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年级语文春季课程
拔山超海
百科知识之元曲四大家(一)
——白朴
一、知人论世。
元 关汉卿 马致远
二、文海泛舟。
1.B.《梧桐雨》 2.A.《墙头马上》 3.B. 杨玉环和李隆基
第 12 讲 巧手著奇观
——第五单元重点回顾
争先恐后
一、(1)灿烂 替 镶 紫色 (2)狭窄 肩背 臀部 额头
二、栏杆 拦路 破铜烂铁 箩筐 萝卜 星罗棋布
瑞雪 两端 气喘吁吁
三、1.√ 2.× 3.√ 4.×
学无止境
第 16 课 海上日出
1.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高效课堂 源于优教
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 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 17 课 记金华的双龙洞
1.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游览
游览顺序:洞口 外洞 孔隙
你追我赶
一、1.红霞 范围 努力 2.石钟乳 石笋 3.紫色 杜鹃
二、示例:1.只 块 进 道 轮 团 条 簇
2.夺目 光亮 机器 美丽 突兀 高高 激动 昏暗
三、1.B 2.C
四、1. , 、 , 。 2. 3. , ; , 。
五、1.反问 示例:难道你不想做好学生吗
2.拟人 示例:一阵风吹来,池中的荷花翩翩起舞。
六、1.红霞 范围 亮光 2.云堆 黑云
3.山势 宽 窄 缓 急 调子
七、(一)1.海上日出 巴金 事情发展 2.浅蓝 红 深红
3.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
色红得非常可爱。
从这样细致的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期待日出、热爱光明的喜悦心情。
(二)
1.洞口 外洞
2.宽大 略
3.A C
4.我觉得好处是: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双龙洞的宽大和宽阔。
八、(一)1.空间 2.白玉石做底 台座 黄色的琉璃瓦 朱红的廊柱
屋檐下色彩缤纷的彩画 窗门上玲珑的姿丽花纹
这些描写突出了天安门城楼的浑厚端庄,华丽和谐。
(二)我爱乡村的傍晚
1.填上恰当的词语。
(清新)的空气 (美美)地呼吸 (美丽)的晚景 (尽情)地欣赏
(柔和)的夕阳 (轻轻)地爱抚 (袅袅)的炊烟 (悠闲)地啃着草
2.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1)阔别已久:文中指作者离别家乡很久了。
(2)车水马龙:文中形容城市的街道十分热闹。
四年级语文春季课程
3. 比喻 、拟人、比喻和拟人 造句(略)
4.远 近 傍晚 起伏的山峰 金黄的稻田 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 引颈高歌的大水牛
傍晚乡村的美丽 喜爱傍晚的乡村
拔山超海
百科知识之元曲四大家(二)
——关汉卿
一、知人论世。
1.元 2.莎士比亚 达芬奇 3.《窦娥冤》
二、文海泛舟。
1. D.关汉卿 2.D.《汉宫秋》 3.C.关汉卿 4. B.《窦娥冤》
第 13 讲 画龙点睛之标题
争先恐后
一、划掉:
1.鲸鱼 2.电笔 3.水果 4.乡村
二、按要求写词语。(不唯一)
1.写近义词。
沉寂——(寂静) 赞扬——(赞美) 启示——(启发)
2.写反义词。
模糊——(清晰) 空旷——(狭窄) 勇敢——(懦弱)
3.补充词语。
狼吞虎咽 争先恐后 出其不意 鱼贯而出 气喘吁吁 草木皆兵
三、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1.√ 2.× 3.√ 4.×
学无止境
标题的含义
(一)典例分析
请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这个人重要不重要
标题中的“这个人”指的是自己不喜欢或讨厌的人。高效提 分 源于优学
第 12 讲 巧手著奇观
——第五单元重点回顾
学习目标
1.复习并掌握第五单元重点知识;
2.掌握写景文的写作顺序。
争先恐后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1)太阳发出的 càn làn( )的光芒,tì( )黑云 xiānɡ( )了一道发光的金
边,后来黑云甚至被染成了 zǐ sè( )。
(2)通过 xiá zhǎi( )低小的孔隙时,需要仰卧在小船里,从后脑到 jiān bèi( ),
到 tún bù( ),到脚跟,都要贴着船底,否则很容易撞到é tóu( )。
二、选字组词。
[烂 栏 拦] ( )杆 ( )路 破铜( )铁
[罗 萝 箩] ( )筐 ( )卜 星( )棋布
[端 瑞 喘] ( )雪 两( ) 气( )吁吁
三、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海上日出》一文中作者重点抓住了天空、云、海、太阳等景物进行观察。( )
2.《海上日出》是按照方位顺序来描绘日出景象的。( )
3.《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 )
4.金华的双龙洞外洞很宽敞,内洞很窄小。( )
97
四年级语文春季课程
课 前热身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是大诗人李白的杰作,前两句描写了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
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我们在第五单元也学了两篇描写自然奇观的文章。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来领略祖国的壮丽山河,
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知识。
重点字词梳理
清静 浅蓝 扩大 范围 努力 刹那 夺目 分辨 灿烂 紫色 不仅
杜鹃 气势 聚集 拥挤 心情 臀部 脚跟 移动 昏暗 挤压 额角
登陆 宽广 石钟乳 石笋 观赏 变化多端
多音字
chà 刹那 hè 负荷 chóng 重围
刹 荷 重
shā 刹车 hé 荷花 zhòng 重要
diào 调子 shì 似的 bèi 肩背
调 似 背
tiáo 调整 sì 似乎 bēi 背着
重点课文复习
第 16课 海上日出
1.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文章按 、 、 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
出的几种不同景象,展现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表现了作者 。
2.重点词句理解
①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这里以动衬静,用“机器的响声”衬托出当时周围环境的清静。
②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
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这句话写太阳“喷薄而出”的过程,给人以庄重、艰辛而壮观的印
