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全册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全册学案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
第一课 人猿相揖别(1)
(站立起来的祖先)
一、预习学案
1、人是由 转化而来,在这一过程中 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 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使用 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3、人类产生大约有 年,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元谋人,距今大约 万年
4、古人类学家认为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是( )
A、劳动 B、直立行走 C、建筑房屋 D、人脑的形成
5、思考题:古猿转化为人受哪些因素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又是什么
二、巩固学案
1、小明想利用暑假时间,实地考察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遗址,他应该去的省市是( )
A、云南省 B、北京市 C、陕西省 D、浙江省
2、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性区别是( )
A、直立行走 B、语言 C、使用火 D、制造工具
3、读图(见课本第5图1---2)分析,探究下列问题
(1)、从第一幅图到第四幅图进化过程中,你认为起推动作用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2)、除了上述因素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这一进化过程?
(3)从该图提供的信息分析,你可以得出哪些重要结论?
第一课 人猿相揖别(2)
(“北京人”的足迹)
一、预习学案
1、 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2、北京人与山顶洞人比较
类别
发现地点
距今时间
外貌特征
使用工具情况
用火情况
社会组织
北京人
面部保留某些猿类特征
原始群居
山顶洞人
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空技术
二、|巩固学案
1、 1987年,北京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下列人类在此遗址生活过的是(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蓝田人 ④山顶洞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下列原始居民中,懂得磨光和钻空技术,并使用骨针的是( )
A、北京人 B、蓝田人 C、元谋人 D、山顶洞人
3、下列生活场景,不可能在北京人中出现的是( )
A、用火烧烤野兽 B、使用打制石器 C、过群居生活 D、以氏族为单位生活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1)
(石镰 与陶器 古老的村落)
一、预习学案
1、早期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的时间大约在 年前,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 ,距今大约 年前
2、以 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被称为新石器时代。这一时代的居民还发明了
用来烹煮和储存食物
3、中国河姆渡居民与半坡居民的原始生活对比
类别
生活
地点
距今
时间
自然环境特征
房屋
形式
使用
工具
种植农
作物
制作的
陶器
河姆渡居民
气候温暖湿润
水网密布
耒耜
半坡居民
气候干燥 降水
较少
石斧
4、思考: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在哪里?
二、巩固学案:
1、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在 时代
2、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 )
A、西亚地区 B、北非地区 C、南亚地区 D、东亚地区
3、河姆渡居民的干栏式房屋反映了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是( )
A、温暖湿润 B、干燥少雨 C、寒冷 D、多野兽
4、下列内容哪些是人类社会在新石器时代出现的重大进步( )
①、通过捕鱼获取食物 ②、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③、以磨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 ④、发明了陶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探究;为何河姆渡居民与半坡居民会有不同风格的建筑房屋?请你分析说明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2)
(精神家园)
一、预习学案
1、绘画艺术:西班牙北部 洞穴 的岩壁画,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狩猎生活。
2、原始舞蹈:代表性出土文物是 。
3、审美观念:山顶洞人用兽牙、海蚶壳等东西做成用来装饰的 。
4、宗教形式:出现了自然崇拜和 等宗教形式,还有 负责宗教活动。
5、科学萌芽:以半坡遗址出土的 为代表,产生了科学知识的萌芽。
二、巩固学案
1、中国的山顶洞人,在兽牙、海蚶壳等东西上钻出小孔,做成项链,这说明山顶洞人已有了( )
A、宗教意识 B、审美观念
C、祖先崇拜活动 D、灵魂观念
2、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已经有了科学知识的萌芽。他们的科学知识来源于( )
A、宗教活动 B、生产和生活经验
C、艺术创作 D、神话传说
第三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预习学案
1、华夏族的人文始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上最早的史诗是《____________》,古希腊的著名史诗是《____________》,它也是重要文学作品。
3、阅读课本并讨论与交流:
(1)《吉尔伽美什》和《荷马史诗》所记载的事可信度如何?为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传说?
(3)这些传说有什么史料价值?为什么?
4、阅读华夏族的“人文始祖”部分思考:
(1)黄帝和炎帝为什么称为华夏族的人文始祖?他们有哪些贡献?
(2)关于黄帝和炎帝的传说中哪些比较可信?理由是什么?
(3)如何看待“禅让制”?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二、巩固学案
1、华夏族的人文始祖是 ( )
A、盘古 B、禹 C、启 D、黄帝和炎帝
2、我国远古时期民主推举部落英明首领的制度称为 ( )
A、王位世袭制 B、民主制度 C、禅让制 D、嫡长子继承制
3、原始社会“天下为公”的根本原因是 ( )
A、人们觉悟高 B、生产力水平低 C、氏族中的血缘关系 D、产品多
4、思考:黄帝和炎帝为什么称为华夏族的人文始祖?他们有哪些贡献?
综合探究一:保护我们延边的古老文明
一、预习学案
1、1987年,我国的____________遗址被联合国进行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2、文物保护中面临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矛盾。
3、我们到北京旅游,可以参观到的古人类遗址是 ( )
A、元谋人遗址 B、蓝田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4、北京人遗址面临列为“濒危遗产”的原因有 ( ) ①、重视不够 ②、技术落后 ③发生地震 ④都是与人类无关有自然原因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5、为什么要保护北京人遗址?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6、课文P20的三个案例中分别遇到了哪些矛盾?当地人是如何解决的?如何看待他们的做法?
