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 第5讲 阅读之表达方式 学案(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 第5讲 阅读之表达方式 学案(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效课堂 源于优教
六、1.弯腰行礼,很有礼貌。 把犯人发配到偏远地方。
2.林冲棒扫洪教头。
3.生动、准确地写出了林冲的武艺高强,能够找到对方的要害之处。
4.C
5.(1)C (2)B (3)A (4)D
6.林冲:谦虚礼让。 洪教头:骄傲自大。
拔山超海
百科知识——唐宋著名文人(四)
1.B 2.A 3.D 4.(1)⑥ (2)⑦ (3)①
第 5 讲 阅读之表达方式
争先恐后
一、辩论 辨别 掏出 淘气 歌谣 遥远 墙壁 璧玉
二、1.狗急跳墙 车水马龙 画蛇添足 羊肠小道 万象更新 声名狼藉
2.认真对成功正如马虎对失败;微笑对高兴正如流泪对伤心;点头对同意正如摇头对否决
3.夸张的表演 飞快地跑过 发出声音 平静的湖面 欢快地唱歌 完成作业
三、1.科学是动力。 2.清澈的溪水唱着歌流向远方。
3.在困难面前,我们怎么能不迎难而上呢?
4.①(指不谦虚)即使你这一次考了第一名,也不应该骄傲。
②(指很自豪)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奋力拼搏,不管成绩如何,他们都是我们的骄傲。
你追我赶
一、1.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2.神态描写 3.语言描写 4.神态描写 5.心理描写
6.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7.语言描写 8.外貌描写
五年级语文春季课
二、1.抒情 2.描写 3.议论 4.记叙 5.描写 6.说明 7.描写 8.记叙
三、(一)心灵有耳
1.正确的读音(1)hè (2)tiǎo (3)bǐng
2.(1)聚精会神:文中指老人集中精神十分认真地听小女孩唱歌。
(2)屏声静气:文中指老人屏住呼吸听小女孩唱歌。
3.第一次:居然有人赞美她唱歌。
第二次:没想到当年听她唱歌并赞美她的老人是个聋子。
4.描写老人神态的句子:满脸慈祥地看着她微笑。 老人聚精会神地听着,一副陶醉其中的表情。
原因:给小姑娘以鼓励,让她重拾自信心。
5.因为老人不是用耳在听,而是用心在听,用爱在听。
(二)牵着母亲过马路
1.挎.kuà 颤.chàn 嘱.zhǔ 皱.zhòu 娴.xián
2.像一个运动员面对金灿灿的奖牌。
3.“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动作(或“我”看到年近花甲的母亲腾出右手,向“我”伸来),想起了
年幼时,母亲对“我”的关爱和呵护。
4.插叙。作用:运用插叙对情节起到了解释说明的作用。插叙了上小学时母亲牵“我”过马路的情景,
对“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一反应做了补充说明,于是后文“我”牵母亲过马路的情节也就水到渠成了。
5.对比手法,突出母亲爱子的感情之深。
6.示例:(1)感动的内容:母亲对儿子的挚爱。时光虽然流逝,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
(2)启发(教育):母爱真是太伟大了,正是这样伟大的母爱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
女。(自选角度,言之有理即可)
高效课堂 源于优教
学有所成
拔山超海
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2.C 3.C 4.C高效提 分 源于优学
第 5 讲 阅读之表达方式
学习目标
1.了解五种表达方式;
2.学会区分五种表达方式;
3.掌握五种表达方式的内容并将其运用到实
际阅读中。
争先恐后
一、形近字辨析组词。
辩( ) 掏( ) 谣( ) 壁( )
辨( ) 淘( ) 遥( ) 璧( )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词。
1.( )急跳墙 车水( )龙 画( )添足
( )肠小道 万( )更新 声名( )藉
2.认真对成功正如马虎对( )
微笑对高兴正如流泪对( )
点头对同意正如摇头对( )
3.( )的表演 飞快地( ) 发出( )
( )的湖面 欢快地( ) 完成( )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1.科学是改善人类生活最伟大的动力。(缩句)
2.清澈的溪水流向远方。(改成拟人句)
3.在困难面前,我们必须迎难而上。(改成反问句)
35
五年级语文春季课
4.用“骄傲”的不同词义造句。
①(指不谦程虚 )
②(指很自豪)
课前 热身
王安石(1021 年 12 月 18 日-1086 年 5
书湖阴先生壁 (其一)
月 21日),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封荆国
【宋】王安石
公,汉族,临川人。
茅檐长扫净无苔,
突出成就: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
花木成畦手自栽。
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主要作品:《元日》《书湖阴先生壁》
两山排闼送青来。
《伤仲永》等。
这首诗是题写在湖明先生家屋壁上的。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
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护田
"与"排闼"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青山为主人送来秀丽的
风光,居然闯门而入。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把主人对自然景
物的爱和自然景物对主人的爱融和一起,生动地表现了主人爱美的情趣。
洁净到没有一丝青苔的茅草房庭院,成行满畦的花草树木,护卫着农田的小
河,还有那送来秀丽风光的青山。通过诗人的描写,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便徐徐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究
竟如何才能将你的所见所闻所感也写得如此生动呢?这就需要大家学会运用各种表达方式。我们一起来看
一下吧!