象。“冲”和“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顽强的生命力和势不可当的威力。
98
高效提 分 源于优学
③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赞叹,也是对文中大量“奇观”事实的精辟概括,海上日出的景观“奇”在它
显示了光明的力量如此之伟大!
第 17课 记金华的双龙洞
1.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全文按 顺序介绍了游双龙洞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叶圣陶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游览顺序:路上 → → → → 内洞 → 出洞
2.重点句子理解
①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迎”字说明作者是逆溪流而上。“时而……时而……”说明了溪流蜿蜒曲折,由于溪流的宽窄不一,
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缓急不同,用两对反义词准确表达出溪流的形和声。“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反映了作
者高涨的情绪。
②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头,擦伤鼻子。
“稍微”“一点儿”告诉我们只有一动不动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过孔隙,说明孔隙狭小的特点。
③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说明它本身已经够吸引人了,无需再比作什么,表现了石钟乳和石笋的美丽奇特。
知识篇
写景文的写作顺序
1.时间顺序。主要是时间点的变换,如:早上、中午、晚上,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等。
例句:我爱我的家乡,那里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春天,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夏天,
知 了在树枝上演奏……秋天,田野里到处是金黄的稻谷……冬天,我们的小村庄披上了一件银色的
外 套……
2.空间顺序。主要是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等描写位置的变换。
例句:春天到了,到处都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气息。你听,小河边,河水解冻了,正在唱着欢快
的gf歌 曲……你看,天空中,白云像被漂洗过一般……你闻,山坡上,鲜花盛开,散发着阵阵清香……
3.游览顺序,也叫地点转换顺序、移步换景顺序,多出现于游记中。主要是游览地点的变换。
例句: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了有名的长
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99
四年级语文春季课程
你追我赶
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1.天边 hóng xiá( )在慢慢扩大它的 fàn wéi( ),太阳也在 nǔ lì( )地往上升。
2.洞里的 shí zhōng rǔ( )和 shí sǔn( )变化多端,颜色各异。
3.山中 zǐ sè( )的 dù juān( )花被雨水冲刷后显得更精神了。
二、按要求完成练习。
1.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小船 一( )地方 两( )房子 一( )彩虹
一( )红日 一( )漆黑 一( )黄龙 一( )杜鹃
2.填上合适的形容词。
( )的光亮 ( )的金边 ( )的声音 ( )的杜鹃
( )的高山 ( )的山顶 ( )的心情 ( )的内洞
三、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奇观.( )
A.看 B.看到的景象 C.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
2.自不量.力( )
A.限制 B.数目、数量 C.估计
四、在下面句子空白处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这时候 不仅是太阳 云和海水 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2.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3.马走在花海中 显得格外矫健 人浮在花海上 显得格外精神
五、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并仿写句子。
1.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
2.天边露出了太阳的小半边脸。( )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 ,慢慢地在扩大它的 ,加强它的 。
2.太阳出来了,有时走进 里,有时躲在 后。
3.随着 ,溪流时而 ,时而 ,时而 ,时而 ,溪声也
时时变换 。
100
高效提 分 源于优学
七、课内阅读。
(一)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
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
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1.这两段选自《 》,作者是 ,文章是按照 顺序写的。
2.用“ ”画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3.用“ ”画出文中具体描写太阳升起的过程的句子,并说说从作者这样细致的描写中你可以体
会到什么。
(二)记金华的双龙洞(片段)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大会堂,
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
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1.这段话描写了 和 。
2.外洞的特点是 ,用横线画出这段话中具体表现外洞的特点的语句。
3.作者在具体介绍外洞的特点时,用了( )、( )两种说明方法。
A.打比方 B.举例子 C.列数字 D.拟人
4.作者在介绍洞口的时候,用“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来说明,你觉得
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
八、课外阅读。
(一)
