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1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2022年同步练习卷(2)副标题题号 一 二 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2.0分)如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 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B. 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C. 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D. 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清朝的王夫之曾经评论说:“隋一天下……以启唐二百余年承平之运。”下列关于隋的统一意义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结束了魏晋以来300多年的分裂局面B. 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C. 开始建立中央集权统治,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D. 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大趋势隋朝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 )①编订户籍②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③卫青反击匈奴,安定了北部边境④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 )①隋文帝励精图治 ②京城和各地官仓储粮众多③大运河的通航 ④隋炀帝发动对外战争掠夺财富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 D. ②③④隋朝末年,有位商人欲通过大运河从余杭运送一批粮食到洛阳,其先后要经过( )A. 江南河→邗沟 B. 邗沟→江南河→通济渠C. 江南河→邗沟→永济渠 D. 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某同学举办“中国古代重大工程”图文展览。“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这首诗与下列哪幅图片搭配最合适?( )A. 都江堰B. 秦长城C. 隋运河D. 赵州桥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评价中国某一制度的作用时指出:中国没有世袭的官吏和贵族,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吏。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经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该制度( )A. 削弱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B. 不利于尊师重教风气的形成C. 为普通士人提供了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的机会D. 提高了高门权贵子弟的地位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 )①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 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 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学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学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 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C. 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D. 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比较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秦朝与隋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①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完成了统一②都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工程③都对儒家学说进行打压④都是因暴政而亡的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表所列内容为《隋炀帝纪事(部分)》,其中空白处应填入( )◆611年2月,自江都乘船,经通济渠,北上涿郡,准备攻打辽东◆613年2月,征兵讨高丽,4月至辽东,6月发生杨玄感之变,班师◆615年5月,至太原,避署汾阳宫,8月至雁门,被实厥围,9月围解,10月返至东都◆口口3 月,在江都被叛军杀死A. 616年 B. 617年 C. 618年 D. 619年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虽然在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较短,但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图书话杨坚】如图1。(1) 你结合所学知识为这本书写一段简介,在简介中要突出隋文帝对历史所做出的贡献,并对其进行评价。【运河话杨广】材料一《隋朝大运河简图》如图2。材料二“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材料三“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汴水》(2) 杨广是哪位皇帝?他在位时命令在哪一年开始开凿大运河?材料一就是隋朝著名的大运河的简图,请你写出图中A、B、C三处的地名,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条运河开凿的目的。(3) 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说一说你对大运河开通的评价。中国政治自隋唐之后可以说由门阀政治进入官僚政治,中国社会由门第社会迈入科举社会……科举之门对所有人都是敞开的……只要努力了,都有可能考取功名,获得官员身份。原来的白丁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甚至位至高官,那么他的家庭地位就会发生非常大的转换,从社会底层上升到社会上层。——中国科举博物馆解说词(1) 阅读中国科举博物馆解说词,谈谈“门阀政治”集团的子弟的失与“原来的白丁”的得,并想一想“由门第社会迈入科举社会”后,中国社会有什么改变?(2) 请根据所学知识说一说科举制度的设立有何意义。它最大的受益者是谁?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朝灭陈,统一了全国,605年,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因此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排列是A项。故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隋朝历史的认识,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隋朝虽然短暂,但是却创立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大运河的开凿贯通了南北,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对于隋朝的历史,同学们要注意对时间、制度等的识记.2.【答案】C【解析】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魏晋以来300多年分裂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大趋势。C选项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是隋朝统一的意义。故选:C。本题考查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知道589年隋灭陈,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多年分裂局面,又一次实现了统一。本题考查隋朝的建立和统一,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3.【答案】B【解析】据所学知,隋朝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①编订户籍,②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④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③卫青反击匈奴,安定了北部边境是在汉朝,排除。故选:B。本题考查隋朝的统治措施,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隋朝的统治措施。4.【答案】C【解析】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杨坚即是隋文帝。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隋文帝时期励精图治,注意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社会经济繁荣,隋朝出现繁荣昌盛的局面。②“京城和各地官仓储粮众多”是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而不是原因;④“隋炀帝发动对外战争”,如对高句丽的三次战争,结果都失败了,并没有进行财富的掠夺。故选:C。本题考查隋朝出现繁荣昌盛的原因。隋文帝时期励精图治,隋朝出现繁荣昌盛的局面。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隋文帝的有关内容。5.【答案】D【解析】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余杭就是现在的杭州,在钱塘江沿岸,洛阳在黄河附近。故选:D。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掌握隋朝大运河开通的意义.6.【答案】C【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汴水,亦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征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这首诗主要是评价了隋朝大运河的作用。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隋朝大运河的准确识记。识记大运河开通的意义。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进行解答。7.【答案】C【解析】由孟德斯鸠对制度的评价,通过考试办法选取官员的制度是开创于我国隋朝的科举制,因科举制不问出身,只看考试成绩,因此为为普通士人提供了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的机会。A、B、D的表述都不符合科举制。故选:C。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科举制相关内容的掌握,先通过孟德斯鸠的评价,得出科举制结论,再结合科举制的意义,得出答案。解答本题需掌握科举制。8.【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约为六十分之一”可以得到的信息是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和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从“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可以得到的信息是科举制不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故可排除②.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在题文材料中不能体现,故选B。依据题干“唐朝科举”看出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举制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9.【答案】C【解析】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中国的科学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联系所学可知,科举考制不重家世门第,一律取决于成绩,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科举制的认识.本题略有难度,注意扎实掌握科举制创立、完善、发展的主要史实.10.【答案】A【解析】在思想统治方面,秦朝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摧残文化,但隋朝没有这方面的措施。秦朝和隋朝两个朝代都结束了长期分割据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两个朝代都留下了影响深远的巨大工程,秦朝时修筑长城,隋朝时修建大运河,两个朝代都是短命王朝,都因为施行暴政而统治时间短。③排除。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A。本题以“秦朝与隋朝相同”为切入点,考查秦朝和隋朝统治措施,把握它们统治的共同点。注意识记隋朝和秦朝的相关点。解答本题可以使用排除法。11.【答案】C【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各地地方长官和一些割据势力也乘乱纷纷起兵,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故选:C。本题考查隋朝灭亡的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隋朝灭亡的史实。熟记基础知识。12.【答案】【小题1】隋文帝是隋朝的开国皇帝。581年杨坚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亡南方的陈,统一全国,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400多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社会安定,人口增长,经济繁荣,史称“开皇之治”,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小题2】隋炀帝;605年;A:涿郡;B:洛阳;C余杭;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小题3】大运河开通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但加重了人民负担,加速了隋朝灭亡。【解析】本题考查开皇之治、隋朝大运河。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依据材料进入深入分析即得出答案。本题以开皇之治、隋朝大运河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13.【答案】【小题1】门阀子弟:失去了不经选拔就可以做官的捷径,他们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被打破。白丁:获得了靠自己的真才实学进入仕途的资格。改变了贵族把持政权的局面,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小题2】科举制打破了门第限制,使普通读书人和贫穷人家的子弟可以凭才学做官,同时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皇帝。【解析】本题以“中国科举博物馆解说词”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科举制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科举制的相关知识。第2页,共2页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