友善相待、文明有礼,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我参与 我奉献》第 1 课时评测练习一、填空题1、人与人相处需要( )相待。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彼此( ),相互帮助。2、每个社会成员都要肩负应尽的( ),尊重理解他人,同时,我们也需要国家和社会在( )、( )等方面提供有效的保障。3、《中华人民共和国( )保障法》明确规定,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4、每个人既是文明礼貌的( )者,又是和谐美好的( )者。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我们做到( )。二、选择题1、友善,可以是一个微笑、一声问候,是生活中的一些微小的细节。正是这些小细节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让整个社会少些隔间,多分暖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主要的内容B.我们在传播善意的同时也会收获温情C.友善是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2、“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这告诉我们( )A.善良之心就是关爱弱势群体B.只停留在口头上的善良不是真正的善良C.善良就是一颗广博的爱心三、问答题你感受过他人的友善吗?是怎样的事情?你也有友善待人吗,你是怎么做的?第 6课《我参与我奉献》第 1课时课后反思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性发展,对于关爱基本是建立在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如父母长辈、同学朋友;对于生活中的各种文明和不文明行为也有了基本认识,但不能从多角度、从社会成员的一份子去践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在案例中提高认知、在情境中展开思考,是为了引导学生将认识更好地落地到实践中,引导学生认识到从小与人友善相待,做到文明有礼对个人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形成了“在公共生活中应为他人着想”的观念,因此,本课需要在此基础上迁移这一概念进行下位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公共生活靠大家”,愿意做一名有公共教养的人。另外,通过对本课中事实案例的不断剖析与反思,从自身到社会尝试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学生的思维生长点。这节课我从现实生活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根据生活中的典型案例提出解决方案,输出本课学习的结果。结合课堂所学,在“享受美好公共生活的同时,应具有为他人着想的善良”的大概念下,通过对大量社会生活中案例的辨析形成正确认知,突破难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