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2~2013学年(上)期末考试
高三化学试卷(理科)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Fe:56 Cu:64 Zn:65 Ag:108 Ba:137
一、本大题共15道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FeBr3催化作用下与液溴反应,生成的一溴代物有4种
B.1mol可以和4mol氢气加成生成甲苯
C.(CH3)3CCH2CH3 的二氯代物有7种
D.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33.6 L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1.5NA
B.常温常压下,7.0 g乙烯与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NA
C.50 mL 18.4 mol/L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SO2分子的数目为0.46NA
D.某密闭容器盛有0.1 mol N2和0.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6NA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的含量,2013年1月13日大连市监测到的PM2.5日均值范围为每立方米210-278微克,远高于正常值每立方米75微克,则PM2.5可能导致空气形成气溶胶。
B.做“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时,切取绿豆大小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干其表面的煤油,放入烧杯中,滴入两滴酚酞溶液,再加入少量水,然后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C.多肽不是构成蛋白质的最基本单元
D.一旦金属汞洒落,必须尽可能收集起来,放在水中保存以防挥发;并将硫磺粉撒在洒落的地方,使金属汞转变成不挥发的硫化汞
4、验证淀粉水解可生成葡萄糖,进行了下列实验,该实验中操作步骤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取少量淀粉加水制成溶液 ②加热煮沸 ③加入Cu(OH)2悬浊液 ④加入几滴稀硫酸 ⑤再加热 ⑥加入NaOH溶液,调PH至碱性
A.①②④⑤③⑥ B.①④②③⑥⑤ C.①⑤②⑥④③ D.①④②⑥③⑤
5、下列各组物质中,每种物质都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的是
A. F2、Cl2、CuSO4 B. Cl2、Al、H2
C. H2S、HCl、H2O2 D. F2、K、HCl
6、两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均充入1 mol X和1mol Y,分别于300℃和500℃开始发生反应:X(g)+Y(g) 3Z(g)。Z的含量(Z%)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在t3时刻改变了某一实验条件。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曲线a是500℃时的图像
B.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C.t3时刻可能是升高了温度
D.t3时刻可能是减小了压强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浅黄色的溴水中使其颜色褪去,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B.SiO2为酸性氧化物,故不能与任何酸发生化学反应
C.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箔放在酒精灯焰上不燃烧,说明铝不易与O2反应
D.FeCl2、SO2、NO、Fe(OH)3四种物质都可以直接通过化合反应制取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酸性条件下KIO3溶液与KI溶液发生反应生成I2:IO3-+5I-+3H2O=3I2+6OH-
B.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
2HCO3- +Ba2++2OH-=BaCO3↓+2H2O+CO32 -
C.过量SO2通入Ca(ClO)2溶液中:
2SO2+H2O+Ca2++2ClO﹣=Ca(HSO3)2↓+2HClO
D.NH4HSO3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混合加热:
NH4++HSO3-+2OH-NH3(+SO32-+2H2O
9.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己是由Z元素形成的单质。已知:甲 + 乙 = 丁 + 己,甲 + 丙 = 戊 + 己; 0.1 mol·L-1丁溶液的pH为13(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Z>Y>X
B.Y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ⅣA族
C.1 mol甲与足量的乙完全反应共转移了1 mol电子
D.1.0 L 0.1 mol·L-1戊溶液中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小于0.1 mol
10、常温下:Ksp〔Mg(OH)2〕=1.2×10-11mol3·L-3
Ksp(AgCl)=1.8×10-10mol2·L-2 Ksp(Ag2CrO4)=1.9×10-12mol3·L-3,
Ksp(CH3COOAg)=2.3×10-3mol2·L-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等体积混合浓度均为0.2 mol·L-1的AgNO3溶液和CH3COONa溶液一定产生CH3COOAg沉淀
B.将0.001 mol·L-1的AgNO3溶液滴入0.001 mol·L-1的KCl和0.001 mol·L-1的K2CrO4溶液中先产生Ag2CrO4沉淀
C.在Mg2+为0.121 mol·L-1的溶液中要产生Mg(OH)2沉淀,溶液的pH至少要控制在9以下
D.向饱和AgCl水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Ksp(AgCl)变大
11.某溶液中可能存在Fe3+、Fe2+、I―、HCO3―、Cl -、NO3―六种离子中的几种。现进行下列实验:①取少量溶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②另取少量原溶液滴加盐酸,溶液的棕黄色加深。
据此可以推断,该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
A. I―、HCO3―、Cl- B. Fe2+、HCO3―、NO3― C. I―、HCO3― D. Fe3+、I―、HCO3―
12、二氧化硅(SiO2)又称硅石,是制备硅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原料(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O2既能与HF反应,又能与NaOH反应,属于两性氧化物
B.玛瑙和红宝石的主要成分都是SiO2,SiO2和Si都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
C.虽然高温下SiO2能与Na2CO3反应放出CO2,但不能说明H2SiO3的酸性强于H2CO3
D.图中所示转化反应中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数目少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数目
13、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的供电系统中有再生氢氧燃料电池(RFC),RFC是一种将水电解技术与氢氧燃料电池技术相结合的可充电电池。下图为RFC工作原理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转移0.1mol电子时,a电极产生标准状况下O2 1.12L
B.b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2H2O+2e-=H2↑+2OH-
C.c电极上进行还原反应,B电池中的
H+可以通过隔膜进入A池
D.d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O2+4H++4e-=2H2O
14、如下图所示,将甲、乙两个装有不同物质的针筒用导管连接起来,将乙针筒内的物质压到甲针筒内,进行下表所列的不同实验(气体在同温同压下测定)。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序号
甲针筒内物质
乙针筒内物质
甲针筒的现象
1
10mLAgNO3溶液
10mLNH3
生成白色沉淀,后变色
2
20mLHBr
10mL Cl2
3
30mLNO
10mLO2
4
15mlCl2
40mLNH3
活塞有移动,产生白烟
A.实验1中沉淀最终变为红褐色
B.实验2中甲针筒内的现象是气体颜色变深,且活塞向内移动
C.实验3中甲针筒内气体颜色变深,活塞向内压缩
D.实验4中甲针筒内除有白烟产生外,活塞最终可能向内压缩到尽头
15、室温下有①Na2CO3溶液、②CH3COONa溶液、③NaOH溶液各25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3种溶液pH的大小顺序是③>②>①
B.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将3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pH变化最大的是②
C.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分别加入25mL0.1mol/L盐酸后,pH最大的是①
D.pH均为9时,3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顺序是②>③>①
二、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6、化学方程式可简明地体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已知:
氧化还原反应:
2FeCl3 + 2HI = 2FeCl2 + I2 + 2HCl; 2Co(OH)3 + 6HCl = 2CoCl2 + Cl2↑ + 6H2O
2Fe(OH)2 + I2 + 2KOH = 2Fe(OH)3 + 2KI; 3I2 + 6KOH = 5KI + KIO3 + 3H2O
复分解反应:
2HSCN + K2CO3 = 2KSCN + CO2 ↑ + H2O; KCN + CO2 + H2O = HCN + KHCO3
热分解反应:
4NaClO 3NaCl + NaClO4;NaClO4 NaCl + 2O2↑
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氧化性(酸性溶液):FeCl3 > Co(OH)3 > I2
B.还原性(碱性溶液):Fe(OH)2 > I2 > KIO3
C.热稳定性:NaCl > NaClO4 > NaClO
D.酸性(水溶液):HSCN > H2CO3 > HCN
17、 下列有关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c(NH4+)相等的(NH4)2SO4、NH4HSO4、NH4Cl溶液中:
c(NH4HSO4) > c[(NH4)2SO4]> c(NH4Cl)
B.已知HF的酸性比CH3COOH强,pH相等的NaF与CH3COOH溶液中,
[c(Na+)-c(F-)]< [c(K+)-c(CH3COO-)]
C. 等物质的量浓度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CO32-)+2c(OH-)=2c(H+)+c(HCO3-)+3c(H2CO3)
D、溶有等物质的量NaClO、NaHCO3的溶液中:
c(HClO)+2c(C1O-)=c(HCO3-)+c(H2CO3)+c(CO32-)
18、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Ⅰ表示盐酸滴加到0.1 mol/L某碱溶液得到的滴定曲线,用已知浓度盐酸滴定未知浓度该碱时最好选取酚酞作指示剂
B.图Ⅱ表示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反应2SO2+O22SO3 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变化,t2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缩小容器体积
C.图Ⅲ表示某明矾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的关系,在加入20 mL Ba(OH)2溶液时铝离子恰好沉淀完全
D.图Ⅳ表示pH相同的盐酸与醋酸中分别加入水后溶液pH的变化,其中曲线a对应的是盐酸
19、向一定量的Mg2+、NH4+、Al3+混合溶液中加入Na2O2的量与生成沉淀和气体的量(纵坐标)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溶液中NH4+、Mg2+、Al3+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2 B. 2∶1∶2
C. 2∶2∶1 D.9∶2∶4
20、有机物CxHyOz共A克,燃烧后产物全部通入足量的Na2O2,Na2O2增加B克,且A>B,则X、Y、Z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X=Y=ZB、X>YC、X<ZD、Y>Z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1题~第2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5题~第2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21、(共12分)
I、下表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有关内容: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原理
发生装置
①
制氧气
H2O2→O2
②
制氨气
NH4Cl→NH3
③
制氯气
HCl→Cl2
(1)上述气体中:从制备过程看,必须选择合适的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_________(填气体的化学式,下同);从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的角度看,明显不同于其他气体的是_______,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2)根据表中所列实验原理,从下列装置中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将其编号填入上表的空格中。
(3)若用上述制备O2的装置制备NH3,则选择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NH3·H2O的电离方程式为:NH3·H2ONH+4+OH-,试写出NH3溶于水后,形成的NH3·H2O的合理结构 (填字母代号)
(4)制备Cl2需用8 mol?L-1的盐酸100mL,现用12 mol?L-1的盐酸来配制。
①需要12 mol?L-1的盐酸的体积为 mL(精确到0.1 mL)
②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填写标号)。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
C.配制溶液时用量筒量取浓盐酸后用玻璃棒引流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标线1cm~2cm处,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直到凹液面的最低处和标线相平
D.定容后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用另一只手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
II、(1)常温下,已知0.1 mol·L-1一元酸HA溶液中c(OH-) / c(H+)=1×10-8。
写出该酸HA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式: ;
(2)t℃时,有pH=2的稀硫酸和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中性,
则该温度下(t℃),将100 mL 0.1 mol·L-1的稀H2SO4溶液与100 mL 0.4 mol·L-1的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溶液的pH= 。
22.(7分)研究CO2的利用对促进低碳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1)已知石墨的标准燃烧热为y kJ·mol-1,1.2g石墨在1.68L(标准状况)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放出x kJ热量。则石墨与氧气反应生成C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高温时,用CO还原MgSO4可制备高纯MgO。
①750℃时,测得气体中含等物质的量SO2和SO3,此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由MgO可制成“镁—次氯酸盐”燃料电池,其装置示意图如图1,该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图1 图2 图3
(3)二氧化碳合成甲醇是碳减排的新方向,将CO2转化为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2(g) +3H2(g) CH3OH(g) +H2O(g) △H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②取五份等体积CO2和H2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3),分别加入温度不同、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反应相同时间后,测得甲醇的体积分数φ(CH3OH)与反应温度T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则上述CO2转化为甲醇反应的
ΔH (填“>” “<”或“=”)0。
③在两种不同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CH3OH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3所示,曲线I、Ⅱ对应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为KⅠ KⅡ(填“>” “<”或“=”)。
④一定温度下,在容积相同且固定的两个密闭容器中,按如下方式投入反应物,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容 器
甲
乙
反应物
投入量
1molCO2
3molH2
a molCO2、b molH2、
c molCH3OH(g)、c molH2O(g)
若甲中平衡后气体的压强为开始时的0.8倍,要使平衡后乙与甲中相同组分的体积分数相等,且起始时维持反应逆向进行,则c的取值范围为 。
23、(12分)实验室合成乙酸乙酯时,得到乙酸乙酯粗产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的沸点依次是78.4℃、118℃、77.1℃)
(1)在烧瓶中除了加入 、 、 (按顺序写)外,还应放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防止烧瓶中液体暴沸 。
(2)在烧瓶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的方法是: 。
(3)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反应一段时间后,就达到了该反应的限度,当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填序号) 。
①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水
②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乙酸
③单位时间里,消耗1mol乙醇,同时消耗1mol乙酸
④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⑤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
(4)(每空1分)现拟分离含乙酸、乙醇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下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请在图中圆括号内填入适当的试剂,在方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分离方法。
E为_________(填名称);试剂a是________,试剂b为_____;分离方法①是_________,分离方法②是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合成乙酸乙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4.(9分)NiSO4·6H2O是一种绿色易溶于水的晶体,广泛用于化学镀镍、生产电池等,
可由电镀废渣(除含镍外,还含有:Cu、Zn,Fe、Cr等杂质)为原料获得。操作步骤如下:
加Na2S的目的是除去铜、锌等杂质,请写出除去Cu2+的离子方程式
(2)加6%的H2O2时,温度不能过高,因为 。
(3)除铁方法:用H2O2充分氧化后,再用NaOH控制溶液pH在一范围内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已知Fe(OH)3的Ksp=1.0×10-39,若要使溶液中,则应该控制溶液pH范围为____ 。
在上述方法中,氧化剂可用氯酸钠NaClO3代替,请写出用氯酸钠氧化Fe2+的离子方程式为
(4)上述流程中滤液Ⅲ的主要成分是 。
(5)操作I包括以下过程:过滤,用 (填试剂化学式)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洗涤获得产品。
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3道化学题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5【化学-选修化学与技术】(15分)
钛白粉(主要成分是TiO2),广泛用于油漆、塑料、造纸等行业,还可用作乙醇脱水、脱
氢的催化剂。下图是以钛铁矿(主要成分FeTiO3,钛酸亚铁)为主要原料生产钛白
粉并获得副产品FeSO4·7H2O的工艺流程图。
(1)钛铁矿与硫酸发生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TiOSO4和FeSO4溶液中加入Fe的目的是 。
(2)溶液Ⅱ中TiOSO4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 ;可回收利用的物质是 。
(3)为测定溶液Ⅱ中TiOSO4的含量,首先取待测钛液10 mL用水稀释至100 mL,加过量铝粉,充分振荡,使其完全反应:3TiO2+ +Al+6H+=3Ti3++Al3++3H2O。过滤后,取出滤液20.00 mL,向其中滴加2~3滴KSCN溶液作指示剂,用 (填一种玻璃仪器的名称)滴加0.1000mol·L-1 FeCl3溶液,当溶液出现红色达到滴定终点,用去了30.00mL FeC13溶液。待测钛液中TiOSO4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26【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I、为减少温室效应,科学家设计反应:CO2+4H2→CH4+2H2O以减小空气中CO2。
(1)若有1mol CH4生成,则有 molσ键和 molπ键断裂。
(2)CH4失去H—(氢负离子)形成CH+3(甲基正离子)。已知CH+3的空间结构是平面正三角形,则CH+3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
Ⅱ、金属原子与CO形成的配合物称为金属羰基配合物(如羰基铁)。形成配合物时,每个CO提供一对电子与金属原子形成配位键,且金属原子的价电子和CO提供的电子总和等于18。
(3)金属羰基配合物中,微粒间作用力有 (填字母代号)
a、离子键 b、共价键 c、配位键 d、金属键
(4)羰基铁是一种黄色油状液体,熔点-21℃、沸点102.8℃。由此推测,固体羰基铁更接近于 (填晶体类型)。若用Fe(CO)x表示羰基铁的化学式,则x= 。
(5)预测配离子HgF42-与HgCl42-的稳定性强弱,并从元素电负性的角度加以解释。
答:HgF42-比HgCl42-更 (填“稳定”或“不稳定”),
因为 。
27.[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已知A是卤代烃,其核磁共振氢谱中只有一个峰。c是高分子化合物,I是一种六元环状酯,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分子式____
B→C的反应类型
A→B的反应条件是
(2)写出结构简式:C ,I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E→F: F→G:
(4)满足下列条件的H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
①属于酯类;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气体。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化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理科)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每题2分
1-5CBBDA6-10DCDCA11-15CCCCC
二、每题3分16-20ACBB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21题(共12分)(1)Cl2 (1分)NH3(1分 Ca(OH)2+2NH4ClCaCl2+2NH3↑+2H2O(1分)
(2)① C ② B ③A(各1分)(3)浓氨水和氢氧化钠(或生石灰等)(1分) (1分)(4)①66.7 (1分) ②BC(1分) HA+OH===A+H2O (1分)
①12 (1分)
22(共7分)每空各一分
23.(12分)(1)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1分)
(2)先在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然后慢慢将浓硫酸加入烧瓶,边加边振荡。(2分)
(3)①②③④⑤(2分)
(4)(每空1分)乙醇 饱和碳酸钠溶液 浓硫酸 分液 蒸馏
(5)(2分)略
24.(9分)
(1)S2-+Cu2+= CuS↓(1分)
(2)减少过氧化氢的分解(1分)
(3)≥3(2分) 6Fe2++ClO3-+6H+=6Fe3++Cl-+3H2O(2分)
(4)Na2SO4 NiSO4 (2分,漏选得1分,错选不给分)
(5)H2SO4(1分)
25(15分)
(1)FeTiO3+2H2SO4=TiOSO4+FeSO4+2H2O (3分)
防止Fe2+被氧化,以获得纯净的副产品FeSO4·7H2O (2分)
(2)TiO2+ +2H2O = H2TiO3↓ + 2H+ (3分) H2SO4 (2分)
(3)酸式滴定管(2分) 1.50 mol?L-1 (3分) 26、(15分)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本大题共30道题,每题1.5分,总计45分。)
1.“(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周政制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2.中国的“民主”,最早在《尚书》中有:“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伯利克里曾骄傲的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可见,由于时代、国情的区别,民主呈现着多元化特点。以下有关民主的认识错误的是
A.近代民主在地域上突破了古希腊的小国寡民
B.近代民主在形式上突破了古希腊的直接民主,实行间接民主
C.古希腊民主是全民民主,近代西方民主实质代表的是资产阶级民主
D.古代中国的“民主”指有德行的君主为民做主,近代民主指人民主权
3.“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它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材料意在揭示
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 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
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
4.2011年7月,因《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英国部分政要和民众分别联名请愿,要求首相卡梅伦下台。卡梅伦最终是否下台,关键是要看
A.卡梅伦所在执政党的民意支持率 B.英国国王的态度
C.议会对卡梅伦政府的信任程度 D.在野党工党的态度
5.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即民主的基本原则)与“程序民主”(即制度实施过程所体现的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对这一论断理解准确的是
A.美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分权制传统,实践了卢梭的社会契约学说
B.美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议会制传统,实践了卢梭的社会契约学说
C.美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内阁制传统,实践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D.美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议会制传统,实践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6.洪秀全通过拜上帝教发动和组织了太平天国运动。当时曾到过天京的西方人富礼赐曾发表评论说“天王之基督教不是什么东西,只是一个狂人对神圣之最大的亵渎而已。”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
A.是对基督教的亵渎 B.与西方宗教思想没有任何联系
C.遭到了列强的强烈反对 D.只是农民表达思想主张的工具
