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和县一中教学开放日
课题:《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授课教师:张小二
授课班级:高二(21)班
授课时间:2012年11月30日
上午第三节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 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
◆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能力目标
◆ 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坚强的发展历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力量
◆ 善于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感悟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感受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增强对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2)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顾全大局的情感,坚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信念。
(3)认同爱好和平、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优良品格,保持艰苦奋斗、积极进取。
二、教学重点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三、教学难点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从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理解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四、教学方法
综合运用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并要求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合作探究。
(1) 结合中华民族各个时期产生的具体民族精神,感悟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以具体民族精神对社会和人产生的深刻影响,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以合作探究、分组发言的方法让大家增强对民族内涵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设计】
第六课我们了解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感悟了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认识中华文化,学习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中华民族精神。
【新课教学】
提问1、概括本框内容——目的:理清学生思路,增强整体印象。
提问2、结合中国社会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谈谈产生的突出的具体民族精神——目的:从具体民族精神的作用中体会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
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优秀的传统中华文化之中
提问3、以奥运精神为例说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我们可以把它总结为是三个动词加三个名词。
维系——精神纽带
支撑——精神支柱
推动——精神动力
——是中华民族之魂。
提问4、以航天精神为例说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中华民族精神集中表现了中华文化的力量,是中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把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分成五个部分,分组进行合作探究。每组承包一、两个部分,分析每个内涵的内容,尽量多地列举出反映该内涵的诗、成语、典故、名言警句或突出事件——目的:增强对民族内涵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问题5、阐述爱国主义,突出其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地位。
问题6、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其他四个方面的关系。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提问7、 以中日岛屿之争和十八大这两个社会热点为例谈谈怎样体现我们的爱国主义。
——说明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2)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3)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问题8、谈谈新时期青年学生应该怎样爱国呢——一方面增加学生的爱国意识,另一方面引出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4)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了解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明确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其基本内容。我们要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在实际行动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把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
六、教学板书:略
七、课后作业: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