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把答案写在题后表格中)1.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我们说他已经是“人”而不是“猿”了,主要理由在于 A.下肢比较强壮 B.用手制造工具 c.大脑得到发育 D.居住在洞穴中2.《礼记·礼运》载“昔者……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吞吃的意思) 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下列最早打破“茹毛饮血”现象的可能是 A.半坡人 B.河姆渡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3。华夏文明起源于距今约四五千年的黄河流域。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是 A.炎帝和蚩尤 B.黄帝和大禹 c.炎帝和黄帝 D.禹和启4.下列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著作中,最能反映古希腊文明的是 A.《吉尔伽美什》 B.《荷马史诗》 C.《史记》D.《一千零一夜》5.某班级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古印度历史,涉及到“种姓制度”时,下列台词不正确的是 A.“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理所当然位居第一等级” B.“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c.“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 D.“我很苦恼,我爱上了一个上一等级的姑娘,但我们不能步入婚礼殿堂”6.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许多日耳曼人的国家纷纷建立。下列当代国家同古时日耳曼人和日耳曼人国家有关的是 ①英国 ②法国 ③德国 ④埃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⑧④7.8世纪中期,唐朝都城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与此同时,亚洲另一个繁华的国际贸易大都市是 A.罗马 B.拜占庭 c.巴格达 D.东京8.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都与历史典故相关。下列与春秋战国时期相关的成语有 ①围魏救赵 ②卧薪尝胆 ③纸上谈兵 ④刀耕火种 A.①②④ B.②⑧④ c.①②③ D.①⑨④9.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A.齐国 B.楚国 C.燕国 D.秦国10.“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子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以“德”教化 B.因材施教 c.有教无类 D.温故知新11.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事件是 A.实施和亲政策 B.开辟丝绸之路 c.设立西域都护府 D.昭君出塞12.有人说:“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l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直接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8.商鞅变法 c.张骞通西域 D.百家争鸣13.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唐太宗沿用并完善科举制,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都在于 A.加强文化控制 B.巩固政治统治 c.促进经济发展 D.重视人才选拔14.观察右边“举子看榜”图。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 A.汉代 B.隋代 C.唐代 D.宋代15.随着低碳时代的到来,人们更喜欢穿棉布衣服。棉布 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是在 A.唐朝 B.汉朝 C.秦朝 D.宋元时期16.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后人称其笔势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兰亭序》的作者是 A.颜真卿 B.王献之 C.米芾 D.王羲之17.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其中流经现在浙江省的一段是 A.邗沟 B.江南河 C.永济渠 D.通济渠18.下列能促进古代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有 ①北魏孝文帝改革 ②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民南迁 ③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④两宋时期南方地区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9.张骞出使西域对世界的重要贡献是 A.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基础 B.了解沿途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 C.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D.解除了匈奴对西域各国的控制20. 下列诗词所评述的历史现象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帐前斫案决大计,赤壁火船烧战旗。”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④“汉武雄图载史册,长城万里遍烽烟。” ⑤“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①⑤④ c.②④①③⑤ D.①④②③⑤ (请把选择题答案填入下面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二、综合题(本题有4小题,共60分)21.(12分)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开始北纬200一00古文明之旅。观察下图,结合所学大河文明有关知识,回答问题。(1)根据图中所标注的A、B、C、D分别写出它们所处的文明古国名称。(4分)A B C D (2)在A处可欣赏到后人称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建筑是 。D处 还发现被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的 。(2分)(3)古代亚非文明都孕育于大河流域,请试着探究其原因。(6分)22.(10分)利用年代尺是历史复习的一种有效方法。结合示意图, 回答问题。(1)请根据朝代更替顺序,将示意图中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 朝代①是指 朝代②是指 (2)该示意图印证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发展规律。与A、C段时期相比,B段历史时期有哪些不同特征?并分别列举一个史实加以证明。(8分) (提示:可以从政治上和文化上归纳)23.(18分)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古罗马曾有三次影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们思想进步、科学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第三次以法律才是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影响。”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到公元2世纪,古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在你看来,其最重要的原 因是什么?(2分)(2)材料中“第二次以宗教影响世界”,指的是哪一宗教?对当时中世纪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3)法律是古罗马留给后人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影响最为持久。请你写出这部法律的名称,并说说这部法律“持久影响世界”主要体现在哪里?(6分)(4)除了法律外,古罗马还给后人留下了很多财富。试举两例加以说明。(4分)24.(20分)在古代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在农业、科技、制度等领域都创造了卓越的成就, 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材料一中图A是 ,图B是 。图中新型农具出现于我国 (朝代),都促进了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3分)材料二: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2)材料二中提到的“三种东西”是我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请你写出这“三种东西”的名称,并简述他们“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的理由。(9分)(3)制度创新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断进步的有力保障。请列举我国秦朝、隋朝和元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有效管理国家而创立的政治制度各一例。(6分)(4)学史明理。请你说说上述材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