36
高效提 分 源于优学
学无止境
表达方式的概念
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是表达方式。它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表达方
式随语言表达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形成。现代写作学研究提出“表达方式”这一概念,延用至今。
表达方式的分类
议论
说明
记叙
描写
抒情
记叙
什么是记叙?
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
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待。
★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不常用)四种。
1.顺叙,是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作用:使文章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
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的类型大致有以下三种:
①把结局提前,先叙事情结局,制造出悬念,引起读者急切的关注。
②把中间扣人心弦的部分提前,吸引读者继续阅读。
③由眼前事物引起对往事的回忆,通过某些事物,联想到某些人或事,引出后面的叙述。
作用: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插叙,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
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作用:①补充交代……内容/原因;②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③突出了……的品质(人
物)。
37
五年级语文春季课
程 描写
什么是描写?
描是 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
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一、描写的方法:
1.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沫。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写法。
2.静态描写:指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动态猫写:指以动来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
3.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
侧面描写:在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用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描写方法。
二、描写的种类:
1.人物描写:外貌、心理、动作、语言、神态……
描写方法 定义和作用 举例
外貌描写 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 小宋老师长着高高的个子,衣着比较
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 朴素。瓜子脸上长着两道柳眉,柳眉
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下嵌着一双明亮而又锐利的眼睛,还
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
心理描写 以语言文字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道德品质、个性性 委屈、愤怒、羞辱,一股脑涌上心头,
格特征所进行的描写。 我哭了!可是那些平日的好朋友居然
还在说,他们真是可恶至极!
动作描写 通过对人物行动的描述,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 她蹑手蹑脚地走到蝴蝶旁,猛地一弯
面貌的描写。 腰,双手把花朵上的蝴蝶一捧。
语言描写 通过对人物对话、独白及语气的描写,以表现人物身份、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
思想、感情和性格的写作方法。 扔回原处。
神态描写 描写人物脸部的细微的表情和变化。(专指脸部表情) 他的脸涨的红红的,手还一个劲的抓
耳朵。身子也不时扭着,显出十分忸
怩的样子。
2.环境描写:
①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②社会环境: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抒情
什么是抒情
抒情就是用饱含情感的语言,抒发作者对人或事物的各种情感。
★抒情的方式:
抒情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往往是直抒胸臆,情感浓烈。 直接抒情有以下几种方式:
①呼告式:情到深处,常常难以自禁,忍不住大声呼告。例:“祖国啊, 母亲!”“我爱你,中国!”