7.《清帝退位诏书》中说:“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用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之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由材料中可以看出,清帝退位的原因是
A.以退为进,等待时机 B.表面接受,实为揽权
C.无可奈何,静观事变 D.顺应民心,接受共和
8. 《中美(上海)联合公报》(1972年)中,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考虑到这一前景,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在此期间,它将随着这个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逐步减少它在台湾的武装力量或军事设施。
上述材料表明
A.美国政府仍将插手台湾问题 B.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C.美国承认一个中国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9.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A.少数民族的称谓由地方政府决定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10.18世纪一位英国学者针对圈地运动前后的变化指出:“过去小土地所有者和小租地农民,靠自己耕种土地的产品和公有土地上放养的羊、家禽、猪等维持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几乎不必向市场购买,如果土地落到少数人租地农场主手中,他们就必须为别人劳动才能维持生活,而且不得不到市场上去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一切。因为将有更多寻找职业的人被赶到城市里去,城市和手工业工场将会扩大”上述材料说明圈地运动
A.使农民流离失所,为英国社会带来动乱直接导致英国王权的解体
B.使农业支离破碎,成为英国社会的重大难题延缓工业革命的发生
C.使生活物质仰赖市场供应,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为工业革命打下基础
D.使农村劳动力移向城市,对之后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构成不利影响
11.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战争不是时代主题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冷战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存在矛盾
12.近代一些大国先后崛起,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与下列标题“先声夺人称大国”、“手伸五大洲”、“亚洲诸国的梦魇”、“后发制人称霸世界”所指国家对应正确的一
组是
A.法国,俄国,英国,德国 B.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日本,美国
C.英国,俄国,美国,德国 D.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德国,美国
13.下列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中分析不恰当的是
甲:“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乙:“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丁:“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A.甲乙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
B.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本,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
C.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
D.甲丁的观点相对立,甲强调农本,丁强调工商为本
14. 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同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上述改变A 淡化了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历史贡献??? B 反映了欧洲文明国际地位的下降C 忽视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D 充分体现了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
15.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必须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并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工业革命强化了人们的时间观念
C.英国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工人勤奋劳作使贫富差距缩小
16.阅读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三种商品份额图》(如下)。促使英国出现这一现象的因素有
①英国代议制的完善
②工业革命增强工业生产能力
③重商主义政策促进外贸发展
④第二次鸦片战争扩大其市场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记载,“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它反映了。
A.中国纺织业市场自由竞争的残酷,纷纷破产 B. 传统手工业不敌外来工业
C. 中国民族制造业处境的艰难,纷纷破产 D.洋商对有关中国企业的压迫
18.下图是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款国产欧式女鞋广告,据此分析,国产“欧式”女鞋流行的原因是
A.西方文明的冲击????????????? B.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
C.民族工业的发展????????????? D.“抵制洋货、爱用国货”运动的推动
19.1929年,斯大林在《大转变的一年》中写道,“目前集体农庄运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现象,就是农民已经不象以前那样一批一批地加入,而是整村、整乡、甚至整个专区地加入。”对此“新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
A.国内工业化建设正在推行 B.农业经济受到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
C.农民对这一转变充满期许 D.农庄的集约化经营显著提高生产力
20.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人口流动的特点是前30年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导或者控制的人口流动,后30年多是相对自由的流动。这从侧面反映了
A.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丧失 B.经济体制的巨大转变
C.城乡差别的消失 D.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
21.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这位学者实际上是强调
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B.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紧密联系
C.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体 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22.战国时期有一个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个流派应是
A.墨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23.2011年10月30日,中国伦理学会开展的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在北京启动,计划通过5年时间培养百万名孝子。其实早在汉代,政府就大力推广《孝经》,以孝德为推选官吏的主要标准。下列表述能够体现汉代做法的真实意图的是
A.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B.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C.忠臣之事君,尤孝子之事父也????? D.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24.王阳明说:“智者不以无过为喜,人之大德在于改过,作一新人。”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
A.勉励人谨言慎行,避免犯错 B.说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C.指出智者以有过为喜,以重生为荣 D.强调知过改过,日新月异的重要性
25.“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26.以下是对某艺术家的评价:“他没有固定的主意,而且花样繁多,激昂或狂躁,可亲可憎,诚挚或装假,让人喜欢又招人讨厌,变化无常不可捉摸”。下列作品属于该艺术家的是
A.《最后的晚餐》 B.《自由引导人民》 C.《向日葵》 D.《格尔尼卡》
27.1916年,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C.指出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D.否定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
28.蔡元培曾经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他于1934年在《中山文化教育季刊》创刊号上发表的文章中写道:“吾人一说到文化运动,就不能不联想到欧洲的文艺复兴,因为它实在是文化运动上最显著的一个例证。……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一种参证。”蔡元培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其原因是两者
A.都提倡吸收外来文明 B.指导思想皆为理性主义
C.内容都蕴涵人文主义 D.都主张古典文明的复兴
29.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指出:“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材料表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意图是
A.推动殖产兴业 B.进行原始积累 C.摆脱国内困境 D.遏制中国近代化
30.在百度贴吧里,一个只有标题“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没有任何内容的空贴,在短短一天时间内迅速成为网络第一神帖,点击数百万次,回帖数十万条,引发了一场网友们纷纷参与的网络集体大狂欢。同时,与其意思相似的流行语开始大行其道。祖国60周年大庆,有网友就打出了“台湾,你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口号,得到了普遍认同。 由此可见,网络传媒:
①具有迅速传递信息的作用 ②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④决定社会的舆论导向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道题,55分)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1~3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4~3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31.(13分)二战后,国际关系经历了由冷战对峙向多极化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问题一:北风与太阳
乔治·凯南说:“……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势力。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它用以掩盖它腹脏的极权和势力地区。使得那个顽固的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胁迫,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材料二 问题二 撼动与挑战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它力量中心的挑战。”
材料三 问题三 联合与曲折
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合众国”一直是欧洲人魂牵梦绕的向往,……2009年11月19日首位“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实现了欧洲历史乃至人类政治文明的一个飞跃。
(1)材料一中“北风的直接胁迫”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美国采取的“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3分)
(3)有人说“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只不过是欧洲政治家所进行的一场政治游戏”。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3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清乾隆《嘉定县志》记:“布商盛于南翔,花商盛于罗店。至新泾镇凉鞋,安亭、黄渡镇蓝靛,亦为商贾所集”。据统计,明清江南地区有蚕桑与丝织专业市镇25个;有棉花与棉纺织专业市镇52个;有米粮专业市镇13个;还有以冶铁著称的嘉兴炉镇、吴江村市,以陶业著称的嘉兴千家窑、杭州瓶窑镇等。明嘉兴濮院镇“日出锦布千计,远方大贾携囊群至”,至清代,“镇上业丝者无不兼业绸,而业绸虽不业丝,亦必购买新丝以贷于机户而收绸。”
清代有“天下四大镇”:景德镇至明清,窑灶林立,发展成为瓷器的最大产地;朱仙镇元开贾鲁河,成为通往开封的水陆转运点,至明清逐步发展为商业大镇;佛山镇,因“工擅炉冶之巧,四远商贩恒辐辏”,民庐达万余家。汉口镇,明成化间汉水改道,因其地当江汉交汇之处,商贾日盛,嘉靖间成为镇。这四大镇实际上已是全国性的商业城市或手工业城市了。
材料二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三 中国社科院的学者孟彦弘认为: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是必然的。但对具体的民族或地区而言,它们又不是都自发地进入工业文明。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明清商业中的哪些特点?(4分)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结合近代中国的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理解。(5分)
33.(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的东西, 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法)雨果
材料二 1862年在北京成立的同文馆,1862、1863年在上海、广州成立的广方言馆。特别是1868年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所设立的翻译馆,它们都是官办的编译西方科技书籍的机构。这些机构大都由外国人主持,一共有460多种西方科技著作被翻译成中文出版。……从洋务运动时期开始,中国不断派出留学生到西方国家学习科学技术。……1896年后,一些学者相继成立了“务农会”、“地学公会”、“舆算学会”、“地图学会”、“测量学会”等。……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还没有开始。 ——许庆朴、张福记《近现代中国社会》
材料三 二战后,日本先是大力发展实用技术,在积累了相当的经济余裕和技术经验后,逐步加强了基础研究。日本始终注重发挥民间企业的积极性。由民间企业唱“主角”,专门研究机构和大学唱“配角”。一些大型企业的科研经费均占其销售总额的7℅到10℅。日本主要引进“软”的技术专利和技术诀窍。从不盲目引进“硬”的成套设备。战后日本最大的技术引进项目,东丽公司的尼龙技术的引进费只相当于中国宝钢付给新日铁公司引进费用的1℅。 ——《中西500年比较》
请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成为“保存胎儿的酒精瓶”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代前期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4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日本战后发展科技的做法。(3分)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问题的认识。(3分)
选作
请考生在34、35、36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意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二:对被侵略地区而言……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变革……在这些国家,由于“传统”和“变革”之间力量对比配置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态度不同,因此现代化的道路不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同。
——钱乘旦《再论世界近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日本19世纪下半期改革的相关史实,说说日本是如何“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他们创造了怎样的“神话”?(9分)
??
(2)依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下半期中、日两国改革的共同原因,及其改革结果的不同
原因。(6分)
35.(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大革命发生之前的十年里,读卢梭、谈卢梭的人迅速增多,很快超过了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到大革命爆发,卢梭更是被激进派奉为祖师……卢梭的那种法国本土的思维方式和法国人的思维习惯最为契合……旧制度下的贵族特权过于嚣张,因而特别招人怨恨,以至种种怨恨在革命前夕迅速激化。随着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增长,他们对政治权利平等的要求也愈益激烈,同时启蒙运动所营造的思想氛围也极其崇尚自由平等,这无疑也强化了人们对权利平等的认同。卢梭不同于伏尔泰们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他不仅出身平民,平常也更贴近平民社会,而且一贯地特别珍视平等的价值。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全球通史》
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法国出现“卢梭热”的原因。(8分)
(2)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启蒙运动“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理解。(7分)
3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康熙十五年(1676年),康熙帝谕令钦天监:“向者新法(指西法)、旧法是非争论,今既知新法为是,尔衙门习学天文历法。满洲官员,务令加意精勤。此后习熟之人方准升用,其未经学习者不准升用。”?
????????????????? ——《清圣祖实录》卷62(康熙十五年,1676年谕令)
材料二? 论者以古法今法(指西法)之不同,深不知历原出自中国,传及于极西,西人守之不失,测量不已,岁岁增修,所以得其差分之疏密,非有他术也。
——康熙帝《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论》(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
材料三? 他(康熙)命南怀仁以西方“治炮妙法”,督造适用于南方山地作战的轻便火炮;平定准噶尔之战,他登高用望远镜观察地形,部署兵力,指挥军队;他邀请传教士绘制全国地图……康熙成了中国追求近代自然科学的先驱者,一位卓有成就的学者专家。康熙纵然走进了无涯学海,涉猎了新鲜的自然科学,却走不进生产关系变革的浪潮之中。
——摘编自张研《原来康熙》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康熙帝在对待西方自然科学的做法。(6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为什么康熙“涉猎了新鲜的自然科学,却走不进生产关系变革的浪潮之中”。(9分)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A
C
D
D
D
C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C
D
B
A
D
D
A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C
C
D
B
D
C
C
C
D
31.(13分)(1)战争。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4分)(2)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中国实力的增强、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美苏自身实力的削弱等。(3分) (答对其中三点即给分)(3)观点一:同意。在欧洲一体化的过程中欧盟各国的分歧和矛盾仍然存在,“欧洲合众国”的形成仍然任重道远。(3分)观点二:不同意。欧洲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逆转,“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虽然还不能起到支配整个欧盟的作用,但是他们的产生无疑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3分)观点三:辩证看待。理由综合观点一、二。(6分)32.(11分)答案
(1)具有区域性、专门化;商品种类繁多,商人云集;有资本主义萌芽;在东南地区相对集中;一批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兴起。(每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得4分)
(2)新现象:西方工业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传统手工业品滞销;(1分)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分)
(3)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是历史的进步。(2分)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使中国被动接受工业文明,开始了近代化历程。(3分)
33.(16分)答案:
(1)原因:封建专制制度;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传统儒家思想;重农抑商政策;科举制度;闭关锁国等等。(任意三点即可。6分)(2)特点:通过设立翻译机构,翻译外国科技著作;派留学生到国外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成立民间的科技学会;真正的科学研究还没有开始。(4分)(3)发展实用技术的基础上,逐渐加强基础研究;发挥民间企业的积极性;注重引进技术。(3分)(4)应为科技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发展科技应把引进科技和自主创新相结合;政府应制定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3分,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34.(1)“心灵紧闭”:保留天皇制度或武士道精神,专制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眼观八方”:学习西方,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确定日本的政体形式是君主立宪制。
神话: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9分)
(2)共同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示范;民族危机严重。
结果不同的原因:领导力量实力对比不同;民众对改革支持的态度不同;文化传统对变革的态度不同。(6分)
35.(1)卢梭的思维方式符合法国人的思维习惯;出身平民,珍视平等的价值,容易被广大平民接受;旧贵族与资产阶级矛盾的激化;启蒙运动所营造的思想氛围,强化了人们对权利平等的认同。(8分)
(2)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抨击了天主教会,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宣扬了“人民主权”思想,否定了专制统治,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7分)
36.(1)允许外国传教士传播西方自然科学知识;自己身体力行;劝导官员学习西学。(9分)
(2)康熙学习自然科学是出于个人爱好,而非取之所用;天朝上国思想浓厚;农耕经济模式在中国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思想的限制;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6分)(答对四点即给分)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注意事项: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姓名代码、考号、座位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并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本大题共30道题,每题1.5分,总计45分。)
北京时间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12年6月18日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据此完成1~3题。
1."天宫一号"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2.在华盛顿(西五区)留学的小张,在电视中看到飞船与"天宫一号"自动交会对接时,当地时间为
A.18 日14时 B.19 日3时 C.18 日1时 D.17日14时
3.2012 年至2014 年太阳进入活动峰年,太阳活动可能对此次航天活动的影响是
A.产生沙尘暴天气 B.降水增多不利发射
C.产生极光现象 D.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一月份日照时数(单位:小时)分布图,图中等值线的差值为20,读图完成4~5题。
4.甲、乙两条等值线数值分别是
A.140? 160?? B.160? 140?? C.180? 140?? D.140? 180
5.影响图中等值线如此分布的因素主要是
? ①纬度位置? ②海陆位置 ③地形? ④盛行风?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下列两幅图,回答6~7题
6.两图中此时A、B两地表示的内容可能相同的是
①时间(月份) ②风向 ③季节 ④旱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7.图示季节,关于乙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降水最多的季节 B.是欣赏樱花最佳季节
C.岛屿东侧降水多于西侧 D.岛屿西侧降水可能多于东侧
读“某地地形剖面图以及气温、降水量随地形分布示意图”,回答8~9题。
8.有关图中山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山地位于北半球
B.该山降水量最丰富的地方位于海拔约6000米处
C.该山出现永久积雪的最低海拔约为5000米
D.该山M坡是迎风坡的可能性较小
9.根据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在山麓M地区的自然带最可能的是
A.亚寒带针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
读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比较 (2002年)表。完成10~12题。
?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国
人均耕地面积(hm2/人)
0.31
0.21
0.10
0.02
0.07
0.05
0.10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kg/hm2)
4 916
5 872
5 870
7 044
6 207
6 175
4 885
10.人均谷物产量最高的是
A.上海??? ?????? ? B.黑龙江??? ?? ???? C.吉林??? ? ?????? D.浙江
11.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该地区增加粮食产量的合理途径应该是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
B.大面积采用大棚技术,提高复种指数
C.增加劳动力,精耕细作???? ?????????????
