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梳理】考点一、空气空气:①主成分按照体积分数计算,氧气约占21% 、氮气约占78% 、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②污染物: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NO2等)和烟尘③防治: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能源结构,工厂的废气经处理后才能排放,植树造林等考点二、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一、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具有可燃性。氧气的化学性质物质 (颜色、状态) 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 注意事项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木炭(炭黑色固体) 持续红热,发出红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热量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热量 C + O2 点燃 CO2 ①燃烧匙应由上到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硫(淡黄色固体) 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S + O2 点燃 SO2 ①燃烧匙应由上到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②集气瓶底部需放少量的水铁(银白色固体) 不能燃烧,但是铁丝红热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并放出大量的热 3Fe + 2O2 点燃 Fe3O4 ①细铁丝需绕成罗旋状 ②使用前需用砂纸进行除锈 ③集气瓶底部需要放入少量的水或细沙红磷(暗红色固体) 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4P + 5O2 点燃 2P2O5 ①集气瓶底部需放少量的水镁(银白色固体)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白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2Mg + O2 点燃 2MgO ①因为镁的性质活泼,可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以及氮气反应,所以产物不是纯净物注:物质 水的作用 能否用细沙替换硫 吸收硫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不能红磷 吸收红磷燃烧时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 不能铁 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瓶底 能考点三、氧气的制取工业制法①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进行制取氧气(沸点不同),属于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法实验原理发生装置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检验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即证明是氧气验满方法 ①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②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时,表明已收集满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的小水珠倒流使试管炸裂) ②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③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④用 KMnO4制取O2时,试管口应放置棉花,防止加热时 KMnO4小颗粒随气流进入导管从而堵塞导管(KClO3制O2则不需要棉花) ⑤长颈漏斗末端要伸入液面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若采用分液漏斗则不需要进行液封)考点四、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原理利用物质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容器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被压入 密闭容器中,进入容器中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二、反应原理三、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将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内,约占集气瓶水面上面体积的五分之一四、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实验延伸①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不溶于水②药品的选择:a药品在空气中易燃烧;b药品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不与其他成分反应,c药品燃烧后不生成气体误差原因(注意事项)(1)若集气瓶中的水不足五分之一①红磷的量不足②装置漏气③温度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2)若集气瓶中的水超过五分之一①止水夹未夹紧②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内的动作太慢考点五、气密性检验1、微热法这是化学检验装置气密性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最基本的装置气密性检验方法。这种检验方法的原理是利用气体受热膨胀之后从装置中逸出来,看到气泡冒出。具体的操作方法:将导气管的末端插入水槽中,用手握住(也可用酒精灯进行加热)试管(此时温度上升,试管中的气体受热膨胀),在导气管末端会有气泡产生。在松开手后,导气管末端有一段水柱上升,则证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不漏气。2、液差法液差法是利用装置内外的压强差产生的“托力”将一段水柱托起,不再下降。对于不同的实验装置,利用液差法进行气密性检验的时候,所采取的实验操作方法是有所不同的。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液差法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1)如图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从长颈漏斗中注入适量水,使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锥形瓶中的液面,静置,若液面位置保持不变,证明装置不漏气。(2)如图连接好仪器,向管中注入适量的水,夹紧弹簧夹后,上下移动左侧玻璃管,如果两侧玻璃管液面仍保持水平,说明装置漏气;静置片刻后,只有当移动左侧玻璃管后,左右两边液面出现一定的高度差,若液面高度差保持不变则证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3.滴液法如图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水,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若分液漏斗中的水不能顺利滴下,证明装置不漏气。4、抽(注)气法我们可以采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左图)。当缓慢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形成一段水柱(右图)。【练习】1.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氧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B.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C.氧循环对维持自然界中物质、能量及生态的平衡有重要意义D.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2.