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送别诗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送别诗的常识,会背会写诗歌。2、反复朗读,体会诗歌意境,领悟作者情感。(重点)3、学会鉴赏送别诗的方法。(难点)学习过程(一)送别诗(二)作者李白,字 ,号 , 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 ”,与杜甫并称为“ ”。王勃,字 , 代诗人。他不仅能诗,且擅骈文,与 并称“初唐四杰”。刘禹锡,字 , 代文学家、哲学家。有“ ”之称。(三)诵读诗歌,读出节奏美。要求:有节奏的朗读全诗(四)理解诗歌,读出意境美(结合注释疏通诗歌大意).1、解释词语歧路:柯:长:2、翻译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品读诗歌,读出情感美。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诗自选角度进行赏析。答题格式:我喜欢 (哪首诗)中的(哪句话),运用(手法),写出了(内容),表达了诗人(情感)。总结主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以景传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人以全新的视角,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劝勉好友乐观面对离别,抒发了诗人与友人的 之情,体现了诗人 的人生态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气,奔放中有哲思,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诗人借诗答谢友人,表现了诗人面对仕宦升沉和世事变迁时 的人生态度。(七)中考链接1.(2021天津改编)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以写景起笔,运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寄寓了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境。B.第二句由写景转入言事,正扣题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的字样,含蓄地表现出诗人在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一事后惊愕痛惜的心情。C.后两句又由写景寄事转为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表现出诗人奇特的想象,诗味醇厚。D.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将明月当作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希望明月能将自己的思念传递给友人,寓情于景,有助于情感的表达。2.请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一千古名句的精妙之处。(3分)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涵了什么哲理?(2分)本节课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