二、巩固学案
1、社会调查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丹城在发展中,也同样出现了保留古建筑与建设现代化间的矛盾,你认为该如何解决?
3、课后延伸:调查本地文物古迹情况,并写一篇调查报告。(全班可分为几个小组进行调查)
第二单元 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 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1)
(尼罗河的赠礼)
一、预习学案
1、世界上的古老文明大都产生于 地区的大河流域,古代 、 、 和 都受惠于大河母亲的哺育,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成就。
2、埃及位于 ,气候 ,终年雨量稀少,尼罗河是唯一的水源,它全长 千米,是世界 长河.
3.    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公元前15世纪时,埃及成为一个地跨 的军事大帝国.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 所灭.
4.在亚洲西部有一条弧形的狭长地带,有人称它为 ,在该地的东部奔流着两条
大河:     和     ,两河流经的地区被称     .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
5.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     统一了两河流域,定都  .
二、巩固学案
(一)选择题
1、最先在两河流域南部定居下来,并建立了很多小国的是( )
A、希伯莱人 B、波斯人 C、日耳曼人 D、苏美尔人
2、下列有关古代埃及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埃及大部分领土位于非洲东部 ②、埃及气候干旱,终年雨量稀少
③、尼罗河是埃及惟一的水源 ④、尼罗河谷地区一度是当时世界最富裕的地区
⑤、约公元前3000年开始,尼罗河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小国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⑤
(一)问答题
为什么说尼罗河与古代埃及文明息息相关?
2.看图(课本25页)回答问题:
1图中弧形的狭长地带被称作什么?
2两河流域的早期居民有哪些?
3对照现在的世界地图,看一看,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这片土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哪个国家?试比较这个国家和古巴比伦赖以生存的主要地理因素?
第一课 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2)
(中华民族的摇篮)
一、预习学案
1.古代印度文明发源于南亚次大陆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流域,公元前________年就出现了城市国家,其著名历史遗址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在中国黄河下游地区,在距今约5000年前的古城遗址中发现了_________,表明这时代的中国巳开始向金属时代过渡;发现了_________,被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3.在古印度文化中,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__.
4.说说:中国印度之所以成为文明古国,具备哪些良好的自然条件?
5迄今为止,中国考古专家有哪些重大发明可以证明中国在距今5000年左右就开始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二、巩固学案
1.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距今:( )
A.5000多年 B.4000多年 C.3000多年 D.2500多年
2.不属于公元前六世纪的是:( )
A.波斯灭古埃及 B.佛教产生 C. 印度半岛逐渐统一 D.商朝建立
3.佛教的诞生地是: ( )
A.古代 B.古希腊 C.古埃及 D.古代印度
4.长江中下游地区雨水丰富,水网密布,气候温暖,最适合宜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A.小麦 B.水稻 C.粟 D.
5、 结合本课文的内容,分析四大文明古国的形成有何共同点?
第二课 早期国家的形成(1)
(城市开始出现 王权神圣)      
一、预习学案
1._______的出现,也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2.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位于西亚幼发拉底河东岸的_______城;古印度保留最完整的古代城市遗址是位于印度河流域的__________ 城;二里头则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城市,考古专家认为它可能是_______朝的都城.
3、 古埃及国王被称为________,既是行政首脑,又是军事首领,兼任宗教领袖;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自称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大禹在_________召见各部落首领,接受他们的朝贡,划“九州”,禹的儿子_________继承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_______,王权逐步加强.
4、 另一方面二里头遗址是在河南省偃师县发现的,河南省简称_____,省会在_______。
5、“法老”是希腊语的音译,意为“宫殿”,是古埃及人对国王的尊称,古埃及法老又自称是________之子,是神的化身.
6、世界上发现最早用石墙的农业部落是在________地区;最早发现有城墙和护城河的城市是在两河流域的__________地区,它就是__________城.
二、巩固学案
1、下列哪个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
A、国家出现 B、农业部落 C、贫富分化 D、陶器的出现
2、相传把全国分成“九州”的人是( )
A、尧 B、舜 C、禹 D、启
3、摩亨佐.达罗是( )
A、古印度的城市 B、古希腊的城市 C、古埃及的城市 D、古巴比伦的城市
4、在古代埃及,太阳神的化身被称为( )
A、法老 B、国王 C、皇帝 D、君主
1、早期国家的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往往将王权神圣化.说说四大文明古国体现神圣王权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2、早期城市共同点有哪些?与现代城市相比有哪些异同点?
