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 课时训练(含答案)--2021-2022学年浙江省人教版七年级人文地理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 课时训练(含答案)--2021-2022学年浙江省人教版七年级人文地理下册

资源简介

6.3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 共60分)
1.全世界至少有5万人死于水污染引起的各种疾病,发展中国家每年有2500万人死于不干净的饮用水。这表明环境污染( )
A.威胁生态平衡 B.危害人类健康 C.制约经济发展 D.制约社会发展
2.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五项。浙江是著名水乡,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五水共治是一举多得的举措,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环境更惠民生。浙江省深入实施“五水共治”,以河长制为抓手……到2017年底,全省要剿灭劣V类水,实现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这说明( )
①河长制有利于实现水环境治理②我省把环保工作放在经济发展首位
③我省对生态环境实行精准治理④剿灭劣V类水行动是我省中心工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乡愁是后院沿着泥瓦飘起的炊烟,是十八弯弯向家门口的山路,是妈妈手里的毛衣…“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的理念反映了我国
①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②目前开展的各项工作都不得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③现阶段工作中心已由经济建设转移到保护环境
④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如图漫画反映了我国某项国情基本特征,你认为正确的是
A.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B.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少
C.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D.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5.下图漫画《在雾霾中,寻找你的身影》带给我国政府的启示是
A.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B.禁止有污染行业发展
C.促进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D.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6.过去,某市的支柱产业——畜禽养殖业长期以来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一是威胁饮用水源的水质安全;二是恶臭气体污染环境;三是影响城市景观。现在,该市推行经济适用技术模式,实现了专业化能源利用、固体粪便和污水肥料化利用、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等,尽量让畜禽养殖废弃物变“废”为“宝”。某市的经济适用技术模式
A.要求我们以保护环境为中心工作
B.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C.说明政府和企业担责就能解决问题
D.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的良策
7.2013年5月,烟台大学7名保洁员自发捡食学生们馒头、油条、米饭等剩饭剩菜。他们的举动触动了社会各界尤其是烟大师生的内心,学生剩饭情况从此几乎杜绝,真正落实了“光盘行动”。对7名保洁员的行为评价正确的是( )
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②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要求
③不利于促进消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④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8.下图漫画《姜太公钓鱼新编》启示我们( )
A.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矛盾的,必须先保护环境
B.我国的水资源严重缺乏,必须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C.我国能源消耗量大,必须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资源、环境形势严峻,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9.观察漫画《蓝天保卫战》,该漫画告诉我们
①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不容乐观
②我国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③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战略
④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资源消耗型产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同学们学了PRED问题后。对四者关系,都有自己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有( )
①小红:四者关系错综复杂,相互作用 ②小华:四者关系是统一整体
③小丽:优先保护环境,再发展经济 ④小龙:要实现PRED相协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特别的贡献。经过三代人的努力将森林覆盖率从11.4%提高到80%。目前,这片人造林每年向北京和天津供应1.37亿立方米的清洁水,同时释放约54.5万吨氧气。他们的贡献在于( )
①提高资源利用率 ②增加资源数量 ③保护生态环境 ④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全球气候变暖、空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土地污染、草场退化、生活垃圾成堆等问题都得到了有效的治理。关于环境问题的认知正确的是( )
A.过度放牧和不合理安排生产活动会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B.滥砍滥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空气污染,土地盐碱化
C.工业废水随意排放,导致水污染,土地污染,生活垃圾成堆
D.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过程中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
13.下列行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 )
①围湖造田 ②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利用
③发展生态农业 ④禁止开发非可再生资源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③
14.2018年5月18日至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这要求我们牢固树立的发展理念是
①绿色发展 ②经济发展 ③开放发展 ④可持续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5.下图中甲、乙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A.过度开垦土地,环境污染严重 B.过度开垦土地,水土流失加剧
C.改进生产技术,环境污染严重 D.改进生产技术,水土流失加剧条
16.下列关于民族与其欢庆的节日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藏族——泼水节 B.傣族——元宵节
C.汉族——雪顿节 D.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17.“手机刷一刷,就能领到一卷垃扱袋,扫一扫袋上的专属二维码,就能实现垃圾投放源头追溯,让村民相互监督垃圾分类情况,助推农村环境变美,美丽经济崛起。”这是金华市金东区向全国推广的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经验。这启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要
A.教育优先,科教兴国
B.勤俭自强,勇担责任
C.依靠科技,共治共享
D.道德自律,开放发展
18.阅读“近五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部分情况表”,根据表格,可以看出我国近年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的特征是
年份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 7.7% 7.4% 6.9% 6.7% 7.1%
单位GDP耗能下降(%) 3.6 4.8 5.6 5.0 3.7
A.能源消耗量正在逐渐减少 B.经济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
C.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D.产业结构通过调整逐步得到优化
19.2017年6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为发展经济,宣布退出保护全球气候的《巴黎协定》。吴国盛在《科学的历程》中写道:“…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他的主要观点认为科技革命影响了( )
A.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B.人类的生态环境
C.美国的霸权主义 D.各国经济的发展
20.从节约资源的角度看,“新年祝福”应倡导的方式有
①短信拜年 ②送纸质贺卡 ③网络传递祝福 ④请人大吃大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40分)
21.行为评析题
题号 行为描述 行为判断 说明理由
