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表里的生物》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统编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 16 课《表里的生物》 。【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科学精神”这个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类型多样,有寓言故事、 论说性散文、回忆性散文和科幻小说。本文是我国诗人、学者冯至写的回忆性散 文。文章语言平实易懂,主要讲了小时候“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物,所 以对父亲会发声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故事。作者 通过这个故事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也让读者感受到“我” 是一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是个体寻 求知识的动力,也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文章表现了“我”童年时期的好奇 心,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文本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 好奇心,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去探索、发现和思考。【学情分析】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旨在引导 学生初步了解论说类文章常见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不仅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 点,还要有理有据地论证观点。学生在本单元《文言文两则》 中的《两小儿辩日》 中学会了体会人物的观点 和论证的方法; 在学习《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中领悟了课文用具体事例 证明观点的写法并在后续的“小练笔”实践中学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了迁 移运用,掌握了一定方法与策略。本课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时需引导学 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时要找出依据来印证自己的观点并结合自身经验,体会文中的 “我”对身边现象的好奇和关注,能根据文中相关的语句体会人物形象并感受科 学探索精神。已知: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读懂课文内容,并联 系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掌握了一些阅读策略,能够结 合文中心理活动和对话描写,体会人物形象。1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未知: 六年级学生对课文“质疑-猜测-证实”的思维方式与表述方式,还是 不太熟悉,可以运用提取、整合、归纳等方法,学会理清文章结构; 而对于如何 对人物进行评价,要找出依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还需要在 阅读实践中加强巩固。【教学目标】1.会写“脆、蟀”等 8 个生字,会写“机器、钟楼”等 17 个词语。 2.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抓住文中描写“我”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我”是一个 怎样的孩子。4.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培养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文中描写“我”的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感 受人物形象。【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激发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 习惯。【课时安排】2 课时第二课时【开场白】同学们好,咱们又见面了,我是来自广州市海珠区逸景第一小学的语文老师 ——陈愉。今天我将和你们一起继续学习第 16 课《表里的生物》 。请同学们准备好语 文书和笔。在听课的过程中,保持身正,腰直,脚放平,集中注意力,用饱满的 精神来迎接今天的学习。温馨提示: 重点内容不要忘了做笔记!这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默读一遍。学习目标:1.能找出文中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能结合重点语段,感受“我”的探索精神。2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板块一: 巩固旧知,回顾思路一、词语检测,复习导入1.复习检测: 我们先来进行词语的复习(出示看拼音写词语题目) 请同学们 准备好纸和笔,完成下面的“看拼音写词语”的练习,准备好了吗? 开始吧!父亲的表被一层(玻璃) 蒙着,打开表盖,能看到里面有几个金黄色的(齿 轮) ,还会发出(清脆) 的声响,令我惊奇的是,父亲竟然告诉我表里有一只(丑 恶) 而(恐怖) 的蝎子,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 了我的猜测没有错。(PPT 中生词括号加音节)2. 自主检查: 大家检查一下, 自己写正确了吗? 写错的,请在旁边订正。