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国建筑的特征【学习目标】1.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2.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学习重点】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学习难点】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学习拓展】科普作品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作品。“科普”一词就是指“科学普及”。科普作品传统上以文字或图画作为基本载体。不过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科普作品也常常以视频媒体等其他形式出现。科普作品的主要功能和目的就是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它有以下特点:1.科普作品所述内容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性。2.科普作品具有一定的娱乐性、普及性、可读性和通俗性。3.科普作品在陈述专业科学知识时要求把握一定程度的严谨性。4.科普作品允许适当地虚构作品情节、人物、环境等等,已增加可读性。【学习过程】一、作家作品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大学,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 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梁思成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二、自学设计1.纠正注音。帷幕( ) 屋脊( ) 接榫( ) 穹窿( )埋怨( ) 埋葬( ) 翘起( ) 翘首以盼( )点缀( ) 辍学( ) 厦门( ) 高楼大厦( )角色( ) 凤毛麟角( ) 门槛( ) 直栏横槛( )哺育( ) 殷( )代 殷( )红2.分辨词义(1) 磨坊 船舫 额枋(2) 房檩 仓廪 凛冽3.把握全文脉络,理清线索:第一层( 至 )第二层( 至 )第三层( 至 )第四层( 至 )三、合作探究1.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2.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3.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达标检测】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帷幕(wéi) 屋脊(jī) 翘起(qiào) 翘首以盼(qiáo)B.埋怨(mán) 接榫(shǔn) 厦门(xià) 高楼大厦(xià)C.点缀(zhuì) 辍学(chuò) 角色(jiǎo) 凤毛麟角(jiǎo)D.穹窿(qióng) 哺育(bǔ) 门槛(kǎn) 直栏横槛(jià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宫殿庙宇 直言不违 和颜悦色 随声附和B.如鸟斯革 回廊抱厦 额枋梁架 宣宾夺主C.砖石墁地 繁文缛节 高潮迭起 叠床架屋D.招摇装骗 梳妆打扮 世外桃源 桃园结义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B.党中央一声令下,广大医务工作者同仇敌忾,立即奔赴抗击“非典”“禽流感”的第一线。C.汉语有些字的构词能力强,认识了常用字便认识了许多词,但其中许多词仍不可以望文生义。D.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4.你家乡有哪些房屋建筑?它们在哪些方面保留了中国建筑的传统风格?PAGE3/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