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签订《南京条约》签订《马关条约》签订《辛丑条约》近代中国外交特征:场景1:场景2:场景3:屈辱、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近代外交=屈辱“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耻辱的外交史!”——周恩来回顾过往且看今朝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实行的是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1.“另起炉灶”3.“一边倒”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不承认原国民政府与外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建立平等和平的外交关系。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废除满清政府和国民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内,打破帝国主义幻想。建国初三大外交方针新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导下取得了哪些伟大的外交成就?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50.2.1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定。意义:对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外交成就一: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访问苏联。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毛泽东应邀出席斯大林七十寿辰庆祝大会,受到高规格接待。建交国 建交时间苏联 1949.10.2保加利亚 1949.10.4罗马尼亚 1949.10.5捷克斯洛伐克 1949.10.6匈牙利 1949.10.6朝鲜 1949.10.6波兰 1949.10.7蒙古 1949.10.16民主德国 1949.10.27阿尔巴尼亚 1949.11.23建交国 建交时间越南 1950.1.18印度 1950.4.1印度尼西亚 1950.4.13瑞典 1950.5.9丹麦 1950.5.11缅甸 1950.6.8瑞士 1950.9.1417苏美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材料一请回答: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为什么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出兵朝鲜,并将第七舰队开往台湾海峡,威胁中国安全,阻止中国统一,美国和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企图把中国扼杀在摇篮里。——《中国现代史》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和禁运。新中国初期外交形势严峻【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面对着当时对中国不利的国际形势,中国领导人是怎样做的呢 积极、主动,走向世界交朋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印边界问题1914年,英国殖民者从中国西藏划出印度(英国殖民地)与中国西南地区的一段边界,面积9万多平方公里。此后,这一地区成为中印两国关系的焦点地区。1947年印度独立后,不仅继承了英国对中国部分领土的侵占,而且进一步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于1953年扩展到麦克马洪线。1. 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西藏问题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周恩来与代表合影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问题探究: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核心和基础保证目标实施条件3.完善: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中印、中缅分别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周恩来总理与尼赫鲁周恩来总理与吴努4.影响:材料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设公报中…50多年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一: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他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国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国内:为新中国打开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4.影响:会议 名称时间地点参与国会议 性质方针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三、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万隆会议(亚非会议)求同存异中国代表团是是求团结而不是吵架来的,是求同而不是立异的。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出共同基础,我们就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万隆会议“求同存异”的含义:(1)“求同”的“同”:①共同的经历:曾经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②共同的任务:如实现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③共同的愿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2)“存异”的“异”: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建设道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知识迁移:想一想,“求同存异”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适用吗?实际上它存在什么道理?适用。它实际上包含了宽容、谦虚、彼此理解、互相尊重的内涵。万隆会议问题:什么是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友谊的精神。万隆会议中国总理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尼赫鲁这个演说是对抨击中国的人一个很好的答复。——吴努“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美国记者评论万隆会议课 后 活 动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你认为周恩来为什么能改变会议的航向?因为周恩来总理代表当时的新中国在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理念;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在瑞士举行的会议。这是中国政府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并起了积极作用,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954年4月,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1955年出席万隆会议1954年访问缅甸1954年访问印度1954年4月参加日内瓦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有记者问:“你们中国一向反对美国,为什么还要使用美国制造的商品?”(事实的确如此。诸位请看,这支派克笔就是美国制造的,但大家有所不知,这可是在抗援朝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啊!)2.有记者问:“中国到底有多少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为十元、五元、二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的10种主辅币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3.有记者问:“我们西方人走路总是挺起胸堂,中国人走路总是弯腰驼背,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我们中国人正在走上坡路,而你们西方人正在走下坡路)4.有记者问:我们美国人走的是公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走的是马路呢?(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周恩来外交智慧课堂小结明确一项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牢记一位伟人——知道一次会议——领悟一种精神——周恩来总理万隆会议万隆精神坚持一个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贯彻一个方针——求同存异课堂检测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的是( )A.互不侵犯原则B.互不干涉内政原则C.独立自主原则D.平等互利原则C课堂检测2、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正确的是( )①日内瓦会议②与苏联建交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万隆会议A.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C.②③④① D. ③②①④B课堂检测3、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访问时发表了题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重要讲话,强调不同文明要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这传承了我国的哪一外交方针( )A.互不干涉内政原则B.求同存异方针C.互不侵犯原则D.不结盟原则B课堂检测4.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最典型范例是( )A.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B.抗美援朝的胜利C.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D.与苏联建交A课堂检测5.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C.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D.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万隆会议2.mp4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mp4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