天安门城楼用白玉石做底,然后用每块重达 48 斤的大砖砌成十几米高的台座,台座上是巍峨的城楼。
黄色的琉璃瓦,朱红的廊柱,加上屋檐下色彩缤纷的彩画,窗门上玲珑
多姿的花纹,使整个建筑显得浑厚端庄,华丽和谐。
城楼下有五座城门,中间一座最大。门前一水环绕,这就是有名的
金水河,它既增加了城楼的美丽,又可以加强城楼的防御。河上并列着
五座金水桥,桥面略呈拱形,桥身曲折多姿,与城楼的垂直端庄形成了
鲜明的对照。桥的两面有玉石雕砌而成的栏杆。中间一座雕有蟠桃图
案,封建时代专供皇帝通行;中间四座雕着荷花,专供大臣通行。
桥的东西两边各有一座高耸挺拔的华表。华表使用白玉石雕成,刻有蟠桃花纹,浑圆精致,映衬着背后
的城楼,更增加了天安门的雄伟气势。华表顶端雕成一个蹲着的野兽,叫“望君归”。
101
四年级语文春季课程
华表、金水桥、城楼相互衬托、辉映,构成了天安门的完整图案。
1.这 篇文章是按照 顺序来介绍天安门的。
2.用“ ”画出文中写了天安门城楼的哪些地方。这些描写突出了天安门城楼的什么特点?
(二)我爱乡村的傍晚
6 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
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大姐一起去放牛的小山冈。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
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眺望远处。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
的群山,倚山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奶奶在世时说
过:一层山水一层人。我望着群山在遐想: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这
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音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
远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①一阵晚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的,使我仿佛置身于一片金色的海洋之中。
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②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一边唱歌
一边采蜜。丝瓜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上,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瞧,③一个个大
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蝴蝶落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三五只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面对
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晚景,“哞哞”地长叫几声来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和感受,那低沉浑厚的余音在宽阔
的田野回旋,使人听了兴奋。
乡村的傍晚多美呀!我如果有架照相机,定要把那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和
那引颈高歌的大水牛一一拍摄下来,让它们永远留存在我的影集里。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
么喜爱乡村这恬静的生活!
1.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空气 ( )地呼吸 ( )的晚景 ( )地欣赏
( )的夕阳 ( )地爱抚 ( )的炊烟 ( )地啃着草
2.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1)阔别已久: 。
(2)车水马龙: 。
3.读画横线的句子,这三个句子分别用了 、 、 的
修辞手法。请你用 “仿佛”写一个句子。
4.作者按由 到 的顺序观察了 的乡村,抓住了 、 、
、 等有特点的景物进行描写,突出 ,抒发了作
者 的情感。
102 学富五车
高效提 分 源于优学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
海伦·凯勒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当代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
该文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
学生涯。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
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
物主赐予的一切。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了解一下假如海伦·凯勒能
够拥有三天光明的其中一天会有什么样的安排和选择?
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首先,我希望长久地凝视我亲爱
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的面庞,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就来到了我面前,为我打开了外面
的世界,以便我能够将它珍藏在我的记忆中,而且还要研究她的容貌,发现她出自同情心的温柔和耐心的
生动迹象,她正是以此来完成教育我的艰巨任务的。我希望从她的眼睛里看到能使她在困难面前站得稳的
坚强性格,并且看到她那经常向我流露的、对于全人类的同情。
我不知道什么是透过“灵魂之窗”,即从眼睛看到朋友的内心。我只能用手指尖来“看”一个脸的轮
廓。我能够发觉欢笑、悲哀和其它许多明显的情感。我是从感觉朋友的脸来认识他们的。但是,我不能靠
触摸来真正描绘他伞们的个性。当然,通过其它方法,通过他们向我表达的思想,通过他们向我显示出的
任何动作,我对他们的个性也有所了解。但是我却不能对他们有更深的理解,而那种理解,我相信,通过
看见他们,通过观看他们对种种被表达的思想和境况的反应,通过注意他们的眼神和脸色的反应,是可以
获得的。
我身旁的朋友,我了解得很清楚,因为经过长年累月,他们已经将自己的各个方面揭示给了我;然而,
对于偶然的朋友,我只有一个不完全的印象。这个印象还是从一次握手中,从我通过手指尖理解他们的嘴
唇发出的字句中,或从他们克手掌的轻轻划写中获得来的。
你们有视觉的人,可以通过观察对方微妙的面部表情,肌肉的颤动,手势的摇摆,迅速领悟对方所表
达的意思的实质,这该是多么容易,多么令人心满意足啊!但是,你们可曾想到用你伞兵视觉,抓住一个
面部的外表特征,来透视一个朋友或者熟人的内心吗?
