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合理消费》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授课教师 学校学科 道德与法治 适用对象 小学四年级学生课题 小学道德与法治(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合理消费》 第二课时教材 内容 分析 《合理消费》 这一课由两个板块小主题组成: “那些我想要的东西”、 “学会合 理消费”。 本节课将进行第二个板块小主题的教学。“学会合理消费”教学内容在教 材的第 40 页到第 43 页,由“认识合理消费的好处和过度消费的坏处”“合理安排午 餐花费”“明确科学合理的消费观”等内容组成。通过比较有计划的消费和过度消费 的不同结果,让学生认识到合理消费的好处。同时从方法上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开支, 能够做到量入为出,在生活中实践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学情分析 由于心智上不成熟和缺乏生活经验,四年级学生易受外界影响,当今社会中的拜 金主义、享乐主义对家庭和学校教育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有的父母以提供优越的 物质条件作为疼爱孩子的主要方式,导致孩子的物质欲望不断膨胀。有的父母自己花 钱大手大脚,不知节制,孩子也容易沾染铺张浪费的习气……当前,中小学校园里出 现了互相攀比、盲目赶时髦等现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合理消费的 重要性,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教学目标 1. 认识合理消费的好处和过度消费的坏处。 2. 学会合理开支,在生活中实践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3. 增强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意识。教学重点 认识合理消费的好处和过度消费的坏处,学会合理开支。教学难点 学会合理开支,在生活中实践科学合理的消费观。课程标准 内容解读 遵循《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 年版) 》中主题二“我的家庭生活” 第 4 条“了解家庭经济来源和生活必要的开支。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途径和方 法。 ”1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 意图自我介绍 明确目标 同学们好,我是曾老师,欢迎 大家进入四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合理消费》 第 2 课时“学会合理消费”主题学习。现在让我们准备好书本和笔,坐端正,开始上 课吧。 (出示课件,默读学习目标) 。 请同学们默读本课的学习目标——1.认识合理消费的好处和过 度消费的坏处。2.学会合理开支,在生活中实践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3. 增强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意识。 学生明确 学习目标。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留心观察过,每逢遇到商品促销活动,很 多人都会有购物冲动,但是有些东西买回家了,放着很久都没有使 用,甚至连包装都没拆开,例如你们的衣服、裤子、妈妈的护肤品、 爸爸的汽车用品等。 谈话导 入,引起思考,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合理消费 知多少 1.不同消费,辨一辨。 (PPT) 现在,我们来看看两组家庭的消费方式,请同学们思考, 哪组家庭是根据实际需求消费的呢? (播放两组视频) (PPT) 请看第一组家庭。男主人: “家里的面条和酱油用完了, 需要购买。欸,这款咖啡看起来不错,可是它没有在我购物清单上, 等我有需要的时候再买吧。 ”女主人在外就餐时: “嗯,全都是我 喜欢的,今天就先选我最喜欢的这两样吧,选太多,吃不完就浪费 了。 ”到了月底,夫妻俩进行月结时,能有一笔小小的钱结余,有 储蓄,可以进行投资理财。 (PPT) 请看第二组家庭。商场: “全场大促销,全场五折,走 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女主人: “哇! 好便宜! 这个我好喜欢! 这个好漂亮! 刚好收到工资,我要买买买! ”女主人: “唉,买得 太多,超过预算了,这个月的工资又用完了。 ”男主人: “这个是 我最喜欢吃的,同事说这个也好吃……这这这几个我都要! ”“叮 叮” 。女主人: “什么信息? 唉! 信用卡又到还账日了。又要问朋 首先 ,通 过比较两组家 庭的消费模式 和学生自主填 写表格,引导 学生明确正确 的消费观念 。 其次,通过分 享 相 关 小 故 事,提升学生 对合理消费和 过度消费的认 知水平 。阅读 角借助古人智 慧,从“奢”2友借钱。 ”男主人: “都是你,总是看到喜欢的就买买买” 。女主 人不甘示弱地说: “都是你,就知道吃吃吃”。 (PPT) 同学们,这两组家庭的消费方式是不一样的,第一组家 庭就是根据实际需求消费的。 请你想象一下,这两类不同的消费方式结果会有什么不同。和 你的家人说说,并根据生活经验填一填书本 41 页的表格。(20 秒) (PPT) 下面我们来听听同学们是怎么说,看看他们写了什么。 (一边播放学生音频,一边出示学生的表格。) 学生 1: 有计划的消费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过度的消 费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会影响我们的个人信誉。 学生 2: 有计划的消费可以做到未雨绸缪,保持高品质生活和 身体健康。过度消费不但造成浪费,影响身体健康,而且遇突发情 况还会造成支出困难,生活品质下降。 学生 3: 有计划的消费,不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家庭的经济 情况会比较宽裕。