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高中统编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交融。古代游牧民族的几次大迁徙对亚欧大陆各主要区域文化的形成和转型产生了重大影响。近代欧洲人的殖民扩张改变了美洲和大洋洲的人口结构,造成了非洲人口的严重损失,驱动了亚洲劳工的大量迁移。人口迁徙带来了这些地区的文化重构,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现代社会人口迁徙的主要动力来自经济全球化,战争、灾难和经济因素等也造成了规模日益增长的难民群体。——教材第三单元单元导语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文化交流与传播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埃及雕刻中的赫梯战车和士兵游牧世界曾三次对农耕世界发起冲击:1.公元前2千纪印欧人的迁徙;2.3-6世纪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3.14世纪蒙古人西征南掠。——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中国5000年来气温变化曲线图,世界的以此做大致参考游牧民族VS农耕民族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目 录CONTENT一、印度欧罗巴人的迁徙:多元区域文化的形成二、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影响区域文化的发展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一、印度欧罗巴人的迁徙:多元区域文化的形成一、印度欧罗巴人的迁徙:多元区域文化的形成(一)印欧人的概况:1.印欧人的起源:印欧人实际并非一个统一的族群,而是西方语言学家研究的成果。1786年,英国语言学家琼斯发现,从印度的梵语到西方的希腊语、拉丁语,都有许多同源词语。他进而认为,它们最初可能都来自同一种语言,这种语言被称为“原始印欧语”。由此推断,从东方的印度人到西方的凯尔特人,最初可能都有某一个共同的来源。经历过多年的探讨之后,语言学家发现最初的印欧人生活的地方,应在一个风雪交加、豺狼出没,看不见海,也没有狮子和骆驼的地方。由此推断,他们的原住地可能在阿尔卑斯山与黑海以北、里海以西的大草原上,也就是今天黑海北部地区。2.印欧人的生活:①他们是游牧民族,驯养了马匹;②作战时,把马套到车上,制造了马拉战车。印欧人是印度欧罗巴人的简称,可能源于东欧平原。(二)印欧人的迁徙:1.迁徙的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印欧人迁徙的原因?材料一:由于动物必须追逐水草为生,因此以驯化动物来获取主要生活资料的民族就走上了一条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牧草的茂盛情况而迁徙不居的游牧生活道路。材料二:游牧民族骁勇强悍……长期的简朴生活使其顽固的保持着传统的氏族公社制度,迁徙不居的游牧习性则使得这些民族喜好马背上的营生(劫掠)而不耐耕作之苦。——以上材料均出自赵琳《文明融合与文化冲突》材料三:因为在公元前三千纪末以前就形成文明的地区中,小亚细亚离亚欧大平原最近,而公元前三千纪后半期正是公认的印欧语系各民族开始移民的时期。看来吸引他们的东西乃是毗邻的文明所具有的富庶,这种富庶使该地区很容易招致蛮族的劫掠。——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游牧民族从事畜牧业,具有流动性的生活特点。游牧民族骁勇强悍的性格。相对发达的农耕文明的吸引。一、印度欧罗巴人的迁徙:多元区域文化的形成(二)印欧人的迁徙:1.迁徙的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印欧人迁徙的原因?材料四:如果没有技术和运输上的保障,他们也是难以进行跨越高山大河的集体性迁徙的。在拥有了轮式车和马作为交通工具后,古印欧人大迁徙开始了。——麟剑《人类源流史》材料五:在印欧种人的诸多原因中,自然环境的变迁尤其是气候的变化也是迁徙一个非常重要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起决定作用的要素。巴套菲特湖上文化创立者是因为这样离开他们家园的“低地丘陵被森林覆盖,新石器和青铜器时代的农民不得不砍伐湖畔的森林来耕种。随后发生了气候恶化,在中欧引发了更多的降水。高山冰川开始扩展。冬天和春天的洪涝经常发生,毁坏了庄稼。受到湖面水位上涨而淹没湖畔居民农田的威胁,人们不得不远走他乡。由于不知道湖面水位上涨的极限,他们宁愿到遥远的国家去,而不愿在下一次洪水来临之前进行无谓的劳作。”而威兰诺瓦文化创立者来到这里或许是是由于干旱而无法畜牧和耕种而离开他们肥沃的土地。——孙振民《印欧种人的迁徙与古罗马文明》技术和运输上的保障:轮式车和马作为交通工具(军事:制造了马拉战车)自然环境的变迁:气候恶化一、印度欧罗巴人的迁徙:多元区域文化的形成(二)印欧人的迁徙:1.迁徙的原因:(1)游牧民族的流动性的生活特点和骁勇善战的民族性格;(2)相对发达的农耕文明的吸引;(3)技术和运输上的保障(马拉战车);(4)自然环境的变迁(气候恶化)。一、印度欧罗巴人的迁徙:多元区域文化的形成(二)印欧人的迁徙:2.迁徙的路线及特点:印欧人约BC1900年小亚细亚赫梯人约BC1500年印度恒河雅利安人约BC2000年巴尔干半岛希腊人约BC1200年西欧北部凯尔特人约BC2300年欧洲北部日耳曼人约BC2300年伊朗高原波斯人根据路线图并结合课本,说出印欧人的迁徙路线,概括印欧人迁徙的特点。