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会使实验结果产生明显误差的是 ( )A.使用过量的红磷B.把红磷改为蜡烛C.恢复到实验开始前的温度才进行测量D.不打开橡胶塞,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点燃红磷3.下列可供人呼吸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氢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4.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B.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C.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5.下列方法能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是 ( )A.闻气味 B.观察颜色C.倒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6.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生活生产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 ( )A.炼钢过程用到的氧气 B.磁悬浮列车用到的氮气C.用于生产氮肥的氨气 D.制作电光源的稀有气体7.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 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C.白磷熄灭、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40 mL刻度线处8.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A.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9.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高的是氮气 B.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C.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D.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护空气10中国对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研制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实现了我国挺进深蓝的宏伟目标。乘蛟龙号下潜的科研人员,他们的呼吸环境必须注意调节的是 ( )A.O2和H2O的含量 B.O2和N2的含量C.O2和H2的含量 D.O2和CO2的含量11.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加入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 )A.使反应能发生 B.产生更多氧气C.加快产生氧气的速率 D.作为反应物参加反应12.用下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加热粗铜丝一段时间后,白磷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该实验过程中只发生一个化学变化C.玻璃管中液面从实验开始持续上升至约“刻度1”处D.氮气不与磷反应且难溶于水是设计该实验的依据之一13.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如图1)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下列关于此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X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变化 B.Y曲线表示的是氧气的浓度变化C.BC段对应的变化进程是红磷燃烧 D.CD段对应的变化进程是水倒吸进广口瓶14.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玻璃管中放入过量铜粉,管中的空气体积为50 mL,将活塞拉至30 mL刻度处的注射器和瘪的气球接在玻璃管的两端,点燃酒精灯,反复推拉注射器和挤压气球,待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将气球中的气体全部挤入玻璃管,此时注射器的活塞停在14 mL刻度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硫粉代替铜粉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铜粉过量是为了使装置内的氧气完全反应C.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7.5%D.未冷却至室温即读取注射器读数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二、非选择题1.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山西省积极行动,落实整改措施,省城太原首先通过以下三种方式缓解空气污染,并初见成效。 (1)为了使空气更新,天空更蓝,你作为环保小卫士,认为推广使用上述方式的好处是 (任选一项回答)。(2)空气污染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引起空气污染的有害气体种类较多,请举一例 (用化学式表示)。(3)你认为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正确的是 。a.推广使用新能源b.加强企业排污管理c.雾霾多发天气,实行私家车限号出行2.“富氧空气”是指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的气体,可用于航天、医疗炼钢等。化学兴趣小组欲混制“富氧空气”并开展相关探究,进行以下实验。实验一:混制“富氧空气”(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仪器C的名称为 ;③组装发生装置所需的仪器: (选填标号)。④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处棉花的作用 ;⑤实验结束后,应该先撤导管还是先移酒精灯,为什么? 。混制“富氧空气如图,用纯氮气及上述实验制取的氧气,混制一瓶(集气瓶容积为250 mL)氧气体积分数为40%的“富氧空气”,气体应从装置中的管 (选“a”或“b”)通入,先通入氮气排出120 mL水,再通入氧气排出 mL水。实验二:测定“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下图装置测定“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集气瓶中“富氧空气”体积为100 mL,底部残留少量水,燃烧匙内有足量红磷)。操作如下:ⅰ.往量筒内加入适量水,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V1 mL;ⅱ.用电点火装置点燃红磷,充分反应;ⅲ.打开止水夹,待右侧量筒内液面不再变化时,排出气球中的气体,调节两边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V2 mL。回答问题:(3)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4)操作ⅱ中可观察到现象: 。(5)本次实验测得“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 (用含V1、V2的式子表示)。(6)若读取V1时仰视,读取V2时俯视,则测得实验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3.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 (1)仪器①的名称 。(2)确定A或B作为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 和 ,写出一个适用B装置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3)用C和D装置收集气体时,导管都要伸入并接近集气瓶底的原因是 。(4)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 时才能开始收集,其原因是 ,观察到 时,说明氧气已收集满。(5)在加热条件下,用醋酸钠( CH3COONa)固体与碱石灰固体中的氢氧化钠反应制取甲烷,同时生成碳酸钠,应选用的装置是 ___________ (填“A”或“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