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 11 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文本解读】一、文体鲜明,条理清晰。《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 1943 年李大钊遇 难十六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回忆录。这篇文章从女儿的视角,为我们还原了一位 革命先烈在危难时刻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从容赴死的感人形象,表达了对父 亲为理想献身的理解、敬佩,表达了对反动派残杀革命者的痛恨,以及对父亲的 敬仰与深切的怀念。本文共 33 个自然段,采用倒叙的手法,以“忆”作统领,除开头外,按时 间顺序依次回忆了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情形。文章结构和主要内 容可以提炼为下图:1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交代父亲被害的时间: 1927 年 4 月 28 日被捕前: 形势险恶,处境危险被捕时: 沉着镇定,态度严峻被审时: 平静慈祥,安定沉着被害后: 家人悲痛,深切怀念(呼应开头)二、描写立体,形象丰满。忠于革命视死如归坚贞不屈本文突出的表达特点是在叙述的过程中运用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等人物 描写的方法,通过细节的刻画,客观、立体地塑造了一位英雄父亲的形象,也忠实地再现了李大钊被害前后的情景,使读者更具体地感受到一位革命先烈的伟大 形象,以及作为父亲的李大钊对儿女的一份柔情。三、运用对比,烘托形象。第三个表达特点是运用对比手法烘托了丰满的革命者形象。一是与自己的前后对比。被捕前,父亲严峻的态度与之前的慈祥形成鲜明对比。二是与亲友对比。面对越来越危急的局势,亲友与父亲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体现了李大钊同志对待工作高度负责的革命精神。三是与敌人对比。被捕时,在 反动派凶恶相暴的言行下,父亲始终保持沉稳严峻的态度; 法官怒气冲冲,父亲 却安定沉着,在正反面人物形象的对比中,我们更加感受到李大钊并没有被敌人 的嚣张气焰所吓倒,显示了革命者的浩然正气。四、前后照应,结构浑然一体。本文第四个表达特点是前后照应。如,第 2 自然段中写到“我蹲在旁边,看 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在第 6 自然段中写了“听母亲说,军阀张 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这样前后照应,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更加清楚,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和感染力,更 加突出当时社会局势的险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也形成呼应,特别是两次出现李大钊遇害的日期,不仅使文章结构严谨,对文章的中心起到了强化作用,表现了作者对敌人强 烈的憎恨,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遇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 无限追思之情。【学情分析】教学内容 已知 生长点查阅相关资 料,加深理解 六年级的孩子基本都 掌握了这一能力,已能熟悉 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 容。 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类型的 资料,了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 加深对人物品质的体会,丰富对革 命英雄人物的认识。人物描写 关于人物描写,学生都 比较熟悉,能理解,能运用。 结合具体情境和人物神态、言 行等方面的描写,感受到一位革命 先烈的伟大形象。首尾呼应 学生接触过前后照应, 或首尾呼应的课文,对这些 表达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了 解这样首尾呼应在表达上的好处。【教学目标】1. 会写“稚、避、峻”等 15 个字,会写“埋头、幼稚、含糊”等 20 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顺序梳理课文脉络,并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事。2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3.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4.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5.查找资料,了解先辈的革命事迹。【教学重点】能按顺序梳理课文脉络,并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事。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 外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教学难点】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教学安排】 2 课时【教学预案】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回顾革命历史,介绍李大钊。2.学习本课生字词。3.整体感受课文,思考课文按照时间的顺序写了哪些事情,给你印象最深的 是哪件事。4.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的描写,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有感情朗读课文。板块一 介绍背景,检查预习一、话题引入,走进历史。同学们,2019 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我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前举行了盛 大隆重的阅兵仪式,向世界展示日益强大的中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的。李大钊就是其中一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 。这是李大钊 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 1943 年写的一篇回忆录,追忆父亲牺牲前后几件事。二、了解李大钊。3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肖像图)李大钊(1889—1927),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同志,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积极号召人们联合起来,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 反对军阀的卖国行为。他于 1927 年 4 月 6 日被捕,4 月 28 日英勇就义。牺牲那 一年,他才 38 岁。三、学习词语,检查预习。(一) 注意含糊,僻静的读音。(埋头严峻苦刑魔鬼幼稚轻易过度残暴含糊执行占据匪徒避免僻静会意冷笑势定庭锐局安法尖)(二) 请同学们再看最后这几个词语,这些词语写的是谁,你感受到什么?(埋头严峻苦刑尖锐)幼稚 含糊 避免 局势 轻易 执行 僻静 安定 过度 占据 会意 法庭 魔鬼 残暴 匪徒 冷笑四、指导书写。(一) 老师讲解生字的写法。1.留意生字偏旁。“避免”的“避”是走之, “僻静”的“僻”是单人旁。2.提醒容易写错的字。哼,执。 (板书)(二) 学生练习书写。【设计意图: 引入相关资料,了解文章所写的时代背景。落实词语教学目 标,初步感受作者对敌人的憎恨。】板块二 梳理时间,理解文章脉络一、初读课文,梳理脉络。4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追忆 16 年前,作者写了哪些事情呢? 让我们走进课文找一找。(一) 圈画表示时间语句。1.学法指导。课文比较长,先圈出表示时间的语句,有助于我们理清课文的思路。 2. 自主探究。你还能找到哪些表示时间的语句呢? 请你圈画出来。3.梳理归纳。(那年春天,才过了两天,4月6日的早晨,十几天过去了,28日黄昏,第二天,过了好半天,)(二) 指导概括事件。1. 学法指导。老师示范,找出相关语句,并提炼事件的小标题。2. 自主探究。请大家也试试,把各个时间点发生的事情概括成小标题。3.交流分享。4.小结。5.出示第一 自然段,引出本文写法——“倒叙”。6.小结。(板书)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5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二、讨论哪件事印象最深。课文写的这些事,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 请大家思考一下。 (一) 学法指导。1.联系上下文谈体会。老师认为,被捕前让我印象深刻,联系上下文得知,工友阎振三被捕后,局 势越来越严峻,处境越来越危险。亲友多次劝父亲离开北京,他却选择坚守岗位, 坚持工作。2.联系背景资料。结合时代背景讲解严峻的局势,以及父亲坚决留下来的原因。3.学法小结。(二) 互动交流。分享交流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这件事。(三) 小结。不管哪种看法都可以,几件事都让我们印象深刻。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查 阅的相关资料,我们就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设计意图: 围绕课后习题二关于主要事件的思考,把脉络梳理清楚,为 后面体会人物精神品质打好基础。同时联系上下文和相关资料,让学生深入理 解课文内容。】板块三 品鉴语句,感受人物形象一、学法指导。(一) 出示课后题第三题。作者又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来表现父亲的精神品质呢? 下面我们读读 这几个句子,思考一下。(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二) 品读体会第一个句子。6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三) 品读体会第二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四) 品读体会第三句。(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二、 自主探究。上面的句子,我们先找出人物描写的方法,再抓住关键词,体会到了李大钊的品格。请大家再找找类似的句子,体会他的品格。(一) 出示小提示:1. 画句子。 2.想想句子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 3.抓住关键词谈体会。三、互动交流。(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四、小结。通过这些句子,让我们感受到了李大钊的忠于革命,视死如归,坚贞不屈的 品格。板书:忠于革命坚贞不屈【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圈画批注,体会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的精神7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品质和伟大形象。】板块四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一、课堂小结。二、布置作业。1.在写字本上抄写词语表中第 11 课的词语。2.查找资料,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8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板书设计】11 被捕前 被捕时 被审时 被害后十六年前的回忆忠于革命坚贞不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