D.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
12.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多石质荒漠化,其共同成因不包括
A.气候湿润,降水量大??????????? ?????? B.人为活动造成植被破坏
C.地表坡度大,不利于水土保持??? ??? D.石灰岩广布,土层薄,易遭侵蚀
下图为我 国某区域等高线图和沿 AC 线所作的岩层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面13~14题。?
13.图示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形及可能存在的资源分别是 ?A.背斜,山地,石油、天然气????? ?B.背斜,盆地,石油、天然气?C.向斜,山地,地下水??????????? ?D.向斜,盆地,石油、天然气
14.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是 ?A.从东南流向西北? ?B.先是从西南流向东北,然后是从南流向北?C.基本呈南北流向?? D.从西北流向东南
下图为我国南部沿海某地区海港及其腹地关系的示意图,图中圆圈大小代表其人口的规模。据此回答15~16题。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1和P2有各自的服务范围,彼此并不重叠
B.P1和P2的服务范围以各自为中心,均衡地向四周扩展
C.P1的服务人口大于P2
D.所有运输干线都是因为城市之间发展需求而兴建
16.图示高速公路的主要影响是
A.P1港腹地范围扩大,窗口作用加强
B.P2港腹地范围缩小,经济衰退
C.M1、M2城镇经济区位明显改善
D.M2城镇将成为区域经济中心
右图为“我国某地区经济简图”,其中P地为钢铁厂,据此完成17~19题。
17.图中农业区分布的地形主要是
A.冲积扇 B.河流沿岸平原
C.河边滩地 D.河流三角洲
18.图中城区的分布特点有
①紧临矿产资源 ②沿河流建设
③紧临农业区 ④沿交通线分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9.本地易发生污染事件的主要原因是
A.三面环山,钢铁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
B.水源水量不大,导致钢铁厂排放的污染物浓度偏高
C.本地夏季风会把钢铁厂的废气带到城区积累
D.本地农业使用化肥和农药量大
新华网2009年10月31日电 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桥”的上海长江大桥经过严格动静荷载试验,各项指标良好,正式通车,回答20~22题。
20.上海浦东新区至崇明岛之间修建世界最大的隧桥结合工程,其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社会政治因素
C.社会经济因素?? D.科学技术因素21.长兴岛与浦东之间修建隧道而非大桥的原因可能是 A.隧道技术难度低 B.避免阻碍航道通航,节省长兴岛有限的土地资源 C.隧道线路比大桥短 D.隧道建设成本更低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B航道与A航道相比,B航道更深 B.隧桥工程能够缓解上海城市内部的交通压力 C.工程可以带动崇明、长兴岛经济的发展? D.三峡大坝会使长兴岛面积加速扩展
从河源到河口的河床最低点之间的纵截面称为河流纵剖面。回答23~25题。
距离比率
高度比率:河段落差与总落差之比 距离比率:河段河长与总河长之比
长江、黄河部分河段的纵剖面示意图
23.关于长江宜昌以西、以东河段纵剖面差异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宜昌以西河段流经三级地势阶梯,所以河段落差大 B.长江宜昌以东河段流速缓慢,泥沙沉积明显,所以河段落差小 C.长江宜昌以西河段流经地区降水量比以东河段大,所以河段落差大 D.长江宜昌以东河段人口、城市密集,所以河段落差小24.关于黄河河段纵剖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黄河落差最大的河段是宁夏至包头段 B.宁夏至包头河段水流缓慢,易出现凌汛现象 C.黄河下游地区水量小,流速慢,易出现海岸被侵蚀后退现象 D.黄河上游落差大,水流急,河水泥沙含量最大25.关于河流综合开发治理的重点,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宜昌以西段以整治河段,发展航运为主 B.长江宜昌以东段以防洪为首要任务 C.黄河宁夏以上段以水土保持为重点 D.黄河包头以下段以水电梯级开发为重点
MN线为地球表面的一半圆弧,回答26~28题。
26.若MN线位于同一经线圈上,新年伊始,M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正好达90°,则 A.M点比N点的线速度大????
B.M、N位于同一纬线上 C.M与N的纬度值相等?????
D.M、N可能在同一经线上27.若MN线位于晨昏线上,M点的地方时为8点,则 A.M点昼长大于N点昼长?? B.N点日出的地方时是4点 C.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D.M点的区时比N点的区时早12时28.若MN线为地球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上的两条日期分界线,MN的上侧为8日,下侧为7日,则 A.北京时间为8日8时? ?? ?? ?? ?? ?? ? B.M点的经度为180° C.伦敦夕阳西下? ?? ?? ?? ?? ? ? ?? ?? ???D.悉尼港灯火通明
工业结构关系可分为互补性结构关系和竞争性结构关系两种。下表为我国部分省区之间的工业结构相关系数(S),S越大,结构越相似,竞争越激烈,读下表完成29~30题。
29.与湖南省竞争关系最强的一组省区是 A.桂赣???? B.粤闽?? ?? C.滇赣???? D.桂滇30.下列推断最可能的是 A.福建向云南提供劳动力???? B.广东向广西提供资金 C.湖南向江西提供资源?????? D.江西向广西提供能源
第Ⅱ卷(非选择题,总计55分)
31.(1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 材料一? 材料二? 安徽省等高线地形图。
我国某区域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图。
锋 等压线 河流 省市界 城市
(1)在左图中画出材料一所示天气系统影响下郑州和合肥的风向,并说明受图示天气系统影响合肥在未来几天的天气状况。(5分)
(2)分析流水作用在皖南和皖北地区的主要差异及原因。(8分)
(3)近年来,安徽省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之一。请分析说明产业转移对该省的区域发展有哪些影响?(提示:可以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回答)(6分)
32.(24分)某国是一个世界矿产出口大国,2011年中国成为该国第一大出口国,
两国贸易日益频繁。下图为该国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80° 75° 70°
5°
10°
15°
年降水量分布图 单位(mm)
人口、矿产、河流分布示意图
(1)简述甲地人口密度低的自然原因。(2分)?
(2)说明乙地所在区域降水少而形成荒漠景观的主要原因。(6分)?
(3)评价该国矿产资源开发的条件。(6分)
(4)该国矿产从山区运到海港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分析其原因。(4分)?
(5)分析该国修建多条东水西调工程的主要原因,(6分)
33.(12分)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北方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A省区形成了一条绵延上千千米的“奶牛带”,饲养着130多万头奶牛,这条“奶牛带”上分布着100多家乳品加工企业。近年来,某乳品集团还在北京、上海、天津、青岛、兰州等地建立了生产基地。
材料三? 我国某年良种奶牛的主要分布(单位:万头)。
内蒙古
71.9
青海
11.5
新疆
118.9
云南
10.4
黑龙江
69.8
北京
9.5
河北
61.2
上海
5.8
山东
21.1
天津
4.6
陕西
15.7
山西
12.7
材料四? 西欧人的饮食结构以乳肉产品为主。西欧大部分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下表为西欧部分国家城市化水平状况。
国家
英国
法国
荷兰
比利时
城市人口比重
90%
76%
90%
97%
(1)A省在“奶牛带”上的乳品加工企业布局的最有利区位因素是什么?该乳品集团在上海建加工基地,最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2)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许多地区地表植被退化严重,C地区尤为突出。简析由当地农业生产方式造成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2分)???
(3)由材料二、三总结我国乳畜业的主要分布地区,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我国与西欧乳畜业及乳品业发展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5分)
???
(4)2010年11月29日,国家实施“西电东送”重点项目之一——“宁东直流输电工程”向山东省正式送电。简要分析变“输煤”为“输电”,对山东省的能源利用有何好处?(3分)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
1~5:ACDCC 6~10:BDCBB 11~15:DDBAC
16~20:AADAC 21~25:BCABB 26~30:CBAAB
二、综合题:
31.(19分)
(1)郑州:偏北风(西北风),合肥:偏西风(西南风)。(2分)
出现降温、大风和降水(雨雪)天气等。(3分)
(2)皖南地区:以侵蚀作用为主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水流速度快,主要形成沟谷等流水侵蚀地貌;皖北地区:以堆积作用为主,地形以平原为主,水流平缓,主要形成冲积平原等流水沉积地貌。(8分)
(3)经济方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社会方面:提供的就业岗位,维护社会稳定;环境方面:在资源开发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工业生产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6分)
32.(24分)(1)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森林茂密,湿热的环境不利于人类生活。(2分)(2)此地区位于东南信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降水稀少;(2分)沿岸有(秘鲁)寒流流经,起到降温减湿作用,加剧了干旱程度。(2分)(3)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丰富;矿产多分布在山区,距西部沿海港口较近;国际市场广大;矿产资源位于地震带,地形复杂,开采成本高(每点2分,答出3点即得满分6分)(4)矿产多分布在山区,距西部沿海较近,运途较短;山区公路修建成本低、难度小;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可以深入山区进行货物运输。(每点2分,答出2点即得满分4分)(5)水资源分布不均,东多西少(2分);西部人口密度大,水量消耗多(2分);
西部经济发达,尤其是农业发展需水量大(2分)。
33.(12分)
(1)接近原料产地。? 接近消费市场。(2分)
(2)①过度放牧,导致草原超载严重。②过度开垦,造成大范围植被破坏。(2分)
(3)分布于西北、东北、华北及大城市周围。(2分)
我国发展技术水平较低,多远离市场、交通不便,生产历史晚,乳肉加工、保鲜技术水平不高,机械化程度较低(每点1分,答,3点即可,共3分)(或西欧发展技术水平高;饮食结构中乳畜品占重要地位,使乳畜产品市场广大;
紧邻市场,交通便利,机械化程度高。生产历史悠久,乳肉加工、保鲜技术水平高)
(4)①缓解山东省电力供应紧张、能源短缺的压力;②缓解运煤的交通运输压力;
③优化能源结构,利于保护环境。(3分)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政治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本大题共24道题,每题2分,总计48分。)
1.技客一族,拿特长换生活,如用汽车陪驾交换电脑维修,用瑜珈招式交换摄影技术…… 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技能互换中成为“技客一族”。从经济生活角度看,下列关于“技能互换”说法正确的是
①“技能互换”属于商品流通 ②题中的“技能”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③从消费目的看,“技能互换”属劳务消费 ④“技能互换”符合等价交换的原则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2012年我国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陆续上市,一线城市商品房价格回落,新楼盘开盘
减少。下图中Q1为变化前新上市商品房数量,Q2为变化后新上市商品房数量,P为新上
市商品房价格。其中可以描述新楼盘开盘减少这一现象的是
3.随着我国网购市场日趋成熟,大部分网购消费者已从最初单纯追求低价,逐渐过渡为对商品质量及服务的高要求,时下出现了团购网站专业化、细分化、地域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这说明
A.消费模式变化使人们消费观念发生根本性改变
B.新的消费需求可以引导生产经营的调整和升级
C.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了人们的消费方式的改变
D.消费方式的变化促进了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
4.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下图为我国大型金融机构一年来存款准备金率变化图:
?
?在不考虑其它因素前提下,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从Ml到M2,股票价格指数会下跌?????②从Ml到M2,社会物价水平会上升
③从M3到M4,企业贷款难度会降低?????④从M3到M4,货币的购买力会提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2012年6月27日,工信部下发《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电信业的实施意见》,详细规定了民营资本可以进入的8大领域。民营资本进入电信业“有法可依”,对电信市场的规范、有序发展是极大的利好消息。民间资本进入电信业
①是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教兴国的重要举措 ②有利于打破行业垄断
③有利于巩固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 ④有利于促进公平竞争,推动资源共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6. 2012年7月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批转交通运输部等部门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的通知》规定,今后每年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确定的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及其连休日期间,在收费公路上行驶的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将免费通行。在你看来,国务院的通知是
①政府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②政府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③为了让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④造成高速公路堵车的根本原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7.有序性是现代市场的特征之一,下列起到维护市场秩序作用的是
①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在市场内优化配置
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
③激发企业采用技术创新手段降低生产成本
④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 中国GDP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第二大”并不等于“第二强”。从贸易结构看,中国出口产品中,相当部分是“设计和利润留在欧美日,GDP和能耗留在中国”。这启示我们要
①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②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加大引进外资力度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④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可持续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为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精神,某省省委在全省广泛开展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活动。开展“三问”活动的依据是
①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②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权力来自人民
③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④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浙江省桐乡市改变以往审计部门“单打独斗”的方式,而是由纪委、组织部、审计局等党政部门组成“高效组合拳”,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该“审计考察”制度开创了全国审计之先河,这一做法
①察微析疑,能够有效地防止滥用权力,提高工作效率
②协调一致,不断地提高对领导干部监督的频率和效果
③解放思想,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监督的创新之举
④民主决策,可以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政府针对日本政府非法“购岛”,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公布钓鱼岛领海基线、实施维权巡航、提交东海部分海域大陆架划界案,环境监测预报,护渔维权等。据此回答11—12题。
11.上述材料表明
A.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B.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D.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12.中国政府的组合拳体现了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行使
A.独立权和平等权 B.平等权和自卫权 C.平等权和管辖权 D.独立权和管辖权
13. 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14.读书能使人更好地认识自己。当内心浮躁时,拿出一本冰心的散文集,你会觉得原来自己可以如此平静;当内心彷徨时,拿出一本鲁迅的杂文选,你会觉得整个人都属于正义,内心充满坚定。这表明
①人创造了文化,也在享受文化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③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积极的有形的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5.丁绍光是以中国现代重彩画之神韵领世界画坛之风骚的艺术家。他的画作,融敦煌壁画、汉代画像石、青铜器装饰及西方现代构图等元素为一炉,雅俗共赏。这说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不同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②文化是世界的,不同文化相互融合并日益趋同
③尊重文化多样,才能促进本民族文化不断发展
④尊重文化差异,才能使不同文化实现共同进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在中国格言的海洋里,有两个意义相近的古老成语:“四海之内皆兄弟”(子夏),“四海之内若一家”(荀子)。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
A.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优良品格 B.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
C.开拓进取、自强不息 D.注重团结、呼唤统一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
17.道德的建设,如果不回归文化,不从传统中寻找动力,寻求资源,建立链接,那就是沙上建塔,无法依赖。这告诉我们
A.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B.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C.道德随时代发展被赋予新的内涵
D.道德建设必须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
18.恩格斯指出,“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这是因为
A.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C.哲学能够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 D.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19.需要预测的不仅是投资,车多了路会堵,炒房过热导致泡沫,工资太低员工会“用脚投票”,在今天的中国,前瞻性研究尤为可贵。可见,要获得准确的预测就是要
①运用发展的观点,把握事物运动中前进和上升的趋势
②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③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在理论基础上追求和发展真理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深化对事物本质及规律的认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堵车现象并非只存在于个别国家,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对策,
德国消除“高峰”时段,以色列让自行车取代汽车,西班牙大力发
展公共交通等等。这种现象说明
①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②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 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1. 右边漫画的哲学寓意是
A.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
C.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2.恩格斯说:“人离动物越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越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这里强调的实践的特征是
A.客观物质性 B.社会历史性 C.主观能动性 D.变化发展性
23.中国古人在生活实践中留下许多富含哲理的谚语与诗句。下列对谚语和诗句所蕴涵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①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②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③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我国所有制改革的程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程度和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步伐是一致的。这反映了
①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 ②事物之间存在着无条件的联系
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道题,总计52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表1 “十一五”期间某省A市地区生产总值和民生支出增长情况(%)
图表2 2012年该省A市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比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元﹚
城市失业登记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
空气质量优良率(﹪)
A市
30 184
14 816
2.5
100
93.3
全省
22 944
9.118
3.5
98
90
材料二 “十二五”时期,该省A市将贯彻落实省政府启动的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以多元富民打造“橄榄型”社会结构,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1)请你提取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5分)
(2)从经济生活角度,阐述该省其他地区应该如何借鉴A市的经验。(9分)
26. 2012年4月26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意见明确了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的五项财税举措,财政部将积极行动认真贯彻文件精神,着力抓好政策落实,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在新的政策措施出台前,中央政府主要领导分赴各地调研,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准确判断经济走势,竭尽全力做好工作。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央政府在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履行好职责的?(10分)
27.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公共文化场所陆续实现免费开放。这意味着将有更多公众走进文化艺术殿堂,感受文化魅力。
材料一: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进这些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场所:在美术馆,欣赏古今中外书画大师的作品;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在科技展览馆,体验现代科技的神奇……同学们在历史与现实中穿越,享受精神愉悦,接受文化熏陶。
(1)结合材料一,探究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的文化价值。(10分)
材料二:同学们在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场所观察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大声喧哗,乱吐乱扔,随意触摸展品,损坏公物……为此,同学们呼吁公众提高公德素养。
(2)从政治生活角度,就公民提高自身公德素养提两条建议。(4分)
28. 苏南地区作为经济上率先发展的地区,在建设和谐社会的道路上继续领先全国一步:善于“从剖析矛盾入手,以科学发展解题”,坚持尊重规律、尊重实际、尊重群众,坚持在发展中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在不断破解各种矛盾冲突中获得新的发展。该地区推行“幸福指数”,他们把老百姓的幸福感作为最重要的指标体系,在发展中始终坚持城乡统筹,打通城乡间的生产要素,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
结合材料,分析苏南地区的有益探索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启示。(14分)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政治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
D
B
B
C
D
C
D
B
A
A
D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C
D
B
D
D
B
D
B
C
C
A
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25. (1)①图表 1 反映“十一五”期间,A 市地区生产总值和民生支出总体呈上升趋势, 民生支出增速总体上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 分)说明 A 市坚持富民优先,同时说明经济发展是民生支出增长的基础。 (1 分)②图表 2 反映2012 年A 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更好地实现协调发展。(2 分)材料一表明,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1 分)
(2)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科学发展。(3分)②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3 分)③重视社会公平,加强宏观调控,发挥财政的积极作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3分)
26. ①中央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2分);②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3分);③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2分);④切实组织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3分)。
27. (1)①有利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2分)②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2分)③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2分)④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2分)⑤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四有”新人。(2分)(如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角度答,言之有理也可)
(2)①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享受文化权利的同时,应自觉履行公民义务,遵守社会公德。(2分)②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是统一的。公民应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结合起来,提高公德素养,维护国家利益。(2分)
28. (1)苏南地区善于“从剖析矛盾入手”,这启示我们矛盾是普遍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该正视矛盾,善于用矛盾分析方法去认识和解决问题。(3分)
(2)“尊重规律、尊重实际”启示我们,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要尊重规律,坚持实事求是。(4分)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实践的主体,苏南地区“尊重群众”、“把老百姓的幸福感作为最重要的指标体系”启示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4分)
(4)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苏南地区“始终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启示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和综合的思维方法。(3分)
2012~2013学年度(上)期末考试
高三数学试卷(文科)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道小题,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已知集合,集合,则( )