过度的消费却会导致发生事情急需用钱的时候拿 不出钱,家庭发生矛盾。 同学们,你们知道的可真多! 我们来总结一下,有计划的消费 就是合理消费,它的好处有: 有利于身体健康、避免浪费资源、提 高生活水平等; 过度消费的坏处有: 影响身体健康、浪费资源、生 活水平下降等。 小结: 同学们,在生活中消费是个大学问,有些家庭收入不多, 但安排合理,量入为出,结果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有些家庭收入很 多,但过度消费,入不敷出,结果生活常常陷入困境。(PPT) 所以 我们要学会克制,根据实际需求合理消费,是拥有健康生活的重要 条件。(板书: 按需消费) 2.故事分享,学一学。 过渡: 同学们,你们听过关于合理消费或过度消费的小故事吗? 老师想跟大家分享北宋宰相张知白《克己节俭》 的故事。 (PPT) 播放视频。 北宋年间有一个名叫张知白的官吏,凭着自己勤政廉洁和出色 与“俭”转化 关系的角度, 引导学生认识 到从小养成合 理而节俭的消 费习惯的重要 意义。3才干,几经升迁,终于官拜宰相。在封建社会里,升官与发财紧紧 地联系在一起,随着官职的日益显赫,张知白得到的盈禄也越来越 优厚,但张知白对家庭日常的经济开支掐得很紧,一直只维持着极 为普通的生活水平,吃的是粗茶淡饭,着的是朴素的布衣。 北宋宰相张知白虽然俸禄丰厚,但克己节俭。他必定知道“由 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这句话出自司马光《训俭示康》 。(PPT)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书本 41 页的阅读角。请谈谈你对“由奢入俭难” 的体会。养成什么样的消费习惯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20 秒)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古人从生活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自勉、警世之语,凝结着古人的智慧。关于消费习惯的研究,再一 次证明了这一古老智慧的有效性: 人们的消费习惯易于向上调整, 难于向下调整,而且,消费习惯一旦形成,短期内是不可逆转的。 这就解释了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即当人们获得意外之财时,往 往会毫不珍惜,挥霍使用。一段时间后,即使再没有收入进账,他 们依旧会保持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结果往往是入不敷出。 现在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想法。(PPT) 学生 1: 我体会到由奢侈变得节俭是很难的,要养成合理消费 的习惯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学生 2: 我们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让每一分钱都发挥出 最大的价值,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学生 3: 我们要学会记账,减少不必要的消费,还要在购物前 写好购物单,这样有目标购物就不会超支。 小结: 是的! 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凝结了 人们的生活智慧。所以我们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适度消费、量 入为出的消费习惯。 (板书: 勤俭节约) 这正是《中小学生守则》 的第九点“勤俭节约护家园”的体现。(PPT)1.合理开支,我安排。 过渡: 同学们,我们从前面的学习懂得了要按需消费和勤俭节 约。那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运用这两点呢? (PPT) 瞧! 学校组织春游,同学们需要自备午餐。请到超市看4合理安排 我能行 看,了解一下食品的价格,计划你的开支,安排一顿既经济又营养 的午餐。 同学们选好了吗? 我们来看看大家的午餐计划表吧! 认真倾听 他们是怎样选择的,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生 1: 我的午餐计划表,小蛋糕花费 10 元,矿泉水花费 1.4 元, 常温酸奶花费 6.8 元,牛肉肠花费 2 元,草莓花费 20 元,合计 40.2 元。我这样安排的理由是我最喜欢吃草莓,所以我要买多一点和我 的同学分享。 生 2: 我的午餐计划表,方便面花费 5 元,薯片花费 10 元,汽 水花费 2.5 元,矿泉水花费 1.4 元,香肠花费 1 元,巧克力花费 10 元,合计 29.9 元。我这样安排的理由是这些食品都是我喜欢吃的, 而且携带很方便。 生 3: 我的午餐计划表,4 个面包花费 15.6 元,4 支常温酸奶 花费 20 元, 自带饮用水花费 0 元,合计 35.6 元。我这样安排的理 由是既经济又实惠。 三位同学已经介绍完了,请大家从营养、花费、便利性等方面 评一评,看谁的计划比较合理,并说说理由,也可以提出改进建议。 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评价。 学生 4: 第一位同学的午餐里有小蛋糕和牛肉肠,还有水果和 常温酸奶,营养是足够的,我给五颗星。但是我看了总价,合计 40.2 元,感觉这顿午餐太贵了,只能给两颗星,我建议把草莓换成小番 茄,减少开支。这些东西拆开包装就能吃,在便利性方面我给五颗 星。另外,在分享方面,我给五颗星,因为与他人分享是非常好的 品质。 学生 5: 第二位同学花费 29.9 元,总价适中,但大部分花费在 薯片、巧克力等零食上,不够合理,因此在营养方面我给两颗星, 在花费方面给五颗星。方便面需要用热水冲泡,吃的时候还要找开 水,所以在便利性方面我给三颗星。我建议把方便面和薯片换成小 面包或小蛋糕,这样既营养,又方便实惠。 学生 6: 老师,我发现第三位同学的午餐计划表里食品的品种 通过 “ 合 理开支,我安 排”活动,学 生从实际操作 中真正体会到 什么是合理消 费,贴合生活 实际 。最后以 陈明和方培的 对话,引导学 生思考,从而 总结珍惜父母 的劳动所得, 注意节约,合 理消费。5少,数量多,这是为什么呢? 