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作文指导:从材料中提取分论点(课件20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届高考作文指导:从材料中提取分论点(课件20张)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繁花之中再繁华
——从材料中提取分论点的技巧
一般问题症结
01
一个解决策略
02
四种关键技术
03
一个思维工具
04
从材料中提取分论点
一是不会根据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
二是分论点的论证只是素材的堆砌,缺少论证过程或者论证没有说服力。
语文高考作文想要拿高分,只凭一手好字和素材的堆砌可不行,要论点合理、论证得当,所论证的文章才有说服力,也更容易得高分。目前很多学生的作文都面临着这样两个问题:
问题症结
(2021全国卷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 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 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任务提示:
题目中一般都有一个要求“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思考和感悟?”
这意味着你的观点来自于这些材料(甚至包括分论点)
问题所在
1.如果观点与材料无关,或抛开材料,从社会或生活其他方面来总结观点,那就有可能离题或者跑偏。
2.说着说着就跑偏,以至于离题;缺乏针对性,“假大空”套话一堆,没有很好完成题目的“任务”。
3.堆砌大量的事例论据,以至于论证的力量削弱了,缺乏思想的光芒。
解决策略:从材料中解决策略:提炼分论点,这样既能够紧扣材料、时刻不离题,又能有序分论,结构清晰。
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
(2021全国卷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 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直接压缩法
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
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
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
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正面
客观上
反面
态度
自强不息,弱者变强
滥用其强,强者变弱
端正态度,戒骄慎独
(2019全国卷1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
不尊重劳动:我有钱,请人干
现实的角度:(劳逸结合,成就美好人生)
2
不愿意劳动:科技高、有代劳
1
不理解劳动:这么忙、没时间
二、逆向分析法
针对学生“不爱劳动”来谈“必须劳动”的意义:
历史的角度:(劳动结合,创造人类社会)
未来的角度:(劳技结合,
创新未来生活)
问题:论述热爱劳动的必要性时,对于为什么要热爱劳动不能从多层面、多角度来论证。
(广东2021高三一模)当前正处于一个“信息碎片化”时代。阅读各种各样的碎片化信息,成了许多人的日常行为,而传统意义上的整本书阅读,似乎日渐淡出了他们的生活。关于读书,古有“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劝谏良言,今有”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的读书呐喊,而西方也有“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的传世箴言。
校刊《奋斗》举办“毕业寄语”征稿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并联系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一篇文章,向高一高二的学弟学妹们,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的读书呐喊
由结果倒推原因,其中正是由于“阅读”才带来了“精神的发育”,由此得知“整本书阅读能促进人思想的成熟,丰富人精神的境界
三、因果分析法
理清因果条件,找到分论点
自知”比“知人”、“知世”更难。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认识方面的原因,因为“旁观者清,当事者迷”。
二是社会方面的原因,因为“名人受追捧,俗人遭贬斥。”
三是感情方面的原因,因为有人“孤芳自赏”,有人“自惭形秽”。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的传世箴言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那“与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便可以交流思想,传承文化,升华总结一下也就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承。
四、升华总结法
最后一个分论点往往可以扩大范围升华总结
中心论点:宽容可以带来良好社会效果。
宽容是为自己松绑。(个人的角度)
宽容是给别人机会。(他人的角度)
宽容是促群体和谐。(群体的角度)
2021广东一模材料分析小结
古有“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劝谏良言,那反过来讲“三日读书,便觉语言有味,面目可亲”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的读书呐喊
——指整本书阅读有利于提升人们的外在形象(得体,美观)。
——指整本书阅读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境界(优雅,气质)。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的传世箴言。
——指整本书阅读有利于传承人类的优秀文化。(文明,气度)
逆向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
升华提升法
五、三维分析法
利用三维分析的思维工具来分析事物
所谓三维分析法,就是根据立体三维思维工具,从一个点(中心论点)出发,依照一个立体直角的三条线展开分析的方法。三条线即三个角度,分开三条固定的路线,这样设置的分论点永远不犯逻辑错误。所谓三维就是客观维、主观维、行为维(分论点)。
中心论点:理想是引领人们前行的灯塔。
分论点一:建立理想应该充分考虑自己的主客观条件。
分论点二:奔向理想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分论点三:实现理想应该充分鼓励自己的持续再努力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 。 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 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 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利用三维分析法分析2021全国新高考卷
客观维度:身体会变化,万事万物皆处于变化之中,这是客观世界的自然规律。
主观维度:不必沉溺于一时的弱与强,若强者滥用其强也有可能会转而至弱。
行动维度:主观有能动,弱者如果付诸行动,自强不息,也能实现强弱的逆转。
当前正处于一个“信息碎片化”时代。阅读各种各样的碎片化信息,成了许多人的日常行为,而传统意义上的整本书阅读,似乎日渐淡出了他们的生活。关于读书,古有“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劝谏良言,今有”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的读书呐喊,而西方也有“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的传世箴言。
利用三维分析法分析2021广东一模
客观维度:读书可以积累语言改善眼界
主观维度:读书可以提升精神境界
行动维度:读书可以传承高尚文化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利用三维分析法分析2019全国卷
不劳动的原因分析
客观维度分析:不理解劳动的价值,——学习忙,没时间——劳动创造人生
主观维度分析:不尊重劳动的态度——花点钱,请别人——劳动成就人生
行动维度分析:不愿意劳动的行为——有科技,可代劳——劳动创新人生
六、要素分析法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老子《道德经》
真善美、情理法、儒释道、佛法僧、精气神、天地人、你我他、
老中青、文史哲、风雅颂、比兴赋、桃李杏、左中右、归去来、
进退守、战降和,阳光空气水、电子中子质子、矿物植物动物、
教授讲师助教、过去现在将来、起因过程结果,等等。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
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