A. B. C. D.
2、在复平面内,复数对应的点位于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3、在一组样本数据(,不全相等)的散点图中,若所有样本点()都在直线上,则这组样本数据的样本相关系数为( )
A. B. C. D.
4、以下有关命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命题“若,则”的逆否命题为“若,则”
B.“”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C.若为假命题,则、均为假命题
D.对于命题,使得,则,则
5、 已知等差数列中,是方程的两根,则等于( )
A. B. C. D.
6、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及左视图均是边长为2的正
三角形,俯视图是直径为2的圆,则此几何体的外接球的
表面积为( )
A. B. C. D.
7、对任意非零实数,定义的算
法原理如上右程序框图所示。设为函数
的最大值,为双曲线
的离心率,则计算机执行该运
算后输出结果是( )
A. B. C. D.
8、将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 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所得图象的函数解析式是 ( )
A. B. C. D.
9、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在下列条件中,可判断平面
平行的是 ( )
A.是平面内两条直线,且
B.内不共线的三点到的距离相等
C.都垂直于平面
D.是两条异面直线,,且
10、已知变量满足则的最大值为( )
A. 8 B.4 C.3 D.2
11、已知函数,正实数、、满足,若实数是函数的一个零点,那么下列四个判断:①;②;③;④.其中可能成立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12、已知函数,若与的图象有三个不同交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已知,,若,则 。
14、已知,则的值是 。
15、考察下列一组等式:
;…,根据这些等式反映的结果,可以得出一个关于正整数的等式,这个等式可以表示为 。
16、已知、是椭圆=1()的两个焦点,是短轴的一个端点,设△的面积为,则的最大值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道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
在△中,、、分别是角、、的对边,且。
(1)求角的大小;
(2)若,,求△的面积。
18、(本小题满分12分)
某高校大一学生共有1150人,其中男生有830人,女生320人,现用分层抽样方法从新生中共抽查115人,测试他们面对突发事件时,心理稳定程度。
(1)设男、女生被抽查的人数分别为,求的值;
(2)将测试表格的数据填满,并回答是否有99%的把握认为“男生比女生更不稳定”。
附:
19、(本小题满分12分)
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如图所示,分别是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求证:平面;
(3)若这个多面体的六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求这个球的体积。
20、(本小题满分12分)
设椭圆:()的离心率与双曲线的离心率互为倒数,且内切于圆。
(1)求椭圆的方程;
(2)若直线交椭圆于、两点,椭圆上一点,
求△面积的最大值。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1)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2)若对于任意的,若函数在区间上有最值,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请考生在第22、23、24三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
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是⊙的直径,弦、的延长线相交于
点,垂直的延长线于点
求证:(1)∠∠;
(2)。
23、(本小题满分10 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已知极坐标系的极点与直角坐标系的原点重合,极轴与直角坐标系的轴的正半轴重合.设点为坐标原点, 直线(参数R)与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
(1)求直线与曲线的普通方程;
(2)设直线与曲线相交于两点,证明:。
24、(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设函数.
(1)求不等式的解集;
(2)若,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012~2013学年度(上)期末考试
高三数学试卷(文科)答案
选择题:
D C A C C A B B D C B A
二、填空题:
13、 3 14、 15、 (N* ) 16、
三、解答题:
17、解:(1)
∴
∴
∴ ………………………………………………………………5分
(2)∵
∴
∴
∴………………………10分
18、解:(1) ………………4分
(2)
……………………………………6分
…………………10分
∴没有99%的把握认为“男生比女生更不稳定”。…………………12分
19、证明:由题意可知,这个几何体是直三棱柱,且,
(Ⅰ)连接,由直三棱柱的性质得
平面
∴ 则四边形为矩形
由矩形的性质得过的中点
在中,由中位线性质得
又平面 平面
∴平面 …………………………………4分
(Ⅱ)∵平面 平面
∴
在正方形中,
又∵
∴平面 又
∴平面 ……………………………………………………8分
(Ⅲ)∵多面体为直三棱柱
∴
∵是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
∴
同理
∴是这个多面体的外接球的球心,半径为…………………10分
∴球的体积为………………………………12分
20、解:(1)双曲线的离心率为,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2分
得:
所求椭圆M的方程为. ………………………………………6分
(2 ) 直线的直线方程:.
由,得,
由,得 ………………………………8分
∵, .
∴
………………………………………9分
又到的距离为.
则
当且仅当取等号
∴. ………………………………………………12分
21、解: (1)由已知得的定义域为,且,…………2分
当时,的单调增区间为,减区间为;
当时,的单调增区间为,无减区间;…………………………6分
(2)
在区间上有最值,在区间上总不是单调函数,
又 …………………………………………………………9分
由题意知:对任意恒成立,
因为
对任意,恒成立
∴ ∵ ∴
………………………………12分
22、证明:(1)连结因为为圆的直径,所以∠
又 ∠ 则四点共圆…………………………4分
∴∠∠ …………………………………………………………………5分
(2)由(1)知 ………………………………………………6分
又△∽△ ∴即 …………………8分
∴ ……10分
23、解:(1)由直线的参数方程消去得普通方程
由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两边同乘得曲线的普通方程为 …………5分
(2)设,由消去得…………6分
∴………………………………8分
∴………………………………………………………10分
24、解:(1) ………………………………………2分
∴
综上或………………………………………………………………5分
(2)由(1)知
∴ ∴ ∴………………………10分
2012~2013学年(上)期末考试
高三数学试卷(理)
第I卷 (客观题 共6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若复数 [ ]
A . 1 B . 2 C. D . 5
2.已知集合,,则[ ]
A. B.C. D.
3.在等腰梯形ABCD中, ,AB=2DC=2,,E是AB的中点,将分别沿ED,EC向上折起,使A.B重合于点P, 则三棱锥P- DCE的外接球的体积为[ ]
4 .给出一个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
若要使输入的x值与输出的y值相等,
则这样的x值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5.设a.b.c是空间三条不同的直线,是空间两个不同的平面,
则下列命题中,逆命题不成立的是[ ]
6.已知双曲线的一个焦点与抛物线的焦点重合,且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则该双曲线的方程为[ ]
A. B. C. D.
7.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则=[ ]
A.9 B. C.2 D.
8.已知A、B是直线上任意两点,O是外一点,若上一点C满足,则的最大值是[ ]
A. B. C. D.
9.设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函数
没有零点的概率是, [ ]
A. B. C. D. 不能确定
10.3位男生和3位女生共6位同学站成一排,若男生甲不站两端,3位女生中有且只有
两位女生相邻,则不同排法的种数是 [ ]
A. 360 B. 288 C. 216 D. 96
12.定义在R上函数f(x)满足f(0)= 0,f(x)+ f(1-x)=1,且 当时,,则[ ]
A. B. C. D.
第II卷 (主观题 共90分)
填空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3. 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14 . 设命题p : lg(2x, 命题q : 2 ,若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本题满分12分)
在三角形ABC中,角A.B.C成公差大于0的等差数列,
求的取值范围;
若设A.B.C的对应边分别为a.b.c,求的取值范围;
18.(本题满分12分)
如图,二面角P-CB-A为直二面角,,PM//BC,直线AM与直线PC所成的角为60,又AC=1,BC=2,PM=1.
求证:ACBM;
求二面角M—AB—C的正切值;
19 .(本题满分12分)
为了防止受到核污染的产品影响我国民众的身体健康,要求产品在进入市场前必须进行两轮核辐射检测,只有两轮都合格才能进行销售,否则不能销售.已知某产品第一轮检测不合格的概率为,第二轮检测不合格的概率为,两轮检测是否合格相互没有影响.
(Ⅰ)求该产品不能销售的概率;
(Ⅱ)如果产品可以销售,则每件产品可获利40元;如果产品不能销售,则每件产品亏损80元(即获利-80元).已知一箱中有产品4件,记一箱产品获利X元,求X的分布列,并求出均值E(X).
20.(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离心率 点D(0,1)在椭圆E上。
(I)求椭圆E的方程;
(II)设过点F2且不与坐标轴垂直的直线交椭圆E于A、B两点,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x轴交于点G(t,0),求点G横坐标t的取值范围。
(III)试用t表示的面积,并求面积的最大值。
21.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是函数的一个极值点。
(Ⅰ)求;
(Ⅱ)若直线与函数的图象有3个交点,求的取值范围;
(Ⅲ)设=()++(6-+2(),,若=0有两个不同零点,且,试探究值的符号
请考生在第22.23.24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作,则按所作的第一题记分.
22.(本题满分10分)
选修4- 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直线AB经过圆O上的点C,并OA=OB,CA=CB,
圆O交直线OB于E.D,连结EC.CD.
求证:直线AB是圆O的切线;
若,圆O半径为3,求OA的长.
23. (本题满分10分)
选修4- 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已知点P的直角坐标为(1,-5),点M的极坐标为(4,),若直线过点P,且倾斜角为,圆C以M为圆心、4为半径。
求直线的参数方程和圆C的极坐标方程;
试判定直线和圆C的位置关系。
24.(本小题满分10分)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设函数.
(1)解不等式f(x)>0;
(2)若f(x)+>m对一切实数x均成立,求m的取值范围.
2012~2013学年(上)期末考试
高三数学试卷(理)参考答案
一.CDCCB , DACBB ,BB .
二. ;. ;4 ;
三.17.A.B.C成公差大于0的等差数列,所以A(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设P(0,0,z), (z>0),
则B(0,2,0),A(1,0,0),M(0,1,z)
由直线AM与PC所成的角为,得解得z=
, 设平面MAB的一个法向量为
求得=, 取平面ABC的一个法向量=(0,0,1)
则, 由图知二面角为锐二面角,
故二面角M—AB—C的正切值为.
19.(Ⅰ)记“该产品不能销售”为事件A,则
.所以,该产品不能销售的概率为.
(Ⅱ)由已知,可知X的取值为.
, ,
,,
.
所以X的分布列为
X
-320
-200
-80
40
160
P
E(X)
所以,均值E(X)为40.
20. 解:(I)
椭圆E的方程为
(II)设直线AB的方程为,代入,
整理得
直线AB过椭圆的右焦点F2,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
记,AB中点,则
垂直平分线NG的方程为
令y=0,得
的取值范围为
(III)
而
可得
所以又|F2G|=1-t,
设 则
可知在区间单调递增,在区间单调递减。
所以,当有最大值
所以,当的面积有最大值
解法二:(II)设直线AB的方程为
由可得,
记中点
则
可得 ,
垂直平分线NG的方程为
令y=0,得
的取值范围为
(III)
而
由所以
又|F2G|=1-t,所以
所以的面积为
下同解法一:
设 则
可知在区间单调递增, 在区间单调递减。
所以,当有最大值
所以,当的面积有最大值
21. 解:(Ⅰ)因为=
所以=0,=5
(Ⅱ)由(Ⅰ)知()
===
当时,<0,单调递减;
当或时,>0,单调递增.
的极大值为==,
极小值为==,
又时,,时,
结合图像可知:当且仅当时
直线与函数的图象有3个交点
<
(III)的符号为正. 证明如下:
因为=+()++(6-+2=有两个零点,则有
,
两式相减得
即,
于是
①当时,令,则,且.
设,
则,
则在上为增函数.而,所以,
即. 又因为,所以.
②当时,同理可得:.
综上所述:的符号为正
22. (1)连接OC,是圆O的切线
23. 解:
由题意可得,直线的参数方程是,(t是参数),
圆C的极坐标方程是.
由题意可得,圆心的直角坐标是(0,4),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是,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所以直线和圆C相离.
24.解:(1)当x?时 f(x)=2x+1-(x-4)=x+5>0得x>-5所以x成立
当时,f(x)=2x+1+x-4=3x-3>0得x>1,所以1 当时 f(x)=-x-5>0得x<-5 所以x<-5成立
综上,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x>1或x<-5}
(2)f(x)+=|2x+1|+2|x-4|
当 所以m<9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物理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如图1所示,在绳下端挂一物体,用力F拉物体使悬线偏离竖直方向α的夹角,且保持其平衡.保持α角不变,当拉力F有极小值时,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β应是( )
A. 0 B. C.α D.2α
2.如图2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M上叠放物体m,两者间有一条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整个装置相对地面静止.则M、m的受力情况是( )
m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②M受到m对它向左的摩擦力
③地面对M的摩擦力向右
④地面对M无摩擦力作用
A.②③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④
3.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3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在0~6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
B.在0~6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
C.在0~4s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m/s
D. 5~6s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负功
4.如图4所示,在粗糙绝缘的水平地面上放置一带正电的物体甲,现将另一个也带正电的物体乙沿着以甲为圆心的竖直平面内的圆弧由M点移动到N点,若此过程中甲始终保持静止,甲、乙两物体可视为质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B.甲对地面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
C.甲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不变
D. 甲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
5. 如图5所示,a为地球赤道上的物体;b为沿地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c为地球同步卫星。关于a、b、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角速度的大小关系为
B.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关系为
C.线速度的大小关系为
D.周期关系为
6.某同学在研究电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时,得到了电子由a点运动到b点的轨迹(图中实线所示),图6中未标明方向的一组虚线可能是电场线,也可能是等势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判断是( )
A.如果图中虚线是电场线,电子在a点动能较大
B.如果图中虚线是等势面,电子在b点动能较小
C.不论图中虚线是电场线还是等势面,a点的场
强都大于b点的场强
D.不论图中虚线是电场线还是等势面,a点的电势都高于b点的电势
7.如图7所示,固定的水平长直导线中通有电流I,矩形线框与导线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且一边与导线平行。线框由静止释放,在下落过程中( )
A.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保持不变
B.线框中感应电流方向保持不变
C.线框所受安掊力的合力为零
D.线框的机械能不断增大
8.如图8所示为一正弦交变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 )
A.交流电的周期为2s
B.用电压表测量该交流电压时,读数为311V
C.交变电压的有效值为220V
D.将它加在电容器上时,电容器的耐压值小于等于311V
9、如图9所示,光滑导轨倾斜放置,其下端连接一个灯泡,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所在平面,当ab棒下滑到稳定状态时,小灯泡获得的功率为,除灯泡外,其它电阻不计,要使灯泡的功率变为(但灯泡还在额定功率范围内),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A、换一个电阻为原来一半的灯泡
B、把磁感应强度增为原来的2倍
C、换一根质量为原来的倍的金属棒
D、把导轨间的距离增大为原来的倍
10.如图10所示,小球从A点以初速度v0沿粗糙斜面向上运动,到达最高点B后返回A,C为AB的中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小球从A出发到返回A的过程中,位移为零,外力做功为零
B.小球从A上升到C与从C上升到B的过程,减少的动能相等
C.小球从A上升到C与从C上升到B的过程,速度的变化率相等
D.小球从A上升到C与从C上升到B的过程,损失的机械能相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5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6分,共12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1.为了测定电流表A1的内阻,采用如图11所示的电路.其中:
A1是待测电流表,量程为300 μA,内阻约为100 Ω;
A2是标准电流表,量程是200 μA;
R1是电阻箱,阻值范围是0~999.9 Ω;
R2是滑动变阻器;
R3是保护电阻;
E是电池组,电动势为4 V,内阻不计
S1是单刀单掷开关,S2是单刀双掷开关.
(1)根据电路图,请在实物图中画出连线,将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
(2)连好电路,将S2扳到a处,闭合S1,调节滑动变阻器R2使A2的读数是150 μA;然后将开关S2扳到b处,保持R2不变,调节电阻箱R1,使A2的读数仍为150 μA。若此时电阻箱R1各旋钮的位置如图所示,电阻箱R1的阻值是________Ω,则待测电流表A1的内阻Rg=________Ω
12.如图12所示是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测量工件长度时的情形。螺旋测微器读数为____ _____mm。游标卡尺读数为__ _ mm。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3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8分)如图13所示,有一光滑的半径可变的1/4圆形轨道处于竖直平面内,圆心O点离地高度为H.现调节轨道半径,让一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从与O点等高的轨道最高点由静止沿轨道下落,使小球离开轨道后运动的水平位移S最大,求小球脱离轨道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
14.(10分)在消防演习中,消防队员从一根竖直的长直轻绳上由静止滑下,经一段时间落地.为了获得演习中的一些数据,以提高训练质量,研究人员在轻绳上端安装一个力传感器并与数据处理系统相连接,用来记录消防队员下滑过程中轻绳受到的拉力与消防队员重力的比值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已知某队员在一次演习中的收集的数据如图14所示,
(1)求该消防队员在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和落地速度各是多少?(g取10m/s2)
(2) 消防队员在下滑过程总位移?
