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古今多少事,得失寸心知——咏史怀古诗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常识,会背会写诗歌。2、反复朗读,体会诗歌意境,领悟作者情感。(重点)3、学会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方法。(难点)学习过程(一)咏史怀古诗1. 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2. 标志: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3.表达情感: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昔盛今衰的伤感 ,物是人非的沧桑;借古讽今的感伤;理性反思,启迪后人。4.怀古诗的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5.解题思路(1)要弄清史实。(2)要体会意图。(3)要领悟感情。(4)要分析写法。(二)作者陈子昂,字 , 代文学家。杜牧(803—852),字 , 代文学家。后人称之为“ ”,又与李商隐并称“ ”。有《樊川文集》。辛弃疾,字 ,号 , 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张养浩,字 ,号 ,济南(今属山东)人, 代文学家,所作散曲以豪放著称。(三)诵读诗歌,读出节奏美。要求:有节奏的朗读全诗(四)理解诗歌,读出意境美(结合注释疏通诗歌大意).1、解释词语怆( chuàng)然:悠悠:涕:将:踌躇:2、翻译诗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品读诗歌,读出情感美。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诗自选角度进行赏析。答题格式:我喜欢 (哪首诗)中的(哪句话),运用(手法),写出了(内容),表达了诗人(情感)。总结主旨《登幽州台歌》这首诗通过登楼远眺,吊古伤今所引起的无限感慨,在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和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中,营造了空旷辽阔的意境,奠定了 的情感基调,诗人融理入情,表达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诗人借相同的地名,引发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表达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 之气。这首词上阕借景抒情,感叹历史兴亡;下阕赞颂孙权不畏强敌,表达对英雄的仰慕,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全词饱含着词人 的强烈感情。这是一首怀古小令,作者借凭吊潼关古迹,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七)中考链接1.(2020河北)阅读《登幽州台歌》,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3分)2.请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分)3.(202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叠词能够突出意象的情态,如《诗经》里的“蒹葭苍苍”“关关雎鸠”“青青子衿”等,请结合词作,从韵律、内容上谈谈你对“悠悠”或“滚滚”的理解。(2分)4.下列对这首小令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这首小令,一针见血地点出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对立关系。B.“聚”字突出潼关的雄伟气势,“怒”字写出了黄河水的奔腾澎湃,这两个字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C.“望西都,意踌躇”写经过潼关时的所见所想,“望西都”引起怀古之兴;“意踌躇”陷入历史沉思之中。D.“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作者通过眼前的景象,使历代改朝换代的惨烈图景跃然纸上,表达了作者的感慨。本节课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