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涟水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1.下列关于食品添加剂说法正确的是
A.食品添加剂都是人工合成的化学品,都有副作用,不可食用。
B.味精也是食品添加剂
C.碘盐中加碘不属于食品添加剂
D.着色剂仅能使食品颜色鲜艳,不能改变营养,故不属于食品添加剂
2.关于加碘食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要密封、防潮和避光保存 B.碘盐中加的是单质碘
C.使用碘盐时宜高温煎炒 D.使用碘盐不利于人体健康
3.“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可使用它进行杀菌消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84”消毒液的消毒原理是它具有较强的碱性
B.臭氧、双氧水、次氯酸等消毒原理是它们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C.酒精消毒的原理是利用变性作用
D.“84”消毒液的消毒原理是它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4.标准状况下,m g气体A与n g气体B分子数相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A气体与B气体的密度之比为n:m
B. 气体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m:n
C.同质量气体A与B的分子个数之比为n:m
D.相同状况下,同体积A气体与B气体质量之比为m:n
5.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①尘埃的空气 ②稀硫酸 ③蒸馏水 ④墨水,能观察到有丁达尔现象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与50ml 1mol/LAl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
A.100ml 1mol/LNaCl溶液 B.75ml 1mol/LMgCl2溶液
C.150ml 3mol/LKCl溶液 D.25ml 2mol/LAlCl3溶液
7.不能与溴水发生反应的是 ①苯 ②苯酚 ③亚硫酸 ④NaOH溶液 ⑤AgNO3溶液 ⑥裂化汽油 ⑦己烷 ⑧镁粉
A.①⑦? B.只有①?????????? C.①⑦⑧?????????? D.①②⑤⑦
8.两种金属混合物粉末15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时生成标准状况下11.2L氢气,符合上述情况的金属混合物( )
A.Mg、Fe B.Zn、Ag
C.Zn、Fe D.Mg、Al
9.向MgCl2、AlCl3的混合溶液开始滴加6mol/L的试剂A,之后改滴试剂B,所得沉淀物质的量Y(mol)与试剂体积V(mL)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A.从6到9,相应离子反应方程式为H++OH-=H2O
B.A 是NaOH,B是盐酸,且c(NaOH):c( HCl) = 2:1
C.原混合液中,c(Al3+):c(Mg2+):c(Cl-) = 1:1:5
D.A是盐酸,B是NaOH, 且c(NaOH) = 2c (HCl)
10.下列对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外)的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①非金属元素都是主族元素
②单质在反应中都只能作氧化剂
③氢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所以都叫气态氢化物
④氧化物常温下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
⑤非金属元素R所形成的含氧酸盐(MaROb)中的R元素必定呈现正价
⑥除惰性元素外,周期表中共有16种非金属元素
A.②⑤④ B.①③⑥ C.①⑤⑥ D.②③④
11.在以下的分子或离子中,空间结构的几何形状不是三角锥形的是?( )
A.NF3 B.CH3- C.BF3 D.H3O+
12.长式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从左到右排为1-18列,即碱金属为第一列,稀有气体元素为第18列。按这种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16列中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B.只有第二列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
C.第四周期第8列元素是铁元素 ?
D.第15列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 np5
13.下图为直流电源,为浸透饱和氯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的滤纸,为电镀槽.接通电路后发现上的c点显红色.为实现铁上镀锌,接通后,使c、d两点短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为直流电源的负极
B.c极发生的反应为2Cl——2e-=Cl2↑
C.f电极为锌板
D.e极发生氧化反应
14.下列各变化中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
A.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
B.镀锌铁表面有划损时,也能阻止铁被氧化
C.红热的铁丝与冷水接触,表面形成蓝黑色保护层
D.浓硝酸比稀硝酸更能氧化金属铜
15.用Pt电极电解KCl和CuSO4的混合溶液,当电路中通过0.4mol电子的电量时,阴阳两极都产生0.14mol的气体,若电解后溶液体积为40L,则电解后溶液的pH为( )
A.11 B.5 C.7 D.1
16.分子式为C8H16O2的有机物A,它能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B和C,且B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成C。则有机物A的可能结构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17.下列化学式只能表示一种纯净物的是 ( )
A.CF2Cl2 B.C3H6 C.C6H12O6 D.C2H4O2
18.为防治“白色污染”,有一条重要途径是将合成高分子化合物重新变成小分子化合物。
目前对结构式为的化合物已成功实现了这种处理,其运用的原理是酯交换反应(即酯与醇在酸或碱的催化下生成一个新酯和一个新醇的反应)。试分析若用CH3OH来处理这种化合物能得到的有机物可能是
A.
B.HO—CH2CH3
C.
D.
19.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上方有白色烟雾
B.铁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褐色的浓烟,产物溶于水,溶液呈浅绿色
C.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烟,产物溶于水,溶液呈蓝绿色
D.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白色固体
20.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①将水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浓硫酸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②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尾气用碱液吸收
③取用金属钠或钾做完实验后,剩余的药品要放回原瓶
④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开灯检查煤气泄漏的原因,然后打开所有的门窗通风
⑤干冰可用于钠、镁等金属的灭火
A.①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全部
21.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的是
22.有机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二醇可用来生产聚酯纤维和作汽车发动机的抗冻剂
B.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应大力推广“乙醇汽油”
C.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具有杀菌防腐能力,因此可以用其保鲜鱼肉等食品
D.煤中含有煤焦油及多种化工原料,可通过煤的干馏获得
23.“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利用。如可利用浓NaOH溶液来“捕捉”CO2,其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能量消耗大是该方法的一大缺点
B.“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过滤
C.整个过程中,有2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D.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捕捉到的CO2还可用来制备甲醇等产品
第II卷(非选择题)
24.(15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以下是探讨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的有关问题:
(1)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为此,我国启动了多项工程,帮助居民补充微量元素,预防疾病。例如为了解决 问题启动了“酱油加铁”工程。
(2)我国居民在平时的饮食中应多吃碱性食物。下列属于碱性食物的是 (填“肉类”、“鸡蛋”或“水果”)。
(3)服用药物时要对症下药。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可治疗胃酸过多,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4)现有下列五种物质
A.食盐 B.食醋 C.苹果汁 D.葡萄糖
E.青霉素,F.阿司匹林请按下列要求填空(填序号)。
富含维生素C的是 ;可直接进入血液,补充能量的是 ;应用最广泛的抗生素之一的是 ;既可作为调味剂,又可作为防腐剂的是 ;食用过多会引起血压升高、肾脏受损的 ,使用最早的解热镇痛药 。
(5)①明矾是一种混凝剂,净水的原理是 (离子方程式);
②汽车尾气中的CO、N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转化为两种无毒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蛋白质遇到酸、碱、重金属盐、乙醇等化学物质时会发生凝结,失去原来的活性,这个变化称为 。
(6)钢铁的生产与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生活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①炒过菜的铁锅未及时洗净(残液中含NaCl),第二天便会因腐蚀出现红褐色锈斑。试回答:铁锅的腐蚀主要是由 腐蚀造成的。铁锅锈蚀的负极反应式为 。
②为防止轮船的船体在海水中腐蚀,一般在船身连接 (填“锌块”或“铜块”)。
25.(10分)Q、R、X、Y、Z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①Z的原子序数为29,其余的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②Y原子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msnmpn ③R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为奇数;④Q、X原子p轨道的电子数分别为2和4。请回答下列问题:
(1)Z2+ 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2)Q与Y形成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分别为甲、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B.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C.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D.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3)Q、R、Y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作答)。
(4)五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与最小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5)Q的一种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28,其中分子中的σ键与π键的键数之比为 ,该氢化物与氧气形成的燃料电池在碱性电解质中负极反应为 。
26.(6分)高铁酸钾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开发的一种继臭氧、过氧化氢、二氧化氯之后一种新型水处理剂,它能快速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且不会生成三氯甲烷、氯代酚等次级衍生物。高铁酸根(FeO42-)在溶液中呈紫红色,溶液的pH对高铁酸根稳定性的影响很大,当pH值为10-11时非常稳定,而当pH<7.5时,稳定性明显下降,分解放出氧气,并析出具有高度吸附活性的无机絮凝剂Fe(OH)3。电解法制备高铁酸钾原理如右图所示。
电解质溶液应选用______________
A、NaOH溶液 B、NaCl溶液 C、稀硫酸
(2) 电解过程中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 。
(3) 生成高铁酸根(FeO42-)的电极反应是 。
27.(12分)已知A-O分别代表一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略去)。A、B、H分别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B与冷水缓慢反应,与沸水迅速反应,放出氢气。D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其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2:3,且能与水反就应得到两种碱。C为淡黄色固体化合物,O能与G的水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为:A 、C 、D 。
⑵ 写出C与J反应生成H和G的离子方程式: 。
⑶ 写出I与H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A和J的化学方程式: 。
⑷ 写出D与足量的N反应生成E和F的化学方程式: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
试题分析:食品添加剂不都是人工合成的,也有天然的,少量使用不会有副作用的,A项错误。加碘盐中的碘属于食品添加剂,C项错误。着色剂属于食品添加剂,D项错误。答案选B。
考点:化学与健康
点评: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
2.A
【解析】
试题分析:加碘盐中加的是KIO3,KIO3性质较稳定,但是受热分解,所以不能高温下使用,加碘盐对人体有益,缺碘可以形成甲状腺疾病。因此A是正确的。答案选A。
考点:化学与健康
点评:本题是常识,简单基础。
3.A
【解析】
试题分析:NaClO中的ClO-具有强氧化性,用NaClO杀菌消毒也是利用其强氧化性使蛋白质变性,所以A错误,其他选项都正确。答案选A。
考点:NaClO的性质
点评:本体基础简单,主要考查了NaClO杀菌消毒的原理。
4.A
【解析】
试题分析: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气体密度之比等于质量之比,所以为m:n,A项错误,其他选项均正确。答案选A。
考点:阿伏伽德罗定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应用,非常基础,可以锻炼学生的基础知识。
5.C
【解析】
试题分析:胶体有丁达尔现象,其中①④属于胶体,②③是溶液,所以C正确。
考点:考查胶体的性质和判断
点评:熟练区分胶体和溶液,了解胶体的性质
6.C
【解析】
试题分析:50ml 1mol/LAlCl3溶液中c(Cl-)为3mol/L,100ml 1mol/LNaCl溶液中c(Cl-)为2mol/L,75ml 1mol/LMgCl2溶液中c(Cl-)为2mol/L,150ml 3mol/LKCl溶液中c(Cl-)为3mol/L,25ml 2mol/LAlCl3溶液中c(Cl-)为,6mol/L。答案选C。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
点评:某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的体积无关,而与溶质的浓度和溶质的组成有关。
7.A
【解析】
试题分析:溴水主要与不饱和有机物发生加成反应,如⑥;与含酚羟基的物质发生取代反应,如②;溴水还具有氧化性,可以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③⑧;还有酸性,可以与碱反应,如④,有溴离子,可以与银离子发生沉淀反应,如⑤;不能与苯或己烷反应,这类物质发生反应必须是纯溴。
考点:考查溴水的化学性质。
点评:总结溴水的化学性质,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有机反应。属于较综合性习题。
8.A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知,若生成1mol氢气,则需金属混合物的质量为30g;对于选项中的各种金属,分别只要生成1mol氢气,一个质量大于30g,一个质量小于30g,即符合题意,不反应的按无穷大计算.所以该题答案为A。
这种问题也可以用假设法,先假设是二价金属,那么根据数量关系算出它的式量来?