15. (15分)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坐标系xoy,在其第三象限空间有沿水平方向的、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 5T,还有沿x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 2N/C。在其第一象限空间有沿y轴负方向的、场强大小也为E的匀强电场,并在y>h=0.4m的区域有磁感应强度也为B的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个带电荷量为q的油滴从图中第三象限的P点得到一初速度,恰好能沿PO作匀速直线运动(PO与x轴负方向的夹角为θ=45°),并从原点O进入第一象限.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问:
(1)油滴在第一象限运动时受到的重力、电场力、洛伦兹力三力的大小之比,并指出油滴带何种电荷;
(2)油滴在P点得到的初速度大小;
(3)油滴在第一象限运动的时间以及油滴离开第一象限处的坐标值.
第III卷(选考3-5,共15分)
16.(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对一个给3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复杂结构的
B.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质子,实现了人类第一次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C.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经7. 6天后就一定剩下一个原子核
D.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而产生的
E.玻尔建立了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各种原子发光现象
17. 质量为M的小车置于水平面上,小车的上表面由光滑的1/4圆弧和光滑平面组成,圆弧半径为R,车的右端固定有一不计质量的弹簧。现有一质量为m的滑块(视为质点)从圆弧最高处无初速下滑,如图16所示,与弹簧相接触并压缩弹簧。
求:(1)弹簧具有最大的弹性势能;
(2)当滑块与弹簧分离时小车的速度。
答案
1.C 2.C 3.BC 4.B 5.AD 6.AC 7.B 8.C 9.C 10. BCD
11.86.3、86.3
(1)6.723mm(6.722—6.725)、30.35
14.解:(1)该队员先在t1=1s时间内以a1匀加速下滑.
然后在t2=1.5s时间内以a2匀减速下滑.
第1s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1=ma1
所以a1==4m/s2
最大速度vm=a1t1
代入数据解得:vm=4m/s
后1.5s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2-mg=ma2
a2==2m/s2
队员落地时的速度v=vm-a2t2
代入数据解得:v=1m/s
15.
16.ABD
17. mgR ;
2012~2013学年(上)期末考试
高三生物试卷(理科)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正确,1~20题每题一分,21~30题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生理过程一定不在细胞器中进行的是:
A.有氧呼吸酶的合成 B.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
C. DNA复制和转录 D.抗体与抗原结合
2.下列与细胞膜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组成细胞膜的成分有磷脂、蛋白质、糖类、胆固醇等
B.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属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C.神经冲动的传导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D.受精过程与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关系密切
3.采用一定手段破坏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下列各项受影响最小的是
A.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
B.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C.RNA聚合酶的合成
D.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
4.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用14C标记的CO2供小球藻光合作用,然后追踪检测其放射性,可以验证卡尔文循环
B.向腺泡细胞提供3H标记的亮氨酸,可以探明分泌蛋白合成分泌的途径
C.向正常光合作用的植物同时提供18O标记的H218O和C18O2,可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O2完全来自于水
D.用15N标记大肠杆菌的DNA分子,然后在不含放射性物质的条件下复制,可用于验证DNA的半保留复制
5.把蚕豆植株放在湿润的空气中照光一段时间后,取蚕豆叶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先在清水中观察,然后用0.3g/mL蔗糖溶液取代清水,继续观察,结果如下图所示。对此现象的推断最合理的是
A.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因失水导致气孔开放
B.蔗糖进入保卫细胞后,细胞吸水导致气孔关闭
C.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很快出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
D.蔗糖溶液中的保卫细胞因失水导致气孔关闭
6.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
B.染色体数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C.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D.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复制
7.下列关于人和动物细胞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凋亡细胞内的基因表达水平都下降,酶活性减弱
②体内细胞分化的方向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就已决定,不能逆转
③被效应T细胞攻击的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④抑癌基因能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⑤动物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特异性,是细胞间相互识别和联络用的“信号”
A.②④⑤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8.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需要用同位素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那么该实验中所用的同位素名称及此元素存在于氨基酸的部位分别是
A.35S、R基 B.35S、氨基 C.32S、羧基 D.32S、R基
9.来自宿主植物的mRNA进入根瘤菌菌体,并在菌体内翻译合成了豆血红蛋白.当豌豆被不同种的根瘤菌侵染时,形成相同的豆血红蛋白;当豌豆与蚕豆分别被同一种根瘤菌侵染时,形成的豆血红蛋白有差异。对于上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豌豆与蚕豆的豆血红蛋白基因的序列相同
B.豌豆被不同种根瘤菌侵染时,控制合成豆血红蛋白的基因相同
C.不同种根瘤菌中,合成豆血红蛋白的mRNA的碱基序列相同
D.豌豆与蚕豆的豆血红蛋白基因表达不受根瘤菌生活状况的影响
10.右图表示一个DNA分子的片段,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④所示的结构中贮存了遗传信息
B.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④的种类无特异性
C.该片段的两条链都可作为转录的模板链
D.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切割位点在⑤处
11.甲、乙两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动物细胞内的染色体行
为变化,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分别为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变化
B.甲图中,e→a表示在分裂间期发生的染色体复制过程
C.乙细胞的b基因来自于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D.乙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不能进行受精作用
12.下图为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B.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定向的
C.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D.上述基因突变可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一定传给子代个体
13.若右图中的各部分彻底水解,得到产物种类最多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4.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语言功能是人脑的高级功能
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15.右图表示将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一个神经细胞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
生动作电位
B.刺激强度达到S5以后,随刺激强度增加动
作电位逐渐增强
C.在S1~S4期间,细胞膜上没有离子的进出
D.在S5~S8时期,细胞膜的电位是外正内负
16. 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正确的选项是
①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 ②激素是有机分子
③ 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多种生命活动 ④ 激素是信息分子
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糖尿病病人一次性服用过量胰岛素,其后果是:
A.血糖恢复正常 B.血糖偏低,出现低血糖症状
C.依旧表现为高血糖症状 D.物质氧化分解速度减慢
18.感染赤霉菌而患恶苗病的水稻植株,要比周围的健康植株高50%以上,患病植株结实率很低;将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喷施到水稻幼苗上,没有感染赤霉菌的幼苗也表现出恶苗病的症状;从赤霉菌培养基中可提取出有以上效应的活性物质——赤霉素,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使水稻患恶苗病是赤霉菌的代谢产物,不是赤霉菌本身
B、赤霉素能明显促进水稻营养器官的生长
C、赤霉素与生长素都能通过促进细胞伸长而促进植物的生长
D、上述实验不能证明赤霉素是植物激素
19.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特征,下列有关研究和调查正确的是
A. 种群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B. 研究种群“S”型增长曲线在鱼牧养殖生产上的应用时,人们发现种群数量保持在K
值左右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C. 标志重捕法可用于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
D. 蚜虫、跳蝻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20.矿工中有一种常见的职业病——硅肺,其发病原因是肺部吸入硅尘后,吞噬细胞会吞噬硅尘,却不能产生分解硅尘的酶。硅尘进入体内可破坏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导致细胞通透性改变,使肺部细胞死亡,进而肺功能受损。关于此疾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吞噬硅尘,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发挥作用
B.硅尘可能破坏溶酶体膜,其内的水解酶释放,破坏细胞通透性
C.硅肺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D.该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21.人被狗咬伤后,需要立即到医院处理伤口,注射狂犬疫苗并在伤口周围注射抗血清。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注射抗血清可使体内迅速产生抗原一抗体反应
B.注射疫苗的作用是刺激体内记忆细胞增殖分化
C.病毒的清除需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配合
D.免疫记忆的形成依赖抗原刺激和淋巴因子作用
22. 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A.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B.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偏转 D.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偏转,乙不偏转
23.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表中数据表明,40年后灌木的种群密度最低
B.该农田演替的结果是使群落利用资源的能力下降
C.表中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最高
D.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
24.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如下图所示,后一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λ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
B.第5年和第7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
C.第3年的乌鸦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第3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大
25.下列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有误,并影响实验结果的是
实验名称
操作步骤
A
脂肪的鉴定
取花生子叶切片→滴染液染色→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染液→滴酒精洗浮色→吸水纸吸去酒精→滴蒸馏水→盖盖玻片
B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取口腔上皮细胞涂抹在载玻片的液滴中→烘干→染色→吸去多余染液→盖盖玻片→镜检
C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
培养不定根→低温诱导培养(4°C,36h)→取材→卡诺氏液固定→酒精冲洗→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D
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切取大小不同的含酚酞的琼脂块→浸没于NaOH溶液十分钟→取出,吸干,纵切琼脂块→量取NaOH扩散深度→计算表面积/体积比
26、右图是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分裂时3和4不分离,则产生的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异常
B.若在复制时没有发生任何差错,则该细胞能产生四种类型的精细胞
C.若染色体1和2发生部分片段的交换,则减数分裂无法正常进行
D.图示细胞内全部DNA分子数为8个
27.某种鸟的羽色受两对相互独立的等位基因控制。基因B控制蓝色物质的合成,基因Y控制黄色物质的合成,bbyy个体显白色,其遗传机理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若多对纯合蓝色雌鸟和纯合黄色雄鸟杂交,再让F1代雌雄交配得到F2 ,F2中蓝色鸟与黄色鸟相互交配,对交配结果预期正确的是:
A、基因型有9种
B、表现型及其比例约为绿色:黄色:蓝色:白色=4:2:2:1
C、后代不会出现白色鸟
D、绿色鸟出现的概率为9/16
28.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使用秋水仙素可诱导作物新品种的形成,其原理属于突变
B.连续自交可提高作物的纯合度,其原理是基因重组
C.人工选择能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使作物朝一定方向进化
D.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培养新品种,并未使两物种间实现基因交流
29.用某种大小相同的绿色植物叶片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已知叶片实验前重量,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 h,测其重量变化,立即再光照1 h(光强度相同),再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表结果:
组别
1
2
3
4
温度/℃
27
28
29
30
暗处理后重量变化/mg
-1
-2
-3
-1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mg
+3
+3
+3
+1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光照的1h时间内,第4组轮藻合成葡萄糖总量为3 mg
B.光照的1h时间内,第1、2、3组轮藻释放的氧气量相等
C.光照的1h时间内,四组轮藻光合作用强度均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D.该轮藻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在29℃左右
30.右图是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
B.占据最高营养级的是食虫鸟
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
D.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上只体现了2种成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1题~35题为必考题(共45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6题~27题为选考题(各15分),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31、(7分)癌细胞通常是由正常细胞的基因发生改变后形成的。癌细胞的特性包括细胞的无休止和无序的分裂,并有侵袭性(向周周组织浸润)和转移性。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出现了多种治疗癌症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激素治疗、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等。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通常能够引起基因改变的因素可能有 (填写序号)
A紫外线 B甘油 C肝炎病毒 D煤焦油及其衍生物
E葡萄糖 F尼古丁 G丙酮酸 H核辐射
(2)上述因素使正常细胞中的 基因和 基因发生 ,从而导致癌变的发生。癌细胞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是由于 。
(3)化疗时采用的烷化剂如二氯甲二乙胺能够与DNA分子发生反应,从而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相互作用。此类药品作用于癌细胞周期的 期。化疗还可以采用其他药物,如5-氟尿嘧啶,它的结构与尿嘧啶非常相似,可以干扰DNA复制以及 合成。
32.(7分)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下图表示太阳能被固定后在生物体内的转化途径,其中①一⑥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将太阳能固定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是图中的 (填数字).完成④、⑤过程的条件是环境中有一定浓度的 。
(2)C02参与③过程时首先与 结合形成 ,在外界条件稳定时,这两类物质在叶绿体内的含量保持相对平衡,请列举两种能暂时打破这种平衡的主要外界因素: 。
(3)如果某叶肉细胞既不释放氧气,也不吸收氧气,此时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 。
(4)若测得培养在密闭容器中的某植物在黑暗中释放二氧化碳的速度是22mg/h,光照下吸收C02的速率是44mg/h.按光合作用产物、呼吸作用底物都是葡萄糖计算,则将该植物黑暗处理6小时,然后在同样光照下6小时后,可积累的葡萄糖为 。
33、(9分)乙酰胆碱是形成记忆所必需的神经递质和形成长期记忆的生理基础。“胆碱能神经元”是一种能合成乙酰胆碱,并在兴奋时能从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传出神经元。目前认为,老年性痴呆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和丢失有关。某研究小组为研究老年性痴呆的机制,定位损伤大鼠的脑,利用水迷宫测试观察行为学的改变。利用水迷宫进行学习能力以及记忆巩固能力的测验,实验处理和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错误次数
完成学习所需时间(秒)
A
不做任何处理
8.76
112.39
B
向大鼠脑的一定区域缓慢注射0.5M缓冲液溶解的鹅膏蕈氨酸lμL
15.72
149.73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能产生兴奋,兴奋在神经元内部以 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以 信号通过 结构来传递。在生物体中,以上两种信号的方向分别是 (单向或双向)。
(2)“胆碱能神经元”活动与受体有关, B组实验处理的目的是让鹅膏蕈氨酸与突触 上的受体结合,使乙酰胆碱与受体的结合受到影响,从而产生与 相似的效果,以达到研究老年性痴呆机制的目的。
(3)表中的实验数据表明B大鼠 ,从而为老年性痴呆与“胆碱能神经元”有关的猜测提供了实验证据。
(4)B组的实验处理需要进行相应的手术,才能将药物注射到大鼠脑的一定区域,如果仅有A组实验作对照,该实验在设计上不够严密,需增加一组 的对照实验,当新增一组实验所得的数据与 组相近时,可进一步支持上述猜测。
34.(12分)
家蚕是二倍体生物,在家蚕中,皮肤斑纹的种类很多,如右图所示。基因型纯合的黑缟蚕(A)和白蚕(a)杂交,不论正交还是反交,后代全是淡黑缟蚕,它们的斑纹介于双亲之间。若家蚕体内还存在一对等位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其显性基因对决定家蚕皮肤斑纹的基因有遮盖作用,即只要B基因存在,家蚕皮肤斑纹就为白色,无B基因则对皮肤斑纹无影响。
(1)以上两对基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是或否),
根据上述资料说明判断的依据 。
(2)现有淡黑缟雄蚕若干和各种基因型的白蚕若干,预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培育和筛选出能稳定遗传的黑缟雌雄家蚕,则选择 基因型的白蚕能够取得成功。
(3)两只白蚕杂交,是否有可能通过一次杂交得到稳定遗传的黑蚕? (有可能或不可能)。通过遗传图解说明做出推断的理由。
35.(10分)某湖泊的水域主要分为河蟹网围养殖区及航道区,养殖的河蟹主要以沉水植物为食。研究人员对养殖区及航道区水生植物群落和水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1)调查湖泊中植物种类和数量时,在每个采样点要做到 ,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性。调查结果体现了该湖泊水生生物群落的 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植物充分利用 等环境资源。
(2)以上调查结果显示,植物丰富度较高的区域是 (养殖区或航道区)。
(3)航道区植物的优势种是 。除植物本身的生活习性外,造成航道区与养殖区沉水植物优势种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养殖河蟹的饲料及河蟹的排泄物会造成水体的污染,但并未使湖泊中大多数生物数量发生明显变化,原因是 。
(4)在夏季,航道区的苦草迅速繁殖达到最大量时可占湖泊中总生物量的60%以上,它所固定的太阳能可用于 、 、被分解者利用等方面。除人为捕捞外,此湖泊大型肉食性鱼类数量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高营养级生物获得能量少。
㈡选考题(共2题,各1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题中任选一题,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36题计分)
36.(15分)【生物—生物技术实践专题】
请回答下列关于微生物的问题:
⑴酸甜香脆的泡菜,能令人胃口大开。在泡菜制作过程中起作用的主要是 菌,其发酵作用的反应式是 ;制泡菜时,要用白酒擦拭泡菜坛的目的是 ,加入陈泡菜水的目的是 。
⑵欲从土壤中分离高效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细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 制成选择培养基进行分离;若想对初步筛选得到的目的菌株进行纯化并计数,可采用的接种方法是 。若三位同学用该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量,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统计结果:
甲同学涂布了两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6和260,取平均值248;
乙同学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0、240和250,取平均值233;
丙同学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212和256,取平均值163。
在三位同学的统计中,只有一位同学的统计是正确的,请指出另两位同学的统计为什么不正确? 。
⑶微生物培养的过程中,获得纯培养物的关键是 ,其中对培养皿进行灭菌常用的方法是 。
⑷分析下面培养基的配方:NaNO3、KH2PO4、NaH2PO4、MgSO4?7H2O、KCl、H2O。若此培养基用于培养分解尿素的细菌,则应除去上述 成分,并加入 物质,以补充
源。若用于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应加入 物质,为检测纤维素分解菌的存在与否,还应加入 染料,将呈 反应。
37.(15分)【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禽流感疫情有逐渐蔓延的趋势,有些国家还出现了人感染的病例。现在,科学家们已陆续从病死的家禽和候鸟体内分离到了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一种RNA病毒)。 若生产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禽流感的抗体,请根据下面的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目前注射 是预防禽流感的一种措施,因为它可以刺激机体产生 。
(2)若A细胞是小鼠骨髓瘤细胞,则B细胞是取自 体内的 细胞。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相比,促进d过程的特有方法是 。
(3)假设仅考虑某两个细胞的融合,则可形成 种类型的C细胞,因此需用 培养基筛选出 。
(4)体外培养D细胞时,为防止杂菌污染,应向培养液中加入 。培养的过程是在CO2培养箱中进行的,能提供 两种气体。
(5)基因工程改造后的“工程菌”也可生产单克隆抗体,获取相应抗体基因的方法应为 。
(6)抗禽流感单克隆抗体除了可以治疗禽流感之外,还可用于 ,与传统的生产抗体方法相比,具有 等优点。
2012~2013学年(上)期末考试
高三生物答案(理科)
1-5 DBCCD 6-10 DAABB 11-15 DCBBA
16-20 CCCDB 21-25BACDB 26-30 ABBBD
31、(每空1分,共7分)
(1)ACDFH (2)原癌 抑癌 突变(基因突变)
细胞表面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
(3)间 RNA (和蛋白质)
32、(每空1分,共7分)
(1)①②③ 氧气 (2)C5 C3 光照强度 C02浓度
(3)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4)90 mg/h
33、(每空1分,共9分)
(1) 电 化学 突触 单向、单向
(2)突触后膜 胆碱能神经元死亡和丢失
(3)学习能力和记忆巩固能力下降
(4)做与B组相同的手术,不注射药物(做与B组相同的手术,注射不含鹅膏蕈氨酸的缓冲液) A
34、(共12分)
(1)是(1分)
纯合的黑缟蚕和白蚕杂交,不论正交还是反交,后代全是淡黑缟蚕,说明Aa位于常染色体上,而Bb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4分)
(2)AAXBXb、AaXBXb (2分)
(3)有可能 (1) 遗传图解(5分)
(P、F1,基因型、表现型要写出,配子不做要求)
亲本的选择有4种组合,能写对一组即给满分
AAXBXb × AAXBY
AAXBXb × AaXBY
AaXBXb × AAXBY
AaXBXb × AaXBY
35、(每空1分,共10分)
(1)随机取样 空间(垂直和水平) 光能
(2)航道区
(3)苦草 河蟹取食
湖泊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或抵抗力稳定性,或自净化能力。合理即给分。)
(4)自身细胞呼吸消耗 被初级消费者同化(流入下营养级)
能量流动逐级递减
36.(每空1分,共15分)
⑴乳酸 C6H12O6 2C3H6O3+能量 消毒 提供乳酸菌菌种
⑵有机磷农药 稀释涂布平板法 甲同学只涂布了两个平板,实验数据说服力不够;丙同学虽然涂布了三个平板,但其中一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两个相差太远,说明操作过程出现错误,实验数据缺乏正确性 ⑶防止外来杂菌的污染(无菌技术) 干热灭菌法
⑷NaNO3 尿素和葡萄糖 氮、碳 纤维素粉 刚果红 红色
37.(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共15分)
(1)禽流感疫苗 抗体和记忆细胞
(2)小鼠 B淋巴细胞 灭活的病毒
(3)3种 选择(性) 杂交瘤
(4)抗生素 氧气、二氧化碳
(5)人工合成(从cDNA中分离)(2分)
(6)诊断疾病(禽流感的诊断)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2分)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英语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115分)
第一部分:听力 (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 满分7.5分 )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
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What’s wrong with Mike?
