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效课堂 源于优教突破点 7 坐标图像题例 1.C 例 2.C 例 3.B突破点 8化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例 1.B 例 2.A 例 3.A 例 4.A突破点 9 文字信息题例 1.A突破点 10综合型选择题例 1.B 例 2.A 例 3.C突破点 11 其他考点例 1.B 例 2.B 例 3.B 例 4.C 例 5.C真题1.A 2.C 3.B 4.B 5.B6.D 7.B 8.D 9.A 10.B模拟题1.C 2.A 3.B 4.C 5.D6.A 7.D 8.C 9.B 10.A第 12 讲 实验探究题突破点 1气体的制备、干燥、收集和性质探究MnO2例 1.(1)水槽、集气瓶、导管; (2)①B→D→F;②2KClO3==△===2KCl+3O2↑;(3)①气泡冒出;形成一段水柱; ②1 偏大; 2 不受影响; 3C。16高效课堂 源于优教MnO2例 2.(1)长颈漏斗;试管; (2)可以控制反应速率;2H2O2=====2H2O+O2↑;浓硫酸;(3)不能; (4)C; (5)a; (6)A。突破点 2物质组成与性质的探究例 1.【实验探究】(1)红;(2)H、O;(3)①CO;②不成立;③干燥 CO 气体;④黑色粉末逐渐变红;⑤CO2+Ca(OH)2═CaCO3↓+H2O;【讨论交流】在尾部放一个燃着的酒精灯;【拓展延伸】C。例 2.【猜想与分析】Ⅲ;氧化钙能与水反应;【实验与事实】实验一:Ca(OH)2; 实验二:CaCO3;【原理与呈现】CaCO3+2HCl═CaCl2+CO2↑+H2O;Ca(OH)2+CO2═CaCO3↓+H2O;【实践与应用】肥皂水。突破点 3 物质变质的探究例 1.(1)托盘天平;左;(2)2;1;(3)NaOH、Na2CO3;Na2CO3、NaHCO3.突破点 4 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例 1.【猜想与假设】NaCl、CaCl2、Ca(OH)2。【验证与探究】Ⅱ;Fe2O3+6HCl═2FeCl3+3H2O。【表达与交流】加熟石灰中和至中性(合理即可)。【归纳与总结】反应物是否有剩余。【拓展与延伸】NaCl、CaCl2、NaHCO3。突破点 5 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探究例 1.【猜想】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实验】(1)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现象 结论称量的红砖粉的质量仍为 0.2g 溶液中有气泡放出 猜想Ⅰ、Ⅱ不成立;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猜想Ⅲ成立.(2)砖粉可以做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3)2H2O2 2H2O+O2.(4)证明红砖粉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继续探究】常温下,取两份 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 0.2g 的 MnO2 粉末和红砖粉粉末(或写颗粒大小相同的 MnO2 和红砖粉),(控制 2 个变量)比较冒泡速率(或相同时间收集氧气体积或收集等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结论是相同条件下,用 MnO2的催化效果比红砖粉好.17高效课堂 源于优教真题MnO21.(1)①2H2O2=====2H2O+O2↑;②B、C、E;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2)①过氧化氢溶液中有水分子;②二; (3)MnO2。△2.(1)量筒; (2)2KMnO4=====K2MnO4+MnO2+O2↑;a、i、h;b、g、o、l;(3)c、f、j、n; (4)①Ⅱ;Ⅲ;②先通氢气;③装有碱石灰、铁粉的球形干燥管。3.预测 预测的依据 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①能够与含 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 取少量 NaHSO4 溶液于试管中,滴入 BaCl2 溶液,如果观察到白Ba2+的盐反应 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色沉淀生成,则预测成立②能够与碱反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 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少量酚酞,然后滴加硫酸氢应 应生成水 钠溶液,如果观察到溶液先变红色,然后变无色,则预测成立。③能够与碳酸 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反 取少量 NaHSO4 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碳酸钠溶液,如果观察到有盐反应 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气泡产生,则预测成立。模拟题MnO21.(1)2KClO3==△===2KCl+3O2↑;(2)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3)FeS+H2SO4=FeSO4+H2S↑; b。2.