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应对自然灾害》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学校
学科 道德与法治 适用对象 六年级学生
教学 内容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 5 课《应对自然灾害》(第三课时)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的授课内容是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 5 课 《应对自然灾害》的第三个话题“不屈的抗灾精神”。教材通过真实案例, 让学生真切体会到自然灾害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活,人类也一直与自然灾害进行斗争。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形成了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接着,两个活动园分别从集体形象的角度和个人角度呈现不屈的抗灾精神。最后,教材总结本课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全国上下形成减灾共同体,共同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意义。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近期的社会热点——防疫阻击战,教师整合教学内容。首先出示我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图片,触动学生情感,从集体角度思考我国抗灾救灾的力量。接着从人民的依靠——解放军、白衣天使— —医护人员、爱心互助——各地同胞、志愿者等角度讲好中国故事,认识到不但救援人员、医护等是救灾抗灾的重要力量,每一个人都可以为抗灾救灾作贡献。随后引导学生体会抗灾精神的内涵,激发学生敬仰抗灾先锋身上不畏艰难、不屈不挠的民族品格。然后,联系学生当下的生活,感悟不屈的抗灾精神在防疫阻击战中得到弘扬,并且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重要意义。最后,进一步拓展抗灾精神的文化根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这种精 神。
学情分析 经过中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综合语文的阅读课程,六年级学生对中国历史及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识。特别是近期特殊的社会形势,大部分学生通过媒体报道,对解放军、医护人员、志愿者等已有一定的敬仰之情。但是,中国在抗灾过程中形成的不屈精神到底是什么呢?学生可能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因此,课堂上需要通过典型故事,帮助学生深化理解,从而引 导学生传承和践行不屈的中国精神。
教学目标 体会人们在危难中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愿意传承和践行不屈的抗灾精神。
(
1
)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在危难中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教学难点 愿意传承和践行不屈的抗灾精神。
课程标准内容解读 本课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 5 条“感受人们在灾害中团结互助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自我介绍明确目标 同学们好!欢迎走进道德与法治课堂。我是广州市海珠区江南新村第一小学的黄舒婷老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应对自然灾害》。请大家准备好学习用具, 认真听,仔细想,从故事中体会不屈的抗灾精神。 这是本课的学习目标,请快速浏览。(课件出示) 课堂热身
引入话题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中华民族成长的过程中,地震、雪灾、洪水、旱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 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少的难题。但是,面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挑战,中华儿女历经风雨,生生不息,锤炼并形 成了不屈的抗灾精神。(出示课题) 导入新知
分享故事, 体会抗灾 精神 一、回顾灾难,感知抗灾力量 回顾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自然灾害如影随形。 (课件出示我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图片:1976 年唐山大地震——1998 年特大洪水—2008 年低温雨雪冰冻灾——2008 年汶川特大地震——2010 年玉树地震——2010 年舟曲特大泥石流——2017 年九寨沟地震) 同学们,想一想,当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是谁奔赴灾区,拯救生命?(停顿) 也许,你立刻会说:解放军。也许,你会想起:医生、护士。也许,你们还要说:消防员、警察……是的,这些都是抗 灾救灾的重要力量。 利用直观的画面触动学生情感,激发了解中国抗灾故事的兴趣。
二、分享故事,感受抗灾精神1.学生分享 为什么他们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他们在抗灾救灾过程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停顿) 有两位同学向老师分享了他们的感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看一看。 (课件播放救灾图片+学生录音) 故事一:人民的依靠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解放军叔叔。每当灾难来临,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奋力拼搏,营救生命。抗洪时,他们用血肉之躯堵住了决口;汶川救灾时,他们趴在破损的铁索上, 组成人桥,让孩子们安全回家;他们还用身体搭建人梯,转运伤员……灾情就是军令。无论是怎样的灾难,人民子弟兵总是冲在最前面,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他们就是我们坚实的依靠。看到他们,我觉得很安心。 故事二:白衣天使 当我看到画面中的白衣天使,我很感动。看,汶川地震发生后,废墟里,这个男孩的眼神流露着生的渴望;而废墟外, 护士左手提着血浆,右手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这位白衣天使叫顾云仙。她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个男孩当时跟我说,他将来还要考大学……他还想站起来,哪怕一秒钟……他还想看看蓝色的天空。我就紧紧抓住他的手,我就是要让他感觉到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不会放弃。”是的,白衣天使不会因为害怕而抛下任何一个病人。我觉得,他们是最美丽的逆行者。 小结:是啊,救援官兵无惧艰难、勇往直前,白衣天使竭尽全力、救死扶伤——他们都是值得我们敬仰的英雄。 2.教师分享 同学们,其实在抗灾救灾中,不仅有他们(课件出示救援官兵和医护)的身影,还有这些感人的画面(课件出示全国各 从解放军、医护人员、各地同胞、志愿者等角度讲好中国故事, 引导认识这些都是救灾抗灾的重要力量,每一个人都可以为抗灾救灾作贡献。
