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表里的生物》(第一课时)(优课)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6.表里的生物》(第一课时)(优课)教案

资源简介

《表里的生物》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统编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 16 课《表里的生物》 。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科学精神”这个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类型多样,有寓言故事、 论说性散文、回忆性散文和科幻小说。本文是我国诗人、学者冯至写的回忆性散 文。文章语言平实易懂,主要讲了小时候“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物,所 以对父亲会发声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故事。作者 通过这个故事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也让读者感受到“我” 是一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是个体寻 求知识的动力,也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文章表现了“我”童年时期的好奇 心,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文本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 好奇心,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去探索、发现和思考。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旨在引导 学生初步了解论说类文章常见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不仅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 点,还要有理有据地论证观点。
学生在本单元《文言文两则》 中的《两小儿辩日》 中学会了体会人物的观点 和论证的方法; 在学习《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中领悟了课文用具体事例 证明观点的写法并在后续的“小练笔”实践中学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了迁 移运用,掌握了一定方法与策略。本课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时需引导学 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时要找出依据来印证自己的观点并结合自身经验,体会文中的 “我”对身边现象的好奇和关注,能根据文中相关的语句体会人物形象并感受科 学探索精神。
已知: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读懂课文内容,并联 系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掌握了一些阅读策略,能够结 合文中心理活动和对话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1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未知: 六年级学生对课文“质疑-猜测-证实”的思维方式与表述方式,还是 不太熟悉,可以运用提取、整合、归纳等方法,学会理清文章结构; 而对于如何 对人物进行评价,要找出依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还需要在 阅读实践中加强巩固。
【教学目标】
1.会写“脆、蟀”等 8 个生字,会写“机器、钟楼”等 17 个词语。 2.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抓住文中描写“我”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我”是一个 怎样的孩子。
4.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培养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文中描写“我”的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感 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激发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 习惯。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开场白】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非常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共上一节课,我是陈老师。今天我将和你们一起学习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 16 课《表里的生物》 。请同学们准备好语文书和笔。在听课的过程中,保持身正,腰直,脚放平,集中注意力,用饱满的精神来迎接今天的学习吧。温馨提示: 重点内容不要忘了做笔记!
这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默读一遍。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会写“蟀、脆”等生字。
2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能联系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理清作者“质疑-猜测-证实”的思考探究过程。
板块一: 质疑导入,整体感知
一、读题质疑,了解作者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 16 课《表里的生物》 。读了课题,你 有什么想问的呢?
2.质疑提问: 也许有的同学想问: 表里真的会有生物吗? 表里的生物是什么
呢? 或许有同学还会问: 这表里的生物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看来同学们都是好奇的孩子,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
吧,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第 83 页。
3.介绍作者: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冯至,你们了解他吗? 他可是我国著名的作 家。1948 年,他连续在《大公报》 上发表了三篇讲述自己童年故事的文章,分 别是《表里的生物》 《彩色的鸟》 《猫儿眼》 。
(
冯至(1905—1993)
著名作家。1948
年,他连续在《大公报》
上发表
了三篇讲述自己童年故事的文章,分别是《表里的生物》
《彩色的鸟》
《猫
儿眼》

