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阅读理解专项一、现代文阅读敌人的机枪更疯狂了,子弹扑哧扑哧打在董存瑞身边,激起了点点尘土,四周冒起了白烟。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上好几米。敌人的机枪一齐向董存瑞扫射,在他面前交织成一道火网。突然,他身子一震,左腿中了一枪。他用手一摸,全是血。这时,他离暗堡只有几十米了。他隐蔽在一小块凹地里。郅顺义接二连三地扔手榴弹。趁着腾起的黑烟,董存瑞猛冲到桥下。董存瑞看看四周,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儿呢 他想把炸药包放在河沿上,试了两次,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无法炸毁暗堡。就在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1.根据文章内容填一填。道路被封锁→①____________→负伤前行→②__________→解放隆化2.选段2通过对董存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表现了董存瑞__________、________的英雄气概。3.“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这句话写出了董存瑞怎样的形象?分析句子的表达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第1自然段中找出“面”描写的一句话,结合相关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读画“ ”的句子,说说作者写时间的流逝的用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2022年5月25日是董存瑞牺牲74周年的纪念日,让我们再读选段,记住英雄的光辉形象,用一两句话写出此时此刻最真实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时光老人和流浪汉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你是谁?为什么哭?”流浪汉说:“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纸牌,中年时代打麻将,家产都败光啦!如今我①什么都没有了,我真后悔呀!”时光老师看他哭得可怜,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返老还童?”流浪喊抬头将老人打量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②狠下决心,改掉以前的错误,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好吧!”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已变成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着书包呢。他想起自己刚才说的话,便向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路上,看到几个孩子正在玩玻璃球,他不觉手痒了,也挤进去玩了起来。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玩纸牌,打麻将……到了老年,他又懊悔地哭了起来。正巧又碰到时光老人。他“扑通”一声跪下,哀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我做了一件蠢事!”时光老人冷笑着:“( )给你再多的青春,你( )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7.根据短文内容填空。①时光老人让流浪汉______________,是因为流浪汉表示:“假如______________,我一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光老人说自己做了一件蠢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时光老人说的“真正的生命“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把画线的句子换成成语: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9.在最后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10.“笑“有许多种,再写出几种不同的“笑“来。冷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写出几句名言或谚语,说明要珍惜时光,从小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内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的信心。“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匆匆分别了。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1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沉着_________ 会意_________13.给选文加上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14.选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用“ ”画出文中描写父亲神态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16.“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是对父亲李大钊_______的描写,表现了父亲___________。17.体会文中画“﹏﹏﹏”句子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此时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展开想象,续写一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材料残缺的馒头血色黄昏,硝烟滚滚。日军56师团长驱直入,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国军展开决战。距惠通桥不到50千米的泥泞公路上,开来5辆重型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个穿少校制服的大胡子。两小时前,他接到集团军总部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这里,国军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一个师打到不足一个团的兵力了,全体官兵已有4天没进过一口食物,士兵们连枪都端不起来了,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必须再坚守24小时,不惜一兵一卒。卡车在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押车官兵全部下了车,跑去搬石头填炮弹坑,推车,累得气喘吁吁。就在这时候,聚来不少饿得只剩皮包骨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车里有馒头!”顿时,四野的饥民们一拥而上,钻进车厢去抢馒头!大胡子少校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馒头的车前,嘴角抽搐着,双眼滴血,一咬牙将机枪端起来对准饥民,只听一片啪啪地枪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就在这时,大胡子少校的双眼直直盯着车身,然后痛苦地闭上了双眼。在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饿得双眼深陷,骨瘦如柴。一双脏兮兮的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个馒头,双眼惊骇而哀怜地望着大胡子少校。大胡子少校浑身战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着:他丢下机枪,面朝饥民们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哪,前边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4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哇!你们……”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人如石雕一般。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连同她咬过一口的馒头也递上去,说:“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馒头是送到前边去的。这个馒头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请他们吃了多杀鬼子好吗?”