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5我的家在这里 教案(第一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5我的家在这里 教案(第一课时)

资源简介

5. 《我的家在这里》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教材《道德与法治》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在这 里长大”学习主题中第 5 课《我的家在这里》 的第一课时。
本课时围绕“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这一话题展开,设计了三个 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了解居住地的空间环境特征。本环节中,以学生 为主角介绍自己的居住地,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及内部设 施的角度观察自己的居住地。第二个环节是通过图片、视频展示社区 生活,回忆居住地里比较熟悉和喜爱的人、事、物,体会其中的快乐 和温暖,感受社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第三个环节是结合当前抗疫 背景,体悟社区的情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本课的第一课时先从学生对生活场域的感性描述入手,建立学生 与他人之间的亲密联系,认识和体会社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在此 基础上,第二课时再引导他们关注社区存在的不足之处,以自己力所 能及的方式改进社区运行和发展中的不足,提升学生对社区的责任 感。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有初步的社区体验,对社区的人、事、物较为熟悉, 对社区也有一定的情感认同。引导学生了解社区与自己的关系,感知 成长环境,有助于归属感的形成和发展。在这个阶段,学生要对自己 生活的社区进行系统的社会性学习,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性认识
社区及其职能部门的运作,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唤醒自身的公民
主体意识。
教学目标:
1. 了解居住地的位置和空间环境等基本情况; (重点)
2.认识和体会居住地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对居住地有归属感和 认同感。 (难点)
教学用具:
课件、角色录音、视频
教学流程:
一、 我的家在这里
同学们,这个学期,老师所带的班级,新转来了一个外国小朋友, 她的名字叫玛丽。
【播放录音】 (玛丽) 大家好,我是玛丽!
玛丽刚刚来到广州,对这里生活的环境一无所知却又充满兴趣。
今天,我们就带她一起去了解一下我们生活的社区吧!
同学们,请看,这是黄老师的家。我从小就在这里长大。因为社 区太大,老师小时候还在里面迷过路呢! 现在很多同学和老师一样, 住在城市小区里。比如这位同学: 他住的小区也很大,有二十多栋楼 房。
但其实,社区环境除了有我们熟悉的城市社区,还有一种,那就 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农村社区。玛丽,跟着老师的视频一起去了解一 下吧!
【播放视频】
这就是我们现在生活的社区,既有高楼林立的城市小区,也有环 境雅致的乡间村落,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我们的社区,我们的家。
玛丽,先来听听同学们对自己社区的介绍吧。
(出示图片) 【播放录音】 :大家好,我的家在云景花园社区, 地址是广州市白云区云景路 10 号。这里的面积很大,有四十多栋楼, 既有二三十层的高楼,也有几层的楼房。小区里有各种各样的健身运 动器材。
(出示图片) 【播放录音】 :大家好,我的家在广州市海珠区小 洲村社区。我们这个村从元朝开始就有了,村的西南面和东面有大片 的果林,村里有着潺潺的流水,大家常说“北有周庄,南有瀛洲”里 的“瀛洲”说的就是我们村。