①空间:迁徙地域范围广(主要向北、西、南三个方向迁徙);②时间:持续时间长;③方式:以武力征服、或者融合;④形成多种新的民族;⑤对区域文化发展影响深远。一、印度欧罗巴人的迁徙:多元区域文化的形成(1)赫梯文明时间概 况公元前17世纪在小亚细亚建立赫梯帝国,多次入侵两河流域,一度占领巴比伦城,蚕食埃及在西亚地区的土地。公元前14世纪赫梯帝国进入鼎盛时期,疆域从小亚细亚延伸到巴勒斯坦,多次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推动了西亚与北非文明的交流融合】公元前13世纪末因陷入内战逐渐衰落。赫梯帝国瓦解后,冶铁技术随之传播开来。(二)印欧人的迁徙:3.多元区域文化的形成:赫梯骑兵一、印度欧罗巴人的迁徙:多元区域文化的形成崛起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②地点:伊朗高原发展①征服了东到印度河流域,西到巴尔干半岛北部,包括埃及在内的广大地区;②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③数次入侵希腊。影响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起来,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古波斯帝国宫城遗址(2)波斯文明(二)印欧人的迁徙:3.多元区域文化的形成:一、印度欧罗巴人的迁徙:多元区域文化的形成形成①时间:公元2000年左右;②方式: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成就①思考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②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地位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3)希腊文明(二)印欧人的迁徙:3.多元区域文化的形成:一、印度欧罗巴人的迁徙:多元区域文化的形成背景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推进到恒河流域,把马和铁等带到印度。概况公元前600年左右,南亚地区陆续兴起一系列国家,印度历史进入列国时代。特点种姓制度和佛教成为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影响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东南亚产生重大影响。印度梵文《吠陀》(4)印度文明(二)印欧人的迁徙:3.多元区域文化的形成:一、印度欧罗巴人的迁徙:多元区域文化的形成(二)印欧人的迁徙:4.迁徙的影响:材料一:游牧民凭借马和铁质武器,掀起了两次席卷诸文明中心的大规模的入侵浪潮……最终结果,除中东外,各地文明均被摧毁。其他地方的帝国都迅速地、接二连三地崛起和崩溃。随着公元前12世纪多利安人的频频入侵,希腊坠入“黑暗时代”。为什么雅利安人能发展起一个与他们西面的亲戚如此根本不同的文明。简单而似乎可能的解释是,雅利安人印度化了……虽然印度河流域的土著居民已被征服,且受到鄙视,但由于他们人数众多,文化又很先进,所以不能被灭绝、赶走或同化……相反,雅利安畜牧者定居下来、改营农业时,他们不得不与原先的居民靠的很近的生活。这样和平共处和胡同婚姻达数世纪以后,其必然结果是文化融合。——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有积极意义的影响。首先是两者之间扩大了通道,彼此都向对方学得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在公元前500年,欧亚大陆内大规模的古印欧人部落大迁徙浪潮渐渐平息,而此时的欧亚大草原已经被古印欧人的大迁徙完全改变了面貌。他们将迁徙到的地方带入了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并且融合当地的文化习俗,建立了更为持久的文明国度,如希腊、罗马、波斯、印度文明以及后续西欧诸国的前身。至此整个欧亚大陆真正地走出了蒙昧的时代。——吴于廑 《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1)一定程度上造成地区的动荡、文化的浩劫,摧毁了旧的文明。(如克里特文明、西亚的巴比伦文明;赫梯人灭掉古巴比伦,多次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波斯人多次入侵希腊。)(2)通过征服和融合,形成新的民族。(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3)促进了不同种族、区域之间交流,推动文化的融合。(如冶铁技术传播、马拉战车和骑兵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方式。波斯首次将西亚和北非文明区域统一起来;雅利安人把马和铁带到印度,其种姓制度和佛教对周边地区产生重大影响。)(4)整体上推动了新的区域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赫梯文明、波斯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等。)一、印度欧罗巴人的迁徙:多元区域文化的形成公元前1200年左右,东部地中海区域出现了一股较大的民族迁徙浪潮。埃及文献称这些移民为“海上国家的人”,现代学者称他们为“海上民族”。