我还想问你们:能准确地描绘出五位好朋友的面容吗?你们有些人能够,但是很多人不能够。有过一
次试验,我询问那些丈夫们,关于他们妻子眼睛的颜色,他们常常显得困窘,供认他们不知道。顺便说一
下,妻子们还总是经常抱怨丈夫不注意自己的新服装、新帽子的颜色,以及家内摆设的变化。
有视觉的人,他们的眼睛不久便习惯了周围事物的常规,他们实际上仅仅注意令人惊奇的和壮观的事
物。然而,即使他们观看最壮丽的景观,眼睛都是懒洋洋的。法庭的记录每天都透露出“目击者”看得多
么不准确。某一事件会被几个见证人以几种不同的方式“看见”。有的人比别人看得更多,但没有几个人
看见他们视线以内的一切事物。
啊,如果给我三天光明,我会看见多少东西啊!
第一天,将会是忙碌的一天。我将把我所有亲爱的朋友叫来,长久地望着他们的脸,把他们讷在美的
外部迹象铭刻在我的心中。我也将会把目光停留在一个婴儿的脸上,以便能够捕捉到在生活冲突所致的个
人意识尚未建立之前的那种渴望的、天真无邪的美。
我还将看看我的小狗们忠实信赖的眼睛——庄重、宁静的小司格梯、达吉,还有健壮而又懂事的大德
103
四年级语文春季课程
恩,以及黑尔格,它们的热情、幼稚而顽皮的友谊,使我获得了很大的安慰。
在忙 碌的第一天,我还将观察一下我的房间里简单的小东西,我要看看我脚下的地毯的温暖颜色,墙
壁上的画,将房子变成一个家的那些亲切的小玩意。我的目光将会崇敬地落在我读过的盲文书籍上,然而
那些能看的人们所读的印刷字体的书籍,会使我更加感兴趣。在我一生漫长的黑夜里,我读过的和人们读
给我听的那些书,已经成为了一座辉煌的巨大灯塔,为我指示出了人生及心灵的最深的航道。
在能看见的第一天下午,我将来到森林里进行一次远足,让我的眼睛陶醉在自然界的美丽之中,在几
小时内,拼命吸取那经常展现在正常视力人面前的光辉灿烂的广阔奇观。自森林郊游返回的途中,我要走
在农庄附近的小路上,以便看看在田野耕作的马(也许我只能看见一台拖拉机),看看紧靠着土地过活的
悠然自得的人们,我将为光艳动人的落日奇景而祈祷。
当黄昏降临,我将由于凭借人为的光明看见外物而感到喜悦,当大自然宣告黑暗到来时,人类天才地
创造了灯光,来延伸他的视力。在第一个有视觉的夜晚,我将睡不着,心中充满对于这一天的回忆。
拔山超海
百科知识之元曲四大家(二)
——关汉卿
一、知人论世。
1.关汉卿(1219-1301年), 代杂剧奠基人, “元曲四大家”之首。
2.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关汉卿享有 “中国的 ”之称;1958年还被誉为与 拥
有同样地位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3.关汉卿是一位杰出的戏剧艺术家,他的悲剧《 》“列之于世界大
悲剧中亦无愧色”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是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
二、文海泛舟。
1.被称作“曲圣”的是( )。
A.白朴 B.马致远 C.郑光祖 D.关汉卿
2.下列哪一个不是关汉卿的作品?( )
A.《窦娥冤》 B.《单刀会》 C.《拜月亭》 D.《汉宫秋》
3. “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是谁塑造的形象?( )
A.郑光祖 B.白朴 C.关汉卿 D.马致远
4.“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句话与下列哪部著作有关?( )
A.《西游记》 B.《窦娥冤》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104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