A. He has a headache.
B. He has a backache.
C. He has a toothache.
Who is Betty?
A. The woman’s student.
B. The woman’s daughter.
C. The woman’s pet.
What does the woman need?
A. Hot water. B. Bread. C. Hot tea.
Why does the woman want to drop math?
A. It’s not interesting. B. It’s not simple. C. It’s not important.
What are the speakers probably going to do?
A. Wait for the next bus. B. Walk to the company. C. Take a taxi.
第二节 (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或独白后,你将有时间阅读各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5秒钟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六段材料,回答第6 ~ 7题。
Who went to Tibet with Li Yang last year?
A. His parents. B. His uncle. C. His friends.
How did he go there?
A. By train. B. By car. C. By plane.
Why does the woman want to go by train?
A. To save money. B. To enjoy the view. C. To meet people.
听第七段材料,回答第9~ 11题。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man’s family?
A. Three B. Four C. Five
What do we know about Lisa?
A. She is 25 years old. B. She doesn’t have a job. C. She lives with her parents.
What does Sam want to be?
A. An engineer. B. A teacher. C. A doctor.
听第八段材料,回答第12 ~ 14小题。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an office. B. In the classroom. C. In a yard.
What is generally sold at yard sales?
A. Second-hand things. B. Brand-new things.
C. Home-made thins.
Why do people love to go to yard sales?
A. For the shopping environment.
B. For the unusual experience.
C. For the low prices.
听第九段材料,回答第15 ~ 17小题。
What did the woman do last weekend?
A. She went to Peter’s place. B. She went to a game.
C. She went to a bar.
What did Peter bring back from the snack bar?
A. A cup of juice. B. A bottle of Coca-Cola.
C. A bottle of beer.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about Peter?
A. He is disappointing. B. He is amazing. C. He is selfless.
听第十段材料,回答第18~ 20小题。
When did the heaviest snow fall?
A. On Jan. 30th. B. On Jan. 27th. C. On Jan. 26th.
At how many big airports had thousands of travelers been left?
A. Three B. Two C. One
What happened in Washington D.C.?
A. 30000 families lost their homes.
B. The traffic was a mess.
C. Hundreds of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 (共两节,满分45 分)
单项填空 (共15 小题;每小题1 分,满分 15 分)
21. ---Which is ____ house the great man once lived?
---An unusual one with____ big round roof on the hillside over there.
A. a; a B. the; the C. the; a D. a; the
22. ---How I regret making the stupid mistake!
--- Yes. I your doing it another way, but in vain.
A. have suggested B. suggested C. would suggest D. had suggested
23. ---Is there any possibility _______ you could pick me up to my school?
--- No problem.
A. when B. that C. whether D. what
24. Whatever happens, you may depend on ________ that I will be with you.
A. it B. / C. what D. that
25. It sounds like something is wrong with the car’s tyre. , we’d better take it to the garage immediately.
A. Otherwise B. If not C. But for that D. If so
26. Bob likes the camera very much because it can be _______ to take pictures in cloudy or sunny conditions.
A. adapted B. admitted C. adopted D. adjusted
27. We must take measures to stop various kinds of pollution ______ the environment gets worse.
A. unless B. until C. before D. when
28. ----Hello, Jack. Tracy here. It’s about our ________ on Sunday morning. I’m afraid I can’t make it now.
----That’s OK, but you need to find another date.
A. admission B. application C. agreement D. appointment
29. A woman marries a man expecting him to change, but he doesn’t. A man marries a woman expecting her not to change, but she ______ .
A. does B. will C. has D. is
30. On receiving a phone call from his daughter _____ she had a fall, Mr. Gold immediately rushed home from his office.
A. says B. said C. saying D. to say
31. —Excuse me! I’d like to book a table for four for the dinner tonight.
—Sorry, sir, but there is _____ available tonight. You many try ______ restaurant.
A. nothing; the other B. none; another C. nothing; another D. none; the other
32. The cave is _____to the public, high up the face of a cliff which no one can climb.
A. inadequate B. inconvenient C. impossible D. inaccessible
33. ---Do you think he will do me a favor?
---As far as I know, he is the last one to help others. He _______ be prepared to give you a hand, though.
A. might B. must C. can D. should
34. —You can have a pet dog, but suppose you get bored with it in a few days, _____?
— We won’t. You have my words!
A. then what B. all right C. how come. D. so what
35. Born into a family with three brothers and two sisters, Peter was to value the sense of sharing.
A. brought up B. turned down C. looked after D. held back
第二节 完型填空 (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掌握其大意, 然后从36-55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Some years ago when I was in my first year in college, I heard Salome Bey sing for the first time. The moment was exciting. Salome’s 36 filled the room and brought the theater to life. I was so 37 that I decided to write an article about her.
I 38 Salome Bey, telling her I was from Essence magazine, and that I wanted to meet her to talk about her career. She 39 and told me to come to her studio next Tuesday. When I hung up, I was scared out of my mind. I 40 I was lying. I was not a writer at all and hadn’t even written a grocery list.
I interviewed Salome Bey the next Tuesday. I sat there 41 , taking notes and asking questions that all began with, “Can you tell me…” I soon realized that 42 Salome Bey was one thing, but writing a story for a national magazine was just impossible. The 43 was almost unbearable. I struggled for days with draft after draft. 44 I put my manuscript (手稿) into a large envelope and dropped it into a mailbox.
It didn’t take long. My manuscript 45 . How stupid of me! I thought. How could I 46 in a world of professional writers? Knowing I couldn’t 47 the rejection letter, I threw the unopened envelope into a drawer.
Five years later, I was moving to California. While 48 my apartment, I came across the unopened envelope. This time I opened it and read the editor’s letter in 49 :
Ms Profit,
Your story on Salome Bey is fantastic. Yet we need some 50 materials. Please add those and return the article immediately. We would like to 51 your story soon.
Shocked, it took me a long time to 52 . Fear of rejection cost me dearly. I lost at least five hundred dollars and having my article appear in a major magazine. More importantly, I lost years of 53 writing. Today, I have become a full – time writer. Looking back on this 54 , I learned a very important lesson: You can’t 55 to doubt yourself.
36.A.joy B.voice C.speech D.smile
37.A.proud B.active C.satisfied D.moved
38.A.visited B.emailed C.phoned D.interviewed
39.A.agreed B.refused C.hesitated D.paused
40.A.replied B.discovered C.explained D.knew
41.A.seriously B.patiently C.nervously D.quietly
42.A.blaming B.fooling C.inviting D.urging
43.A.pressure B.failure C.comment D.hardship
44.A.Finally B.Luckily C.Publicly D.Gradually
45.A.disappeared B.returned C.spread D.improved
46.A.compare B.struggle C.promote D.compete
47.A.ignore B.deliver C.face D.receive
48.A.decorating B.repairing C.cleaning D.leaving
49.A.disbelief B.anxiety C.horror D.trouble
50.A.secure B.related C.private D.reliable
51.A.broadcast B.create C.publish D.assess
52.A.recover B.prepare C.escape D.forget
53.A.energetic B.endless C.typical D.enjoyable
54.A.experience B.success C.benefit D.accident
55.A.attempt B.afford C.expect D.pretend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共两节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Everything happens for the best,” my mother said whenever I faced disappointment. “If
you carry on, one day something good will happen. And you’ll realize that it wouldn’t have happened if not for that previous disappointment.” ? Mother was right. I discovered after graduating from college in 1932 that I had decided to try for a job in radio, then work my way up to a sports announcer. I hitchhiked to Chicago and knocked on the door of every station—and got turned down every time. In one studio, a kind lady told me that big stations couldn’t risk hiring an inexperienced person. “Go and find a small station that’ll give you a chance,” she said. I went back to Dixon, Illinois. While there were no radio-announcing jobs in Dixon, my father said Montgomery Ward had opened a store and wanted a local athlete to manage its sports department. I applied, but wasn’t hired. My disappointment must have shown. “Everything happens for the best.” Mom reminded me. Dad offered me the car to hunt a job. I tried WOC Radio in Davenport, Iowa. The program director, a wonderful Scotsman named Peter MacArthur told me they had already hired an announcer. As I left his office, my frustration boiled over. I asked aloud, “How can a fellow get to be a sports announcer if he can’t get a job in a radio station?” I was waiting for the elevator when I heard MacArthur calling, “ 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football?” Then he stood me before a microphone and asked me to broadcast an imaginary game. Immediately after that Peter told me I would be broadcasting Saturday’s game! On my way home, again, I thought of my mother’s words: “If you carry on, one day something good will happen. Something wouldn’t have happened if not for that previous disappointment.” I often wonder what direction my life might have taken if I’d gotten the job at Montgomery Ward. 56.?When did the writer decide to take a radio-announcing job? ?A. When he hitchhiked to Chicago.? ?B. After he graduated from college. ?C. Before he graduated from college.?? D. As soon as he was turned down.
57.?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There was a small radio station in Dixon, Illinois. ?B. Peter MacArthur was a program director in Scotland.
C. WOC Radio in Davenport broadcast imaginary games. ?D. Montgomery Ward had a store with a sports department.58.?The writer mentioned his mother’s words over and again because _____. ?A. it was his mother’s words that encouraged him ?B. his mother was a person who talked a lot ?C. nothing good has happened to him up to now? D. he got turned down every time he tried59.?The writer shows his _____ by saying “… if I’d gotten the job at Montgomery Ward”. ?A. regret ? ?B. frustration? ?C. gratefulness ?D. disappointment
B
The most widespread mistake people make about the common cold is that colds are caused by cold.They are not.They are caused by viruses passing on from person to person.You catch a cold by coming into contact, directly or indirectly, with someone who already has one.If cold causes colds, it would be reasonable to expect the Eskimos to suffer from them forever.But they do not.And in isolated Arctic regions explorers have reported being free from colds until coming into contact again with infected people from the outside world by way of packages and mail dropped from airplanes.?
At the Common Cold Research Unit in England, volunteers took part in experiments in which they gave themselves to the discomforts of being cold and wet for long stretches of time.After taking hot baths, they put on bathing suits, allowed themselves to be covered with cold water, and then stood about dripping(滴干) wet in drafty(通风的) rooms.Some wore wet socks all day while others exercised in the rain until close to exhaustion.Not one of the volunteers came down with a cold unless a cold virus was actually dropped in his nose.?
If cold and wet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catching colds, why are they more frequent in the winter? In spite of the most painstaking research, no one has yet found the answer.One explanation offered by scientists is that people tend to stay together indoors more in cold weather than at other times, and this makes it easier for cold viruses to be passed on.?
No one has yet found a cure for the cold.There are drugs and pain suppressors such as aspirin, but all they do is to relieve the symptoms.?
60.The fact that the Eskimos don’t suffer from colds shows that .
A.colds are really full of myths
B.viruses are the factors causing colds
C.colds are more serious than other illnesses
D.the idea that cold leads to colds doesn’t stand up
61.The experiments mentioned in Paragraph 2 made it clear that .
A.being covered with cold water did harm to one’s body
B.taking hot baths made the volunteers easy to be tired
C.it was viruses, not wet and cold, that made people have colds
D.people who would like to exercise in the rain got colds more easily
62.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colds are commonly seen in winter because .
A.there is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indoor and outdoor temperature
B.viruses can go into people’s warm bodies more easily in winter
C.staying together indoors makes it easier for viruses to transmit
D.people are usually weak because of the extreme cold in winter
63.What does the passage mainly discuss?
A.The reason why people catch colds.
B.The continued spread of colds.
C.The experiments on colds.
D.The mistakes about colds.
C
Bedford Castle: The Home Of Bedfordshire Royalty
Bedfordshire had its fair share of royal visits from the early stages of the 10th Century onwards and the importance that the county placed on this is evident in the monuments, country houses, churches and a number of other structures that are still present there to this day. Bedford Castle is one of those structures and, although it is nowhere near its former glory today, it is an essential attraction to visit if you really want to grasp what its heritage means to the county!
Bedford Castle was built initially to help protect Bedfordshire on the south of the River Ouse. It was built in 919 on the orders of King Edward the Elder, but was destroyed by a Danish invasion years later.
There is a long history behind the Bedford Castle that involves several kings. It repeatedly offered the kings of England shelter against various attacks from abroad and various domestic threats against them, and this is where much of its fame lies, even though the castle itself is no longer there. There are various tours of the ruins that you can take when you visit though and all of the guides are extremely knowledgeable. They will happily tell you tales of the mound(土堆) and the castle that preceded it.
The mound is open to the public all year round and is a proud part of the area’s heritage. It is recommended by the majority of people that visit Bedfordshire because it tells you much about why the county is currently how it is. You can view the river from the mound and the surrounding settlements as well as the remains of the castle, and every moment spent there is worth it. So enjoy the history and the very nature of the county itself!
64. 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first paragraph?
A. Many foreigners prefer to visit Bedford Castle.
B. Bedfordshire had it fair share of royal visits.
C. Most of the ancient buildings are still in use today.
D. Bedford Castle is no longer as glorious as before.
65. The underlined word “initially” in Paragraph 2 probably means _______ .
A. first of all B. at the beginning
C. for one particular purpose D. for a short time
66. The kings of England came to Bedford Castle ______ .
A. to seek temporary protection B. to visit the Duke of Bedford
C. to enjoy the beauty of nature D. to escape from the bad weather
67.Why are visitors recommended to visit Bedfordshire?
A.It is the major heritage in that region B. It reflects the history of Bedfordshire
C. The ancient castle is well worth visiting D. The castle is still in good condition
D
It is easy for us to tell our friends from our enemies. But can other animals do the same? Elephants can! They can use their sense of vision and smell to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eople who pose a threat and those who do not.
In Kenya, researchers found that elephants react differently to clothing worn by men of the Maasai and Kamba ethnic groups. Young Maasai men spear animals and thus pose a threat to elephants; Kamba men are mainly farmers and are not a danger to elephants.
In an experiment conducted by animal scientists, elephants were first presented with clean clothing or clothing that had been worn for five days by either a Maasai or a Kamba man. When the elephants detected the smell of clothing worn by a Maasai man, they moved away from the smell faster and took longer to relax than when they detected the smells of either clothing worn by Kamba men or clothing that had not been worn at all.