大胡子一下抱起小女孩,只一个劲地点头。他将脸贴着小女孩的脸:“你叫什么名字?女孩有气无力地答道:“我叫尤小翠。”大胡子颤声说道□好妹妹□等我们打败了鬼子□我一定要让你吃上又大又白的馒头□一定让你吃饱好吗□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脸上露出稚气的笑。所有的饥民们此时都将抓在手里的馒头默默地送回了车上。然后用最后一点力气抱起一块块填弹坑的石头……车队终于怒吼着向怒江方向冲去……一周后,大胡子少校和耿振华师长来到陷车的地方。大胡子少校手里提着一小袋馒头。耿师长手里也拿着一个馒头,一个发黄的有个缺口的馒头。他们在找一个叫尤小翠的小女孩。一个老大娘将他们引到一座新的小坟包面前,老大娘说:“她家7口人,她是最后一个死去的,她在3天前饿死了!”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咚地跪在新坟前。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号叫:“小翠妹,所有的中国军人会为你报仇!——小日本,中国人是不会死绝的!”34年后,一位国军起义将军临死前拿出一个有个缺口且发黄的干馒头,说:“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小青年们听。”19.在文中的“□”打上合适的标点符号。20.“血色黄昏,硝烟滚滚。”文章开头用了__________的描写方法,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1.文中两次写到 “跪”,说说两次“跪”的不同含义。第一次: 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 __________________22.从文中找出描写人物对话、环境、情节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他们是个怎样的人(感受人物形象)。大胡子少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女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饥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从内容上讲,文章主要写战争,但作者并没有写战争的场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下列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残缺的馒头”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深明大义,用自己的生命支持军队打击日本鬼子的伟大情怀的象征。B.“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这一句话中,“挪”字既表现了小女孩因饥饿极不情愿的样子,又突出了她的害怕心理。C.由“残缺的馒头”可见战争年代中闪烁的人性光芒,值得永远怀念和敬仰。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最后的时刻(节选)江姐梳好了头发,在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过的一身阴丹士林布旗袍,脱下了打着“×”号的囚服。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着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江姐,你的换洗衣服……”一个女同志把江姐的衣服、毛巾、牙刷收拾在一个小布包里。江姐轻轻地接过布包来,看了一眼,又递给那位女同志。“留给大家用吧。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一样。”包落在地上。同牢房的人忍不住悲伤,哭了起来。这时,从走廊里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成群的男同志,戴着手铐,从牢房里从容地走出来,一路上和每一间牢房里伸出来的手紧握着告别。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着大家说:“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①———脸不变色,心不跳!”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门走去。她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同志们,永别了!”“江姐!江②———”人们红肿着双眼,像猛地醒过来似的,忽地一下扑向签子门。江姐和许多男同志,挺立在囚车上面,像去迎接庄严的战斗,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看,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25.本文选自长篇小说《______》,本文的主人公是( )。26.破折号的用法一般有: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题突然转变 C.表示声音延长。文中①处的用法是( ),②处的用法是( )(填序号)27.选文中写到了其他人的哭,下面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主人公崇高的革命精神。 B.表明主人公现在的处境非常危险C.害怕自己也受连累,吓得哭出声来 D.对即将面临死亡的狱友、亲人的不舍28.下面对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挺立”写出革命者哪怕面对死亡,也绝不会向恶势力低头。B.“黎明”、“胜利”等词语写出了他们坚定的革命信念。C.“像……像……”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他们坦然地面对死亡。D.最后一句抓住人物的神态,写出他们乐观的革命精神。29.选文第二自然段中“典礼”在字典中的意思是“郑重举行的仪式”,联系全文,在这里指江姐________,从中看出江姐_________(填一个四字词语)的革命精神。这一精神在第二自然段中具体表现在这些细节上:拍身上的灰尘→( )→( )→( )→试走几步30.文中画“ ”的句子是人物的( )描写,“紧握”一词( )(能 不能)去掉,因为________。参考答案:1. 请求任务 舍身炸暗堡2. 动作 神态 语言 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3.写出了董存瑞视死如归、顶天立地的形象。用“巨人”凸显董存瑞形象高大:对目光细致的描写表现董存瑞坚定的信念。4.面的描写的句子有:“敌人的机枪更疯狂了,子弹扑哧扑哧打在董存瑞身边,地上冒起了点点尘土和白烟。敌人的机枪齐向董存瑞扫射,在他面前交织成道火网。”面的描写句子写出了敌人的凶猛,敌方火力的密集衬托出董存瑞英勇无畏的精神和身手敏捷的特点。5.表现出情况的紧急,在这种情况下董存瑞没有退缩,更突显了他坚定不移、不畏牺牲的英雄形象。6.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无私付出,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7. 返老还童 再给我一个青春 从头学起 狠下决心,改掉以前的错误,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 他不应该相信流浪汉的话,给他一个返老还童的机会 珍惜时间,奋发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让自己的生命有意义,有价值。8. 一无所有 痛改前非9.即使 也10. 傻笑 微笑 嘲笑11.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亩是时间。——歌德12. 冷静 明白13.提审时14.父亲在法庭上的表现。15.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体会:李大钊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能坦然自若,是因为他对革命的事业充满信心。16. 外貌 为了革命宁死不屈的品格,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精神17.这是对父亲的语言描写,能看出李大钊希望妻女能够脱离危险,这是一个革命者作为父亲和丈夫对女儿和妻子的最后关心。18.其实我也很难过,但是在革命理想、事业和家庭之间,我只能选择前者。希望你们能理解我,并且要学会坚强。19.:“ ,,,?”20. 环境 为全文奠定了一种悲壮的感情基调。21. 包含大胡子少校对饥民既同情又无奈的心理,也表现出他对饥民不理解前线艰苦的痛心。 包含大胡子少校和师长对尤小翠饿死的痛心与不安,并带有一种负罪的心理。22. 有情有义 单纯、勇于承受痛苦、深明大义 勇于承受痛苦、深明大义23.文章不直接写战争的场面,通过人物的言行侧面描写表现战争,使故事更加集中紧凑,更能突出文章的主题。24.B25. 红岩 江姐26. A C27.C28.C29. 被转移即将赴死 视死如归 理旗袍上的折痕 擦去皮鞋上的泥污 在镜子前看了一下30. 动作 不能 “紧握着”这个细节,更加能表现人物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精神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