【讨论与交流】CO2 【猜想假设】Na2CO3;【实验探究】>;红; 【归纳与总结】错误;Na2CO3 溶液也呈碱性;【探究与拓展】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就是生成 CO2 的质量:26.6g+178.8g+150g﹣351g=4.4g设 26.6g 固体混合物中 Na2CO3 的质量为 x,反应需要氯化氢的质量为 y,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 z。Na2CO3+2HCl=2NaCl+H2O+CO2↑106 73 117 44x y z 4.4g106 44 73 44 117 44= = = 解得:x=10.6g y=7.3g z=11.7gx 4.4g y 4.4g z 4.4g26.6g 混合物中含有氢氧化钠的质量为:26.6g﹣10.6g=16g则 16g 氢氧化钠完全反应需要氯化氢的质量为 a,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 bNaOH+HCl=NaCl+H2O40 36.5 58.516g a b18高效课堂 源于优教40 36.5 40 58.5= =16g a 16g ba=14.6g b=23.4g7.3g+14.6g∴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14.6%150g11.7g+23.4g实验最终所得 351g 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100%=10%351g答:26.6g 固体混合物中 Na2CO3 的质量为 10.6g;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4.6%;实验最终所得351g 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10%.第 13 讲 推断题突破点 1 常见的有特性的物质例 1.(1)Fe2O3;CuSO4; (2)Fe+CuSO4═Cu+FeSO4; (3)①、③; (4)Fe2O3+6HCl═2FeCl3+3H2O。突破点 2 常见物质的特殊用途例 1.(1)H2SO4 (2)CuO+2HCl═CuCl2+H2O 置换反应(3)Na2CO3+Ca(OH)2═CaCO3↓+2NaOH (4)单质高温例 2.(1)CaO,Na2CO3; (2)碳酸钙,CaCO3=====CaO+CO2↑;高温(3)CO2+C=====2CO,2NaOH+Cu(NO3)2=Cu(OH)2↓+2NaNO3;(4)置换反应; (5)改良酸性土壤。突破点 3 物质的类别例 1.(1)AgNO3,HCl,H2SO4,H2O;(2)Fe+2AgNO3=Fe(NO3)2+2Ag; (3)有白色沉淀生成.突破点 4 物质的俗名或主要成分例 1.(1)CaCO3; (2)改良酸性土壤; (3)置换反应; (4)NaOH+HCl=NaCl+H2O.突破点 5 特征反应点燃例 1.(1)CO (2)CH4+2O2====CO2+2H2O (3)带火星的木条 (4)产物是水,无污染(热值高)例 2.(1)Cu(OH)2,F 是 CO2; (2)复分解反应; (3)Cu+2AgNO3=Cu(NO3)2+2Ag; (4)冶炼金属.19高效课堂 源于优教第 12 讲 实验探究题中考考试说明对实验的要求如下:①初步学会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粗盐进行提纯;②初步学会 O2 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③初步学会 CO2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④初步学会金属的某些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⑤初步学会燃烧条件的探究;⑥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⑦初步学会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⑧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 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⑨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⑩能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进行安装连接以及安全操作。深圳市近 3 年中考化学实验探究考点分析: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第 12 题: 第 12 题: 第 12 题:O2的实验室制法 CO2、O2 的实验室制法 O2的实验室制法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气体的干燥、结晶、常见化肥的种类 催化剂的实验探究O2的化学性质 第 13 题:金属生锈条件探究突破点 1 气体的制备、干燥、收集和性质探究1.发生装置的选择:固固加热型、固液常温型。2.收集装置的选择: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3.气体的干燥(1)酸性干燥剂——浓硫酸:不可干燥碱性气体,如 NH3;(2)碱性干燥剂——碱石灰或固态烧碱:不能干燥酸性气体;(3)中性干燥剂——无水氯化钙。注意:固体干燥剂一般置于干燥管中;浓硫酸一般置于洗气瓶中。113初三化学春季课程例 1.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 E 图中所用的三种仪器的名称 、 、 (可以不按顺序)。