而且她的常温酸奶和第一位同学的是 一样的,为什么单价却不一样呢? 老师: 屏幕前的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这样的疑问,我们现在 就连线这位同学问一问。 铃声! 依瑶你好! 依瑶: 老师您好! 老师: 老师看到你的午餐计划表里有自带饮用水,这可真环保 呀! 但有同学问为什么你准备的种类这么少? 数量却那么多? 依瑶: 老师,这是因为我和我的小组成员分配任务,我负责买 面包、常温酸奶,第二位小组成员负责买苹果和橘子,第三位小组 成员负责买牛肉干和坚果,第四位小组成员负责买提子和饼干,这 样我们买到的食品种类就很多。 老师: 你们可真会合作呀! 同学还问到你和第一位同学的常温 酸奶是一样的,为什么价格却更便宜? 依瑶: 因为妈妈说由于超市经营成本高,商品的价格也会较高, 所以我们让妈妈帮忙在正规信誉好的网上专营店购买,所以价格更 便宜,我们的面包也是小组一起购买,第二件半价。我花了 35.6 元, 第二位成员花了 16 元,第三位成员花了 52 元,第四位成员花了 29.5 元,一共 133.1 元,我们平摊总价,每人大约 33.3 元。 老师: 你们可真会精打细算呀! 谢谢你! 再见! 依瑶: 老师再见! (挥手再见) 老师: 现在同学们都清楚了吗? 看看他们小组能得几颗星? 学生 6: 他们小组合作购物,种类多样,营养全面,所以在营 养方面我给五颗星,用相对便宜的价格买到这么多东西,精打细算, 所以在花费方面我给五颗星,这些东西方便携带,所以在便利性方 面也是给五颗星。另外,在合作方面,我给五颗星。 小结: 同学们的评价都很到位,让我们看看谁获得的星星最多? 没错,是第三位同学。这就告诉我们合理开支并不意味着要一味省 钱。我们既要精打细算、量入为出,又要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 有滋有味。这才是最明智的做法。(板书: 精打细算)62.合理开支,评一评。 过渡: 接下来我们听听方明和陈培的故事。 播放音频。 放学后,方明和陈培一起到超市买饮料。站在货架前,方明指 指点点:“你看,这几种都是进口矿泉水,喝起来和国产的没什么不 同,价钱却要高上三四倍呢。 ” 陈培说:“我才不买呢,同样的东西,进口矿泉水由于运输和其 他方面的成本高,价格高得多,没必要浪费。 ” 方明却拿了几瓶放进购物车:“这有什么! 又不是买不起。自己 家的钱,还不是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他转过头问陈培:“你家也买 得起啊。 ” 陈培摇摇头:“父母收入都是他们辛苦劳动所得,我觉得无论何 时都该注意节约,合理消费。 ” 你赞成谁的观点? 请说说你的理由。(停顿 3 秒) 我们一起听听同学们的想法吧。 学生 1: 我赞成陈培的观点,同样的东西,进口矿泉水加上了 运费和其他方面的成本之后,价格就变高了,那我为何不买国内的 矿泉水呢? 学生 2: 我赞同陈培的观点,父母辛苦劳动,赚钱不容易,我 们要从小学会节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家庭开支。 学生 3: 我赞成方明的观点,家庭条件比较好的话并不需要一 味省钱,偶尔可以尝试新东西,不比较一下怎么知道哪种更好呢? 老师: 偶尔尝新是可以的,但是无论家里经济条件如何,我们 都应养成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小结: 父母的钱来之不易,作为子女的我们要珍惜父母的劳动 成果,我们不能随意浪费,要坚持科学合理的消费观。精明消费 我实践 过渡: 在这节课里,我们认识了合理消费的好处和过度消费的 坏处,还懂得合理消费就是要按需消费、勤俭节约和精打细算等, 接下来我们一起读读《消费宝典》 ,让我们带着这些知识在生活中 实践吧。 帮助学生 梳理这节课所 学的知识,引 导他们在生活7出示: 消费宝典 消费前,作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点。 消费中,不超支,经济实用是首选。 有理智,不攀比,金钱绝对不浪费。 环保点,节俭点,绿色消费更美好。 总结: 节俭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我们要遵循前 人所倡导的生活准则: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中实践科学合 理的消费观。板书 5. 合理消费 按需消费 勤俭节约 精打细算 ……教学反思 《合理消费》 是对学生进行节俭教育,引导学生确立科学的理 财观,做到合理消费,适度消费,按需消费,从而学会在市场经济 条件下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技巧。在消费过程中多一些理性, 少一些盲目;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能够自觉养成爱惜劳动成果, 不比吃穿,不浪费钱物,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 和美德,从小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 一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 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 法解决问题,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表现,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二是学生在学习中多一份体验。通过书中生动的故事或事例来 阐明勤俭节约的道理。但这些事例毕竟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从中 获得的情感体验是不同于直接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情感体验的。我 要求学生们密切联系自己的亲身实践和体验来举例,说道理,更加 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将自我融入情境, 自觉 地生情,潜移默化地移情,达到自悟的效果。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