二、回顾旧知,理清思路(师指着屏幕中的思维导图,回顾“我”的思考探究过程)上节课,我们知道作者为了弄明白为什么父亲的怀表会发声,从不断的质疑、 猜测到证实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和探究。【设计意图:在具体语境中看拼音写词语,既加强对第一课时复习情况检查, 巩固重点易错字的字音、字形,又提高了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 回顾作者思考 探究过程,为探究人物形象做好了准备。】板块二: 分享指导,感悟形象一、分享反馈这是上节课后,同学们在学习单上写下的对“我”的评价及在文中找到依据 的语句,我们一起来看看。二、展示交流,点拨评价:1.(出示学生学习单 1、2、3) 有的同学找到的是有关描写“我”的心理描 写的语段,我们可以把这些心理描写前后联系起来,进一步体会“我”的探究过 程。3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出示学生学习单 4) 有的同学还找到了文中关于“我”和父亲的对话, 从中体会到作者的好奇和爱发问。3.(出示学生学习单 5) 还有的同学关注到文章的第一 自然段,发现作者是 联系常见的生活现象得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的观点,感受到“我” 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孩子。同学们能抓住关键的语句,从不同的角度找到依据,你们也是善于观察,爱 思考的孩子呢!4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四、总结方法:同样,我们还可以把文中的人物描写,如对话、心理(PPT 把所有学生学习 单一起出: 统整信息) 等信息统整起来,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印证我 们的观点。【设计意图: 通过学习单典型范例的收集、分享反馈、点拨评价,给予学 生方法指导,为学生接下来的探究搭建支架,让学生在阅读时有了思考的抓手, 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和效能。】板块三: 自主探究,印证观点一、 统整信息, 自主探究学习要求: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圈画并整合相关语句,进一步体会“我”是 一个怎样的孩子,在旁边写上你的批注。二、迁移运用,感悟形象(一)聚焦心理1.交流展示: 现在让我们一起分享大家自主探究的成果吧!有同学关注到心理活动的描写,我们一起来看看:(“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2.紧扣关键词感悟: (A 学生的批注: 从“一天比一天”“吓了一跳”“感 到愉快”这些关键词,感受到了文中的“我”对表里的生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是一个不断探索、执着的孩子”) 这个同学从“一天比一天”“吓了一跳”“感 到愉快”(红色圈圈出键词) 这些关键词,感受到了文中的“我”对表里的生物 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一个不断探索、执着的孩子,再次印证了自己的观点。5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3.结合生活经历感悟: (B 学生的批注: 从这些心理描写中感受到他是个具 有探索精神的人,我还关注到了两个“越”字,在我小时候每当看到电视机在播动画片,总会好奇地想着把机壳给打开看看,想知道里面究竟是否藏着动画片里 的小人,可是爸爸总会严厉地制止……)看,这位同学,同样也找到了文中对“我” 心理描写的语段,抓住了两个“越”字,还结合了生活实际来感悟人物形象。4.指导朗读: 是啊,我们童年时很渴望去尝试做某些事,可却没有得到大人 的许可,那肯定痛苦极了!你们看,随着“我”探究的深入,“我”的心情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好 奇、愉快、痛苦”) 。我们一起来读读吧。(“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5.巩固方法: 刚才我们抓住课文中对我心理描写的相关语句,印证了我们对 人物的评价,他真是一个好奇、爱思考的孩子啊。(二) 关注对话1.关注对话: 还有同学找到了“我”和父亲的两次对话,并前后联系起来,印证对人物的评价,请看:(出示片段) 第 3-8 自然段,第 13— 18 自然段一天,我对父亲说:“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 “只许听,不许动。 ”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小孩儿不许动表。 ”6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 ”父亲回答。“为什么呢? ”我又问。“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蜇你。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2.分享交流: 关注到两次对话中“我”的言行,(PPT“伸出手”“又问” 变红标识) 也印证了“我”是一个善于思考,执着探索的孩子(相机出学生的批 注) 。3.自主评价: 也有的同学把对话中的三个“为什么”联系起来,(PPT“为 什么”变红标识) 认为“我”是一个天真可爱,好奇心很强的孩子。(相机出示 学生的批注) 下面,一起听听父子俩的这段对话吧。(听录音) 此时,是不是觉 得特别亲切而熟悉,有没有勾起电视机前的你回忆儿时富有童真童趣的事呢?4 指导朗读: “我”的心中充满好奇,三个“为什么”透露着“我”的探索 是如此的执着,带上我们的感受把这段对话读一读吧。“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 ”父亲回答。“为什么呢? ”我又问。“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蜇你。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3.