(2)小刚同学欲在实验室以仪器 B 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填写仪器序号字母);②用氯酸钾制备氧气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小强同学欲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然后利用氢气测定某氧化铁样品中含 Fe2O3 的质量分数(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D1→C→D2→D3(D1、D2、D3为三个浓硫酸洗气瓶)。①在装药品之前,检查仪器 A 气密性的具体操作步骤是:连接好装置后,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关闭分液漏斗的开关,用热毛巾捂住锥形瓶的上部,若发现水中有 ,且拿开热毛巾后,导气管内 ,说明装置不漏气。②小强欲通过测量反应前后 D2 浓硫酸洗气瓶的质量变化,测算氧化铁样品中含有 Fe2O3 的质量分数。试验中,在其他操作正常的条件下,若下列情况出现,请你对测算出的结果与实际值相比较,并作出判断(用“偏小”“偏大”“不受影响”之一填写下列空白)。Ⅰ.若装置中不连接 D1,则测算结果将 ;Ⅱ.实验开始时,小强在没有加热之前就通了一会氢气,则测算结果将 ;Ⅲ.用 A 装置制取 CO2,如果制取的气体含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希望利用 D 装置除去,应该把浓硫酸溶液换成下列的 。A.水 B.澄清石灰水 C.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例 2.液氨是氨气加压降温液化而成的,氨气(NH3)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请根据如图所示回答:(1)写出所标仪器的名称:①是 ,②是 。(2)A、B 两装置均可供实验室制取氧气,与 A 装置相比较,用 B 装置的优点是 。114高效课堂 源于优教写出用 B 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若用 D 装置来干燥氧气,则 D 内应装的干燥剂是 (选填“固体氢氧化钠”或“浓硫酸”)。(3)在不做改动的情况下,C 装置 (选填“能”或“不能”)用来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4)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写装置对应的字母)。(5)若用 D 装置来收集氨气,则气体应从 (选填“a”或“b”)通入。(6)若选用 KClO3 和 MnO2 加热制取氧气,要从反应后的残余物中回收 MnO2,以下①~④的操作步骤,你认为正确的顺序是 。①洗涤 ②烘干 ③过滤 ④溶解A.④③①② B.④③②① C.①②④③ D.①②③④突破点 2 物质组成与性质的探究1.物质的组成(1)考查内容:以气体成分分析、溶液中溶质成分和白色固体中物质成分的确定为主。(2)考查方向:①装置的连接;②物质除杂(提纯);③仪器的作用;④物质的检验。2.物质的性质(1)考查内容:以考查 CO2的性质,金属、酸碱盐的性质为主,根据 CO2 的性质可拓展到 SO2的性质。(2)考查方向:①根据装置的设计分析压强的变化,依据压强的变化判断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②分析所加入试剂的作用;③设计实验方案。例 1.人被蚊虫叮咬后,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使叮咬处又痛又痒。化学小组同学对蚁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查阅资料】Ⅰ.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 HCOOH;Ⅱ.蚁酸在隔绝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实验探究】(1)向盛有蚁酸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 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2)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 元素,推测出一种生成物是水。(3)另一种生成的氧化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①猜想Ⅰ:该气体是 CO2;猜想Ⅱ:该气体是 。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图的装置。115初三化学春季课程②实验时装置 A 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Ⅰ (填“成立”或“不成立”)。若猜想Ⅱ成立,则:③实验时装置 B 的作用是 。④实验时装置 C 中的现象是 。⑤实验时装置 D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存在明显的缺陷,处理方法是 。【拓展延伸】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不会选择的物质是 。A.苏打水 B.肥皂水 C.食醋 D.氨水例 2.某饮用水中含有较多的碳酸氢钙[Ca(HCO3)2],属于硬水,煮沸时会有水垢生成,实验小组欲探究该水垢的主要成分。【猜想与分析】分析 Ca(HCO3)2与水的元素组成,该水垢的主要成分可能是 。Ⅰ.CaO Ⅱ.Ca(OH)2 Ⅲ.CaCO3 Ⅳ.Ca(OH)2和 CaCO3小强同学认为该水垢中不会存在 CaO,理由是 。