38
高效提 分 源于优学
②顿悟式:例:法国作家都德《最后一课》中的小弗朗士在上学路上,看到镇公所布告牌前有很多人
围观,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当他走进教室以后,才慢慢明白:祖国沦陷了!这时,作家写到:“啊,那些
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以顿悟式的直抒
胸臆,表达万分难过的心情。
③反复式:“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采用反复式语句,抒发"我"对北
京大学的一往情深。
2.间接抒情有三种方式:
①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例如肖复兴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通过写景表现人物心情:“刚进里院,
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
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表现作者当时
欣喜、兴奋的心情。
②咏物抒情(托物言志):在文中把“物”作为主体对象来写,而不是作为一
般景物点缀其间,作者往往以浓墨重彩极力铺写某物,使其赋予某种象征意义和丰
富内涵。课文《白杨》就是很好的例子。
③叙事抒情:寓情于事,在叙述中抒发感情。例如在《“精彩极了”和“糟糕
透了”》中, 最后作者终于明白了,不管是母亲的“精彩极了”还是父亲的“糟
糕透了”都是对自己深深的爱。
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
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议论
什么是议论
所谓议论就是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和评论来直接表明观点和态度的文字,它是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
它是在叙述、描写和说明的基础上,直接表明作者对人物、事件的看法,在文章中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
用。例如《钓鱼的启示》一课中,作者写道: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就是针
对钓鱼这件事引起的思考和议论。
说明
什么是说明
说明回答的是“是什么”,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
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例如在课文《鲸》中写道: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
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说明了鲸的种类及其特点。
39
五年级语文春季课
你追我


一、请指 出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考点训练★★★】
1.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是用这手走过来的。( )
2.爷爷喝了一壶酒,四脚八叉躺在北房东屋土炕上,打着呼噜睡大觉,天塌了也惊不醒他。( )
3.“……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 )
4.程老师脸上有点发白。( )
5.他心里在想:等放了学,我一定要、一定要躲到那个小树林子里,给乡下的爷爷写一封信,一封长
长的、像凡卡写的那样的信。( )
6.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
7.她只好说了声:“李京京,请你接下去读。”( )
8.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 )
二、请指出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考点训练★★★】
1.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
2.狂风怒吼,树不停地、猛烈的摇晃着。( )
3.只有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产。( )
4.解放前,邓稼先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远涉重洋到了美国。( )
5.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
6.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
7.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暗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
挺拔,那么坚定,仿佛是在憧憬,又仿佛是在等待。( )
8.春天到了,沙利文老师搀着我的手,穿过人们正在播种的田野。我们坐在河边的草地上,在大自然
中很自然的开始了我的启蒙课程的学习。( )
三、阅读理解。
(一)心灵有耳
一个小女孩因为长得又矮又瘦而被老师排除在合唱团之外,而且,谁叫她永远穿着一件又旧又不合
身的衣服哩!
小女孩躲在公园里伤心地流泪。她想:我为什么不能去唱歌呢 难道我真的唱得很难听吗
想着想着,小女孩就低声唱了起来,她唱了一支又一支,直到唱累了为止。
“唱得真好!”这时,一个声音响起来,“谢谢你,小姑娘,你让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
下午。”
小姑娘惊呆了!
说话的是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他说完后站起来顾自走了。
小女孩第二天再去时,那老人还坐在原来的位置上,满脸慈祥地看着她微
笑。
小女孩于是又唱起来,老人聚精会神地听着,一副陶醉其中的表情。最后他大声喝彩,说:“谢谢
你,小姑娘,你唱得太棒了!”说完,他仍顾自走了。
这样过去了许多年后,小女孩成了大女孩,成了大女孩的她长得美丽窈窕,而且是小城有名的歌
星。但她忘不了公园靠椅上那个慈祥的老人,一个冬日的下午,她特意去公园找老人,但她失望了,那
40
高效提 分 源于优学
儿只有一张小小的孤独的靠椅。后来才知道,老人早就死了。
“他是个聋子,都聋了 20年哩!”一个知情人告诉她。
姑娘惊呆了。
那个天天屏声静气聚精会神听一个小女孩唱歌并热情赞美她的老人,竟是个聋子!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最后他大声喝.(hē hè)彩,说:“谢谢你,小姑娘,你唱得太棒了!”
(2)成了大女孩的她长得美丽窈窕.(táo tiǎo)。
(3)老人屏.(píng bǐng)声静气地听着小女孩唱歌。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聚精会神:
(2)屏声静气:
3.文章两次写道姑娘“惊呆”了,联系上下文,分别写出她被“惊呆”的原因。
第一次:
第二次:
4.用“ ”画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句子。体会一下,他为什么用这样的表情。【考点训练★★★】
5.文章题目叫“心灵有耳”,你是怎么理解的?