总结方法: 同学们,在对人物进行评价时,我们可以在文章里找出不同的 依据整合起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三) 结合实际1.交流展示: 还有的同学把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联系起来,思考得更深入,请 看—— 出示第 1、2 自然段、第 20、21 自然段。 (出示语段、批注)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我有蟋蟀在钵子,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 里。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7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学生的批注——“我”每次的探究都是结合生活实际来思考的,而且都经 过自己的推理和论证才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是一个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2.点评指导: 看,联系文中的开头和结尾,可以看出“我”的每次探究都是结合生活实际来思考的,而且都经过了自己的推理和论证才得出自己的结论。正 是这样一个好奇而爱思考的孩子,当他证实了自己的观点后,该有多么自豪啊! 难怪,他见人就说——(引读) 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 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3.揭示含义: 可是,表里真的有一只活的蝎子吗? 其实当我们读到文章结尾时,我们便知道,这只是作者童年时天真的想法。我们小时候何曾没有过这样幼 稚而有趣的胡思乱想呢——好奇是每个小孩的天性,每个孩子都是小小的探索家 和幻想家。(出示有关孩子“好奇”的漫画: 图配话——“我也可以孵出小鸡来”、 “有一天我会变成超人”、 “给我很多气球,我也要飞到天上去”……)可别小瞧了这些奇思妙想,有时候它们会成为我们探索科学世界的起点呢! 作者冯至就是因为自小爱发问,善思考,不断求知和探索,长大后成为著名的作 家,鲁迅曾称赞他为中国最优秀的抒情诗人。三、归纳方法,印证观点刚才我们联系文中的相关语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统整了有关信息,找 到了不少依据来印证自己对人物的评价,感受到“我”是一个好奇,爱思考,善 于发现,不断探索的孩子。【板书: 好奇 爱思考…… 】(指着板书) 就像我们这个单元的导语所说的: “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 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前后联系,统整信息”学习提示的帮助下,将积 累和习得的各种方法融会贯通,综合运用,从而完成和丰富对人物形象的探究, 体会“我”对身边现象好奇、关注、求证的探索精神,在落实教学重点的同时, 提高了学生的默读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能力。】板块四 推荐阅读,感悟精神8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一、交流分享: 同学们,当好奇心、探索精神和系统的科学知识、不懈的实 践结合起来之后,就会点亮科学智慧之光。前段时间,我们开展了《科学家故事 100 个》 的课外阅读,很多同学利用“广州智慧阅读”平台进行了阅读分享,我 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学生在“广州智慧阅读”平台上的分享截图)评价:陈景润将所有精力都放在钻研数学问题上。瓦特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小时候就是一个好奇心强、爱发明创造的人。 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她有着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品质。茅以升坚持不懈、不畏艰难在波涛汹涌的钱塘江上建桥梁。张衡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在锲而不舍的执着求知中实现了伟大的科学发明。莱特兄弟怀抱热忱,坚持不懈,脚踏实地,最终收获成功。二、推荐故事: 分享了他们的感言,此时此刻,你还想到了哪些具有这样的 科学精神的人或事例呢? 同学们,你们也可以在老师的组织下利用“广州智慧阅 读”平台写下你的感受!三、拓展提升: 是的,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各个领域的科学家们为我们筑 起了一座座科学的丰碑——(ppt 出示《科学家故事 100 个》 中相关科学家图片 及其名言)【设计意图: 通过推荐课外阅读《科学家故事 100 个》 ,结合“广州智慧阅读” 平台的分享,进一步感悟科学家善于观察发现,不懈探索研究的精神。】板块五: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一、课堂总结希望大家葆有好奇心,学会思考,在不断探索中成长,并在成长中有所收获。 课后请大家完成以下作业——二、布置作业:1.交流分享: 你也有和作者儿时类似的经历吗? 课后和大家交流交流。 2.预习第 17 课《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选做:9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你还可以继续阅读叶永烈的《科学家故事 100 个》 ,并在“广州智慧阅读” 平台上分享自己的读书感受。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再见!【设计意图: 基于本课拓展课外阅读,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 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板书设计】16 表里的生物质疑——猜测——证实好奇 爱思考 ……10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