地援助和志愿者参与救灾的画面): 每当灾难发生,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海外同胞们捐助的一批批物资、一笔笔捐款、一袋袋血液,陆陆续续地运往灾区。无数人前往各地的献血点排起长长的队伍,只为了能在救灾中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不仅如此,当一批批救援队伍奔赴灾区时,还有一群群志愿者默默无闻地参与救援。(课件出示教材内容《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汶川地震发生后,深入灾区的国内外志愿者超过 300 万人,在后方参与抗震救灾的志愿者超过 1000 万人。 小结:看着这些画面,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也许电视机前的你明白了,灾难是无情的,但我们人间有爱。而这些无私奉献、团结互助的志愿者、海内外同胞们,乃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抗灾救灾的重要力量。 3.活动延伸 面对灾难,大家凝聚起来,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传递关爱,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同学们,媒体报道中还有许多救灾的感人故事,你们继续了解。 三、引发思考,感悟精神内涵 刚才听了这些抗灾故事,想一想,什么是“不屈的抗灾精神”呢?(停顿) 有的同学会想到“团结”。 (学生录音)我觉得,这是一种团结互助的精神。同胞有难,我们应该上下一心,共同想办法度过难关。 有的同学想到“拼搏”。 (学生录音)从解放军、白衣战士身上,我感受到他们面对灾难,毫不退缩,不屈不挠。我觉得这就是中国的抗灾精神。 有的同学想到“奉献”。 (学生录音)抗灾中,我们总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他们 借助典型事例,引导学生理解中国抗灾精神的内涵。
不计报酬,不怕困难,奉献大爱,服务他人。这种“无私奉献” 和“关爱互助”,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中国精神。 小结:电视机前的你,可能还会想到“自强不息”、“众志成城”、“以人为本”、“尊重科学”……这些都是中华儿 女在抗灾救灾过程中彰显的中国精神。
联系生活, 弘扬不屈 精神 一、弘扬不屈精神1.反思 这种不屈的精神不仅支撑着我们与自然灾害进行斗争,还引领着我们应对人类社会的各种挑战。就像这次的防疫阻击战, 全国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回想战“疫”中,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有哪些人让你特别感动呢? 也许你们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他们的身影(课件出示:解放军、医生护士等抗疫图片)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 2.传承 其中,有一位军队护士,12 年前汶川地震,她无助地度过了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天。12 年后,她主动请缨,奔赴武汉战疫最前线…… (播放刘佳的采访视频——源自人民日报) 刘佳:那时候没有东西吃,很冷,又没有睡觉。我记得很清楚,解放军来了,很人安心。他们在操场上给我们搭帐篷, 拿来食物,安抚我们说“没事,别怕!”直到现在想起来,我都觉得特别暖。这份恩情,我铭记在心。我就像以后能做什么事、做什么职业帮助到其他人。或者是说,我能从军,读军校, 那就更好了。 小结:同学们,看了采访,你有什么启发? 古语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最好的感恩,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往直前。这种不屈的精神不但在刘佳身上得到传承,还在全国每一个坚守岗位的逆行者身上得到充分的诠释。 联系社会热点,引导学生明白不屈的精神不仅体现在抗灾救灾中,还会引领着我们克服各种困难, 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国精神。
(播放视频《平凡英雄》——源自人民日报) 视频简介:军人、医护、农民工、交警、环卫工、志愿者等各行各业抗疫纪实片段。 3.弘扬 在这场战疫中,中国展示出“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更是向世界彰显了大国的担当。 (课件随机出示)截至 2020 年 3 月 30 日,中国已经向 89 个国家提供紧急援助,向 5 个国家派出 7 批医疗专家组,向 180 个国家分享了防控、诊疗技术文件……这些数字还在不断更新。 小结:电视机前的你,看到这些数字,又有什么感受呢? 人类社会已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 体。中国人民在世界的舞台上弘扬不屈的精神,与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贡献力量。 二、了解文化根源 同学们,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始终伴随着人们的生活,人们也一直在与自然灾害进行着斗争。那么,中华民族是怎么形成不屈的抗灾精神呢? 看图画,猜一猜 我们可以回顾中华传统文化。你们猜一猜,图画指的是哪个中国传说故事?(课件出示: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 小结:从这些故事中,你们发现了吗?中华民族的先辈们在与艰苦的自然条件作斗争,逐步形成了开拓进取、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正是这样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不屈的中国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中国人民才能在抗灾救灾中书写伟大的奇迹。 三、践行中国精神 同学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你或你的朋友也会遇到不少的难关。也许是学习上的难关(课件出示:考试的成绩实在不理 联系传统文化,认识到不屈的抗灾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精神。
想,怎么努力都没有提高,怎么办呢?);也许是生活中的难题(课件出示:每次爸爸妈妈说起学习,我和他们总是没办法沟通,自己忍不住顶撞他们,闹得大家都不高兴。);也许是朋友遇到困难(课件出示:好朋友李明的跳绳又不及格了,他肯定很难过吧。) 面对难关,电视机前的你会怎么做? 小结:面对自己的难关,可能有的同学会认为,不要轻易退缩,要动脑筋想办法去克服。就像树木一样,要经历过风雨, 才能茁壮成长。而朋友遇到难题,电视机前的你可能会“赠人玫瑰”,发挥团结的力量,会有办法解决问题的。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当遇到困难,我 们也要自强不息,团结互助,更好地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联系自身经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中国精神。
单元总结拓展实践 一、课堂总结 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分享了抗灾的故事。从故事中,我们体会到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这种精神体现了中国文化,展现了中国智慧,彰显了中国的历史使命和大国的担当。二、实践活动 尽管自然灾害还会发生,但是我们会尽最大的力量,全国上下形成减灾共同体,共同预防,减少自然灾害对我们的伤害。 作为学生,我们可以怎么做呢?首先要好好读书,掌握知识。老师推荐你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希望你从历史文化中继承优秀的中国精神。 同时,你还可以继续关注我国乃至世界的抗灾新闻,了解我国人民不懈抗灾以及团结互助的故事。 三、单元总结 这个单元,我们知道了地球是我们的家园,爱护地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希望大家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掌握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弘扬不屈的抗灾精神,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 总结本课及单元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主题阅读和实践活动。
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