第二课 早期国家的形成(2)
(分化的社会 军队与刑法)         
一、预习学案
1.在古埃及,处在社会最底层的是 ,他们大多来源于 ,处境十分悲惨。
2.在古代印度,形成了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称为 。第一等级是 ,
第二等级是 ,第三等级是 ,第四等级是 。
3.在中国的商朝, 是最高统治者,社会的主体是 ,奴隶主要来源于 和

4. ,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这部法典的正文有 条。
二、巩固学案
1.阿曼丽的父亲在当地是一位父母官,口碑不错。他们一家应该属于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的(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2.古代早期国家用来保卫政权的国家机器是( )
A金字塔 B军队 C刑法 D文字
3.简述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主要内容。
4.为什么说《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请至少列出三条理由。
第三课告别野蛮(1)
(从刻划符号到象形文字   宏大的工程和精湛的技巧)
一、预习学案
1.埃及人在公元前3000多年创造了 文字,它有一定的 。
2.人们把西亚苏美尔人创造的文字称为 。
3.商朝时期, 之风盛行。其结果用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 。这些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 。
4.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在今天 一带,共有约 座。最大的是
的金字塔,现高 米。而他儿子 的金字塔旁还匍匐着一尊巨大的 。
5.古代巴比伦创造的建筑奇迹 ,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6. 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二、巩固学案
1.“楔形文字”曾在哪个地区广泛传播?( )
A. 东南亚 B. 南亚 C. 西亚 D.北非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 开始。( )
A. 夏 B. 商 C. 西周 D.春秋
3. 关于金字塔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埃及国王的陵墓 B. 有八十座 C.在亚历山大港一带 D.最大的是胡夫的金字塔
4.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出土于( )
A. 华北平原 B. 东北平原 C. 成都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5. “楔形文字”书写材料是(     )
A. 纸张 B.羊皮 C. 甲骨 D.泥板
6、问答题:我国已知最早的文字是什么?出现于什么时期?其历史地位如何?
第三课告别野蛮(2)
(古老的科学探索)
一.预习学案
1.古埃及人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_______,后来的罗马历法以及我们今通用有公历都源于这种历法;__________的人们编制了太阴历,发明了七天一星期的制度.
2.古埃及人在制作___________的过程中.初步知道了________的知识,懂得血液循环与心脏跳动的关系,并开始__________治病.
3.古代_________人发明包括零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经_____________人传到欧洲,因此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二、巩固学案
1.现在我们把一天分为24小时,一小时分为60分钟,一分钟分为60秒,发明这种计时法的是(  )
A.古埃及人   B.两河流域的人们   C.印度人   D.中国人
2.很早就能计算等腰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的面积,还能推算出圆周率为3.16.他们是( )
A.古埃及人   B.两河流域的人们   C.印度人   D.中国人
请说说古埃及人在历法,医学和几何学的成就.
第三课告别野蛮(3)
(宗教的奥秘)       
一、预习学案
1.古埃及是一个_______的国家.
2. _________原本只是一个小部落的地方神明,后来逐渐成为王国人保护神,法老们还往往以__________自居,以加强自己的权威.
3. 佛教产生于________的印度,创始人是_________________.
4. “佛”意为_________的人,是对佛教创始人的尊称,___________的意思是________隐修者.
5. 佛教宣扬__________,反对________的等级制度.
二、巩固学案
1.中国人喜欢在春天、“十一”黄金周去外地旅游,黄金周为七天,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一星期。下列与星期制度的起源有关的是( )
A古代埃及 B两河流域 C古代中国 D古代印度
2.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描绘的“如来佛”神通广大。下列与佛教中的“如来佛”有关的是( )
A乔达摩·悉达多 B荷马 C孔子 D黄帝
3.简述佛教产生的时间,地点,创始人,教义及其传播的情况.
综合探究二 感悟沧桑巨变        
一、预习学案
1.一百万年至五十万年前,在今天的______________省(该省简称_________)境内生活着一群远古人类,我们称之为_________。
2.蓝田附近的__________两岸,是周、秦以来历代定都之地.
二、巩固学案
1.观察课本P45页插图,回答问题:
1.) 远古时代蓝田人生活的环境怎样?
2.) 远古蓝田人生活的地方现在的情况又怎样?
3.)你认为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第三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上)
第一课 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1)
(早期爱琴文明与城邦国家)
一、预习学案
1、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古代希腊出现两个最重要的城邦:________、_________。
2、公元前5世纪,__________当政时期,雅典的民主制达到极盛。最高权力机构是______负责处理城邦日常事务的机构是“__________”。最高司法机构是__________。
3、某人欲游览欧洲最古老的文明遗址,应建议他去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希腊 D、意大利
4、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的斯巴达青年男子的终身职业只可能是( )
A、经商 B、种地 C、当兵 D、教书
5、你认为雅典与斯巴达在政治、经济方面有哪些不同之处?
二、巩固学案
1、古代雅典政治制度中最有代表性的方面是( )
A、军事制度高度发达 B、民主制度高度发达 C、商业贸易高度发达 D、专制统治
2、传说中的米诺斯王宫反映了哪一区域“爱情文明”的成果( )
A、雅典 B、迈锡尼 C、斯巴达 D、克里特岛
3、“儿童在7岁时就要开始军事训练,女孩也要练习跑步、投矛等,以便将来成为强壮的母亲”,这段话描述的是那一地区的情况( )
A、罗马 B、雅典 C、斯巴达 D、日耳曼
4、阅读下列材料:
伯利克里在演讲辞中这样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淹没无闻。”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请完成:
(1)材料中的“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是真的吗?这里所说的“全体公民”充其量是指什么人?