Garment color also plays a role, though in a different way. In the same study, when the elephants saw red clothing not worn before, they reacted angrily, as red is typically worn by Maasai men. Rather than running away as they did with the smell, the elephants acted aggressively toward the red clothing.
The researchers believe that the elephants’ emotional reactions are due to their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of the smells and the sights. Smelling a potential danger means that a threat is nearby and the best thing to do is run away and hide. Seeing a potential threat without its smell means that risk is low. Therefore, instead of showing fear and running away, the elephants express their anger and become aggressive.
68.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bout Kamba and Maasai people?
A. Kamba people raise elephants for farming.
B. Maasai people are a threat to elephants.
C. Both Kamba and Maasai people are elephant hunters.
D. Both Kamba and Maasai people traditionally wear red clothing.
69. How did the elephants react to smell in the study?
A. They attacked a man with the smell of new clothing.
B. They needed time to relax when smelling something unfamiliar.
C. They became anxious when they smelled Kamba-scented clothing.
D. They were frightened and ran away when they smelled their enemies.
70.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A. Scientists are now able to control elephants’ emotions.
B. Elephants attack people who wear red clothing.
C. Elephants use sight and smell to detect danger.
D. Some Kenyans understand elephants’ emotions very well.
第二节 (共5小题; 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Hey, who wants a drink?”
“OH, come on, just one drink won’t hurt you. It’s fun.”
“It’s cool. Everybody drinks, right?”
Drinking alcohol is dangerous for teens and sometimes for adults. It's easy for kids to get the wrong message about alcohol. They might see their parents drink or watch TV commercials that make drinking look like a lot of fun. But alcohol is actually a depressant(镇静剂). 71 Like many drugs, alcohol changes a person’s ability to think, speak and see things as they really are.
72 A person might lose his or her balance and have trouble walking properly. He might hurt himself or other people, especially if he drives a car. Someone who drinks too much also might throw up and could wake up the next day feeling awful.
Drinking too much alcoho can lead to alcohol poisoning, which can kill a person. Over time, people who abuse alcohol can do serious damage to their bodies. 73
Keeping drinking as a habit can also develop a problem called alcoholism(酗酒). Someone who has a alcoholism is eager for alcohol. 74 A person who starts drinking alcohol at a young age is more likely to develop alcoholism.
Alcoholism can continue over time. It often gets worse, too, because the person may start to experiencing health problems related to drinking. In addition to liver problems, long-term drinking can damage the pancreas(胰腺), heart and brain.
75 As a teenager, help yourself by not starting in the first place.
A. The liver, which removes poisons from the blood, is especially at risk.
B. But with help, anyone who has a problem with alcohol can be successful at stopping.
C. It's normal to be curious about new things, especially if it seems like everyone is doing it.
D. When people drink too much, they might do or say crazy things.
E. You might see people drinking and watching sports together or having a big party.
F. That means it’s a drug that slows down or depresses the brain.
G. The person has little control over his or her drinking and can’t stop without help.
(本题的答案请填在主观试卷的相应位置)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英语试卷
第二部分 第二节 71—75题答案:
71.
72.
73.
74.
75.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5分)
第一节: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每篇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 ),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 :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改正后的词。
Dear Susan,
I'm very glad to hear you are coming to visit me the next Friday. Unfortunate, I won't be able
to meet you at the airport as I had classes in the afternoon. Therefore, you won't find difficult
to get to the city center. The airport bus leaves every 30 minute and will take us right to the
Friendship Hotel. My classes will be over by then or I will pick you up there. I will take you
to a hot pot restaurant for dinner and we'll talk with our plan for the weekend over dinner.
Having a pleasant trip and see you Friday.
Yours,
Zhang Ming
第二节: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假如你是李华,你的美国笔友---来自弗罗里达州的Tom今年寒假要来大连。这是他第一次来中国,因此你给他写一封email,内容需包括如下要点:
1 大连和弗罗里达州不同,冬天很冷,需要穿厚的棉袄和鞋。
2 今年的春节在2月10日,届时中国的文化风俗体现得最明显,建议选择那段时间来。
3 你可以提供住宿。
注意:1 词数100左右。
2 开头结尾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Dear Tom,
I’m so excited to hear from you and know tha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coming.
Best,
Li Hua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英语试卷答案
1-5 BCABC 6-10 BCBCA 11-15 CAACB 16-20 BACAB
21—25 CBBAD 26—30 DCDAC 31—35 BDAAA
36—40 BDCAD 41—45 CBAAB 46—50 DCCAB 51—55 CADAB
56—59 CDAC 60—63 DCCA 64—67 DBAB 68—70 BDC
71—75 FDAGB
改错
1. 删去the 2. Unfortunate—Unfortunately 3. had—have 4. Therefore—However
5. find+it 6. minute—minutes 7. us—you 8. or—and
9. with—about 10. Having--have
书面表达:
Dear Tom,
I’m so excited to hear from you and know that you will come to Dalian this winter vacation. As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you shall come, I have to remind you that Dalian, unlike Florida, can be pretty cold in winter, especially this year. The lowest temperature reached -13 centigrade yesterday. So warm clothes and shoes are a must.
The Spring Festival falls on Feb. 10th this year, which will be the time when you can experience real chinese culture and customs, so I would suggest that you come around the Spring Festival.
One more thing, I will be very happy if you can stay with me when you come.
I’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coming.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性的活化、延伸与推进
许江
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文化上也呈现出前所未见的开放发展的锐势。中国美术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迅疾开拓、90年代的多向反思之后,把握新世纪之初的十多年,持续地激发出善于思考、善于探索的开拓因素,掀起了多样并存、多元发展的时代浪潮。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多样化的现实语境下,中国美术界以民间协会和院校的组织优势,氤氲而起一种本土传统的活化自觉。这种自觉迥异于上世纪初叶和中叶几代艺术先驱对现代艺术的引进和中国化。它深植于活生生的中国的现实关怀。无论是面对传统中国画的更新与拓展,还是着力于油画或当代艺术的转换与创新,新世纪的中国美术界一边整饬本土文化的活资源,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角度重新梳理传统,发掘本土文化生成的原创之力;一边深入现实,充分探思传承与拓展、身份与差异、转换与批判等诸多命题,以独立的思考,传递出具有中国当代现实深度和思想锐意的气派。例如,杭州的“中国画双年展”反思中国画百年之路,提出“意之大者”“长卷视界”等具有中国文化含量的学术命题;北京的中国油画双年展重视油画在中国的当代活力,承担起油画本土化的使命。
随着科技的创新,新技术文化也在不断地延伸和拓展。一方面,以电子媒介为代表的跨媒体艺术丰富着今天的文化生态,开拓了视觉艺术创造的表现力;另一方面,这种新艺术也以其虚拟化的创作方式激活、促生着人们的文化感受。中国美术界在各级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把握时机,重视技术媒体的人文关怀,使其在短短十年间形成了高速发展的态势。上海世博会正是中国视觉文化创新的明证。其重要场馆的展示设计,如由中央美院设计的中国国家馆、由中国美院设计的城市生命主题馆,以及“清明上河图”大型仿真动画、“城市广场”七屏环幕电影都成为世博文化的重要记忆,也成为中国新媒体创作的代表。今天,中国遍地开花的动画事业,也正是视觉文化开创性拓展的例证。
中国的城市建设也极大地推动着美术尤其是公共空间中的美术创作和传播。城市精神作为城市发展的根基,在当代的建设和生活中不断得以强化和提升。近十年,美术在城市精神的建设中日益发挥着先锋作用。“上海双年展”以上海城市作为母体,思考城市建设中的各种命题。六届双年展分别以“海上上海”“都市营造”“影像生存”“超设计”“快城快客”“巡回排演”为主题。追踪上海的城市历史与现实踪迹,遍布全国大中城市的城雕和公共艺术,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在全国各地的节庆与开幕活动中,美术成为活跃的视觉与创意元素。以“北京798艺术区”为代表的城市文创基地,正在成为城市文化的新地标,承担着城市改造更新和创意集聚的双重使命。美术越来越走进家园建设的深处,走进城市各种人群的心灵深处。
全球语境中本土活化的自觉与当代性转化,科技发展中视觉文化的延伸和开创性拓展,城市建设中公共艺术的推进与国际性提升,是十多年来中国美术界历史性开拓繁荣的重要特征。事实上,这些特征正处在开创和持续的进程中。美术的振兴将推助文化强国的建设,中华民族的视觉活力必将长久地造福于社会的发展、民智民心的提升。
(选自《人民日报》2012年8月19日)
1.与“本土传统的活化自觉”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上个世纪初叶和中叶,由艺术先驱引进的有着很强的中国化特色的现代艺术,和本土传统的活化自觉是不一样的。
B.中国美术界正努力从社会、人文科学的角度梳理传统,同时又致力于深入现实,继承拓展,凸显美术的本土化。
C.杭州的“中国画双年展”从学术角度所提出的观点,正是中国画在本土传统的活化自觉的众多实践活动中的一例。
D.中国画能够在全球化中做到本土传统的活化自觉,与中国拥有的以民间协会和院校为主的组织优势有很大的关系。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视觉艺术创造表现力的开拓,人们的文化感受的激活和促生,都是随着科技的创新,新技术文化不断地延伸和拓展的表现。
B.上海世博会和中国遍地开花的动画事业是中国美术界把握时机,重视技术媒体的人文关怀,进行中国视觉文化创新和开创性拓展的例证。
C.“上海双年展”“北京798艺术区”等与上海、北京城市有关的展览,证明了近十年来美术推动了城市建设发展的观点。
D.全球语境中本土活化的自觉与当代性转化、科技发展中视觉文化的延伸和开创性拓展等都是十多年来中国美术界历史性开拓繁荣的正处在开创和持续的进程中的重要特征。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新世纪以来中国美术界对传统国画的更新拓展,油画或当代艺术的转换创新,无不具有现实深度和思想锐意。
B.杭州“中国画双年展”提出了“意之大者”“长卷视界”等学术命题,这些命题是建立在反思中国画百年之路的基础上的。
C.“上海双年展”从城雕和公共艺术两方面追踪上海的城市历史与现实踪迹,且以此作为城市文化创建基地。
D.在文化强国的背景下,中国美术的振兴将指日可待,而美术带给全民族的视觉活力也定会反作用于社会的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基幼颖异,其师郑复初谓其父龠(yuè)曰:“君祖德厚,此子必大君之门矣。”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谢去。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
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基奋曰:“主降及奔者,可斩也。”太祖曰:“先生计安出?”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以克敌赏赏基,基辞。友谅兵复陷安庆,太祖欲自将讨之,以问基。基力赞,遂出师攻安庆。
大旱,请决滞狱。即命基平反,雨随注。因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太祖方欲刑人,基请其故,太祖语之以梦。基曰:“此得土得众之象,宜停刑以待。”后三日,海宁降。太祖喜,悉以囚付基纵之。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于宪。”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授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明年赐归老于乡。
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刚嫉恶。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八年,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明史·刘基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行省辟之,谢去 辟:征召
B. 以币聘,基未应 币:礼物
C. 大旱,请决滞狱 狱:诉讼案件
D. 伏兵邀取之,易耳 邀:请求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基清廉正直的一组是(3分)
①基奋曰:“主降及奔者,可斩也。”
②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
③以克敌赏赏基,基辞。
④友谅兵复陷安庆,太祖欲自将讨之,以问基。基力赞。
⑤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
⑥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于宪。”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基博通经史,凡是书都要阅览,尤其精通天象地理,西蜀人赵天泽认为他是诸葛孔明之类的人。
B. 刘基能为太祖出谋划策,分忧解愁。他平冤案,止滥杀,释囚徒,深得太祖信任。
C. 刘基清廉正直,敢于直言,深受明太祖赏识重用,由高安县县丞连续升职,封为诚意伯后,才被赐归还乡。
D. 刘基不从个人恩怨出发,替多次要陷害他的李善长说情,否定太祖想让向来与他交好的杨宪做丞相的建议。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
(2)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点绛唇
[宋]汪藻[注]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注]汪藻(1079~1154):宋饶州德兴人,字彦章。徽宗崇宁年间进士,累官著作佐郎、翰林、知州等,后被贬职。著有《浮溪集》等。写此词时,他正被迫迁调,官场失意。
8.“梅影横窗瘦”一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请加以赏析。(5分)
9.本来“好个霜天”正该是喝酒尽兴的时候,词人却说“闲却传杯手”。这句诗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评秦统治者奢侈时写道:“钉头磷磷, ???;瓦缝参差, ??。”
(3)亦余心之所善兮, 。 ,终不察夫民心。(屈原《离骚》)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谁是谁的痛
①几年来,父亲从没到过儿子所在的城市。因为去一次需步行好几里的山路,然后坐几个小时的汽车,再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父亲老了,不舍得花钱,况且还有严重的晕车毛病。当儿子打电话来问能否去参加他的婚礼时,父亲骂道:“浑小子,订日子了才给我说,这样的事就是出国我也得去啊!”
②父亲穿上了那件笔挺的西装,把皮鞋擦了一遍又一遍,看着鞋面上映出的他满是皱纹的脸,嘿嘿地笑。儿子是这个小山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留在了城里,并且很快成了单位的领导,又找了一个天仙一样的城里媳妇。
③当父亲赶到时,宾馆里早已宾朋满座。儿子亲自开车从火车站把他接来,迅速穿过出出进进的人群,安排他到了一间安静的小屋里,说:“爸,你坐了这么长时间的车也累了,就在这里歇歇吧。”父亲连连说:“我大老远来了,应该见见你的朋友啊!”“今天太忙,以后再说吧!”儿子说着,走了出去,随手把门给关上了。忽然门又开了,儿子探出一个脑袋:“ 爸,你别乱跑。”紧接着又是关门声。
④婚礼在一片祝贺声中进行着,伴随着一阵喧天的锣鼓,司仪走到前面,宣布所有的亲友就位。然后主婚人证婚人等在接连不断的掌声中送出了自己的祝福。忽然听到一声:“请新郎父亲讲话!”
