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第三课 公民权利3.1 公民基本权利温 故 而 知 新▲1.青少年如何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2.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宪法日(12.4)?▲3. 我国为什么要建立宪法宣誓制度?①学习宪法。──学习并宣传宪法,增强宪法意识;②认同宪法。──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③践行宪法。──要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勇于同违宪行为作斗争。①设国家宪法日 是坚持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②有利于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③有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的社会氛围。建立宪法宣誓制度,①有利于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赋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②有利于增强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提高工作效率,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自主与合作学习(预习教材34-42页,完成下列问题)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有哪些?2.公民行使选举权利的条件以及作用各是什么?3.政治自由的内容以及作用各是什么?▲4.公民享有的监督权内容、作用及注意事项。▲5.人身自由的含义、内容和作用分别是什么?6.人格尊严权的含义以及内容:7.我国宪法如何规定公民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8.公民的财产权含义及内容各是什么?9.公民的劳动权、物质帮助权含义以及作用各是什么?10.如何理解受教育权和文化权利?点拨一:教材P34运用你的经验小云上学,体现她享有 权。妈妈当选人大代表,体现她享有 权。令爸爸妈妈上班,体现他们享有 权。爷爷爷奶奶领取养老金,体现他们享有 权。小云的爸爸妈妈的工资收入在当地属于中等水平,小云的爷爷奶奶每月能领到养老金,妈妈还当选为县人大代表。早餐后,小云去上学,爸爸妈妈去上班,爷爷奶奶相伴去公园锻炼。他们开始了平凡而幸福的一天。★从小云一家人的生活可以看出他们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受教育选举权和被选举劳动物质帮助点拨二:教材P35探究与分享★公民享有选举权需要哪些条件?★你心目中的人大代表是什么样的?小岩的爸爸参加了新一届区人大代表的选举。小岩好奇地问爸爸投了谁的票。爸爸认真地说:“参加选举是我们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途径。我赞成的候选人都是能够为我们着想、替我们说话、真心为我们服务的人。”小岩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说:“等我有了选民资格,也会认真投下我的一票!”国籍条件:具有中国国籍(即是中国人)。年龄条件:年满18周岁。政治条件: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要有较强的法律意识、群众观念和履职能力,要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按照人民的意愿办事。点拨三:教材P35探究与分享★罗先生实名举报是在行使什么权利?★在举报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罗先生通过媒体实名举报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刘某违法犯罪问题。经调查,刘某及其亲属非法收受巨额财物,刘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违规为其亲属经营活动谋取利益。经审理,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刘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监督权公民行使监督权时,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3)投诉和检举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点拨四:P36页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表现①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②参与国家政治生活③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小结: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政治权利和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游行自由、示威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国籍条件:具有中国国籍(即是中国人)。年龄条件:年满18周岁。政治条件: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条件作用政治自由(6个)内容作用监督权内容批评和建议的权利;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作用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提高工作效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途径向人大代表反映;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等反映;③向新闻媒体反映等。要求实事求是,不得诬告陷害,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点拨五:教材P37探究与分享★厂长及员工的行为是否违法?★你认为严某的哪些基本权利受到了侵犯严某通过网络举报当地某工厂违法排放工业废水。次日一大早,厂长指使两名员工强行进入严某家中,将还在睡梦中的严某弄醒并带到工厂办公室“教育”了一整天。违法。强行进入严某家中侵犯了严某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严某在家中被带走,其人身自由受到侵犯;“教育”了一整天侵犯了严某的人格尊严权。小结:公民的人身自由人身自由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含义作用内容①人身自由不受侵犯②人格尊严不受侵犯③住宅不受侵犯④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①公民被非法逮捕、拘禁、绑架②公民的身体被非法搜查等。不得非法搜查、侵入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行为或者事例 侵犯什么权利超市搜身;工厂对下班工人搜身;非法拘禁他人等。酒驾致人受伤;打伤他人;阳台花盆坠落砸伤他人;恫吓致人精神失常等。在脸上刻“贼”字等。谩骂他人;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赃物;起侮辱性绰号;造谣中伤他人等。恶意损毁他人相片;私自使用他人肖像等。盗用他人姓名;冒用他人姓名;干涉他人更改姓名等。私自拆看他人日记和信件;偷听、偷看他人信息;私自出卖、传播他人信息等。非法剥夺他人荣誉称号或智力成果等。点拨六:区别人身权利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荣誉权点拨七:教材P39探究与分享★警察征用摩托车的行为涉及公民的哪项基本权利?一天,警察小郑在执勤时听到有个女士高喊:“快抓住那个人!他抢了我的皮包。”只见前方一个男子抱着一个皮包在街头飞奔。为了尽快追上那个男子,小郑拦下一辆摩托车,出示警察证件,说:“您好!我是警察,前面有人抢劫,我想借用您的车追人,可以吗?谢谢配合!”车主二话没说把车和头盗给了小郑,小郑戴好头盗,飞身上车,追了上去,很快抓获那个男子,并把他带回公安局。处理完公务后,小郑把摩托车还给车主,向他表示感谢,并告知车主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向公安机关申请相应补偿。财产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A.把财产捐赠给国家或他人。B.让财产重新产生新利润、新价值。C.利用财产做某事。D.通过合法方式获得财产。点拨八:物质帮助权—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物质帮权点拨九:教材P39-40探究与分享2016年8月,教育部发布《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简介(2016)》。其中提到: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问题,从制度上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读完这份简介,三名同学议论起来:甲:我们正在长身体。国家对特殊困难地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负担所需资金。乙: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免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农村学生免费配发字典,这真是好消息!丙: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还有生活补助费呢!这下好了,爸爸妈妈供我上学的经济压力大大减轻了。★上述材料保障公民享受什么权利?★国家为什么要从制度上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因为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受教育权点拨十:文化权利—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组织艺术表演“三下乡”活动小结: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财产权文化教育权利受教育权文化权利劳动权物质帮助权文学艺术创作的权利和自由科学研究的权利和自由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社会经济权利社会经济文化权利社会经济权利物质帮助权包含关系社会经济文化权利文化权利科学研究课 堂 小 结课 堂 巩 固 训 练1.【2020·山东临沂】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它包括( )①人身自由不受侵犯②人格尊严不受侵犯③住宅不受侵犯④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D2.【2020·广东】梅梅去一家超市购物,结账后通过安检门时,报警装置鸣叫不停。超市保安旁边的安保室,强迫其脱下外套接受检查。保安的行为侵犯了梅梅的( )财产所有权B. 肖像权C. 人身自由权D. 健康权C3.【2021·山西省】下列选项中的行为分别涉及公民基本政治权利和人格尊严权的是( )A. 选举区人大代表 发现个人信息被盗B. 收看热播电视剧 及时依法纳税C. 给市长热线打电话 举报军事间谍D. 创作多部文学作品 自觉排队买票A4.【2021·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漫画《全民接种》体现了国家保护公民的( )A. 政治自由B. 财产安全C. 生命健康D. 人格尊严C5.【2021·云南省昆明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编纂民法典的决定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经过多轮公开征求意见,对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首次将人格权独立成编,强化对公民人格尊严的维护。这表明( )A. 我国法律高度重视对人格权的保护B. 人格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C. 民法典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D. 民法典能从根本上杜绝公民的人格权纠纷A亲爱的同学们:课后记得复习一遍本节课带“▲”的重点知识,下节课要检查提问哦!回答出来有小小奖励的!再 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1公民基本权利 课件.pptx 什么是受教育权?.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