M+2HCL=MCL2? +H2
? ?M???????????????????????22.4
15??????????????????? 11.2
这样可以算出它相对原子质量为30,由于是混合金属,则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30。
A项Mg为24,Fe为56,平均值可能为30,故正确;B项Zn为65,Ag不能和盐酸反应,当Zn的质量为15g时,不能生成11.2L氢气,含Ag时更不能生成11.2L氢气,错误;C项Zn为65,Fe为56,二者都大于30,平均值不可能为30,故错误;D项Mg为24,Al的化合价为+2价时,可看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7÷3×2=18,二者都小于30,平均值不可能为30,故错误。?
考点:考查混合金属的计算和组合判断
点评:注意利用平均值法计算,注意化合价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9.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像可知先加入的试剂A为NaOH,后加入的试剂B为盐酸,D项错误;6—9mL之间沉淀量没有发生改变说明盐酸在中和过量的NaOH,所以A正确;根据AB段用了1mL,CD段用了2mL可知NaOH的浓度是盐酸浓度的2倍,B项正确,根据AB段用了1mL,OA段用了5mL可知原混合溶液中c(Al3+):c(Mg2+)=1:1,所以原混合溶液中c(Al3+):c(Mg2+):c(Cl-)= 1:1:5,C正确。答案选D。
考点:Mg、Al图像
点评:本题主要分析清楚每段图像的含义即可,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难度较大。
10.C
【解析】
试题分析: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做还原剂,非金属的氢化物一般为气态,金属的氢化物一般为固态,CO就不能与水反应,所以正确的是①⑤⑥,答案选C。
考点:基本概念
点评:本题非常简单,主要考查元素周期律中的基本概念。
11.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NF3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是5,孤电子对数是1,则为三角锥型;B项CH3-的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是5,孤电子对数是1,则为三角锥型;C项BF3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是3,孤电子对数是0,则为平面三角形;D项H3O+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是5,孤电子对数是1,则为三角锥型。
考点:考查分子的立体构型。
点评:只要会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来判断即可。
12.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第16列为氧族元素,第六周期的Po为金属元素;B项第18列He最外层电子排布也为ns2;C项正确;D项第15列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 np3。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电子排布式。
点评:属于较简单题。
13.D
【解析】
试题分析:接通电路后发现上的c点显红色,说明c为阴极,d为阳极,则a为正极,b为负极,f为极,e为阳极。所以A项错误,c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所以B错,用装置进行电镀,要想铁上镀锌,则铁在阴极,锌在阳极,所以e电极为锌,f电极为铁,C项错误,D正确。答案选D。
考点:电解原理
点评:电解中最关键的是准确判断出电极上离子的放电顺序。在判断电解产物时,首先判断阳极电极材料。如果是活性电极,则电极本身失去电子。如果是惰性电极,则溶液中的阴离子失去电子。而阴极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得到电子,所以需要熟练记住常见离子的放电顺序。
14.B
【解析】
试题分析:要想构成原电池反应,必须要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只有B选项中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因此答案选B。
考点:原电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构成原电池的条件,非常基础简单。
15.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阴极产生的气体为H2,阳极产生的气体为Cl2和O2,0.14molH2转移0.28mol电子,所以阴极还有Cu0.06mol。根据转移的电子数和产生气体的体积,可求得阳极产生Cl20.08mol,O20.06 mol。所以整个电解过程分为三段,第一阶段,阳极产生0.06molCl2,阴极产生0.06molCu,此时溶液的pH变化不大;第二阶段,阳极产生0.02molCl2,阴极产生0.02molH2,此时溶液中产生0.04molOH-,溶液的pH增大,第三阶段,阳极产生0.06molO2,阴极产生0.12molH2,此时溶液中OH-浓度基本不变,所以溶液中c(OH-)=,所以溶液的pH为11,答案选A。
考点:电解的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16.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A为酯类,因为B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成C,所以B是醇,C是酸,且B、C含有4个碳原子,因此只考虑B的结构即可,能氧化成酸的4个碳原子的醇有两种,所以答案选A。
考点:同分异构体
点评:本题主要根据题中给的信息进行判断,重点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17.A
【解析】
试题分析:CF2Cl2没有同分异构体,只有一种结构,C3H6、C6H12O6、C2H4O2都存在同分异构体,所以不能表示纯净物。答案选A
考点:同分异构体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比较基础简单。
18.C
【解析】
试题分析:酯交换反应(即酯与醇在酸或碱的催化下生成一个新酯和一个新醇的反应)原化合物水解得到对应的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再由对苯二甲酸与甲醇酯化,故能得到化合物C。
考点:酯化反应的机理。
点评:熟悉酯化反应的机理,对题目中信息能提取出所需要的内容。
19.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瓶口上方有白色烟雾错误,只有氯化氢溶于水蒸汽中,是白雾,没有烟;B项溶液呈浅绿色错误,应该是棕黄色溶液;C项正确;D项生成白色固体错误,是淡黄色的过氧化钠。
考点:考查常见反应的现象。
点评:对于反应中出现的现象,在平时学习中要总结,属于简单题。
20.A
【解析】
试题分析:①将水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浓硫酸中,会使液体受热飞溅,最好是把硫酸加入水中;②正确;③对于固体钾、钠等要回收,正确;④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不能有明火,也就不能开灯;⑤干冰与镁等金属可以发生反应,不能明火。
考点:考查实验室安全问题。
点评:对于实验室安全操作要理解到位,属于简单题。
21.B
【解析】
试题分析:B项二氧化硅与水不溶,不能发生反应,要制取硅酸,一般可以由硅酸盐与盐酸或碳酸反应制取硅酸。
考点:考查常见的实验操作方法。
点评:课本中的实验及图像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属于较简单题。
22.A
【解析】
试题分析:B.汽油是不可再生资源,B错误;
C.福尔马林是防腐剂但不能用于食品的保存。C错误;
D.煤需干馏后可获得煤焦油及多种化工原料,不能说含有煤焦油及多种化工原料,D错误。故选A。
考点:有机化合物的用途,能源的综合利用。
点评:了解常见有机物的用途。
23.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基本过程中有两个反应: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②碳酸钙的高温分解,A选项正确;“反应分离”过程中分离物质的操作应该是过滤,选项B错误;循环利用的物质应该有CaO和NaOH 两种,选项C是正确的; D选项中甲醇工业上可用CO2制备,因此D正确,答案选B。
考点:考查CO2的性质、基本实验操作等
点评: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捕捉室中反应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得到的Na2CO3和CaO在溶液中反应得到NaOH和CaCO3,由此可分析出各选项正误。该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起点高但落点很低。
二填空题
24.(1)缺铁性贫血 (2)水果 (3)Al(OH)3+3H+==Al3++3H2O (4)C D E B A F
(5)①A13++3H2OAl(OH)3(胶体)+3H+ ②2NO+2CO N2+2CO2 ③变性
(6)①吸氧腐蚀或电化学腐蚀 ②Fe-2e-= Fe2+ ③锌块
【解析】
试题分析:(1)酱油加铁工程主要解决的是缺铁性贫血。(2)碱性食物不是指食物呈碱性,而是在人体水解后得到碱性的物质。肉类和鸡蛋水解后得到酸性的物质,所以属于酸性物质,而水果水解后可以得到碱性的物质,所以属于碱性物质。(3)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
Al3++3H2O。(4)富含维生素C的是苹果汁,可直接进入血液,补充能量的是葡萄糖,应用最广泛的抗生素之一的是青霉素,既可作为调味剂,又可作为防腐剂的是食醋,食用过多会引起血压升高、肾脏受损的食盐,使用最早的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5)明矾净水是因为明矾可以水解生成Al(OH)3(胶体)。汽车尾气中的CO、N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两种无毒气体是N2和CO2。蛋白质遇到重金属盐、酸或碱会变性。(6)炒过菜的铁锅未及时洗净(残液中含NaCl),因此属于吸氧腐蚀。负极反应为:Fe - 2e =Fe2+。要保护船体的铁不被腐蚀,应选择一个比铁活泼的金属,因此选锌快。
考点:化学综合题
点评:本题比较综合,很多知识点综合在一起,但是比较基础,难度适中。
25.