他们或来自小亚细亚,或来自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成分相当复杂。他们带着家眷,寻找新的定居地,有时也会受雇于埃及和赫梯,充当雇佣兵。虽然他们并未建立统一国家,也无文字传世,但他们的行动大大改变了东部地中海区域的民族构成。赫梯帝国因海上民族的冲击而瓦解。海上民族也在巴勒斯坦、塞浦路斯岛等地定居下来。特点提示:(1)民族成分复杂(2)没有建立自己的国家,没有形成自己的民族文化(3)对东部地中海区域的民族构成产生了重要影响【知识拓展】历史纵横:海上民族腓力斯丁人与周围民族作战一、印度欧罗巴人的迁徙:多元区域文化的形成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二、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影响区域文化的发展二、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影响区域文化的发展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第一次入侵到公元前6世纪时就已经结束了。在扩大了文明区域之外,在亚欧大陆的北部,仍然有许多逐水草而生的游牧民族,他们还没有进入文明状态。例如在秦汉帝国的西北边境的匈奴人,在罗马帝国东北边境的日耳曼民族,以及在中亚草原上的阿兰人、大月氏等。他们在两个大帝国之间广阔的草原上来回游动,哪边衰弱而有利可图,他们就往哪边倒;哪边强盛了,他就向相反的方向游动。由于秦汉帝国不断地向西扩张,不断地主动攻击匈奴,所以使得匈奴掉头逃窜。结果呢,就引起整个亚欧大草原上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赵林《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二、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影响区域文化的发展(一)迁徙概况:学习任务:阅读教材P35—36,梳理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概况,完成表格。时间史实公元前2世纪—2世纪中国欧洲3—6世纪中国欧洲7—8世纪中期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日耳曼人在于罗马帝国的接触中不断南迁匈奴等少数民族逐步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并建立政权,形成中国北方的民族大交融。北民南迁,促进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日耳曼灭亡了西罗马帝国7C阿拉伯人开始扩张,征服了西亚和北非的广大地区;8C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两汉贵霜安息罗马匈奴扩张日耳曼南迁大月氏人西迁1.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的亚欧民族迁徙匈奴扩张;大月氏西迁,建立贵霜帝国;日耳曼人南迁。二、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影响区域文化的发展(一)迁徙概况:二、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影响区域文化的发展(一)迁徙概况:2.公元3世纪—6世纪的亚欧民族迁徙(中国)二、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影响区域文化的发展(一)迁徙概况:2.公元3世纪—6世纪的亚欧民族迁徙(欧洲)日耳曼灭亡了西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唐朝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是中古时期时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伊斯兰帝国。唐代以来的中国史书均称之为“大食”,而西欧则习惯将其称作萨拉森帝国、哈里发国。二、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影响区域文化的发展(一)迁徙概况:3.公元7—8世纪的阿拉伯帝国P36学思之窗:4世纪中后期,遭到匈奴进攻的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并于410年攻占罗马城。奥罗修斯记载了西哥特人首领阿图尔夫说过的一段话。阿图尔夫这样说道:最初,我强烈要求消除罗马这一名字,使罗马的全部土地成为哥特帝国的领土;我希望用哥特的替代罗马的;我阿图尔夫应成为凯撒奥古斯都。不过,众多的经验告诉我:桀骜不驯的哥特人从不遵守法律,而没有法律的国家将国不成国。因此,我选择了较为安全的道路,希望通过哥特的力量来恢复、增强罗马之荣光。在无法改变帝国形式的情况下,我希望能作为复兴罗马的发起者传诸后世。——摘译自《反异教徒历史七书》根据上述材料,想一想:阿图尔夫最初对罗马帝国是什么态度 后来为什么会发生转变 这是落后的征服者被先进的被征服者征服的典型例证。二、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影响区域文化的发展答案提示:(1)态度:最初阿图尔夫并未意识到农耕文明或罗马文明的力量,强烈要求消除罗马,毁灭罗马文化,用哥特的替代罗马的。(2)原因:但是后来发现,罗马的制度、法律以及文化有利于巩固对哥特人的统治,因此他转而选择接受罗马,以复兴罗马自居。