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第三课时主备)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节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第三课时主备)

资源简介

课题:第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
第二节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第三课时)
课标与教材
(一)课标要求
1能够根据图文自料描述区域的位置特点。
2掌握区域最主要自然特征和经济发展特点。
3学会分析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区域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共五个框题:“地理位置”介绍了长江沿江地带范围及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等条件;“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主要介绍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沿江地带的城市”和“沿江地带的工业”主要介绍了沿江地带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主要介绍长江沿江地带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生态问题与治理保护措施。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自然地理的基本要素,但是对于学习一个区域的所有重要自然要素还缺少一种联系的发展的眼光。另外学生对于区域地理中自然要素的学习还缺少一种对比分析的能力。因而要在学习中注重这些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
1.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2.长江沿江地带的产业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让学生认识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让学生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内主要地理差异,以及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认识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其他条件所形成的城市群和产业基地以及沿江地带南北的辐射作用。
(4).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5).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生态问题与治理保护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地图,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
(2).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部分城市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表,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3).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分区设色地形图,自然资源分布图以及长江上、中、下游景观图,对比分析和归纳本区内的区域差异,初步培养学生对比分析能力。
(4).绘制“H”的经济格局图和长江干流略图等,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区域内协作、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习方法与媒体:
自学读图、探究、讨论等方法,然后借助与多媒体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创新支点的设计:充分利用对比方法和影像资料让学生来学习长江沿江地带的工业分布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保护对策,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习目标:
1.能在图上指出长江沿江地带的四大工业基地,知道该地区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2.通过对长江沿江地带的工业分布和环境问题的学习,探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长江沿江地带的工业分布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保护对策
难点:使学生学会综合的分析问题,初步树立保护环境、区域协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们将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格局称为“H”形,请回答以下问题:
(1)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H”格局,将下列地区和城市填入相应的方格中:
A、重庆市 B、沿海经济带 C、上海市
D、武汉市 E、长江沿江带 F、西部地区 G、南京市

(2)在“H”形的格局中,轴线为 ,两竖为贯穿南北的 ,
以及广大的 。
(3)在“H”形的格局中,长江沿江地带沟通了 与 ,
是 的纽带。
2、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重要的 ,而且工业 ,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具活为的 产业开发带之一。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活动一:认识沿江地带的工业
(一)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分布图和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分析四大工业基地的形成条件,说明工业部门和工业中心的分布。
总结归纳:
长江沿岸自西向东已经形成几大工业基地。
1、以___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________________等工业基地。
2、以____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
3、以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基地是我国________________工业的重要基地。
4、由___________等城市形成的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5、钢铁、石油化工、汽车、轻纺等工业基地沿江分布,构成了我国东西绵延的________________的雏形。
6、沿江地带有上海 、安徽 、湖北 、 、
四川 等钢铁工业基地,构成了“ ”的雏形。
7、沿江地带有上海(桑塔纳、别克、赛欧)、南京(依维柯)、武汉汽车工业基地以及重庆汽车摩托车基地(庆菱、嘉陵),构成了沿江“ ”的雏形。
(二)完成课本83页活动,认识长江沿江地带相互协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学习活动二:认识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
阅读教材83页84页,完成下列学习活动。
1、上游:水土流失
原因:
危害:
治理措施:
2、中下游:洪涝灾害
原因:
治理措施:
3、长江的水污染
原因:
治理措施;
4、酸雨污染:记住三大酸雨区
三、整体建构
四、当堂测试
单项选择题
参与构建沿江地带 “钢铁工业走廊”的城市有( )
①上海宝山 ②四川攀枝花 ③安徽马鞍山 ④湖北武汉 ⑤江苏南京 ⑥重庆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⑥
2、我国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强的酸雨区是 ( )
A、华中酸雨区 B、西南酸雨区 C、华东酸雨区 D、东南酸雨区
3.长江流域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 )
A、滑坡和泥石流 B、水土流失 C、风沙灾害 D、洪涝灾害
(二)、综合题
1读下面“长江沿江工业地带图”,结合课本资料回答问题。
(1)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发达的 性工业地带。
(2)读图写出长江沿江地带几个主要的工业基地的名称:
①是 工业基地,它是我国最大的 性工业基地;
②是以 为中心的 、 工业基地;
③是以 、 为中心的 、 等工业基地;
④是以 、 为中心的 、 等工业基地。
(3)长江沿江地带有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重庆、四川攀枝花等钢铁工业基地,构成了“ 工业走廊”的雏形。
(4)上海、南京、武汉汽车工业基地以及重庆汽车摩托车基地,构成了沿江“
工业走廊”的雏形。
五、课后练习:
学习与检测的释图导学
六、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