(1)1s22s22p63s23p63d9 (2)B
(3)Si(5)5:1 ;C2H4 - 12e- +16OH- =2CO32- + 10H2O
【解析】
试题分析:由29号为Cu元素。Y价电子:msnmpn中n只能取2,又为短周期,则Y可能为C或Si。R的核外L层为奇数,则可能为Li、B、N或F。Q、X的p轨道为2和4,则为C(或Si)和O(或S)。又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所以可推出:Q为C,R为N,X为O,Y为Si,Z为Cu。
(1)Cu的价电子排布为3d104s1,失去两个电子,则为3d9,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9;
(2)Q、Y的氢化物分别为CH4和SiH4,由于C的非金属性强于Si,则稳定性CH4>SiH4.因为SiH4?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H4大,故分子间作用力大,沸点高,所以答案为B;
(3)C、N和Si中,C、Si位于同一主族,则上面的非金属性强,故第一电离能大,而N由于具有半充满状态,故第一电离能比相邻元素大,所以N>C>Si,故答案为:Si<C<N;
(4)电负性最大是氧,最小的是硅,所以构成的物质为SiO2 。
(5)C、H形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的物质为C2H4,结构式为CH2=CH2,C-H之间单键是σ键,C≡C双键中有一个是σ键一个π键,所以σ键与π键数之比为5:1。
考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率的关系;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明确位置、结构、性质的关系是解答的关键,此题综合性较强,涉及物质结构知识点比较多,考察比较全面,是一道不错的题。
26.(1)A (2)铁电极附近溶液变为紫红色,石墨电极上有无色气体生成,铁电极变细
(3)Fe+8OH--6e-= FeO42-+4H2O。
【解析】
试题分析:(1)FeO42-在pH值为10-11时非常稳定,所以电解质溶液应该选A。(2)铁是阳极,石墨是阴极,阳极铁失电子变成FeO42-,电极反应为Fe+8OH--6e-= FeO42-+4H2O,所以铁电极变细,阳极附近溶液变为紫红色,阴极H+得电子变氢气,电极反应是2H++2e-=H2,所以阴极有无色气体生成。
考点:电解原理
点评:电解中最关键的是准确判断出电极上离子的放电顺序。在判断电解产物时,首先判断阳极电极材料。如果是活性电极,则电极本身失去电子。如果是惰性电极,则溶液中的阴离子失去电子。而阴极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得到电子,所以需要熟练记住常见离子的放电顺序。
27.(1)N2、Na2O2、Mg3N2 (2)2Na2O2+2H2O=4Na++4OH-+O2↑
(3)4NH3+3O22N2+6H2O (4)Mg3N2+8HNO3=3Mg(NO3)2+2NH4NO3
【解析】
试题分析:B与冷水缓慢反应,与沸水迅速反应,放出氢气,说明B是镁。C为淡黄色固体化合物,C是过氧化钠,J是水,与J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H是氧气,G是氢氧化钠。D是一种离子化合物,且D是由镁元素和A组成,而镁的化合价是+2价,又因为D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2:3,且能与水反就应得到两种碱。所以A的化合价是-3价,只能是N元素,则A是N2,D是Mg3N2。因此L是NO,M是NO2,N是硝酸,O是硝酸铜,E是硝酸镁,F是硝酸铵,K是硝酸钠,I是氨气。
考点:考查无机框图推断题
点评:化学推断题是一类综合性较强的试题,如元素及化合物性质和社会生活,环境保护,化学计算等知识,还可引入学科间综合.它不仅可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方法.。解框图题的方法:最关键的是寻找"突破口"!,"突破口"就是抓"特"字,例如特殊颜色、特殊状态、特殊气味、特殊反应、特殊现象、特殊制法、特殊用途等。
涟水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2.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周国平在《尊重生命》中有这么一句经典的名言“热爱生
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
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
A.“人是会说话的工具” B.“存天理,灭人欲”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3.《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横于辕之前末曰槃,言其可转也。左右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出现于
A.商周 B.春秋战国 C.汉代 D.隋唐
4.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是( )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民法大全》
5.西汉时期削弱相权的主要措施是 ( )
A. 设尚书令、侍中 B. 废除丞相
C. 设立中书省 D. 实行科举制
6.公元2世纪的雄辩家阿里斯泰德热情地赞美罗马:“无论海洋还是陆地上任何的间隔距离都不能将一个人排斥于公民身份之外。”他赞扬的是罗马的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7.《雅典政制》有这样的确记载:有一次,一个名叫吕锡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行刑吏准备执行,在他等死的时候,优美里德斯救了他,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决不得处死。到了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锡马库斯以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于是吕锡马库斯得到了“鼓槌下人”(即免于刑杖的人)的绰号。这一记载侧面反映了陪审法庭是当时雅典的
A.最高权力机关 B.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C.最高的行政机关 D.最高的立法机关
8.关于雅典民主制,有人认为,“就是这种民主政治才是灭亡古希腊的真正的罪魁祸首”。以下对雅典民主制的叙述,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A.雅典的民主,只是城邦公民内部之间的民主
B.轮番而治与抽签选举,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
C.直接民主,使不同素养的人享有相同的政治权利
D.妇女与奴隶被排除在民主之外,激化了社会矛盾
9.李鸿章认为“中国积弱,由于贵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以下近代企业体现李鸿章这一思想的是
A.上海轮船招商局 B.江南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 D.安庆内军械所
10.电视剧《大染坊》主题曲《把感动留在人间》唱道:“总以为泪水早已擦干……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这一场锦绣年华欲说无言……”该剧讲述了主人公陈寿亭在20世纪初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曲折历程。若要改变“心酸”“无言”的陈寿亭的命运,从根本上说,应该
A.引进外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解决技术落后问题
B.大量吸收外资、民间资本解决资金少、规模小、竞争力低下等问题
C.成立营销团队,扩大营销范围,解决市场狭小问题
D.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
11.历史学家在评论大英帝国的盛衰时说:“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出了多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没做。”由此可见女王在英国
A、“统而不治” B、掌控议会 C、领导内阁 D、碌碌无为
12.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13.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的观点普遍被西方思想政治家所认同,为避免“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西方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建立分权制衡的民主制度 D.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以下事件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巴黎公社成立
C.十月革命成功 D.第一国际成立
15.英国格言"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体现了民主宪政的特点。意思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A.全民参与 B.分权制衡 C.君主立宪 D.人民主权
16.与辛亥革命相比,五四运动主要新在①促进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②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③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④得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 )
A.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
17.麦考莱在《英国史》一书中说:“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联合王国的国王和王后,标志着英国革命结束。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这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敛最好的一次。”材料中所说的“收敛”最主要体现在
A.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 B.使英国恢复了国王与议会的传统
C.奠定了英国建立君主立宪的基础 D.英国的王位世袭制最终确立下来
18.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 ……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
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
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④提倡学习西方职业教育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
19.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先生实现了由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伟大飞跃,促使孙中山先生思想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坚持民主革命的精神 B.多次革命斗争的失败
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20.下列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伽利略——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B.牛顿——其经典力学标志着现代科学的形成
C.爱因斯坦——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
D.普朗克——量子论诞生,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21.1957年,若名小说《在路上》在美国出版,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发问:“……你的道路是什么,老兄?——乖孩子的路,疯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荡子的路,任何的路。到底在什么地方、给什么人,怎么走呢?”下列作品与《在路上》风格一致的是
A.《西风颂》 B.《等待戈多》 C.《人间喜剧》 D.《十日谈》
22.1954年,美国一个城市管理自来水的专员发现,该市自来水耗费量在某些三分钟的时段内会奇怪地突然增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当时汽车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刚好是车主集中洗车的时间
B.黑客通过互联网攻击自来水公司的电脑系统,导致数据显示错误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下降,统计数据计算错误
D.当时电视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是广告时间,大家上厕所集中用水
23.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新”主要体现在
①取得了平等的民族权
②废除了剥削制度
③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④基本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
24.下面所示的折线统计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 ( )
A.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情况
B.人口增长率的变化情况
C.与我国建交国家数量的变化情况
D.单位GDP能耗的变化情况
25.2005年8月26日《人民日报》报道:2004年,深圳每平方千米土地产生了1.75亿元的GDP和6 000万元的税收,名列全国大中城市之首;2005年上半年,深圳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耗电量又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8%,每万元GDP的耗水量下降了13%,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该材料不能体现出 ( )
A.深圳的发展不仅有速度还有质量
B.深圳的经济发展已进入低能耗、高产出的良性循环
C.深圳用具体的实践有力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含义
D.深圳成为国内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
26.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 )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以俄为师,国共两党实现合作
C.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27.19世纪的蚌埠仅是个隶属于凤阳的偏远小镇,虽每逢集市,偶尔也有出售树木或木制家具的,但无人开设木行;1911年津浦铁路修成后,蚌埠一跃成为皖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当地的木竹商号鳞次栉比,成为著名的木竹集散地。这最能说明 ( )
A.便利的交通是推动近代化的重要因素
B.当地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C.交通的发展促进了蚌埠自然经济的迅速解体
D.木竹市场的形成推动了当地的近代化
28.简要回答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大会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29.“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下列有关“这一发现”的表述,错误的是
A.有助于解释光电效应 B.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重大发展
C.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D.促进了人们深入认识微观世界
30.袁隆平说:“我说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这句话说明他认为
A.实践不如知识重要 B. 知识不如实践重要
C.知识需要实践支撑 D. 书本电脑与种水稻无关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判断题
31.牛顿建立了经典力学,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和量子假说,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
32.梁启超将黄宗羲的“保国”“保天下”思想,总结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3.下列表述正确的在答题卡上填涂A,错误的在答题卡上填涂B。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实现了“三民主义”中所谓民族主义的任务。
34.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的时空观,发展了牛顿力学,将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35.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是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 )
三、综合题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
——《管子?任法》
?“制定宪法与拥立德高望重者为王的理由是相同的。因为人们始终在求索的就是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因为凡是权利,就应当人人共享,否则就不能算是权利。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某个公正善良者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但是他们要是没有这样的好运,那就只好制定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
——(古罗马)西塞罗《论责任》
材料二 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的《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的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1)依据材料一,比较管子和西塞罗在法的问题上的认识有何不同?(6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确立的特点。(3分)
(3)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3分)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3分)
材料一 1506年1月4日,一个意大利人种植葡萄时,无意中挖出一座雕像。这就是古希腊的雕塑名作《拉奥孔》,它的出土,轰动一时,被推崇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
材料二 第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第86条 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知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非正义、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取代。
——恩格斯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的意大利主要流行什么社会思潮。(2分)这一思潮要表达的思想主旨是什么?(4分)《拉奥孔》的出土为什么会在意大利引起“轰动”?(4分)
(2)据材料二,指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共同影响有哪些?(6分)
(3)启蒙运动确立的一系列思想原则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如何发展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4分)结合所学知识,为构建“正义”“平等”的新社会,启蒙运动坚持的原则有哪些?请举三例说明。(6分)
(4)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用关键词概括指出人文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5分)
四、简答题
38.19世纪至20世纪初,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哪三项最伟大的成就?它们
分别对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思想的认识产生了什么深远的影响?(18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唐朝史学家刘知几史学的“三要素”的理解。根据对题干描述的理解A和B项属于“史实”的范畴即是什么,C项属于“史论”的范畴即评价作用,D项属于“史识”的范畴即谈认识。”,AB是史实,当时的历史事实就是如此,没有任何评价等等,C是史论,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C项中就是对这三省六部制度的评价,D是史识,指的是以科学理论作指导,对某一事件科学判断,看到这一事件的本质等等,D项肯定三省六部制度是重大创造,并且对后世沿用,对三省六部的评价全面科学,客观,故此题应选D