二、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影响区域文化的发展(二)迁徙影响:材料一:在冲击的过程中(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两者间的联系增强,彼此都从对方学到了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那些在冲击以后在农耕世界定居下来的游牧、半游牧民族,几乎都放弃了以游牧为主的经济,走上了农耕化道路。——《世界通史教程》材料二:西罗马内部新生的封建因素与日耳曼人社会中依然大量存留的氏族制因素,通过民族大迁徙这一时代契机,发生了直接的碰撞,彼此逐渐结合到一起,催生出西欧的封建制度。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生成的一个重要特点。——《高中历史教学参考资料(实验)》1.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例如:大月氏西迁建立贵霜帝国,日耳曼人灭掉西罗马帝国,建立起一系列国家)2.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例如:融合东西方文化的阿拉伯文化;中古西欧,融合日耳曼因素、罗马因素和基督教因素所形成的的经院哲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拜占庭文化保存、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部分文化遗产)3.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例如:魏晋南北朝五胡内迁和汉族人南迁,各族之间杂居相处,相互学习,丰富了中华文化,造就了盛唐气象)用史实说明亚洲游牧民族的迁徙对世界的影响。二、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影响区域文化的发展(三)迁徙原因:材料一:自公元3世纪起,由于罗马帝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全面危机,加上东方匈奴人的不断西迁,遂使各支日耳曼人如潮水般地拥入罗马帝国,甚至远徙到南欧和北非等地。——刘爱兰:4-6世纪西欧和中国游牧民族的迁徙及融合材料二:据前苏联史学家古米廖夫考证,在公元据2世纪下半期到三世纪,大草原上发生了特大旱灾,这次大旱灾绵延了一个世纪,把旺盛的草原变成了沙漠。——吴兴勇:匈奴与世界民族大迁徙材料三:他们宁愿在战争中因负伤而受到荣誉,而不愿从事耕种,以待收获。他们认为用流汗来取得用流血所能得到的东西是愚笨的、懦弱的。——叶洵灶:略论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的原因1.周边农耕文明的动荡与衰落,提供了可乘之机;2.气候的变迁,寻找更适宜的居住地;3.游牧民族流动性的生活特点好战的天性。二、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影响区域文化的发展(三)迁徙原因:学法指导:游牧民族迁徙的原因可以从哪些角度分析?二、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影响区域文化的发展中国历史上对北方游牧民族往往抱有偏见,记录多否定。不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农耕民族向游牧民族学习的重要例证。同时,北朝时期,入主中原的各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羯、氐等在建立政权之前,无不学习汉文化,并且在统治中学习中原制度,任用汉人为辅臣,最终基本汉化,显示了游牧民族向农耕民族学习的一面。埃及人从入侵者那里学会使用马和马拉战车,并利用战车的机动性进行对外扩张。在罗马帝国,日耳曼人入主西罗马帝国后,接受基督教,并且以基督教主教为顾问和官员,也学习罗马法。最重要的是,这些入主农耕地区的游牧或半游牧民族,后来基本都转向农耕和定居生活,接受了被征服地区的制度和文化。日耳曼人进入西罗马帝国以后,带来了亲兵制度和村社,有助于西欧封建社会的兴起。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自然:经济:政治:原因影响经济:文化:自然:气候变迁;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破坏等土地不足,人地矛盾尖锐;迫于经济生活压力等战乱和社会动荡;赋役沉重;实边屯田;政治需要等农耕民族往往带来相对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加速了移入地区的开发推动文化交流与融合;也改变着移入地区的民族结构,加速民族融合加剧移入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农耕民族向边疆迁移,有利于保卫边疆,维护国家统一,稳定边疆治理政治: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认识:人口的迁徙必然带来不同文化的交汇与接触,尊重自己民族和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在交流中相互借鉴学习,取长补短,是文化生生不息的活力之源。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谢谢聆听!THANK YOU FORWATCHING!仙桃中学高二历史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