(2)这种民主政治对古代人类文明有何贡献?
第一课 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2)
(从共和国到大帝国)
一、预习学案
1、古罗马文明兴起于________北岸的_________半岛。经历了三个时代:王政时代、__________时代、__________时代。
2、公元前2世纪,罗马取得了__________世界的霸权。到2世纪,罗马成为一个地跨__________三洲的大帝国。__________年,西罗马帝国被_________人所灭。
3、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到公元2世纪,统治范围曾经囊括整个地中海和不列颠的帝国是( )
A、埃及 B、罗马 C、雅典 D、斯巴达
4、法西斯主义是指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实行武力侵略和民族压迫的政治表现。“法西斯”一词最早起源于( )
A、古代埃及 B、古代巴比伦 C、古代希腊 D、古代罗马
5、古罗马人有什么特征?这与罗马帝国的形成有没有联系?
二、巩固学案
1、2世纪时,被称为“罗马人的小澡盆”的是( )
A、黑海 B、里海 C、地中海 D、波罗的海
2、罗马帝国取代罗马共和国的标志性事件是( )
A、罗马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B、公元前2世纪,罗马取得了地中海世界的霸权
C、罗马统一了整个意大利半岛
D、公元前27年,屋大维自称共和国的“元首”,独揽大权
3、“条条大路通罗马”这种说法体现的是古罗马的( )
A、雕塑艺术 B、建筑风格 C、科技成就 D、以罗马为中心的交通网
4、学习完古罗马的历史后,同学们都为罗马由最初的共和国成为地跨三洲的罗马帝国的辉煌而慨叹。一个同学整理了一段笔记,你看看有哪三处错误?并改正。
公元前8世纪,罗马在地中海北岸的希腊半岛中部兴起。公元前509年,罗马帝国建立,后统一了整个意大利半岛。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霸主。公元前27年,凯撒夺取政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取代,到公元2世纪,罗马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1)错误: 改正
(2)错误: 改正
(3)错误: 改正
第一课 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3)
(西方文化之根)
一、预习学案
1、辉煌的________和_________文明,造就了西方文化之跟。现代西方人使用的“哲学”一词来自古希腊语,它的原意是“__________”。古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
2、罗马的《__________》是罗马法和欧洲法学的渊源,也是近代西方各国法律体系的基础。
3、2007年12月22日晚的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群星闪耀,广受关注的国家大剧院举行盛大开幕音乐会,大剧院为中外戏剧提供了高质量的展示舞台。你知道欧洲戏剧起源于( )
A、古希腊 B、古罗马 C、古埃及 D、中国
4、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奥运会起源于( )
A、希腊 B、罗马 C、印度 D、巴比伦
5、辉煌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造就了西方文化之跟。请根据所学知识,在括号内填写国家名称。
(1)阿基米德 ( )
(2)希罗多德 ( )
(3)《十二表法》 ( )
(4)欧洲戏剧的故乡 ( )
(5)凯旋门 ( )
二、巩固学案
1、罗马法是古罗马留给后人最重要的成就之一。下列四部法典中,属于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的是( )
A、《汉莫拉比法典》 B、《法经》 C、《十二表法》 D、《摩奴法典》
2、罗马法制定和实施的根本目的是( )
A、缓和阶级矛盾 B、为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C、适应帝国贸易发展的需要 D、为了扩大帝国的势力
3、“辉煌属于希腊”希腊之所以能够孕育高度的民主政治,其原因不包括( )
A、小国寡民的体制 B、亚非文明的营养
C、平民和贵族的不断斗争 D、马其顿的侵略
4、阅读下列材料:
《罗马法》泛指古代罗马社会整个历史发展时期的全部法律,是古代奴隶社会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它包括自罗马国家产生至西罗马帝国灭亡期间的全面法律,也包括东罗马帝国的部分法律。《罗马法》是伴随罗马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不断积累与完善的。
请完成:
(1)、《罗马法》的渊源是什么?
(2)、《罗马法》在法学史上有怎样的地位?
(3)、你认为罗马统治阶级为什么要制定和完善法律?
(4)、除罗马法外,再举一项古罗马留给后人的成就。
第二课 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1)
(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
一、预习学案
1、日耳曼人在原西罗马帝国的土地上建立起了许多王国,其中的________最为强大。800年,罗马教皇为查理举行了加冕仪式,标志着_________帝国的诞生。
2、基督教的创始人是__________,创立时间为__________,创立地点是__________,其经典称为《__________》。
3、下列日耳曼人建立的国家中,和查理曼帝国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意大利 B、英吉利 C、法兰西 D、德意志
4、基督教起源于( )
A、法兰克王国 B、巴勒斯坦地区 C、查理曼帝国 D、古罗马
5、分析后来基督教和早期的基督教相比有了什么变化。
二、巩固学案
1、在中世纪的欧洲,思想上占统治地位的是( )
A、佛教 B、犹太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2、下列西欧主要封建国家中形成途径不同于其他三国的是( )
A、法兰西 B、意大利 C、德意志 D、英吉利
3、日常生活中,与中世纪欧洲人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市集 B、教会 C、军营 D、学校
4、欧洲中世纪有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请完成:
(1)、请问这句谚语的意思是什么?