考点:本题以刘知已的史学“三要素”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理解概念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点评:关于刘知已的史学“三要素”,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史论”“史识”两个基本概念的理解。“史识”,是指在史观指导下对历史资料的理解,对历史现象的辨识、对历史规律的感悟和对历史与现实联系的认识等,也可以说,是在史观的指导下,得出的结论,多表现为历史阶段特征,即对某特定历史阶段(时期)诸多社会现象的本质概括(规律),一般又分为经济(经济转型、经济发展)、政治(社会主要矛盾、时代主题等)、思想文化(反映政治、经济领域深刻变化的思想观念)。而“史观”包括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革命史观和社会史观等。 “史论”,原指作史者在“本纪”“列传”之后评述所记史事和人物的文字,后来凡是关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也都称为“史论”。 “史识”重于影响(联系现实或后世的),“史论”则着重强调作用(对当时的)。
2.C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强调对生命热爱、同情和敬畏,属于人文主义思想。人文主义以人,尤其是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作为出发点。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这是人文精神的起源。故答案选择C项,A项反映了奴隶社会中奴隶悲惨的地位、命运,故A项不正确;B、D项反映了发人性的禁锢。故B、D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西方人文主义的含义。以周国平在《尊重生命》中的名言为切入点,旨在考察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点评:关于西方人文主义,除了考查其不同时期的含义外,还要注意不同时期的代表思想家及其思想观点,高考近几年多用新情境、新材料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命题,如2011全国(新标卷)
3.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从史料所叙述的这种犁的结构特点来看,当是唐代出现的曲辕犁。故答案选择D项。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耕作方式的演变——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以《耒耜经》中的一段文言文为切入点,旨在考察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点评:关于中国古代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不仅把握其基本特点,还要掌握其精耕细作的表现,2012年四川文综就在此处命题。
4.D
【解析】
试题分析:罗马法早期就是习惯法(即法律由贵族随意确定的法律),后来随着平民们越来越希望得到一些权利,所以由习惯法发展到了成文法(即用法律条文来确定律法),由习惯法到成文法的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随着侵略扩张,罗马法由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公民法(范围是罗马统治境内的公民,不包括外来人民及奴隶)发展到了罗马帝国时期的万民法(范围是罗马统治境内的一切自由民,包括被罗马侵略后被罗马帝国统治的受侵略国家人民)而民法大全,又称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它的颁布,就标志着罗马体系的最终确立和完善。故答案选择D项。
考点:本题考查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完善。
点评:关于罗马法,高考更多是用新情境、新材料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如:(2012全国新课标,3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法律的解释
5.A
【解析】
试题分析:“汉承秦制”,汉初,沿有秦朝的“三公九卿制”,丞相位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建立中外朝制度,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故答案选择A。明太祖废除丞相,故排除B项;三国时,魏文帝设立中书省,故排除C项;隋文帝时下令全国用考试选官,隋炀帝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开始形成,故排除D项。
考点:本题考查西汉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依据选择题题干的时间限定词。判断西汉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另外,西汉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也可以放在从汉至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一个进程来考查。
6.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无论海洋还是陆地上任何的间隔距离都不能将一个人排斥于公民身份之外。”结合所学,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由于版图扩大,很多有着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势必出现新的矛盾,尤其是被征服者无法享受罗马公民权,不受公民法保护,引起社会动荡;为巩固统治,公民法逐渐演变成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因此C符合题意。AB不对,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 ,被称为公民法。而《十二铜表法》就是一部典型的公民法。D不对,自然法通常是指宇宙秩序本身中作为一切指定法制基础的关于正义的基本和终极的原则的集合,这种说法与题干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古罗马法。
点评: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1、起源:习惯法 成文法:《十二铜表法》为标志。
2、发展:公民法 万民法。3、完善:《民法大全》为标志。
7.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锡马库斯以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可知涉及司法的职能,B正确。AD不对,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是公民大会每月召开3至4次,决定内政和外交大事,通过的议案经批准即成国家法律。;C 不对,最高的行政机关是500人议事会,专事公民大会的准备、召开和主持以及执行大会决议。
考点: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
点评:本题属于表述类型,提示语往往是表现、体现、反映、表述、背景、条件、内容、特征、性质、意义是等词。表述类型在历史选择题是最普遍、最重要类型,简单的可以考查历史基础知识的点,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8.B
【解析】
试题分析:AD 意思相近,都是有关雅典民主范围的局限,而按照最佳选择题的规律,有并列关系的选项不选;C是对直接民主概念的理解,而没有说明它的恶果;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因此B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
点评:其实,选择题这种题型本身有弱点,在四个选项中,单选题只有一个正确,,这使学生可以利用排除法解决问题。单项选择题有三种情况可以直接排除。一是:有三个选项明显错误,另一项必定正确。二是:有三个选项是并列的关系,选其中任一都不对,必定是另一个选项。三是:有一个选项肯定是错的,有两个选项是并列关系,第4项必定是正确的。
9.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李鸿章认为:中国贫穷的根源在于没有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所以办洋务运动的重心应该转移,发展工业求富之意。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故答案选择A项。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所创办的军事工业,故B、C、D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洋务运动中所创办企业的目的和性质。以李鸿章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点评:本题解题的捷径在于: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所创办的军事工业,故答案不可能选择三项。所以A项一定正确。
10.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解题关键在于抓住题干的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正确选项。题干时间信息:20世纪初。题干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在本国的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榨下,最终破产,说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的压榨,这是由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性决定的,因此,选项D正确。ABC都当时面昨的一些问题,但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大染坊》主题曲为切入点,旨在考察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点评:关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除了考查影响其发展主要因素外,
11.A
【解析】
试题分析: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形成责任制内阁,国王逐渐“统而不治”,议会控制了行政大权,故答案选择A项。
考点:本题以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维多利亚女王拥有的权利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点评:关于英国君主立宪制,除要注意国王、首相、议会的关系外,还要注意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发展演变历程。
12.B
【解析】
试题分析:《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议会是权力的中心,国王权力受到限制,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然而不能选D项,因为题干问的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指的是什么?故答案选择B项。A、C两项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以《权利法案》颁布的意义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点评:关于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除了掌握《权利法案》外,还要注意其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和1832年议会改革,往往以材料题的形式把其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过程中去分析。
13.C
【解析】
试题分析:为了防止“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后普遍建立了分权制衡的民主制度,A项不适合于英、德等西方国家;B、D项实行于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排除A、B、D项,故答案选择C项。
考点:本题以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的观点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
点评: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在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大背景下西方国家逐步确立了以法治为核心的代议民主政治。尽管国家的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的时间不同,每个国家又会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特点各异,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即:资产阶级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立法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以此限制和制约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同时也都通过立法保证资产阶级的利益。
14.A
【解析】
试题分析: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答案选择A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故B项不正确;十月革命的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故C项不正确;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协会。1864年建立,马克思是创始人之一和实际上的领袖,它的任务是在国际范围内组织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在工人运动的各种不同表现形式之间建立联系并把它们联合起来,保卫工人阶级的利益,为工人阶级的解放而斗争,故D项也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旨在考查学生再现知识的能力。
点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除了掌握其诞生的标志外,还其注意其诞生的背景、影响。另外,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比较也是命题的重点之一。
15.B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意思看,“两个魔鬼”之所以能胜过“一个圣人”的关键在于“相互制约”,才能“友好相处”,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在于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考点:本题考查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
点评:资产阶级代议制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除了从整体把握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外,还要注意英、美、德、法四国确立政体的不同点。高考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命题。
16.B
【解析】
试题分析: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故排除③;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故排除④,所以答案选择B项。
考点:本题考查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
点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此,对于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不同,也就是区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另外,由于钓鱼岛问题,爱国主义又一次成为全民族的共识,因此,对于五四运动更要注意从此角度进行命题。
17.C
【解析】
试题分析:A不对,题干涉及的是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而18世纪前期,责任内阁制形成;B不对,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D不对,光荣革命后,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下来。C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代议制。
点评: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49年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8年辉格党和托利党发动政变,被称为光荣革命,这次革命为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8.B
【解析】
试题分析:抓住材料中个关键信息:“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社会福利制度”“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可以看出康有为有如下的主张: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④提倡学习西方职业教育;材料当中体现不出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联系史实可知,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而非民主共和。故选B项
考点:考察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点评:注意把握维新派代表人物主张
人物
重要思想与活动
代表论著
影响
康有为
开办学堂、研究维新理论、撰写书籍。把西学中的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结合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
梁启超
宣传民权思想和君主立宪
《变法通议》
维新派的宣传家
谭嗣同
抨击纲常礼教,批判专制君权制度、宗法等级制度,倡导男女平等
《仁学》
批判纲常礼教最为猛烈
严复
翻译西方知识书籍,宣传自由、民主、进化论
《天演论》
系统介绍西方文化第一人
19.A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中问的是“促使孙中山先生思想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要抓住“根本”二字
所谓根本原因是指内因, B.多次革命斗争的失败、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三项相对于孙中山来说都是外部原因、客观原因。故选A项
考点:孙中山的思想
点评:对新旧三民主义还要注意其区别
?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华民族自求解放;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不明确反帝→明确反帝②反满→民族平等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①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平民共有,广泛性
②与反帝反封结合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增加?①节制资本
②扶助农工
实践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
20.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是找出不正确的选项,B符合题意,牛顿经典力学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而非现代科学的形成;相对论和量子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共同构成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这两种理论的提出,解决了经典物理学在微观领域及宏观世界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方式和角度,它们不仅对物理学本身,对自然科学,而且对人类的思维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CD表述正确;经典力学的重要奠基者──伽利略,因此A表述正确。
考点:近现代科学
点评: 否定型选择题首先是考查同学们的识记能力,在此类题中较多涉及的是历史事实,解答的关键是对历史事实的本质、原因、影响、意义、评价等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其次此类题较多地考查同学们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所以同学们要对历史概念的内涵、实质有清晰的认识。第三、考查同学们的逆向思维能力,因为此题主要选择错误的选项,而由于同学们习惯了选择正确的选项,所以在思维习惯上不符,往往造成错误。?