这两位同学的讲述,让我们增进了对社区的了解。同学们,你们 也能像他们一样给玛丽介绍自己的社区吗? 我们可以从社区的位置、 面积、配套设施、自然环境甚至历史背景来介绍。下面就请你按照老 师提供的这些角度来说一说吧!
我们来听听这位同学的介绍。
【播放视频】 大家好,我的家在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开泰大道上的 东荟城社区。“荟”是草字头的“荟”, 意思是草木繁盛,因为这里 四季都可见满眼青绿,有高高的凤凰木,有香香的玉兰花,还有各种 造型美观的灌木植被,美丽极了! 沿着小区东面的小道一直走,就来 到我们的学校——东荟花园小学,我们在这里认识了许多好朋友,学
到了许多新知识,真期待早点回来上课! 小区的中间有一片大草坡, 这里是社区小朋友最喜欢来的地方了。小草四季常青,我们常常躺在 草地上,仰望高高的蓝天,柔软的白云,感受轻风拂面。每到周末, 这里便格外热闹,有来参加“野餐大会”的,有来聊天、散步的,还 有高个的大朋友签着小不点娃娃的手,来教她走路的,我们都爱这里!
老师已经感受到你满满的快乐了!
【播放录音】 (玛丽) 你最喜欢的那片草坡,实在令我向往!
【设计意图】 同学们对自己的社区是比较熟悉的,这种熟悉主要 体现在感性的认知上。通过学生介绍社区的示例,启发同学们对自己 所在小区进行深入的、多角度的观察,激发同学们探索社区的兴趣, 让模糊的认识变得清晰,从而对小区有更为宏观的认识,对自己与小 区的情感联系有更为有力的觉察。
二、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
(一) 分享喜欢的地方
同学们,那你呢? 在你生活的地方,你最喜欢哪里? 是神秘又充 满乐趣的村后小竹林,还是回荡着欢声笑语的小区儿童乐园呢? 快给 玛丽介绍一下吧!
(出示图片) 【播放录音】 :我最喜欢小区里的池塘,那里养了 许多小鱼,还有两只大大的乌龟,我给它们取名叫慢慢和缓缓。
(出示图片) 【播放录音】 :我最喜欢小区里的水果店,里面环 境好,一进门,就能闻到一股浓郁的果香,馋得我流口水!
看来,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小区里找到了自己的“快乐天地”。 看
似普通、不起眼的地方,却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二) 回忆喜欢的人、事
那么,除了这些你们喜欢的地方,小区里还有哪些你熟悉的人和 事呢? 一起来看看这段视频,它让你想起了那些人? 哪些事?
【播放视频】
你有什么想和玛丽分享的吗?
【录音一】 :我想到了我的奶奶,她总会摇着扇子,给我讲家乡
古老的传说。
【录音二】:我的邻居里有一位老爷爷,经常用塑料盒装着饭菜,
到楼下喂那些流浪的小猫。我觉得他很有爱心。
【录音三】 :我想念我的同学们了。我想和他们一起上学、一起 放学。
教师总结: 同学们,我们身边的亲人,还有社区里遇到的好邻居、 好朋友,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温暖和美好。与他们一起生活的快乐, 使这里变得意义深刻。不过,在我们的社区里,除了他们,还有很多 熟悉的身影呢!
瞧,这是保洁阿姨,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都能看到她 们辛勤工作的身影。还有电工师傅,他能把小区里坏掉的设施修好。 如果没有他们,小区的生活可就要变得一团糟了。那么,你知道维护 社区稳定,保护我们安全生活、健康生活的人,还有谁吗?
你听,同学们已经找到了!
(
【录音二】
:我们小区的保安叔叔很负责。小区里装了门禁,外
面的车辆和人进入小区,保安都要盘问清楚并做好登记。
【录音三】
:在小区宣传垃圾分类的时候,很多叔叔阿姨报名做
了社区志愿者,在垃圾场协助我们进行垃圾分类。
【录音四】
:因为疫情的关系,从湖北回到广州的我要隔离
14
天,我本来有点害怕。但居委会的叔叔阿姨,还有物业管家都很用心
地帮助我们,这让我觉得很安心、很温暖。
【播放录音】
(玛丽)
原来,社区里还有这么多可爱的人。
教师:
是的。是他们,深夜里依旧在巡逻守卫;
是他们,在凌晨
就起身清扫楼道、擦拭电梯;
是他们,将一袋袋沉甸甸的生活物资交
到居民手里。正是因为有这些认真负责的社区工作者和积极热心的社
区居民,大家一起营造幸福、安宁的社区环境,我们才能在这里快乐
成长。
同学们对自己生活的社区观察得真仔细!
(三)
探究社区的文化
【播放录音】
(玛丽)
咦?
老师,为什么那个社区叫