(2)、这句话反映了哪个地区,什么时代的情况?
(3)、这种情况是怎样形成的?
第二课 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2)
(领主的庄园与市民的城市)
一、预习学案
1、庄园中有公共牧场、耕地、壕沟、磨坊、________、封建主的_________和农奴的住宅。
2、从11世纪起,新兴的城市不断涌现巴黎和__________不仅成为政治中心,也是商旅云集的经济和贸易中心;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对外贸易十分繁荣,__________则以手工业享誉欧洲。
3、在中世纪的德国有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句话对__________最具有吸引力( )
A、商人 B、封建主 C、教会 D、农奴
4、为了保护同行手工业者的利益不受外人侵犯,城市中手工业者成立了一种新的社会组织( )
A、教会 B、行会 C、帮会 D、盟会
5、与领主的生活比较,当时农奴的生活和社会地位是怎样的?
二、巩固学案
1、在欧洲中世纪的庄园中劳动者主要是( )
A、农奴 B、农民 C、地主 D、贵族
2、12世纪时西欧最大的城市是( )
A、热那亚 B、伦敦 C、威尼斯 D、巴黎
3、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复苏时间和当时新兴起来的以手工业享誉欧洲的城市分别是( )
A 、11世纪 威尼斯 B 、12世纪 巴黎
C 、11世纪 佛罗伦萨 D 、11世纪 纽约
4、在中世纪欧洲的乡村有一道独特的风景。在这道风景里面有高高的城堡、神秘的教堂、古朴的磨坊、碧绿的牧场、广阔的田野。绝大部分生活用品都能自己生产。生活在里面的人,可以自己耕种土地,有自己的住宅。
请完成:
(1)这道独特的风景是什么?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它是一个“世外桃源”吗?为什么?
(3)划线句子“生活在里面的人”是指谁?他要摆脱这种身份,按照惯例,他可以怎么办?
第三课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一、预习学案
1、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_____,其教徒被称为______,所信奉的经典是__________。
2、新兴的阿拉伯国家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外扩张,到______世纪中叶,阿拉伯已发展成为地跨__________三洲的大帝国,其首都是__________。
3、伊斯兰教教历纪年的元年开始于( )A、默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B、穆罕默德被迫出走麦地那 C、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D、穆罕默德逝世
4、我们所熟悉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出自( )
A、《天方夜谭》 B、《聊斋志异》 C、《荷马史诗》 D、《格林童话》
5、你知道阿拉伯数字是什么人发明的?它们为什么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呢?
二、巩固学案
1、中世纪对加强亚、非、欧三洲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起了巨大作用的是( )
A、各国政府使节 B、阿拉伯商人 C、伊斯兰教传教者 D、基督教会
2、阿拉伯帝国的都城在( )
A、德黑兰 B、巴格达 C、麦加城 D、君士坦丁堡
3、伊斯兰教是在整个阿拉伯半岛处于分裂状态中创立的,这在当时最重要的意义是
A、促进了阿拉伯文化的繁荣 B、为动乱中的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
C、加强了阿拉伯与其他地区的联系 D、为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4、古代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有哪些方面的突出成就?列举你所知道的主要成就。
5、
创立时间
创始人
主要区域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综合探究三 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
一、预习学案
1、我们通常把人类在地表上活动的产物叫做________。
2、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他们留下的大量宗教景观,为我们认识文化的__________提供了很好的窗口。
3、从民族的角度,基督教的创立者是( )
A、古代印度人 B、犹太人 C、阿拉伯人 D、美洲人
4、世界各地的文化是( )
①多元的 ②开放的 ③单一的 ④封闭的
A 、① ③ B、 ② ④ C、 ① ② D 、① ④
5、与领主的生活比较,当时农奴的生活和社会地位是怎样的?
二、巩固学案
1、按历史的先后顺序,佛教传播的路线是( )
A 、中国—印度—日本 B、 日本—中国—印度
C、 印度—日本—中国 D 、印度—中国—日本
2、下列属于佛教文化景观的有( )
① 、阁楼 ②、 佛塔 ③ 、寺院 ④、 教堂
A 、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同是佛教建筑,为什么在不同的国家建筑风格却有很大的差异?这说明了什么?
4、(1)、为什么中国寺庙大殿对面往往有戏台,而西方天主教堂前面却是广场?
(2)、为什么中国南方,戏台和神位放在同一座建筑里,而北方却分别是两座建筑?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第一课 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1)
(礼乐文明的确立)
一、预习学案:
1、西周统治阶级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工具,用来维护_______,巩固统治。
2、______________的确立,为中华民族的长期延续打下了根基。
3、西周礼乐制度的实质是维护_______制度。
4、与《封神榜》中的“洒池肉林”、“炮烙之刑”有关的统治者是 ( )
A、夏王桀 B、商王纣
C、周厉王 D、秦始皇
5、分封制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之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这是在评价 (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6、西周等级制度中,属于统治阶级的有: ( )
①天子 ②诸侯 ③卿大夫 ④士 ⑤农民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二、巩固学案:
1、商朝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的残暴统治,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____灭商。
2、商朝分封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和商代的贵族。
3、宗法制是根据_______来确定继承权力的制度,实行______________制。
4、思考:西周分封制有什么作用?与宗法制的关系如何?有什么作用?