21.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从时间和创作风格来看语言颠三倒四应该属于现代荒诞派。A.《西风颂》属于浪漫主义作品,是雪莱的著作,不符合要求;C.《人间喜剧》是批判现实主义著作,为巴尔扎克作品,不符合要求;D.《十日谈》为文艺复兴时期作品,是比特拉克的代表作,也不符合要求。故选B项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
点评:本部分知识的考查角度一般是:主要从文学流派出现的时代背景、特点、影响、文学作品的异同等角度考查。从题型上看,近几年考查的多数是选择题,而且多数是图片、材料式的选择题,充分体现对能力的考查。从内容上看,主要集中考查文学作品出现的背景、特点及影响;从题目的难易程度看,本专题记忆性的知识较多,题目难度不大。从考点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等知识点
22.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普及时间应比1954年稍早一些;互联网问世的时间是在1969年;二战之后资本主义各国发生了“经营者革命”,美国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上升,统计数据计算错误不可能性出现;只有D项最有可能发生。
考点:近现代科技革命
点评:概念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其在题干中多提出一个基本概念,选项则多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或解释。选项多是立足于对历史概念内在规律和本质的把握。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目,主要从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进行把握,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定量、定性分析,正确地界定历史概念。同时,在平时要加强对历史概念的学习,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
23.B
【解析】
试题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改革少数民族社会制度的过程中,采用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分两步走的方法,使少数民族稳步有序地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因此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新中国民族政策。
点评:组合式选择题在审读完题干后,接着就要分析被选项。我们必须将被选项与题干进行逐一对照,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组合。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肯定法。对于题目考查的内容掌握较牢、记忆清晰、可迅速作出正确判断的,应采用肯定法,果敢作答,从被选项中迅速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2.排除法。又称归谬法。我们以题干为条件,对被选项进行逐一筛选,排除那些错误的、或者是与题干无关的选项。这类题目有的一次筛选即可成功,有的需要几次筛选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3.背景切入法。对于分析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类的选选题,我们必须把历史事件放在发生前的特定历史背景中去,从中找到各种原因。
4.顺藤摸瓜法。根据自己已经能够熟练掌握的知识先确定一个或两个正确的选项,已此作为基点,然后以此对其他各选项进行比较辨析,顺藤摸瓜,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24.A
【解析】
试题分析:B项错误,我国人口增长是持续上升的;建交国家数量也是持续上升并且逐渐稳定,C错误;单位GDP能耗的变化情况是下降的,因此D错误。材料曲线反映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故选B
考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点评:52年到57年是一五计划期间,得到较快的发展;57到62年是大跃进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使之下降;62年以后持续好转。
25.D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深圳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效益还很好,质量也很高,深圳的经济发展已进入低能耗、高产出的良性循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含义,实现了和谐的发展。因此ABC三项都能体现。但是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体现不出来。故选D
考点:科学发展观
点评:深圳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走向了一条可持续良性发展的道路。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需要把握。
26.D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可以看出与经济建设迫切需要科学知识有关。从“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可以看出与苏联关系密切,翻译的书籍多为工程技术,据此排除ABC项。因为A.洋务运动时期翻译的主要是西方书籍非俄文书籍;B以俄国为师,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开始了国民革命运动,翻译的书籍多为工程技术方面的,与当时的形势不符合;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与俄文书籍关系不大,此时正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共关系恶化。而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向苏联学习,接受苏联帮助,故正确答案为D。
考点:一五计划
点评:一五计划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计划,期间得到苏联的大力援助。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了一五计划的主要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三大改造等也需要掌握。
27.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在19世纪的时候,安徽的蚌埠还是一个小镇,但是在铁路开通后,很快发展成为了交通的枢纽,个中的变化,全是因为交通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故选A。B项未涉及;D项自然经济的情况也未涉及;材料只是说了形成了木材的市场,但是木材市场形成后是怎样推动近代化的材料也未涉及。
考点:近代交通发展的影响。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的意思。与此相关的近代交通与通讯的其它领域的变化也需要掌握。
28.略
【解析】
试题分析:此为问答题,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考点: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点评: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后几次重要的会议要把握:二大确立了民主革命纲领;三大通过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八大做出了我国主要矛盾的论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方针;十二大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认识到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十四大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立;十五大依法治国思想;十六大三个代表作为我党指导思想;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党指导思想。
29.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获取信息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从题干信息中“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可知“这一发现”是量子论。A、B、D三项是量子论的重大影响,而C项是相对论的影响。
考点:当代科学
点评:当代科学的两大支柱: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提出来的量子力学。它们的研究方向和对当代世界产生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30.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袁隆平并不是在说明实践与知识谁更重要,而是强调书本知识与电脑技术是死的,用在实践上才能出真知。故选C。其他各项明显错误。
考点:当代中国科技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掌握以袁隆平杂交水稻为代表的当代中国科技发展的情况,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中国科技发展的其它表现也需要掌握。
二、判断题
31.错
【解析】
试题分析: 提出量子假说的是普朗克而非爱因斯坦。
考点: 本题考查物理学的发展。
点评: 用表格法识记。
经典力学的奠基
(17世纪初)
经典力学的建立
(17世纪后期)
相对论
(20世纪初)
量子论
(20世纪初)
?伽利略(意大利)
?牛顿(英国)
爱因斯坦(德国)?
?普朗克(德国)
32.错
【解析】
试题分析: 提出“保国”“保天下”思想的是顾炎武而非黄宗羲。
考点: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儒学。
点评:梳理明清之际主要思想家及基本主张
(1)李贽(明末)
代表作:《焚书》《藏书》:
主张:①否定儒家权威。②批判“存天理,灭人欲”,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③提出“童心说”。
(2)黄宗羲(明末清初、著作:《明夷待访录》)
主张:①抨击君主专制,建立“天下之法”限制君权,主张君民平等。②工商皆本。
影响: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3)顾炎武(明末清初)
主张:①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主张。②经世致用思想。③提出“保天下者,匹夫有责”。
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4)王夫之(明末清初)
主张:①批判君主专制,反对家天下。
②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著作:《船山遗书》。
地位:王夫之的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33.B
【解析】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非“封建制度”。
34.对
【解析】与历史事实相符合。
35.错
【解析】
试题分析: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是启蒙运动。
考点:本题考查西方人文主义。
点评: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1) 启蒙运动在人、自然、国家、宗教和科学的相互关系上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为即将到来的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种种设想),从而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三、材料分析
36.
(1)管子认为法作为君主实行统治的手段,君主在法律的制定中起主导的作用(或立法是君主的专有权),臣民必须服从于法。(3分)西塞罗认为人们既是法的制定者,也是守法者;制定法律是为了保障人们的权利;人们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3分)
(2)特点:通过立法确立民主政治;议会拥有立法权,并逐步健全议会民主制度;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3分)
(3)考生答出统治者的意志、经济因素、地域因素、人民的觉悟、先进思想的传播、历史传统等因素中的任意三点即给3分。(3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从材料“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人们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等信息提取二者的不同。第(2)问从材料概括各国通过立法手段确立民主政治,各国法律由议会颁布说明议会拥有立法权,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为原则。第(3)问依据答题的提示信息,从统治者的意志、经济因素、地域因素、人民的觉悟、先进思想的传播、历史传统等因素中回答。
考点:本题以中西方颁布法律的目的、实质为切入点,旨在考察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认证问题的能力。
点评:关于民主与法制,除了横向考查中国古代法律的特征和影响以及古代希腊罗马法律的作用和原则外,还要注意纵向考查中国古代法律的内容、特征和影响,近代中国经济立法的内容、特点及作用,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立法的原则和作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民主法制建设成就。
37.
