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二课时)课标与教材(一)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并对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2、在地形图上识别黄土高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描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3、举例说明黄土高原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4、根据资料分析黄土高原主要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后果,了解该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5、举例说明黄土高原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属区域篇中的内容,区域地理的学习是建立在祖国篇学习的基础上,由于在祖国篇中许多基本内容都已学过,为了避免教学中的重复,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与 兴趣,区域篇主要是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学习与运用。黄土高原地区在新教材中首次被单独作为一节课列入课程中,而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因此,作为一 个专题来研究有其必要性,同时,又可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来引导认识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本节教材主要从黄土高原地区的概况、地形特征及其成因、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学情分析:1、学生已掌握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方法,掌握了学习省级行政区的基本要点。2、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但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的概念还需进一步加深。3、学生具有读图、识图、绘制简图的能力。4、具备小组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后果。学习目标:(一)认知与技能 1、在地图上认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3、知道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其成因。 4、分析黄土高原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理解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及相关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及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学习方法与媒体: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采用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本节的学习任务。创新支点的设计:充分利用对比方法和影像资料让学生来学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2.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后果。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及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划,然后把相关内容填写在右图中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活动一:1图文探究:结合68页8.4和8、5及文字,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产生的后果(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降水: 黄土: 地表: 植被: 人文原因: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产生的后果:① ② ③ 2活动探究:1、小组讨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2、读图8.8回答:(1)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有哪些?(2)分析这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三、知识建构:四、当堂检测: 1、选择题(1)关于黄土高原叙述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形分布最广泛的地区B.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的地区C.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D.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有许多山间小盆地(2).窑洞是下列哪个地区特有的民居A西双版纳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华北平原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在秦汉以前就已是千沟万壑的状态 B.人为因素是形成本区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C.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进行自然条件 的改造 D.黄土上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是形成水土 流失的惟一原因(4)、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A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B黄土土质疏松C气候干旱 D毁林开荒(3)、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A上游修建水库 B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C增加泄洪渠道 D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4).不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后果 A.耕地面积减少 B.农作物产量下降 C.黄河下游河道堵塞 D.地表光秃裸露2、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A.___________(高原) B.___________ (山脉)C.___________ (山脉) D.___________ (河流)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自然原因:人文原因:五、课后练习:学习与检测p86-87六、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