(二)牵着母亲过马路
①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母亲说:“你们
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
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②到菜市场需要走一段路,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
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不很灵便,走路怎么也快不起来,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里
的一些生活琐事。人老话多,树老根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爱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还能不听?
哪怕装也要装出个忠实听众的样子才行。
③穿过马路,就是菜市场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挂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④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⑤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纸厂上班。
学校在城西,厂在城东,母亲担心我会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
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
牵着我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有车来就别过马路”,
“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⑥二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马路
已改造成混凝土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
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掠散,但永远也掠不去的是她爱子的情肠。而她的儿子,
却对她日渐淡漠,即使几月半载回来看她,也是出于一种义务,为了不让别人指责自己忘恩负义,这不只
是缺乏诚意,更带着私心。
⑦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母亲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
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失望、闪过疑
41
五年级语文春季课
惑、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篓……
⑧“妈,您腿程脚 不灵便,车多人挤,过马路时千万要前后左右看一看,别跟车子抢时间。啥时家里有
事,您说一声,我们都会来。”母亲背过头去,默默地拭去夺眶而出的泪水。
⑨牵 着母亲的手过马路,心里有几许感激、几许心疼、几许爱意和几许感叹……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汉字注音。
挎.在( ) 震颤.( ) 叮嘱.( ) 皱.纹( ) 娴.熟( )
2.第⑦自然段对母亲欣喜的心情做了两个生动的比喻,请再续写一句,构成排比句。
母亲的眼里闪过失望、闪过疑惑、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
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篓, 。
3.你认为第④自然段中“我的心灵震颤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4.第⑤自然段运用了 (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考点训练★★★★】
5.第⑥自然段叙说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唯独母亲“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这样写采用了什
么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6.这篇文章写得很感人,你认为最使自己感动的内容是什么?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教育?
(1)感动的内容:
(2)启发(教育):
学有所成
42
高效提 分 源于优学
学富五车
成语小故事(一)
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
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qiáo)夫站在
岸边,他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
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
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
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
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
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病入膏(gāo)肓(huāng)
春秋时期,晋景公有一次得了重病,听说秦国有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生,便专程派人去请。
医生还没到,晋景公恍惚中做了个梦。梦见了两个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说话。一个说:“那个
高明的医生马上就要来了,我看我们这回难逃了。”另一个小孩说道:“这没什么可怕的,我躲到肓的
上面,你躲到膏的下面,无论他怎样用药,都奈何我们不得。”
不一会儿,秦国的名医到了。名医诊断后,对晋景公说:“这病已
没办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针又达不
到,吃汤药,其效力也达不到。这病实在没法子治啦。”
晋景公听了,心想医生所说,果然验证了自己梦见的两个小孩的对
话,便点了点头说:“你的医术真高明啊!”说毕,叫人送了一份厚礼
给医生,让他回秦国去了。
“病入膏肓”这则成语,指病已危重到了无法救治的地步,也常用来比喻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地
步。
后生可畏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见过一个小孩,举止言行很不一般。这孩子用泥土堆了一座
城堡,坐在里面,挡住了孔子的路。孔子问他为什么挡住他的车,不让他过去?小孩
说:“只听说过车子绕城走,没听说城堡还要避车子的!”孔子非常惊讶,没想到孩
子这么小却这么会说话。小孩说:“听说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泳;兔子生下来三天就
会跑了,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孔子一听非常感叹地说:“真是后生可畏啊!”
成语“后生可畏”,现在指青年人是新生的力量,很容易超过他们的长辈。
43
五年级语文春季课
拔山超程海
百科知识——现代文化名人(鲁迅)
1.鲁 迅,原名 ,字 ,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 、思想家
和 。
2.下列作品不是选自《朝花夕拾》的是(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阿长与山海经》
C.《野草》 D.《五猖会》
3.下列选项中对于鲁迅的作品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1918年 5月 15日,鲁迅发表了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B.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C.鲁迅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创作了小说《朝花夕拾》。
D.《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散文,记叙了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
4.小琳想借一本名著,你向她推荐《朝花夕拾》。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 )。
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
B.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事。
C.这书可有意思了,比如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迎神赛会后偷罗汉豆,很好玩。
D.这书像人物画廊,有迷信而善良的保姆长妈妈,还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
4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