(1)人文主义。(2分)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或肯定人的欲望,歌颂人性解放);追求现世幸福。(4分)再现了古典文明的辉煌与伟大,增强了人们创造新文化的信心。(4分)
(2)反对教皇出售“赎罪券”。(2分)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束缚;解放了人们思想;有利资本主义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准备。(6分)
(3)把人文主义发展成理性主义,直接批判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构建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想蓝图。(4分,只答理性主义得2分,)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与法制等。(任意答对三点给6分)
(4)古希腊智者运动,起源;中世纪,湮灭;文艺复兴,复苏;宗教改革,进一步地传播和发展;启蒙运动,成熟。(5分)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对材料信息的充分利用,并与相对应的课本知识有机结合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情况和影响。
第(1)问,抓住材料当中的时间“1506年”联系材料可知是处于文艺复兴时期,由此可以确定此时的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回答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即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现世幸福。”及古典文化的作用。
第(2)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的导火线“反对教皇出售“赎罪券””;分析其意义,应注意把握好角度应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分析。
第(3)问,联系所学史实,启蒙运动的旗帜是理性主义,其内涵为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与法制等
第(4)问,概括人文主义发展的历程,注意时期要全面可分为:古希腊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宗教改革时期、启蒙运动时期。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情况和影响
点评:可参照下表比较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时间
14—17世纪
16-17世纪
17—18世纪
经济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时期
资本主义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接近确立
中心国家
意大利
德意志
法国
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
因信称义
理性主义
矛头指向
教会的神学观念
罗马天主教会
封建神权、王权、特权
特点
停留在对旧秩序的批判
还提出资本主义社会的蓝图
批判手段
借助文学作品隐蔽地否定宗教神学
宗教异端,挑战教皇权威
公开批判宗教神学
影响
1、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2、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1、形成了新教派;
2、宗教民族化;
3、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1、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2、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财富
性质
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四、简答题
38.三大成就: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爱因斯坦相对论和揭示
质能转换原理的著名质能关系。
影响:电磁学的成就为制造发电机提供了可能。此后,发电机、电动机的制成及各电气产品
的出现,使得电力工业、电器制造业发展起来,人类进了电气时代。这是自然科学与技术结
合的重大成果。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并使资本主义垄断组织产生。以“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为核心的进化论是对生物的一次伟
大综合,它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学”,将“变化”、“发展”等观念引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
学领域,使人类思想认识发生飞跃。物理学相对论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是
物理学思想的一场重大革命。质能转换原理则成为利用原子原的理论基础。总之,19世纪
以来,自然科学革命的巨大成绩,创造了全新的工业,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
想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整个世界。
【解析】本题考查了自然科学在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重要成就——电磁感应、进化论、相
对论,并要求学生概括三大成就对技术进步、经济发展、人类思想认识三个方面产生的影响
——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科学领域、对人类思想等方面的影响。就能力考查来看,本题主
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现象的能力。
涟水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读图,甲乙丙丁四图代表我国四大高原区域范围图。据此回答14—16题。
1.关于四高原相对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在乙的东北 B.乙在丙的西南
C.丙在丁的东南 D.丁在甲的东南
2.甲、乙、丙、丁四地点中:
A.甲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B.乙地地转偏向力最小
C.丙地与地心距离最远 D.丁地自转线速度最大
3.四大高原均为生态脆弱区,但造成生态脆弱的原因不尽相同:
A.甲高原海拔高,热量不足,土层较薄,植被稀疏
B.乙高原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土壤侵蚀严重
C.丙高原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地表岩石裸露,植物难以生长
D.丁高原气候干旱,戈壁、荒漠广布,水源不足
2005年11月26日8时49分,我国27.9N、115.7E,发生了里氏5.7级地震,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等地均有震感,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计此次地震震源深度约为10千米。回答题。
4.有关此次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北京和当地测到该次地震的震级不同
B.地处人口密集地区,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C.属于深源地震,破坏性大
D.此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它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带上
5.关于此次地震震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附近近几年湖泊蓄水能力降低,是围湖造田的结果
B.距离北京大约1300多千米
C.土质疏松是造成该地区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
D.位于地势第二级
6.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与中、西线工程相比,最大的优点的
A.水量大、水质好 B.有京杭大运河可以利用,工程量较小
C.全程可以自流 D.可以大大促进供、受水地区的经济发展
读右图,回答20~22题。
7.该区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①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
②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③治理水污染
④保护、净化水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8.甲地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
A.小麦、棉花 B.水稻、油菜 C.玉米、棉花 D.小米、高粱
9.为解决乙地区农村生活能源短缺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建大型水电站 ②推广生活用煤 ③营造速生薪炭林
④推广使用沼气 ⑤大力推广太阳灶 ⑥广泛利用潮汐能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②③④
2004年5月7日中国教育报报道:今年4月25日,古都北京风沙再起,这已是今春第8次沙尘暴天气了。据气象专家说,像今年沙尘暴来的这样早,次数频繁,危害大,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风沙威逼北京城已成为不争的的事实。据此回答题。
10.沙尘暴的首要污染物是(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碳氢化合物 D.悬浮颗粒
11.从生态破坏角度看,与沙尘暴形成原因紧密相关的是( )
A.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
B.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
C.西北地区土地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
D.西北地区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
12.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 )
A.冷锋过境 B.暖锋过境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黄河下游时常出现季节性断流,而且断流天数和河段长度逐年增加,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60亿元。据此回答题。
13.下列针对黄河下游断流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
①制定法规,不允许沿岸取用黄河水 ②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全流域人工降雨
③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增强节水意识 ④南水北调,引长江人黄河,补充黄河水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综合开发治理黄河的有效措施是 ( )
①中游种草植树,控制水土流失 ②下游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枢纽,实施水资源合理调配
③开发中、下游水能资源 ④调整沿河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读2009年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变化对比表,回答39~40题。
东部
中部
西部
增速(%)
比重(%)
增速(%)
比重(%)
增速(%)
比重(%)
销售
产值
1.5
91.7
24.1
5.1
25.6
3.2
投资
1.4
60.0
46.6
26.5
72.3
13.5
15.引起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
A.技术 B.交通 C.政策 D.环境
16.投资增速快的地区,资金主要流入的电子信息产业部门是:
A.硬件制造 B.品牌营销 C.信息传输 D.软件设计
2011年4月8日,上海迪斯尼项目在浦东新区川沙新镇正式开工建设,占地116顷。读图7完成35~36题。
17.图示信息显示上海迪斯尼乐园建设地点的主要区位优势有:
①濒临海洋,海运便利 ②距离浦东国际机场较近,交通便捷
③能提供大片的建设预留地 ④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8.上海迪斯尼乐园建成后,其最突出的影响是:
A.拉动相关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B.吸引外商进行工业投资
C.促进长三角经济结构转型 D.刺激本土文化产业的发展
19.有关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论生产力发展水平如何,整个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都是有限的
B.目前,世界人口已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C.按照目前情况发展下去,未来地球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
D.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可作为调控世界人口增长的重要参考依据
下图为杭州市某区域一公共自行车租借服务点多日平均借车和还车数量统计图。完成题。
20.图示时间段内该服务店自行车数量增多的时间约有
A.3小时 B.5小时 C.7小时 D.9小时
21.该服务点最可能位于杭州的
A.风景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仓储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农民离开家乡向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流动,形成了民工潮。大量农民工进城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据此完成题。
22.形成我国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B.人口密度地区分布不均
C.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 D.交通线路地区分布差异
23.下列措施有助于缓解民工潮过度攀升的是
A.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生产效率 B.加强东西部联系,促进产业转移
C.加快高速铁路建设,缩短时空距离 D.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沿海发展
下图为“1980年以来某城市空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24.影响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交通 C.矿产资源 D.地域文化
25.为合理规划功能区,该城市工业区宜选址在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1985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变动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26.我国人口状况是
A.1985年以来,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
B.1987年以来,人口总量持续下降
C.2002年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死亡率
D.2006年以来,人口出生率变化较小
27.目前,我国人口
A.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增长迅速 B.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C.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年净增人口少 D.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出现人口负增长
右图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右侧箭头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读图完成题。
28.若此图为太平洋局部海域,则a洋流的名称为:
A.墨西哥湾暖流 B.千岛寒流
C.日本暖流 D.东澳大利亚暖流
29.流经a处的洋流流向与下列四幅图所示一致的是( )
30.下列图示的四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判断题
31.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五大湖周围。
32.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具有大规模机械化专业化的生产的突出特点。( )
33.混合农业与商品谷物农业共同特点是商品率高
34.把农牧产品加工业全部转移到中西部
35.地域分异是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的一个根本原因。
36.干湿地区是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划分的。
37.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38.在野外看到山岭时,根据地形可以判断此处的地质构造为背斜。
39.板岩是由页岩变质而成的,固结成岩作用属于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之一。
40.全球共有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五、综合题
41.读我国某城市某住宅区在城市中的区位及其内部布局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A地区按城市功能分区属于 ,简要分析其区位优势。(3分)
(2)如果B住宅区是高档住宅区,请说明该住宅区的区位优势。 (3分)
(3)B住宅区内部的楼房布局有什么特点?请分析其特点的形成原因。(3分)
(4)该城市工业区分布有何特点?(3分)
42.读“1989年世界环境日宣传画”,请回答:(13分)
(1)这幅宣传画所揭示的全球主要环境问题是 。
(2)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 。
(3)上述问题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43.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 月。图中A处是???? (高、低)气压,名称是????????? 。