【实验与事实】实验 现象 解释或结论将适量的水垢和水装入试管中,Ca(OH)2微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充分振荡后静置,用滴管取上层实验一 紫色石蕊溶液不变色 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不清液于小试管中,然后再向小试变色说明水垢中一定没有管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按如图所示方案进行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水垢消失,溶液澄清;玻 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 CO2 生成,实验二璃片上澄清石灰水变 则水垢中一定含有浑浊【原理与呈现】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二中有关反应的化学反应原理:; 。【实践与应用】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在日常生活中,可使用 来检测饮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116高效课堂 源于优教突破点 3 物质变质的探究1.氢氧化钠的变质(1)NaOH 要密封保存的原因:①吸收空气中的 H2O 而潮解;②吸收空气中的 CO2而变质,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变质后生成了 Na2CO3。(除杂:滴入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至无沉淀产生,过滤)(2)存放不严密的 NaOH 的成分:①没有变质:滴入稀 HCl(或 Ca(OH)2、CaCl2)溶液,无气泡(白色沉淀)产生;②部分变质:加入 CaCl2(或 BaCl2)溶液,目的是检验并完全除去 Na2CO3,过滤,取少量滤液,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③全部变质:加入 CaCl2(或 BaCl2)溶液,目的是检验并完全除去 Na2CO3,过滤,取少量滤液,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2.氢氧化钙的变质(1)是否变质:取样,滴入稀 HCl,有气泡产生则变质;反之则没有变质。(2)部分变质:取样,加水溶解,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则含有 Ca(OH)2;另取样滴入稀 HCl,产生气泡,则含有 CaCO3,即部分变质。(3)全部变质:取样,加水溶解,滴入酚酞,不变红色,证明不含有 Ca(OH)2;另取样,滴入稀 HCl,产生气泡,证明含有 CaCO3,即全部变质。注意:因 Ca(OH)2微溶于水,则不溶于水的滤渣不一定全部是 CaCO3,可能有未溶解的 Ca(OH)2。例 1.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原溶质质量分数 16%)是否变质,同学们提出了多种方案,其中一种方案设计如下:【查阅资料】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接触可能发生的反应:2NaOH+CO2═Na2CO3+H2O;Na2CO3+CO2+H2O═2NaHCO3;NaOH+NaHCO3═Na2CO3+H2O【假设猜想】Ⅰ.该溶液未变质,溶质成分只有 NaOH; Ⅱ.该溶液已变质。【实验探究】向一定质量的洁净烧杯中加入 m1 g 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硫酸 m2 g(硫酸足量),充分反应、冷却后称量。根据溶液总质量 m 判断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试结合该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进行上述实验使用的称量仪器名称是 ,称量时,烧杯应放在该仪器的 盘。(2)实验探究中,烧杯内溶液总质量 m 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的对应关系是:m <(m1+m2)g,猜想 成立; m =(m1+m2)g,猜想 成立。(3)补充完善猜想Ⅱ:如果该溶液部分变质,溶质的成分为 (填化学式,下同);如果该溶液完全变质,溶质成分可能为 Na2CO3 或 NaHCO3 或 。117初三化学春季课程突破点 4 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1.考查内容:围绕一个或多个化学反应,依据物质的性质,判断可能的生成物,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剩余。2.判断不合理的猜想:①猜想的物质中含有反应物中未涉及的元素;②猜想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3.提出猜想的理论依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4.提出猜想的方向:①只含生成物;②含生成物和一种过量的反应物。例 1.甲、乙两同学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所示实验:甲同学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乙同学实验时观察到有气泡发生。之后甲、乙同学将反应完成后试管中的溶液都倒入洁净的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提出问题】废液杯中溶液的溶质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Ⅰ:废液中含有的溶质为 NaCl、CaCl2;猜想Ⅱ:废液中含有的溶质为 NaCl、CaCl2、HCl;猜想Ⅲ:废液中含有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验证与探究】甲同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则猜想 正确;乙同学取少量的废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氧化铁粉末,发现溶液变黄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都认为将该溶液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最佳方法是 。