第一课 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2)
(变革与争霸)
一、预习学案:
1、春秋五霸是指_________、宋襄公、_________、秦穆公、_________、________。另一说是将前说中已经列出的两位换为_________、_________。
2、春秋时期,出现了_________和_________,促进了生产发展,也推动了社会其他方面变化。
3、战国时期,各国先后掀起了变法运动。如楚有________变法,魏有_________,但最有名的是_________,它使该国成为_________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4、战国七雄中,位于西方的国家是               (  )
A、楚国   B、赵国  
C、齐国   D、秦国
5、商鞅变法内容中触犯了旧贵族利益的是            (  )
A、建立县制   B、承认土地私有
C、奖励军功   D、奖励耕织
6、“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
A、齐桓公  B、周文王 
C、越王勾践  D、吴王夫差
二、巩固学案
1、商鞅用_________的办法取信于民。
2、战国七雄是指_______、_______、燕、_____、赵、魏、韩。
3、当时位于今山东的国家是_________,该国统治者曾召集_________,周天子派人参加,承认了他的霸主地位。
4、探究: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
第一课 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3)
(百家争鸣)
一、预习学案:
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___________,诸子百家中,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正统思想的是___________。
2、法家的集大成者是___________,代表作是《___________》。
3、被后世称为亚圣的人是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
4、填表:
学派
代表
时期
主张(主要观点)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二、巩固学案:
1、诸子百家中,其主张和我们当今爱好和平的主张一致的是       (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兵家
2、其主张能体现今天所提倡的人人都有受教育权利思想的是       (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兵家
3、后人常常将其与孔子并提的人是                  (  )
A、荀子    B、庄子   C、孟子    D、孙子 
4、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可以说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什么在当时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
第一课 从封建邦建国到一统天下(4)
(秦朝一统)
一、预习学案:
1、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将货币统一为____________。将文字统一为____________,后发展为____________。这促进了____________发展。
2、公元____________年,秦王___________统一中国,建立___________,都城___________。
3、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             (  )
A、夏朝           B、周朝
C、秦朝           D、汉朝
4、灵渠沟通的两大水系是                     ( )
A、长江、黄河        B、淮河、长江
C、长江、珠江        D、淮河、珠江
5、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大多修建于                 ( )
A、夏朝           B、战国时期
C、秦朝           D、明朝
6、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
二、预习学案:
1、皇帝称号最早出现于                      ( )
A、夏朝           B、战国时期
C、秦朝           D、汉朝
2、秦始皇修筑灵渠的目的是                    ( )
A、防御越族         B、灌溉农田
C、运输军粮         D、调配水资源
3、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评价秦始皇:“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根据所学知识,试评价秦始皇?
第二课:汉唐盛世(1)
(新的大一统)
一、预习学案
1、公元前209年 、 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2、公元前202年, 建立汉朝,定都 ,历史上称为西汉。
3、西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历史上称为“ ”
时期,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4、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 ”,管理天山南北的西域事物,从此这一地区正式归入西汉的版图。
5、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 , ”的建议,从此 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
6、汉武帝统治时期,曾两次出使西域的是( )
A、张骞 B、卫青 C、霍去病 D、董仲舒
7、颁布“推恩令”,解决西汉王国问题的是( )
A、汉景帝 B、汉文帝 C、主父偃 D、汉武帝
二、巩固学案:
1、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是(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2、古书记载“骞始开通西域道也”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张骞( )
A、促进了内地与西域的交流 B、为开发西域作出了贡献
C、是最早发现西域的人 D、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3、活动探究题:
电视剧《汉武大帝》讲述了汉武帝54年的统治历程。前无古人的巨大功业,使汉武帝成为历史发展的道路上的一座罕见的高峰,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颗耀眼的巨星。他的雄才大略使汉朝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汉武帝在位时在政治上和思想文化上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除了以上两个方面外,汉武帝还在哪些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国家的大一统。
(3)汉武帝的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作用?

(4)试着用一句话来评价汉武帝。
第二课:汉唐盛世(2)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一、预习学案
1、公元25年, 称帝,定都 ,历史上称为东汉。在他统治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好转,史称"      "
2、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280年, 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
3、三国鼎立中的三国是指
4、思考题: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对历史发展起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二、巩固学案
1、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孝文帝是哪族人( )
A、匈奴 B、汉族 C、鲜卑族 D、女真族
2、“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其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这是诸葛亮在著名的《隆中对》中的一段话,文中“江东”指的是( )
A、魏国 B、蜀国 C、吴国 D、晋国
3、著名的《隆中对》是指诸葛亮为( )分析形势和制定相应对策
A、曹操 B、孙权 C、刘备 D刘秀
4、一位同学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节目网上答题,他回答的题目是:请说出三国鼎立局面最后形成是在( )
A、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结束 B、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
C、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 D、公元222年,孙权称王建立吴
5、材料分析题;
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 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1)上文中的“皇帝”指谁?他进行改革有什么历史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位皇帝要改革鲜卑族的哪些方面?