(2)图中B处盛行??????? 季风,C处盛行??????? 季风。
(3)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 ,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
(4)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图中经纬度可判断甲乙丙丁四幅图代表的高原区分别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据此判断D选项正确。或根据图中经纬度也可判断D正确。
2.甲、乙、丙、丁四地点中,丁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因为丁地纬度最低,离太阳直射点最近;丁地地转偏向力最小,同样丁地纬度最低,因为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甲地离地心的距离相差不大最远,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地面上的点海拔越高离地心越远;丁地自转线速度最大,因为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
3.四大高原均为生态脆弱区,但造成生态脆弱的原因不尽相同:
A.甲高原海拔高,热量不足,土层较薄,植被稀疏,正确。
B.乙高原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土壤侵蚀严重,错误,应对应丙黄土高原。
C.丙高原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地表岩石裸露,植物难以生长,错误,应对应丁云贵高原。
D.丁高原气候干旱,戈壁、荒漠广布,水源不足,错误,此描述与我国西北内陆环境相符。
考点:本题组考查学生对区域地理特征的判断。
点评:本题组综合性强,考查的知识面广,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利用经纬网判断地理方向、地球运动特点的判断、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地理功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经纬网的判读。(2)甲乙丙丁地形区的判断。
4.B
5.B
【解析】
试题分析:
4.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A错误;结合经纬度位置,此次地震发生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稠密,故震级并不高,但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B正确。此次地震震源深度约为10千米,震源较浅,C错误;结合经纬度位置,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亚欧大陆内部,D错误。
5.根据27.9°N、115.7°E的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地区位于鄱阳湖平原,近几年来,该地区已经实施退田还湖,故A错误;根据该地与北京的经纬度位置的差异,距离约12*111KM,故B正确。该地区的土壤为红壤,土质粘重,C错误;鄱阳湖平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关于地震的概况和我国的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地震震级、影响地震危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地震的形成原因等内容,结合我国的区域地理概况分析即可。
6.B
【解析】
试题分析: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可利用原京杭大运河,工程量较小,但东线从长江下游调水,水质较差,A错误;受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故黄河以南地区需逐级抽水,C错误;南水北调工程利于受水地区的生态和经济发展,但对供水地区可能对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危害,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三线工程的基本概况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7.A
8.B
9.D
【解析】
试题分析:7.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为我国南方的江南丘陵地区,故该区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8.甲地在南方,故甲地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油菜。
9.为解决乙地区农村生活能源短缺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建小水电站,推广生活用煤,营造速生薪炭林,推广使用沼气等措施。建大型水电站不可,因为南方落差较小,河流也较为短小,不适合建大型水电站。
考点:本题组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策。
点评:本题组综合性强,考查区域的综合整治措施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首先对区域进行定位,然后结合具体区域分析整治重点与区域问题的治理措施。
10.D
11.B
12.A
【解析】
试题分析:
10.沙尘暴的主要污染物应为固体尘埃,即悬浮颗粒。
11.沙尘暴除大风外,还要有大量的沙源物质,西北地区日益严重的荒漠化为其提供了大量的沙源物质,而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盐渍化不能提供沙源物质。
12.沙尘暴是由冷空气快速移动引起的,属于冷锋天气系统。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和形成原因等内容。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强,学生只要掌握沙尘暴的形成基本条件,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13.C
14.D
【解析】
试题分析:
13.黄河下游断流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全流域内的自然降水量本来就少,另一方面是因为上游的用水量过大,浪费过多而造成下游无水可用的现象。人工降雨不可能大量增加黄河的河川径流量。所以 “实施全流域人工降雨”是绝对不可取的。河流的开发利用不可能不用黄河之水。所以凡是含有①、②的选项都是错误的。可以通过南水北调来增加黄河的水量,通过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增强节水意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黄河下游断流现象的发生。故选C
14.根据所学的一般河流的整治模式可知,在河流的下游地段,地势平坦,不宜建水利工程,更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水能开发。故凡含有②、③的选项都是错误的。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在中游植树种草减少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这样有利于降低了黄河的含沙量。通过调整沿河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增加黄河的下游水量,实现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故选D
考点:河流的开发与利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综合开发与利用,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的中国河流的相关知识,特别是黄河的相关知识方可完成,试题属于中档性的题目
15. C
16.A
【解析】
试题分析:15.表中显示我国中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增速很大,说明了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方向,结合中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科技条件、交通条件等实际状况,联系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特点,可以判断是产业政策促使了其转移。
16.由于西部地区的科技水平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劳动力丰富而廉价,故资金主要流入的应主要是组装制造等部门。
考点:本题组考查学生从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点评:本题组结合表格内容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调运能力。解答此题组的关键是明确我国中西部科技水平低,但劳动力廉价丰富,故在投资增速快的中西部地区,资金主要流入的电子信息产业部门是对技术要求较低的组装制造等部门。
17.B
18.A
【解析】
试题分析:17.据图分析上海迪斯尼乐园建设地点的主要区位优势有距离浦东国际机场较近,交通便捷,能提供大片的建设预留地。丰富廉价的劳动力不是主要的区位优势,不濒临海洋,游乐园对海运没特殊要求。
18.上海迪斯尼乐园建成后,其最突出的影响是拉动相关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如吸引外商进行工业投资、促进长三角经济结构转型、刺激本土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些描述都夸大了其影响程度。
考点:本题组考查上海迪斯尼乐园建设地点的主要区位优势及其建成后带来的影响。
点评:本题组考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上海迪斯尼乐园建设地点的主要区位优势及其建成后带来的影响。
19.AD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自然资源是限制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整个地球的资源总量是有限的,故环境人口容量具有有限性,A正确;环境人口容量是一地所能养活的最高人口数量,故人口规模不可能超过环境人口容量,B错误;按照目前人口迅速增长的现状,未来人口数量可能出现超过环境人口容量的危机,故需要根据环境人口容量对世界人口的增长状况作出调控,C错误,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结合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基本内容分析即可,注意可采用排除法分析。
20.B
21.A
【解析】
试题分析:
20.直接读图,该服务店在11—13时;16—19时换车数量多于借车数量即自行车数量增多。
21.图示反映该地区的借车高峰主要在上午10时前后和下午14时前后,反映与游客的高峰期一致,故判断可能为风景区内。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功能活动及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认真读图,结合不同功能区内的人流数量变化分析即可。
22.C
23.B
【解析】
试题分析:
22.经济因素是引起我国民工大量流动的主要原因。
23.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将导致农村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加加重民工潮;加快交通发展,利于人口迁移;发挥区域优势,加快沿海的发展,将加大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而使民工的迁移增加;加强东西部的经济联系,促进产业转移,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利于中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化,将有助于我国民工潮的过度攀升。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城市化。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即可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
24.B
25.D
【解析】
试题分析:
24.图示该地区不同阶段的交通运输方式的不同,影响城市的空间发展,故说明交通运输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25.结合图示的盛行风向和河流流向,工业区应布局于河流的下游,盛行风向的下风向,以减轻对城市的大气污染、水污染。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功能分区的合理布局。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抓住图示的图例和该地区的交通线的发展变化,结合影响城市区位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即可。
26.D
27.B
【解析】
试题分析:
26.直接根据图示分析,图示1985年之后,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开始呈上升趋势,2005年之后,我国的死亡率略有上升,A错误;由于我国 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为正数,故人口总数不断上升,B错误;图示2000年后,死亡率超过自然增长率,C错误;图示2006年后,人口出生率变化不大,D正确。
27.目前,我国人口出生率约1.2%低、死亡率约0.7%低、自然增长率约0.5%低,接近于现代型模式。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增长。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抓住图示人口增长的三率变化分析即可,答案即可从图示分析得到。
28.C
29.C
【解析】
试题分析:28.由图中盛行风向可以判断图示洋流为北半球副热带海域大洋环流,大洋西岸为暖流,东岸为寒流,又因为位于太平洋海域,故a为日本暖流。
29.由于a处为暖流且位于北半球,故选C。A为南半球寒流,B为南半球暖流,D为北半球寒流。
考点:本题组考查洋流分布规律与寒暖流的判断。
点评:本题属于常规考题,难度居中。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1)明确北半球副热带海域洋流流向为顺时针。(2)掌握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分布一致的规律。(3)海水等温线也遵循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规律。
30.B
【解析】
试题分析: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温度较低;夜晚多云,云层有保温作用,温度不会太低。海洋升温降温的幅度比陆地慢,故昼夜温差最小的是B。
考点:本题考查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点评:本题选项极具迷惑性,易被误选。理解海陆热力差异——海水热容量大于陆地,海水升温慢降温也慢,陆地则相反,这是关键。心细,认真审题,是答对题目的前提。
【方法技巧】比较两地昼夜温差大小的思路
一看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二看大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三看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二、判断题
31.错误
【解析】
试题分析: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于中央大平原的中部和北部地区,五大湖沿岸为乳畜业的分布。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农业生产。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美国农业专业化地带的分布。
32.正确
【解析】
试题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广,故商品率高,农业地域类型属于商品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农业生产。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我国区域农业生产概况。
33.正确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34.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农牧业产品加工厂也有属于市场指向型的工业,故食品厂。
35.正确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布局。农业区位布局的基本原理:因地制宜。
36.正确
【解析】
试题分析: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以降水量和蒸发量的综合比较关系划分的。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划分的基本依据。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干湿地区的基本划分标准,知识性试题。
37.错误
【解析】
试题分析: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较少,而近地面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则通过大气逆辐射,把能量还给了地面,对地面起了保温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热力作用的基本原理。
38.错误
【解析】
试题分析:在内力作用下,背斜往往成山,但长期的外力作用,背斜处往往形成谷地。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了解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构造地貌。
39.错误
【解析】
试题分析:页岩变质而形成板岩。但固结成岩是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之一。
考点:本题考查外力作用的主要形式和岩石之间的转化。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40.正确
【解析】全球有1个赤道低压带;各2个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共7个气压带;2个信风带;2个西风带和2个极地东风带。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结合纬度位置、三圈环流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三、综合题
41.