王家村

呢?
教师:
玛丽对这个社区名字的由来感到疑惑。对呀,同学们,尽
管我们对自己的社区生活了解得不少,但对自己社区的文化背景,我
们又了解多少呢?
你对自己的社区又有怎样的困惑呢?
【播放录音】
老师,我家在黄埔区庙头村,我们年年举办

波罗


庙会,我想知道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看来你们也满腹疑问呢。老师给大家提供三个小锦囊,当我们对 社区产生困惑时,可以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询问老师、家长,和同学 一起讨论等方法来解决。
瞧,这两位同学采用了老师的锦囊,解决了疑问。
【录音 1】 我问了爸爸妈妈。原来,王氏家族由于战乱,举家搬 迁到这里定居,逐渐发展形成了今天的“王家村”。 这里大部分人都
姓王呢。
【录音 2】 我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知道了每年农历二月十一至十
三举行的“波罗诞”庙会是广州最大的民间庙会,有着上千年的历史
文化传统。举行庙会时,我们会买一种叫“波罗鸡”的工艺品,还会
包好吃的波罗粽呢!
【播放录音】 (玛丽) 原来社区背后还有这么悠久的历史。这些 故事真有意思!
在这次交流中,我们又对自己的社区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社区 记录了我们的成长足迹,留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我们喜欢这里的一 草一木,熟悉这里的一人一物,也被这里的文化故事深深吸引。
【设计意图】 在社区生活中,同学们最为熟悉的是最喜欢的地方 和身边的亲朋好友。在家长及社会的引导下,对保洁员、安保人员的 身份及职能也有比较清楚的认知。本环节通过回忆这些熟悉的人和 事,进一步了解社区中还有许多在为社区生活服务和奉献的人群,体 会社区的人、事、物对自己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引导学生探究社
区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对自身社区产生一定的文化认同,从而帮助
学生形成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我爱我的家
有人就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了自己的社区故事。让我们一起 读读课本第 31 页的短文《井深情更深》 。读的过程中,想一想,村 里家家户户有了自来水,人们为什么还喜欢到井边来呢?
正如同学们所理解的一样,这口古井就是全村人的“大客厅”, 在这里,大人们会交流一天的见闻,小孩们则集合起来玩游戏,遇到 困难时邻里还会互帮互助。全村人的心都聚集在这里,村民之间亲切 的情意流淌在清清的井水中。
【播放录音】 (玛丽) 如果我住在这个村子里,就算有自来水, 我也还会到井边来的。因为我更喜欢和大家一起度过的幸福时光。
随着社会的发展,也许有一些设施已经失去了原本的功能,但邻 里间的情谊不会减少,就像这口凝聚着深情的古井一样。疫情期间, 我们的小区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人们戴上了口罩,交流要保持距离; 小区入口立起了防护栏,入门要测量体温。人人居家隔离,尽量减少 接触。尽管如此,我们的友邻之情也从未被隔断。让我们再次回顾那 一幕幕温馨的场景吧。
【播放视频】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疫情拉开了我们的“社交距离”, 却让 我们的心贴得更近。在这次疫情中,社区里的你、我、他,我们齐心 协力,互帮互助,共克时艰。正是一个个小家之间的相互关照,守望
相助,才让我们的国家,凝聚一心,渡过难关。没有小家,怎有大家?
让我们凝心聚力,携手共建美好的家园吧!
【设计意图】 通过《井深情更深》 的故事,引导学生感悟社区的 温暖情意。当前疫情背景下,以“社区”为单位开展防疫工作,“社 区”的概念、功能和作用得到了突出,社区居民间相互帮助、相互关 怀、相互鼓励,这份独特的经历更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与社区是息息
相关的,社区是一个有爱的大家庭。
四、布置课后任务
课后,请同学们完成两项任务: 1.请你为社区设计一个小活动,表达你对社区工作者的感谢。
2.阅读绘本《珀西认识社区》 。
【播放录音】 (玛丽) 今天谢谢大家带我认识社区,增进了我对 新社区的了解,原来社区不仅有各不相同的环境、风光,还有浓浓的 人情味呢。我很期待开启在这里的新生活!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玛丽,再见! 同学们,再见!
【设计意图】 通过设计社区活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社区主人翁 意识,以作品形式输出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成就感,体会“我的家就 在这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