⑤ “来了!”一个声音传来。人们纷纷扭转头,只见一个乡下老头从后面正拨开人群急匆匆地往前面走来。这时,有的人已经忍不住笑出声来。只见他挽着西装的袖子,露出了黑黝黝的臂膀。
⑥新郎慌了,快步走到司仪跟前小声地说了什么。只听司仪道:“由于老爷子一路劳顿,嗓子变得沙哑,但他依然带来了对儿子儿媳最真诚的祝福……”儿子走到父亲跟前,皱着眉头小声说:“你怎么这个时候出来了?你不会讲话,心里就没数……”正说着,只听到司仪又高声宣布:“今天,公司的董事长梅先生也来到了我们的现场……”儿子赶紧离开父亲,笑容可掬地向梅先生迎去,赶到前面的父亲僵立在那里,在众人面前挤出了尴尬的笑……
⑦父亲回家了,他买了好多喜糖分给乡亲们。晚上,他把妻子的遗像又擦了一遍,说:“老婆子,你交给我的任务我完成了。我把咱们的儿子养大,供他上了大学,如今也娶媳妇了。”然后他后退了一步,整了整那身西装,毕恭毕敬地站在那里,大声说:“请新郎的父亲讲话!”接着又向前迈了一步,朗声背出了自己的贺词。
⑧就在一个月前,父亲就打听到城里人结婚都要让父母讲话的。父亲是个文盲,从没到过隆重的场合。他发誓不能给儿子丢脸,便特意找到本乡最有名的教师,为他写了篇讲话稿,还让人家一句一句地教会他,每天都要背诵一遍。
⑨父亲对着妻子的遗像一口气背了几遍,背着背着,不觉泪流满面……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加之还要花钱,所以有严重晕车毛病的父亲几年来一直不愿意去儿子所在的城市。
B.打电话问父亲“能否去参加”婚礼时,其实儿子的内心希望父亲最好不能参加,而父亲则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他必须去。
C.从道理上讲,儿子觉得父亲应该参加自己的婚礼,但他又怕土气的父亲给自己丢脸,所以,他把父亲安排在小房间里,找借口不让父亲讲话。表现了他的自私和虚荣。
D.第⑥段中,“皱着眉头小声说”这一语言描写,真实地表达出儿子对自己父亲此刻出现在婚礼现场的尴尬、懊恼和愤怒。
E.这篇小说以婚礼为线索,深刻揭示了农村与城市的差异,既赞美了农村人的淳朴善良,又流露出对他们缺乏文化的忧虑和无奈。
(2)如何理解小说标题“谁是谁的痛”?(6分)
(3)第②段和第⑦段的内容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6分)
(4)读完这篇小说你有什么感触?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①1924年王振义出生于上海,1942年中学毕业,1948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行医生涯。
②工作一年后,新中国成立,他找到了事业的立足点。他同那个时代的热血青年一样,将全部心血都倾注在本职工作上。后来王振义在一则国外医学资料中得知,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逆转,也就是说,这些“为非作歹”的坏细胞,在科学家“诱导下”,可以“迷途知返,改邪归正”,变成正常细胞。这项令人耳目一新的医学创举,令王振义眼前一亮,他觉得既然无法消灭白血病患者血液中的癌细胞,那么另辟蹊径,化敌为友,不失为一个治疗新途径。从此,王振义将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上,勤勉攻关,孜孜以求。经过多年试验,终于在显微镜下,捕捉到奇迹发生:大量早幼粒癌细胞,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下,竟“改邪归正”,变成一个个发育正常的细胞。呕心沥血的王振义,终于大海捞针,找到一把“金钥匙”,神奇破译了人类医学史上的“死亡密码”。
③就在这时,医院送来一位五岁患者小怡君,患的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此种类型的白血病发病急,凶险异常,病人从诊断到死亡只有一周时间。命若危弦的小怡君开始接受王振义的全新疗法。由于该疗法试验,都是在体外进行的,临床上从未应用过,治疗过程变数多,谁都无法保证万无一失,因此王振义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他细致入微地捕捉孩子病情的蛛丝马迹。用新疗法治疗三天,小怡君奇迹般地睁开了眼睛。经过系统治疗,小怡君的白血病终于得到遏制,血液中的坏细胞都脱胎换骨,弃恶从善,成为患者体内的正常细胞。时光荏苒,当年被王振义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小怡君,如今已是外企白领,身体健康,与常人无异。她也因此成为国际上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疗法治愈的第一人。王振义曾说:“如果说白血病是个凶残杀手的话,那我就是杀手中的‘杀手’!”此后世界各国都先后证实这种治疗效果显著。APL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已高达百分之九十五,成为世界第一种可以治愈的急性白血病。中国在白血病领域的这项尖端技术,震惊了世界,被国际血液学会誉为“上海方案”。1996年6月15日,王振义因此获得凯特林金质奖章,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获此殊荣。
④王振义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医学专家,也是一位爱才惜才的教育家,行医从教六十载,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血液学专家,可谓桃李满天下。
⑤他的学生陈国强,回忆起当年的情形,不无感慨地说:“那时,王老担任二医大校长,白天公事缠身,只能在晚上牺牲休息时间修改我的论文,而且那时根本没电脑,恩师在我的论文上一遍遍修改,精益求精,密密麻麻的文字,倾注了大量心血。”接下来,陈国强再重新整理抄写,那篇论文王教授先后改了不下十遍,陈国强也跟着抄了十遍,焦头烂额,如果合集成册,都能出书了。严师出高徒,在王振义的精心栽培下,陈国强很快在国内血液学领域崭露头角,取得了不俗业绩。如今已是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有人说,王教授这个“伯乐”不简单,培养出的“千里马”,都是世界级水准的顶级人才:中科院院士、卫生部部长陈竺;中科院院士、上海血液研究所所长陈赛娟;国家“937”计划最年轻的首席科学家陈国强等。
⑥2002年,王振义课题组在研究中发现有个抗白血病药物,水溶性差,实验效果不理想,课题组研究陷入低谷。期间,听说郑州大学某教授在这方面研究成果显著,他不顾年迈体弱,执意登门请教。当郑州大学接待同志听说眼前这位登门请教的长者,竟是享誉世界医学界的“诱导分化第一人”时,顿时肃然起敬。
⑦由于王振义在世界血液学领域贡献卓越,他荣膺过世界上很多医学最高奖项,被誉为“大满贯”科学家。但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家里,却很少见到奖杯和证书。他多次说过,光荣属于过去,荣誉归功于集体,个人没啥好炫耀的。如此淡泊名利得失,倾心科研攻关,才能引领中国血液学一次次冲向世界医学巅峰。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王振义在用他的全新疗法对小怡君进行治疗时,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后来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小怡君的白血病终于得到遏制。
B.“上海方案”震惊了世界,1996年王振义凭此成就成为获得凯特琳金质奖章的第一位中国人,同时,他还爱惜人才,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C.王振义荣膺的医学奖项几乎全是世界上的医学最高奖项,他因此被誉为“大满贯”科学家。但在办公室,在家里,却很少见到他的奖杯和证书。
D.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疗法的试验是在体外进行的,王振义的诱导分化法首开世界医学先河,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成为世界第一种可以治疗的急性白血病。
E.本文撷取王振义的若干人生片段,描写了他学习医学的艰苦历程,记述了他在医学上的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医学家的感人形象。
(2)王振义是如何神奇破译人类医学史上的“死亡密码”的?(6分)
(3)第三段、第五段分别引用了王振义自己和他的学生陈国强的话,试分析引用的好处。(6分)
(4)结合全文,分点概括王振义能冲向世界医学巅峰的原因,并就其中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认识。(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3分)
A.风骨不仅是文艺批评的一个标准,也代表着文艺作品的品质,但遗憾的是,近些年来,风骨不再成为多数作家的自觉追求,风骨之说颇有些大音希声。
B.为了在《百家讲坛》讲述《清十二帝疑案》,阎崇年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精心研究,可谓沙里淘金,最终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C.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的袁绍,由于为人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关键时刻往往引而不发,故不能成就大业。
D.电影《一九四二》让更喜欢津津乐道历史辉煌而不喜欢翻看沉重记忆的中国人在享受苦味的同时,去思考怎样避免灾难的再次发生。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华容道是广为流传的益智玩具,它不但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还具有很强的益智娱乐功能,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耐心都有益处。
B.国家教委近日发文重申,幼儿园不得收取书本费和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建校费、教育成本补偿费等费用,也不得开办所谓的实验班、特色班和兴趣班。
C.虽然迎来麦迪这样的大牌球星在国内联赛和球市方面引发巨大的轰动效应,不过,青岛男篮开赛以来的成绩却令人大跌眼镜,他们相继输给福建和佛山,这和人们的期望值相差甚远。
D.有媒体报道称,包括丰田汽车、本田汽车、日本铃木在内的日本车企将削减在华产量,原因是由于“钓鱼岛购岛闹剧”导致中日关系恶化、民众抵制日货所引起的。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 , , , , 。 ,甚至封存自己的矿山,靠购买中国稀土满足其各行业对这一资源的需求。
①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应用和出口大国
②我国的稀土分离技术在世界上已经遥遥领先
③一些国家更是看准了便宜的“中国货”
④甚至连国际定价权都不在我们手中
⑤我国还不是稀土强国
⑥作为世界稀土储量最丰富的国家
A.①⑥②③④⑤ B.⑥①②⑤④③ C.①②⑥⑤④③ D.⑥②①③⑤④
16.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连报考都有严格限制的英国伊顿公学,凭借它曾经是英国殖民地上层家庭男孩首选的地位和与众不同的高贵气质而成为一所举世闻名的私立中学。
17.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不同,梦想的内容也因人而异。请在下列所给的人物中任选两个,仿照划线语句续写两句话,与原句构成排比。(6分)
航母舰载机总指挥罗阳、诺奖获得者莫言、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
亲历种族歧视的痛苦,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让黑人拥有自由,渴盼不同的种族能平等地相处;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3年1月7日,江西南昌市民胡老太太刚从银行取了4200元,准备给重孙治病用。不料,在去医院的路上,钱却被一伙骗子设局抢走了。丢了救命钱的老人回家不吃不喝,哭了一天。这事被在老人家租房的租客冷熊知道了,他将老人的遭遇发到微博上,不少市民愿意捐钱,但老人却婉拒别人帮助。为使老人接受捐助,42个网友共同编织了一个最温暖的谎言,每人捐100元,并邀请一名警察找到老人称案子破了,钱已追回,老人这才收下了4200元钱。
看完本则材料,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想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1.A(“现代艺术”被引进的时候是没有很强的中国化特色的,而是艺术先驱后来使之中国化的。)
2.C( “近十年来美术推动了城市建设发展的观点”错了,应该是“中国的城市建设也极大地推动着美术的创作和传播”。)
3.B(A项,原文中“现实深度和思想锐意”指的是中国美术界深入现实,研究思考各种命题的表现。C项,“作为城市文化创建基地”在原文中指的是“北京798艺术区”而不是上海。D项,原文与此有关的地方仅仅是说“美术的振兴将推助文化强国的建设”,而不是“在文化强国的背景下,中国美术的振兴将指日可待”。)
二、(一)4.D(邀:阻留)
5.B(①⑥正直③廉洁②④有预见⑤为人谦逊)
6.C.(“由高安县县丞连续升职”错,被任命为高安县县丞是在元朝至顺年间,当时的皇上不是明太祖。)
7.(1)恰逢陈友谅攻陷了太平镇,图谋向东进发,局势非常紧张,将领们有的建议投降,有的建议逃到钟山据守。(“会”“东”“奔”各1分,句意2分)
(2)做宰相的人,处事须心平如水,把义理作为权衡的标准,而自己的好恶不参与其中,杨宪却不是这样。(“以……为”句式,“与”“然”各1分,句意2分)
译文:刘基,字伯温,是青田人。刘基小的时候很聪明,他的老师郑复起初对他的父亲说:“你们家祖上就有很高的品德,这个孩子一定会使你们家的门第声名远播的”。元朝至顺年间,刘基考中进士,被任命为高安县县丞,有清廉正直的名声。行省征召他,他推辞拒绝。刘基博通经史,对于书没有不阅览的,尤其精通天象地理。西蜀人赵天泽评论江东人物,第一个就推崇刘基,认为他是诸葛孔明一类的人。
等到明太祖攻下金华,平定了括苍,听说刘基的名气,拿礼物来聘用他。刘基没有答应。总制孙炎又写信坚持邀请他,刘基才出山。到任后,献上了“时务十八策”,明太祖非常高兴。恰逢陈友谅攻陷了太平镇,图谋向东进发,局势非常紧张,将领们有的建议投降,有的建议逃到钟山据守,刘基瞪大眼睛不说话。明太祖召他入内,刘基亢奋地说:“主张投降和逃跑的人,都应该斩首。”明太祖说:“先生有什么计策?”刘基说:“敌人骄傲,等到他们深入我地,埋伏兵马拦击他们,很容易。上天的规律是,后发动的人取胜,消灭敌人来成就王业,就在这一战。”明太祖采用了他的计策,引诱陈友谅到来,把他打得大败。太祖用打败敌人的奖赏奖励刘基,刘基推辞了。陈友谅的部队又攻陷了安庆,明太祖打算亲自去征讨,拿它询问刘基。刘基极力赞成,于是出师攻打安庆。
这年大旱,他请求处理积压的案件。朱元璋就命刘基平反冤案,大雨随后就下了。他又请求定立法制,来阻止滥杀无辜。明太祖正要对人施刑,刘基问为什么,明太祖把梦中的情景告诉他。刘基说:“这是得到土地和人民的征兆,应该停止刑罚来等待。”过了三天,海宁投降了。太祖高兴,把囚犯全交给刘基放了。不久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起初,明太祖因为某事责怪丞相李善长,刘基说:“李善长是有功勋的老臣,能够协调诸将的关系。”明太祖说:“他多次要陷害你,你却替他说话?我要让你做丞相。”刘基叩首说:“换丞相就比如换柱子,必须用大木头才行。如果捆束小木头做柱子,房子马上就会倾覆的。”等到李善长被罢免,太祖打算让杨宪做丞相。杨宪一向和刘基交好,刘基却极力说不行,他说:“杨宪有丞相的才能却没有丞相的器量。做宰相的人,处事须心平如水,把义理作为权衡的标准,而自己的好恶不参与其中,杨宪却不是这样。”皇帝又问汪广洋如何,刘基说:“这个人大概比杨宪还要偏颇浅薄。”洪武三年任命刘基为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任命刘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爵为诚意伯。第二年赐他告老还乡。
刘基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料事如神。他生性刚直,嫉恶如仇。到此时回到山林隐居,只是喝酒下棋,从不提自己的功勋。八年,刘基病重,过了一个月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五岁。
(二)8.“瘦”字用得好(1分),用拟人手法,把梅赋予人的特点(1分),既刻画出梅疏影横斜的姿态(1分),又用它喻指词人自己不阿不谀的坚贞和不为境遇改变的傲骨(2分)。 9.①在构思上,此句设置悬念,引出设问;(2分)②在感情上,此句引出了词人比酒兴还浓的归兴。词人已非常厌倦宦海生涯,渴望退隐回家,听到乱鸦啼后,思归的意兴比霜天思酒之兴还浓,所以“闲却传杯手”。(4分)
(三)10.(1)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辩乎荣辱之境
(2)多于在庾之粟粒????? 多于周身之帛缕
(3)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
三.11. 答案(1)选C得3分,选B得2分,选A得1分。 (A项“不愿意去儿子所在的城市”概括不准,父亲主观上是愿意而且渴望去的。D项“皱着眉头小声说”不是语言描写是神态描写,“愤怒”的情感说得有些重。E项婚礼不是明显的线索,主题归纳也偏离了文本。)
(2)①在儿子心中,父亲身份低下,土气的装扮会给自己丢脸,是个文盲,是他的痛。②在父亲心中,本应是自己骄傲的儿子却冷漠、虚荣、忘情,是他的痛。③在读者心中,发生这样的事情,应该是每一个人的痛,是社会的痛。(每点2分)
(3)①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这两段运用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极力表现父亲对儿子婚事的重视、对儿子深沉的爱及抚养儿子长大成人的艰辛;②为表现主题服务。父亲精心准备的讲话不了了之,回来后父亲郑重背贺词的态度,令读者读来心酸的同时,也会产生一种愤慨之情,从侧面表现了主题。(每点3分)
(4)【示例一】做儿女的应该孝顺,特别是在艰难中被父母养大的儿女。(2分)小说中的父亲为了把儿子抚养成人,既当爹,又当娘,把自己全部的爱献给了儿子,自己剩下的,只有黑黝黝的臂膀,满是皱纹的脸和被儿子看不起的文盲的身份。(2分)儿子读了大学,有了工作,娶了媳妇,却在自己的婚礼上,羞于让父亲出场,羞于让父亲讲话,甚至父亲回乡还要自己买喜糖。这样的表现令父亲心寒。(2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每对父母都会给子女无私的爱,当我们有能力回报父母的时候,一定要让父母有舒心的笑和愉悦的心情。(2分)
【示例二】父爱如山。(2分)父亲艰难地把儿子养育大,为了在儿子婚礼上不给儿子丢脸,父亲做了充分的准备。在遇到尴尬后,他默默地回到山村独自忍受痛苦,保全了儿子的所谓脸面。(2分)付出一切,忍受一切,无怨无悔,在儿女成长中默默老去。(2分)我们不该忽视这份爱,更不该伤害我们的父亲,不能让他们因我们而心痛。(2分)
(解答本题应从“如何对待父爱”或“父爱的表现和我们应有的感受”等角度入手,结合文本分析作答。)
四、12.(1)答D给3分,B给2分,C给1分。【解析】A项说“一个月”,而原文是“经过系统治疗”,文中无依据。E项说“描写了他学习医学的艰苦历程”属无中生有。C项说“几乎全是”,而原文是“他荣膺过世界上很多医学最高奖项”。
(2)①王振义兢兢业业,将全部心血都倾注在医学事业上;②王振义受到一则国外医学资料“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逆转”的启发;③经过多年试验,他终于在显微镜下找到了这个特定的条件:大量早幼粒癌细胞,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下,竟变成一个个发育正常的细胞。(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①第三段引用王振义自己的话,正面表现了他幽默的性格;②第五段引用陈国强的话,侧面表现了王振义诲人不倦、甘当人梯的精神;③两人语言的引用使传记内容更真实,更具有说服力,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4)①原因有三点:第一,热爱医学事业,孜孜不倦,呕心沥血;第二,虚怀若谷、谦逊求实;第三,淡泊名利。就以上三点任选一点联系实际略加分析。②如第一点:勤奋刻苦、孜孜不倦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现实中那些取得成功的人,首先是热爱自己事业能忘我工作的人。如第二点:虚怀若谷、谦逊求实的态度能使人清醒地认识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能清醒地认识主观与客观,一个人的成绩都是在他谦虚好学,扑下身子实干的时候取得的。如第三点:一个能实实在在地豁达达观地看待名利之人,才可能经受住各种诱惑的考验,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他的研究,这样的人才更容易成功。(每点原因2分,分析2分。)
五、13.B(A大音希声: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是无声之音,即达到极致的东西是不可捉摸的。与句子要表达的语意不符。B沙里淘金:从沙子里淘出黄金,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中选择精华。C引而不发:拉开弓却不把箭射出去,比喻善于启发引导;也比喻做好准备暂不行动,以待时机。D项“津津乐道”不能带宾语。)
14.C(A不合逻辑,“不但”和“而且”领起的内容互换才能体现递进关系,因为“益智玩具”的功能首先是“益智娱乐”。B项,“和”后面应加“与”,介词残缺。D项,“是由于……所引起的”句式杂糅。)
15. C(此题考查语序排列和连贯。根据“甚至封存自己的矿山”可以知道,排列在最后的一句应该是能够与“甚至……”组成递进关系,且都是说一些国家行为的,就只有③才能衔接,故排除A、D项,B项中⑥和①不能构成轻微转折关系,就必须在⑤之前加一个转折词语意才畅通,但原文没有转折词语。故排除B项。)
16.答案:连报考都有严格限制的英国伊顿公学是一所举世闻名的私立中学。凭借的是它曾经是英国殖民地上层家庭男孩的首选,还有它拥有与众不同的高贵气质。(每个句子1分,不改变原意、语句连贯各1分)
17.答案示例:
脚踏肥沃的齐鲁大地,莫言的梦想是用纸笔讲述故事,希冀文学的力量能唤醒灵魂;
肩担教书育人的重任,张丽莉的梦想是让学生平安成长,惟愿一切危险远离祖国的花朵;
秉持航空报国的志向,罗阳的梦想是使航母插上翅膀,渴盼华夏的海疆能固若金汤;
面对迎面扑来的危险,吴斌的梦想是在岗位上恪尽职守,保障每一位乘客的绝对安全。
四个人物中任选两个,句式2分,内容2分,符合人物身份2分。
六、参考辽宁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