【归纳与总结】确定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了要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 。【拓展与延伸】乙同学在实验完毕后查阅资料得知:少量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能产生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HCl═NaCl+NaHCO3),那么在【猜想与假设】中存在第 4 种猜想的可能,则猜想 4:废液中含有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118高效课堂 源于优教突破点 5 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探究1.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不仅仅是加快反应速率,有些催化剂可以减慢反应速率;2.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3.催化剂具有选择性,既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唯一”的。二氧化锰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和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其他物质也可以,只是催化效果不一样。4.确定某一物质是否能作某一反应的催化剂,主要看催化剂“一变、两不变”的规律:“一变”:改变反应速率,不能认为只是加快反应速率;“两不变”: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由于催化剂参与了反应,因此其形状等物理性质可能发生变化,但其化学性质不变。5.在确定某一物质是否是反应的催化剂时,要有以下思路:(1)该反应能发生;(2)加入该物质后反应速率改变(可以是加快,也可以是减慢),在实验设计上可设计定量实验来验证;(3)验证该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没有变化;(4)验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没有变化。例 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将过氧化氢滴在红砖粉上会产生大量气泡,于是猜想红砖粉是否能起到类似于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呢?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猜想】Ⅰ.红砖粉不是反应的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均不变;Ⅱ.红砖粉参与反应产生氧气,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Ⅲ.红砖粉是反应催化剂,反应前后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用天平称取 0.2g 红砖粉,并取 5mL 5%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注:红砖粉不溶于水,通过过滤可与水分离)(1)填写下表:步骤③的现象 步骤⑥的结果 步骤⑦的现象 结论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复燃 猜想Ⅰ、Ⅱ不成立;猜想Ⅲ成立(2)步骤①、③做对比能得到 。(3)写出上述有关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步骤⑦重复实验②、③的目的是 。【继续探究】从上述实验中得出红砖粉是反应的催化剂。但红砖粉与二氧化锰哪一个催化效果更好呢?请119初三化学春季课程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比较红砖粉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真题1.(2018·深圳)小明进行 H2O2溶液制 O2 的实验探究。结合下列过程,回答有关问题:(1)MnO2 作催化剂向 5mL5%的 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 MnO2,立即产生大量气泡。①写出用 H2O2 溶液制备 O2 的化学方程式: 。②用上述反应原理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 O2,从所给装置图中选择并组装一套装置,其连接顺序为: → → (填标号)。为了确保实验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③检验 O2 的方法是 ,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收集的气体为 O2。(2)FeCl3 溶液作催化剂向 5mL5%的 H2O2 溶液中加入 2 滴一定浓度的 FeCl3 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已知】FeCl3 溶液中主要含有三种微粒:H2O、Fe3+、Cl 。