第二课:汉唐盛世(3)
(帝国新政)
一、预习学案
1、581年, 建立隋朝,定都 。 年,隋灭陈,统一中国,结束了 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618年, 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唐太宗在位时期继续沿袭和完善了隋朝的 制和 制
二、巩固学案:
1、“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朝时之所以能让出身贫寒的读书人进入统治者阶层,主要是得益于( )
A、分封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
2、唐朝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受辖于 ( )
A、尚书省 B、门下省
C、内史省 D、中书省
3、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元盛世 D、贞观之治
4、思考题:唐太宗统治时期,采取了哪些政策与措施,使唐朝开始出现强盛的局面?
第二课:汉唐盛世(4)
(盛唐气象)
一、预习学案
1、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生产继续发展,史称有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
2、唐时生产工具的改进是指使用 和 。
3、 ,使唐朝由强盛转衰落。
二、巩固学案
1、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在( )统治的历史时期是
A 、唐太宗 B 、武则天 C、唐玄宗 D、 唐中宗
2、唐朝经济繁荣,商业发达,( )成为一座国际性大都市
A、长安 B、洛阳 C、扬州 D、成都
3、赏析唐诗,回答问题: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
“四郊未宁静, 垂老不得安……. 忆昔少壮日,迟回竞长叹。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杜甫《垂老别》
(1)、《忆昔》《垂老别》分别反映了唐朝哪一时期怎样的社会现实?
(2)、上述社会现实出现的原因分别是是什么
(3)、对比两段历史,你有什么感悟?
第二课:汉唐盛世(5)
(盛世文化)
一、预习学案
1、西汉史学家 撰写了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2、唐朝时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两位是 和 。
3、 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代表人物为 、 、白居易。
4、被后人称为“书圣”的是东晋 。被称为“诗圣”是唐朝诗人 。
二、巩固学案:
1、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 A、 司马迁的《史记》 B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C、 班昭的《后汉书》 D、 班固的《汉书》
2、“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称赞下面哪一位艺术家的( )
A、王羲之 B、顾恺之
C、颜真卿 D、阎立本
3、思考题:请你分析一下唐朝时出现盛世文化的原因有哪些?
第二课:汉唐盛世(6)
(丝绸之路与大运河)
一、预习学案
1、从 往西,经过河西走廊,往中亚、西亚,直达欧洲的交通大道,中国的丝绸等物品可以运到古罗马,这就是著名的
2、大运河以 为中心,自北而南分为 、 、邗沟和 四段。
3、思考题: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什么重要作用
二、巩固学案:
1、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其中流经现在浙江省的一段是( )
A、邗沟 B、江南河
C、永济渠 D、通济渠
2、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 ( )
A、长安和印度 B、敦煌和印度
C、长安和罗马 D、敦煌和罗马
3、材料分析题:唐朝著名文学家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另一位诗人胡曾也写了一首诗:千里江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会。
(1)上述诗中提到的“此河”与“千里江河”均指哪条河?下令开凿者是谁?
(2)你是如何评价“此河”开凿的?
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1)
(农牧文化的交融)
一、预习学案:
唐朝灭亡后, 流域相继出现了五个朝代,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
还有十个国家,历史上将这一分裂动荡时期,合称为“ ”。
2、两宋时期的中国,仍处于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 文化和
文化在相互征战与和议中碰撞、融合。
3、订立“澶渊之盟”时的宋朝皇帝是( )
A、宋太祖 B、宋真宗 C、宋徽宗 D、宋钦宗
4、南宋的都城在( )
A、 汴京 B、临安 C、 洛阳 D、大都
二、巩固学案
1、南宋的都城在今天的( )
A、浙江杭州 B、河南开封 C、江办南京 D、陕西西安
2、毛泽东在《沁园春.雪》写到:“一代天骄……只识弯弓射大雕”。在这里“一代天骄”指得是( )
A 、 忽必烈 B 、成吉思汗 C、唐太宗 D 、汉武帝
3、中国历史上,从唐朝灭亡到北宋建立之间的分裂动荡时期称为( )
A 、春秋战国 B 、五代十国 C 、三国时期 D 、两晋时期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末雪;臣子恨,何时灭!……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词中的“靖康耻”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简述作者的主要事迹。
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2)
(传统城市的新气象)
一、预习学案
1、 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2、宋代时, 、 之间的界限消除了,市场散布在官邸、民宅之间,店铺集中的地方形成繁华的商业街区,北宋都城 的商业富商云集。
3、中国经济重心完成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转移是在( )
A 、唐代 B 、北宋 C 、 南宋 D 、元代
4、北宋时期兴起,后业发展为著名的瓷都的是( )
A、 苏州 B、 A福州 C、泉州 D、 景德镇
二、巩固学案
1、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是在 时期开始流传的 ( )
A、 南宋 B、 唐朝 C、 东汉 D、 元朝
2、宋朝时期,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在中国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这个新品种是( )
A、 胡萝卜 B、 占城稻 C、 粟 D、 葡萄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说明了我国古代经济出现了什么样的重大变化?
