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第一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节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第一课时

资源简介

课题:第五章第二节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1)
课标与教材:本次教学活动将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阅读大量的有关地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类、选择、取舍、整理、分析、概括,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课前)以及必要的信息技术工具和地理教材上相关的内容资料进行自主探究,最后通过辩论赛展示出来。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发挥教师在整个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如教学活动之前的准备、指导和策划,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在网上或地理教材上相关的内容查找、选择、阅读和整理地理材料,并把这些材料提供给辩论赛的正反双方;在活动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课标分解:
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
(2)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明确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
(2)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各种途径收集信息,特别是利用网络进行材料搜集和取舍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我国南北方人民的智慧和人地关系的协调和谐之美
(2)在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学会与人分享成果,并用合适的方式表述自己的看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学情分析:根据上学期的学习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有了读图析图的能力,特别是在讲自然环境时已经向学生渗透了秦岭—淮河的一线的地理意义,这就为我们学习本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难点: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创新支点的设计:充分利用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区域划分图,结合前面所学的相关图复合式的读图方式让学生明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学习方法与媒体: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方法。
学习目标:(1)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
(2)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明确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先复习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点出此线在下册学习的重要性。然后利用导入新课学生容易接受)
(复习旧知)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有哪些?说出这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名称?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活动一: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利用下面四个问题可以说是层层深入地让学生理解南北不同区域不同。)
读P7图5.9,思考下列问题
1、在图5.9中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
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地势的第几级阶梯上?
3、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分别是什么?
4、图中找出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等地,分别说出其位于南方地区或北方地区?
归纳: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状况,并填写下表
地区
内容
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平均气温(高于0℃/低于0℃)
年降水量
主要地形
学习活动二: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河流和植被(此环节这样设计目的先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来,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1、读P7图5.9“我国的南、北方地区”,先自主看然后同桌交流完成任务。
(1)在图5.9中找出长江、黄河,它们分别属于哪个区域?(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2)在图5.9,比较长江、黄河流量过程线。思考: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河流径流量有什么差异?
(3)看图5.9中两幅植被景观图。比较南、北方地区植被类型的差异。
归纳完成下表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成因
地形类型



气候类型
一月均温
年降水量
河流水文特征
典型的植被类型
三、质疑问难:
四、整体建构:
五、当堂测试:
(一)单项选择
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
A.阴山—黄河 B.巫山—长江 C.南岭—珠江 D.秦岭—淮河
2.与南、北方地区分界线大体一致的自然地理界线是( )
A.0℃等温线 B.800mm等降水量线 C.地势二三阶梯分界线 D.400mm等降水量线
关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南方地区植被以常绿林为主。 B.北方地区农田多为旱地,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C.南方地区一月份平均气温高于0℃。D.北方民居比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大
二.综合题
在我国南方流传这样一句话“四川人不怕辣,湖北人辣不怕”你能解释其中原因吗?
六、课后达标:
学习与检测的图释导学
七、早自习背诵学案中的表格。
八、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