【问题】哪种微粒对 H2O2溶液的分解起催化作用?【假设】假设一:可能是 H2O;假设二:可能是 Fe3+;﹣假设三:可能是 Cl 。【分析】①假设一不可能成立,理由是 。【实验】操作 现象其他条件不变,向 H2O2 溶液中加入 NaCl 溶液 无明显变化其他条件不变,向 H2O2 溶液中加入 Na2SO4溶液 无明显变化其他条件不变,向 H2O2 溶液中加入 Fe2(SO4)3 溶液 立即产生大量气泡【结论】②假设 成立,而假设一和另一种假设不成立。(3)催化剂比较从循环利用的角度分析, (填化学式)更适合作该反应的催化剂。120高效课堂 源于优教2.(2018·东莞)根据如图(省略夹持仪器)回答问题:(1)仪器 e 的名称是 。(2)用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制备并导出氧气的装置应选取的仪器是 c、h、 (填序号),收集氧气(用于做铁丝燃烧实验)应选取的仪器是(填序号)。(3)用锌粒和稀盐酸制备 H2(可随时使反应发生或终止)应选取的仪器是 (填序号)。(4)氢化钙(CaH2)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 H2,是野外工作人员便携燃料的来源。课外小组同学利用(3)中产生的 H2 与金属钙反应制取 CaH2(见图 2)。请回答:①洗气瓶中 m、n 应选下列的 、 (填序号)。I.NaHCO3 溶液 Ⅱ.NaOH 溶液 Ⅲ.浓硫酸②为防止钙被氧化,在加热钙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③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防止空气中的 O2、CO2、水蒸气与玻璃管中 Ca 或 CaH2反应,必须在导管末端再连接的装置是(说出仪器名称及所装试剂) 。3.(2018·广州)硫酸氢钠(NaHSO4)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请预测其化学性质,说明预测的依据,并设计实验验证。限选试剂是:NaHSO4 溶液、BaCl2 溶液、FeSO4 溶液、Na2CO3 溶液、NaOH 溶液、稀盐酸、酚酞溶液、紫色石蕊溶液、镁条、碳粉、氧化铜。预测 预测的依据 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①能够与含 Ba2+的盐 取少量 NaHSO4 溶液于试管中,滴入 BaCl2 溶液,反应 如果观察到 ,则预测成立。②能够与,如果观察到(填物质类别)反应,则预测成立。③能够与 ,(填物质类别)反应 如果观察到 ,则预测成立。121初三化学春季课程模拟题1.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1)若实验室用 A 装置制氧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 B 或装置 C 都可用来制二氧化碳,其中装置 C 的优点是: ;(3)常温下,硫化氢(H2S)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水溶液叫氢硫酸,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常用硫化亚铁(FeS,固体)与稀硫酸来制取 H2S,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 E 装置收集 H2S 气体,则 H2S 气体应从 端通入(填“a”或“b”)。2.某实验小组为检验露置在空气中的 NaOH 固体是否变质并确定其组成,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讨论与交流】(1)NaOH 能与空气中的 (填化学式)发生反应生成 Na2CO3;(2)Na2CO3 的水溶液呈碱性。【查阅资料】(3)NaOH 在空气中不会转化成 NaHCO3;(4)CaCl2、NaCl 的水溶液均呈中性。【猜想假设】猜想一:固体全部为 NaOH;猜想二:固体全部为 ;猜想三:固体为 NaOH 和 Na2CO3的混合物。【实验探究】将待检测固体溶于水配成溶液,按以下两种方案进行实验:方案一: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 pH 试纸上,测得 pH 7(填“>”、“<”或“=”),说明猜想一成立;方案二:取该溶液少许,往其中加入足量 C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待沉淀不再产生,过滤,再往滤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 色,说明猜想三成立。【归纳与总结】方案一的结论 (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探究与拓展】为进一步确定原固体的组成,该实验小组的同学称取 26.6g 待检固体,按如图所示过程实验(步骤②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请参照图中提供的数据计算:122高效课堂 源于优教(5)26.6g 固体混合物中 Na2CO3的质量。(6)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7)实验最终所得 351g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扫码答疑解惑12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赢在中考】中考化学 二轮专题复习学案 第12讲 实验探究题.pdf 参考答案(pdf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