)
4.导入课文: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表里的生物》 就是其中的一篇回忆性散 文。文章讲述的是他童年时好奇探索,不断求知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学习生词: 课前大家已经做了预习,现在,老师要检测大家词语的掌握情 况。
(1) (出示词语) 这些词语能读准吗? 听老师读。 街心 坚硬 玻璃 齿轮
唯恐 蜇人 丑恶 恐怖
蟋蟀 清脆 猜测 证实
(2) 齿轮 (PPT 出怀表内部构造动图) 看,怀表就是利用被这些小宝石钉 住的大小齿轮间的匀速转动实现计时功能的。文中写到父亲的表里是个美丽的世 界——(出示句子“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 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里的“钉”是多音字,表示动作,要读
3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四声。
(3) 蜇人 丑恶 恐怖 父亲的怀表真好看啊! 可他却告诉我: 表里边有一 只蝎子,一动就“蜇人”。(出示蜇的两个读音、组词) 我们看这个“蜇”也是 多音字,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zh锓海蜇” 。这美丽的怀表里竟然有只蜇人 的蝎子(示“蝎子图片”美丽的世界与蝎子对比,显示丑恶 恐怖) 这真让人觉 得丑恶和恐怖啊!
(4) 蟋蟀 清脆
“蟀”字是形声字,虫字旁表意,右边的“率”表声, 在作者的童年时代, 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玩蟋蟀,斗蝈蝈了。 (出示童年时代玩耍图片)
2.指导书写:
(1) 你们看, “蟀”字是左右结构,虫字旁不要写得太大,右边先写中间 的撇折撇折点,再写两边。
(2) “脆”字要注意右边,最后两笔是横折钩和竖弯钩。
下面请看老师进行范写,请大家在本子上各写一个,注意写字的姿势。写好 了吗?
三、整体感知,概括大意
1.初读感知: 同学们,刚才我们围绕课题,提出了不少问题,下面我们带着 这些问题读读课文,一起在文中找找答案吧。
2.问题反馈: 相信大家都找到答案了,文中的“我”猜测表里有生物,是什 么呢? 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爸爸告诉我是蝎子,是一只又丑恶又恐怖的蝎子。
3.学法指导: 把这些问题弄懂了,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4.概括大意: 你能联系课题,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出示主要内容) 小时候,我一直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因 此,当发现父亲的表也能发出声音时,我便猜测表里有生物。父亲在我的请求下 打开了怀表并告诉我表里有一只蝎子,这让我感到恐怖,但我相信了父亲的话, 并为自己的猜测得到证实而感到愉快。
你们看,联系课题,就能帮助我们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5.关注时间: 文中的“我”对父亲的怀表充满了好奇,围绕怀表提出了疑问 与猜测,从猜测到证实用了多长时间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文章中表
4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示时间的词语。
6.交流展示: 同学们,你们跟老师找的一样吗? (出示课本截图,红色圈出 时间词——小时候、一天、过了许多天、此后、后来) 。
7.小结方法: 借助时间词,梳理时间节点发生的事情,用上过渡语,把句子
串联起来,也能概括主要内容。课前预习的时候,有的同学就是按照这种方法来 概括文章的内容的。 (出示学习单) (PPT 出示方法: 借助时间词概括内容)
还有的同学关注到“我”在探究思考过程中心情的变化,以此来概括内容, 这些方法都不错。 (PPT 出示方法: 紧扣心情变化概括内容)
【设计意图: 本课是作者写的回忆性叙事散文。根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 点,围绕课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梳理课文脉络做了铺 垫。简单介绍作者的资料,让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了初次的认识。在本课生字词 教学中,结合图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指导学生书写易错的生字。结合课后习 题 1,让学生联系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多条线索详细了解事情的来龙 去脉,帮助学生迅速准确把握文章大意。】
板块二: 自主探究,理清思路
一、罗列问题,整合提炼
1.学习要求: 刚才,我们运用不同的方法概括了文章的大意。了解了这是一 个孩子对父亲的怀表引出的一连串发问与思考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浏览课文, 找出文中的“我”提出了什么问题,并思考每个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2. 反馈交流: 大家和老师找到的一样吗? 这些都是“我”提出的问题。
(1) “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
(2) “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
(3) “为什么呢? ”(为什么只许看不许动? )
(4)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 个美丽的世界里呢?
(5)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 3.指导感悟: “我”是在什么情况下一步步提出这些问题的呢?
5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听老师读,边听边思考——
引导读: “我”多么渴望爸爸能把怀表打开让我看看,爸爸却拒绝了,“我” 痛苦极了——“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
爸爸在“我”的请求下打开了怀表,“我”终于看到了表里美丽的世界,高 兴极了,可是, “我”又产生了新的疑问——“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
“我”的好奇心愈加强烈,心中的疑团也越来越大了——“为什么呢? ”(为 什么只许看不许动? )
父亲只许“我”看不许动,还说里面有只蝎子——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 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
“我”实在弄不明白啊——“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
4.提炼整合: 同学们看,这些问题逐层递进,随着“我”探究与思考的深入, 充分表现了“我”对表里生物的好奇。让我感到好奇的就是这些问题:
(
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
)
(
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
(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
二、借助导图,理清思路
刚才我们通过初读课文,知道“我”的观点是: “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 的生物。”(PPT:左边观点框框) 并从爸爸的话中得到证实。(PPT 父亲证实的 框) 。
1.学习要求: 那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进行探究与猜测的呢?
2.学法提示: 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试着把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出示思维导图)
6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3.交流展示: 我们来看看,大家找到了哪些相关的语句?
4.把握依据:
(1) “表里面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 ”针对这个疑问,他的猜测是怎样的 呢? 请看课文第 9 自然段——“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 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从这句话中的“我想”(出示文中句 子,词语变色) 知道这就是我的猜测,因此我们可以归纳为——(“表里边可能有
一个会发声的生物。 ”) 。
(2) “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再请看第 17 自然段, “我”的猜测
是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因此我们可以归纳为——(“表里边有一个生物”)
三、关注表达,找出依据
1.找出依据: 随着“我”探究的深入,又有了新的猜测——(出示第 19 自 然段“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 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从这里的“我只想”“大半”“也许” 可以知道我的猜测是: 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思维导图中加“也许 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2.理清思路: 刚才我们借助思维导图,理清了“我”探究思考问题的过程, 对父亲的怀表里是否有生物,从质疑、猜测到最终得到证实。请跟随老师一起记 笔记。 【板书: 质疑——猜测——证实】
“我”的探究过程看似幼稚,却有着自己的逻辑思路(指板书) ,能基于生 活经验展开想象与猜测。
7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3.初悟形象: 那文中的“我”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出示学习单)
5.交流反馈: 也许有的同学觉得他爱打破砂锅问到底,有的同学认为他是一 个天真可爱,爱思考的孩子。还有的同学说他是一个执着,不断探索的孩子。
【设计意图: 利用导图启发学生思考,通过罗列、提炼问题,引导学生圈 画关键词句,快速提取、整合、归纳信息,理清文章的脉络,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作者“质疑-猜测-证实”的探索思考过程,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利用学习 单人物形象泡泡图,引导学生初步感悟形象。】
板块三: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小结: 童年的“我”好奇而爱思考,这是一个多么天真可爱的孩子啊! 相信在“我”身上,你一定也找到了童年中自己的影子吧。课后,请大家继续阅 读课文,完成今天的作业。
2.布置作业:
(1) 抄写本课生字词。
(2) 默读课文,完成学习单。
8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选做
你也可以继续阅读叶永烈的《科学家故事 100 个》 ,并在“广州智慧阅读”
平台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今天的语文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设计意图: 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从“我” 的探究过程中,感知人物形象,并通过学习单的形式引导学生尝试有理有据地 表达观点,为下节课深入探讨人物形象做好铺垫。】
9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板书设计:
16 表里的生物
质疑——猜测——证实
蟀 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