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3)
(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
预习学案
1、宋代城市中,大型的综合娱乐场所叫做“ ”;在那里,艺人们围出比较固定的演出场所,叫什么“ ”。上演的节目中最吸引观众的是 。
2、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 、 、 等,在宋元时期都有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3、杂剧源于( )
A、 三国时期 B、 南北朝 C、 隋唐时期 D、宋金时代
4、 我国目前发现的第一枚商标出现在( )
A、 唐代 B、五代 C、 宋代 D、 元代
二、巩固学案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反映的节日是( )
A、 元宵节 B、 春节 C、 端午节 D、 中秋节
2、世界上的最早的纸币 “交子”出现在( )
A、 唐朝 B、 北宋 C、 南宋 D、 明朝
3、宋元前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
A、 四川地区 B、 杭州地区 C、 长安地区 D、 上海地区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贸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
《燕翼治谋录》
材料二:潘楼街……南通一巷……是金银财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北,门面光阔,网址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新封丘门……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瓦肆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纸花、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东京梦华录》
北宋都城东京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联系材料一、材料二,说说当时东京城市生活的繁华景象
(3)瓦子中专供演出场所叫什么?列举其中的几项娱乐活动。

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4)
( 文人的世界)
一﹑预习学案
宋元时期文人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倾注到绘画创作中去,形成融诗、书画一体的
“ ”。梅、 、竹 成为人们最爱描绘的景物。
2、元曲包括 和 。
3、元代戏剧作家中,最著名的是 ,他的一部著名悲剧作品是《 》。
4关汉卿的代表作品是( )
A、《窦娥冤》 B、《天净沙.秋思》 C、《西厢记》 D、《红楼梦》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的作者是( )
A、苏轼   B、关汉卿  C、李白  D、杜甫
二﹑巩固学案
1﹑《三字经》﹑《百家姓》等童蒙读物在民间广泛流行得益于( )
A、造纸术的改进  B、印刷术的发展  C、识字率的提高 D、政局的稳定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出自( )
A、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B、王安石的《元月》
C、关汉卿的《窦娥冤》 D、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
材料选自谁作的哪首词?
  
该词感叹的是哪一段历史?
请你将该词补充完整,并说说你从中获得哪些感悟?
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5)
(古代科技的典范)
一、预习学案: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
2、指南针,又叫罗盘针,最早出现于我国___________时期。
3、我国元代妇女___________流落海南岛,向黎族人学会了___________的先进技术,回乡后使___________成为棉纺织中心。
4、棉布成为我国人民的主要衣料是在                (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5、为近代印刷术的发明奠定了基础的是               (  )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6、思考题:我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有什么重要贡献(或者说影响)?
二、巩固学案:
1、被“水手之友”传遍四方的发明是               (  )
A、造纸术、   B、造纸术、  C、印刷术    D、指南针
2、火药被广泛应用于战争是在                   (  )
A、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3、发明转轮排字盘的人是                     (  )
A、蔡伦     B、黄道婆     C、王桢     D、毕升
4、材料:英国人李约瑟说:中国在3——13世纪之间保持了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水平。请分析宋元时期,中国有哪些领先于世界的科技。
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6)
(开放与交流)
一、预习学案:
1、元朝时设立___________管辖西藏事务。元朝时最大的港口是___________。
2、元朝时威尼斯商人___________来到中国,并写下了《___________》。
3、元朝时,在西方,成为中华文明象征的是          (  )
A、造纸术   B、指南针   C、丝绸   D、长城
4、中国古代疆域最为辽阔的朝代是              (  )
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5、材料分析:泉州古港图上,画有大量的大小船只和各国的商人;泉州在历史悠久的伊斯兰教清真寺,蕃客的墓碑几乎到处可见,阿拉伯文和汉文合壁。
(1)根据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元代泉州是个怎样的城市?
(2)上述材料反映了元代怎样的特征?
巩固学案:
1、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一部分是在              (  )
A、秦朝   B、汉朝     C、元朝    D、清朝
2、改变了战争方式的发明是                 (  )
A、造纸术   B、指南针   C、造纸术、   D、印刷术
3、请举例说明元代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
综合探究四 过年:感悟身边的传统
一、预习学案:
1、汉族最隆重的节日是____________。新年习俗起源于____________(朝代),到____________时,才正式确定农历____________为一年的开始。
2、一些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节日。如彝族的____________、傣族的____________、维吾尔族的____________等。
3、下列民俗活动中,不属于春节的是               ( )
A、吃粽子    B、祭祖 C、包饺子   D、放爆竹
4、正式将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是              ( )
A、夏朝     B、西周 C、秦朝    D、新中国成立后
5、下列近邻中,和我们一样要过春节的国家有           ( )
①日本  ②印度  ③朝鲜 ④越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巩固学案:
1、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在我国一些节日对国外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的同时,一些“洋节”也漂洋过海,传入我国,请写出几个你知道的“洋节”,如:___、___、____。
2、下列节日中,我们要进行扫墓活动是在             ( )
A、春节    B、中秋节 C、端午  D、清明节
3、春节贴春联的习俗开始于                   ( )
A、夏朝    B、西周 C、秦朝   D、唐朝
3、思考题:
春节是我们最看重的节日,每年在春节期间都要安排许多活动,有人说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了。
(1)请说说春节期间有哪些传统民俗活动?同时说说自己在节日期间所感受到的民族传统有哪些?
(2)对年味越来越淡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