(1) 1919年5月4日,3000多名学生高呼“还我青岛”等口号,齐聚天安门游行示威
(2) 李强觉得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刷牙时从不关水龙头
(3) 疫情期间,宁波市教育局发出“停课不停学”的号召,鼓励广大学子进行线上学习
(4) 村里将开展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村民赵某收了王某的红包,把票投给了他
(5)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8年Z省和L市部分经济数据对比表
地区 GDP总值(亿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Z省 46485 38529 47237 22866
L市 1200.2 26757 35968 16459
材料二:L市委市政府指出,L地区发展要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加快推进“绿色发展、科学赶超、生态惠民”,着力打造美丽幸福新L市。
(1)概括材料一的经济数据及相互联系。
(2)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两者之间的关系。
(3)从国情教育的角度,分析L市委市政府提出“生态惠民”的依据。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科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面对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材料二:当前,我国石油、铁矿石等主要资源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5%,全国年均缺水量超过500亿立方米,2/3的城市缺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只有3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资源能源消耗远高于发达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城市灰霾现象凸显,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加重;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37%、沙化土地面积占18%、80%以上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
(1)“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凝练地描绘出未来中国发展的美好愿景。请你谈谈打造“三个空间”有何重要意义。(写出两个方面即可)
(2)“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实现上述目标应采取哪些举措?(写出两个方面即可)
(3)美丽中国,人人共建。作为中学生,你会落实哪些具体行动?(写出两个方面即可)
24.探究“十面‘霾’伏”。某班历史与社会合作学习小组对我国中东部地区大范围的雾霾现象进行探究活动,获取了以下三组材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组:看现象】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浓度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是使能见度低到1千米以内的自然现象。霾又称灰霾,是指大量细微的固体尘粒悬浮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现象。霾中的一些固体尘粒能通过呼吸进入并滞留人体,对健康产生危害。
(1)雾霾现象属于哪类环境问题?
【第二组:探影响】雾霾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学习小组获取了下面一组图片:
(2)根据上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雾霾天气带来的危害。
【第三组:究原因】北京环保监测中心张大伟分析了雾霾现象的原因:第一,污染物排放量大,包括燃煤污染、机动车排放、工业污染和扬尘,这些污染源排放量大,是造成雾霾严重的根本原因;第二,扩散条件不利是造成雾霾严重的直接原因;第三,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叠加加剧了雾霾现象。
(3)国家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雾霾现象?
(4)你认为华北地区雾霾天气最严重会出现在哪个季节?为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7页
参考答案:
1.B
2.B
3.D
4.B
5.A
6.D
7.B
8.D
9.A
10.B
11.D
12.A
13.A
14.C
15.B
16.D
17.C
18.C
19.B
20.C
21.(1)正确。这是爱国的表现,是面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受挫做出的反应。(或 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2)错误。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公民应节约用水。(或节约资源是我国的一 项基本国策,公民应节约水资源。)
(3)正确。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或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4)错误。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5)正确。面对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张学良、杨虎城从民族大义出 发,发动西安事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或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2. (1)L市的GDP在Z省的占比小;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Z省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
(2)绿水青山指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金山银山指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各种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基础,经济发展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发展的代价。资源和环境制约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能为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提供资金等条件。因此,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3)L市生态环境优越,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和政府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生态惠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需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
23.(1)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提升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居民的生存条件、生活质量;有利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大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等等。
(2)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荒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或对天然林地、草场、湿地实行严格保护,对生态破坏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要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要节约资源,提高利用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治理;完善保护环境、节能减排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执法力度,着力整治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对违法行为要加大打击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企业要遵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相关法律法规,落实节能减排;全体公民要增强忧患意识,自觉践行低碳、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等等。
(3)节水、节电、节粮、节约用纸;外出吃饭适量点餐,剩余饭菜打包带回;积极参加植树种草,爱惜花木;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用品;践行绿色出行方式;利用节假日回收废旧电池;少买或不买光盘、磁带等物品;等等。
24.(1)环境污染(大气污染)。
(2)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人们出行;交通事故多发;导致多种疾病发生;影响农作物生长等。
(3)开发新能源,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大投入,整治大气污染;加大宣传,倡导低碳生活理念;植树造林,加强绿化建设等。
(4)冬季(秋冬季节)。原因:冬季华北地区气温低,取暖需要大量燃烧煤炭;农民大量燃烧秸秆;导致粉尘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冬季昼夜温差大,水汽易于凝结。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2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