(1)中心商务区(商业区) (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接近市场
(2)地处上风向;位于河流上游沿岸;临近风景区和教育区;位于城市外缘,远离市中心和工业区(污染较轻);靠近环路或放射状道路,交通便利。
(3)楼房南低北高,错落有致; 利于采光,便于通风。
(4)位于城市边缘;多沿交通线分布;位于城市盛行风下风向;位于河流下游沿岸。
【解析】第(1)问考查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布局和判断。A地区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最高,因此为商业区或中心商务区。
第(2)问考查城市中高级住宅区的布局原则以及学生的读图、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小。通过风向标可以得出,B地去位于盛行风北风的上风向,大气质量较好;从图例可以看出,B地区位于河流的上游,水质较好;靠近风景区和大学区,原离市中心和工业区,环境优美;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第(3)问考查楼房布局特点,题目较新,难度较大。因为是我国某城市,因此为了更好的采光,楼房间距较大,南低北高。
第(4)问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工业区布局考虑的主要因素。目前,环境因素成为影响城市功能区布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对污染较大的工业区而言,因此工业区的布局往往考虑交通、环境和地价等因素,而主要分布于城市的外围、盛行风的下风向、河流下游等靠近交通干线的交通便利的地方。
考点: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布局及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以详细的功能区布局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城市功能分区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读图分析以及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难度不大。
42.(1)气温升高,全球变暖
(2)近一个世纪以来,由于工厂、交通工具、家庭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加上滥伐森林使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它能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3)全球变暖,使极地冰川融化,海面上升,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还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一幅漫画为背景,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表现、原因及其危害。第(1)题根据漫画中“啊,地球出汗了”不难得出这幅宣传画所揭示的全球主要环境问题为气温升高,全球变暖。第(2)题,其成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大量化石燃料的广泛使用;二是森林植被的破坏,使得大气中的CO2的含量增加,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增多 ,气温升高。第(3)题其后果主要是海平面的上升和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考点:全球面临的大气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其危害、防御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试题难度比较适中。
43.(1)7;低;亚洲低压
(2)东南风;西南风
(3)海陆热力差异;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4)亚欧大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差异大。
【解析】
试题分析:(1)图示东亚盛行东南季风,南亚盛行西南季风,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即7月。夏季亚欧大陆上形成低压中心,名称为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2)图示B位于东亚,此时为东南季风,C处位于南亚,夏季盛行西南季风。(3)东亚季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而形成,南亚季风是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形成。(4)由于东亚季风的成因主要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季风环流。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季风环流的常规考点,学生只要能通过图示获取此时东亚地区的季风风向和南亚地区的风向,结合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不同成因分析即可。
涟水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2012年春节刚过,国家发改委决定国内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00元。从2009年3月25日到现在,国家发改委已多次上调油价。我国汽、柴油价格的调整说明( )
①汽、柴油的供求状况决定其价格变动
②汽、柴油的价格变动要求我们按价值规律的要求组织生产
③商品价格总是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
④国家发改委决定汽、柴油价格的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假如一年内某国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0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一年为4次,同期中央银行发行纸币5000亿元。若其他条件不变,此种情况会引起该国商品( )
A、价值量降低 B、价值量提高
C、价格下跌 D、价格上涨
3.《经济日报》在报道汽车价格问题时说:降价决不是一种简单的让利行为,对外来说,降价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对内来讲,则是企业自身的一场“内部革命”。 “内部革命”主要应包括( )
①加快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 ②强化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缩短个别劳动时间,增加产品价值量??④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率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D.①③④
4.假定甲商品和乙商品是替代品,甲商品和丙商品是互补品。如果市场上甲商品的价格大幅度下降,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时:①乙商品的需求量减少②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③丙商品的需求量减少④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大米涨价了,也得买”“金涨价了,以后再买金项链吧”,这些经济现象我们都感受过。这里包含的经济学道理是( )
①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较小
③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比较大 ④价格变动对各种商品需求量的影响是相同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国务院研究室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与用人单位签订用工合同的农民工仅占53.7%,没有签订的占30.62%,有15.68%的农民工居然不知道什么是劳动合同。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有利于( )
①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保障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③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居民存款获得的利息收入主要来源于( )
A.银行的贷款业务 B.银行的存款业务
C.银行的结算业务 D.居民自身的投资
8.2012年暑假,小凡过得很特别。7月中旬,他协助自己所在社区的居委会进行了换届选举筹备工作;8月中旬,他走访了社区垃圾处理站,倡议社区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在协助社区居委会进行换届选举筹备工作中,小凡的建议不能被采纳的是
A.公开候选人情况,组织候选人与居民见面
B.实行直接选举,便于居民选出值得信赖的当家人
C.社区全体居民都参加选举,保障居民的选举权
D.针对“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的想法进行批评教育
9.2012年4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6次会议在北京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分配方案、十二届全国人大少数民族代表名额分配方案以及台湾省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协商选举方案。下列对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认识正确的是
①全国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②可以充分表达每个选民的意愿
③全国人大代表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④其选举方式可以降低选举工作的成本
A. 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③④
10.姚秀荣在河南是名人。当全国人大代表10年来,她参与监督过上千起案子。先后使违法乱纪的5个检察长、2个反贪局长、2个科长、9个派出所所长被免职、17个民警被关禁闭,老百姓给她各种各样的称号:“平民包公”、“平民青天”等等。
全国人大代表姚秀荣说:“我可不愿意被人叫做‘青天’,那包青天是办案的,我这个人大代表,只是监督办案,不能代替办案,《代表法》有规定,可不能把职责给搞混了。”代表只监督办案,不能代替办案,是因为( )
A.全国人大是法律监督机关,不是司法机关
B.全国人大是立法机关,不是执法机关
C.全国人大是监督机关,不是执行机关
D.全国人大是行政机关,不是权力机关
11.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执政近61年,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
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③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④是最重要的国家机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1中意文化交流年举办一系列活动,旨在加强两国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这不仅有助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也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相互学习、共同发展。据此完成题。
12.中国吸引了很多外国人前来学习、研究;中国每年也有大量留学生到世界各地学习。这说明( )
A.文化是无国界的、无阶级性的
B.在文化方面应毫无保留地进行交流,从而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C.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D.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13.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的过程,必须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这是因为( )
A.外来文化是脱离实际的
B.中国文化是社会主义的文化,与资本主义的文化是无法融合的
C.中国文化比西方文化更先进
D.只有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中华文化才能永葆生命力、提升竞争力
2012年2月14日,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举行。胡锦涛向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家麟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颁奖。一大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也同时受到表彰。
14.国家这样做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
A.发展科技文化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B.科技文化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
C.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D.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力量
15.上述做法 ( )
①有利于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②有利于发挥科技实力在综合国力中的基础性作用
③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有利于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走向高度精神文明的人类社会应该建立“学习型社会”,应该成为“学习型社会”。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
A.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B.实行高中义务教育
C.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D.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17.漫画《事出有因》启示我们办事情要
A.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B.实事求是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树立全局观念
18.建设民生工程,既要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又要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还要妥善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由此,我们可以领悟到
①既要着眼于民生中的全局性问题、又要解决其中的局部性问题
②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有待于社会改革的整体推进。
③既关注民生中的普遍问题,又不忘其中的特殊问题
④提升民生工程质量,需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欧洲债务危机的本质原因就是政府的债务负担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范围,而引起的违约风险。欧债危机的唯物辩证法启示有
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做好量的积累
③危机就是机遇,矛盾转化是无条件的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物理学有一条“熵定律”,该定律认为,开放的系统可以不断与外部交换能量和物质,从而有利于系统长期健康发展;反之,封闭系统则容易走向无序,导致原有结构的瓦解和制度的消亡。从哲学角度看,“熵定律”表明
A.一事物与周围的任何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B.任何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C.联系是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D.一事物失去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就失去了其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2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于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在于
A、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 B、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为基础性手段配置经济资源
C、市场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2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探索的理论成果主要体现在
A、《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一书中 B、《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书中
C、《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一书中 D、《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
23.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核安全是一项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确保核安全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联合国应在推动全球讨论如何应对核安全问题上发挥“清晰作用”。联合国在国际核安全问题上可以发挥的作用有
①促进国际对话与合作
②协调世界各国在核安全方面的利益关系
③维护核大国在核利用方面的共同利益
④推动各国销毁一切核设施,建设无核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同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为地区贸易提供更加便利的资金支付支持。中国在努力保持本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还利用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亚欧首脑会议等平台,积极推动地区经贸合作。2009年2月在泰国普吉举行的东盟和中日韩特别财长会议通过了《亚洲经济金融稳定行动计划》,决定将筹建中的区域外汇储备库规模从原定的800亿美元扩大至1200亿美元,并继续坚持中日韩三国分担80%,东盟国家负担20%的原则。以上材料表明
①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参加各种国际组织
②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世界的领袖
③中国高度重视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区域合作
④中国积极参与所有国际组织的目的均是寻找盟友,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5.美国国会掌握着“钱袋子”,政府支出的每一分钱,都要有国会拨款。近20年来,由于国会与行政机关之间相互扯皮,美国政府曾六次面临关门的尴尬境地。这说明
①美国是三权分立与权力制衡最为典型的国家
②美国总统独立于议会之外,只对选民负责
③美国议会是行政权力的最高来源,对行政机关具有监督权
④美国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其国体,危害资产阶级的利益
A.①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26.一个国家采取何种国家结构形式,归根到底是阶级、民族、历史和文化等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选择国家结构形式时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是( )
A、人口 领土 政权 B、主权 人口 领土
C、国土 人口 主权 D、民族 主权 领土
27.2007年11月21日下午4点,李某(女)因难产生命垂危,面对身无分文的孕妇,北京市朝阳医院决定免费让她入院治疗,而同来的男友即胎儿的父亲肖某(男)拒绝在剖腹产手术单上签字。医生在轮番药物抢救3小时后,当晚7点20分,李某(女)死在病床上,胎儿死于腹中。在“违法”与“救死扶伤”的两难之中,医生选择了不“违法”,终致酿成恶果。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父亲肖某(男)拒绝在剖腹产手术单上签字是维护了自己的权利,对此,他没有任何过错。
B.医生选择了不“违法”是对的,这也符合医生的职业道德。
C.生命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生命。
D.“违法”与“救死扶伤”在医院里始终是矛盾的,没有调和的余地。
28.下面这首诗常常被我国律师界引为座右铭:
你戴着荆棘的王冠而来,
你握着正义的宝剑而来。
律师,神圣之门,又是地狱之门,
但你视一切险阻诱惑为无物。
你的格言: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唯有客观事实才是最高的权威。
这首诗说明的道理是( )
①律师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②律师的基本职责是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③律师应尽力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帮助当事人开脱罪责④律师有助于法官准确查明事实,正确运用法律,达到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9.社会公德的状况,是展示公民道德修养与社会文明程度的“窗口”。这是因为:
①社会公德是公民生活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社会活动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②社会公德的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
③一个人是否养成了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体现了这个人的文明修养
④社会成员能不能普遍遵守社会公德,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0.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王顺友,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薪。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呵,世上最亲邮递员。我们可以这样来看待他( )
①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 ②个人的自我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践行了集体主义原则 ④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为人民服务的实质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③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判断题
31.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广泛性和真实性。
32.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33.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34.中国共产党的科学执政、依法执政要通过民主执政体现出来。
35.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36.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37.人可以创造条件去改变规律。
38.意识是大脑的机能,是主观存在的反映。
3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40.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三、简答题
41.就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同学们常常议论的话题。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在劳动就业问题上,作为劳动者个人应当怎样做?
(2)请任选图中某个学生对就业问题的看法,进行简要评析。
42.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
材料一:日本在地震、海啸及核泄漏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通过一切传播手段向公众传
递如何避灾减灾、安全自救以及与此相关的科学知识。在此之前,作为多地震国家,防震知
识和自救手段也是日本日常学校、社区和媒体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
材料二:由于公众对自身安全状况的忧虑、以及相关核知识的匮乏,造成了一场起始于谣言
的恐慌性抢购。危机之后,我们深刻反思:要注重教育,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作为一项长期
坚持的工作,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有没有前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重视
不重视教育。
材料三:温家宝总理在一次答记者问中讲到:世界的文化是多样的,国家的社会制度也是不
同的,但是我们认为这都不妨碍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相学
习和借鉴。在这方面,我曾经在新加坡就讲过,开放包容,国家才能富强。
(1)与日本国民在地震之后的冷静与坚毅相比,我国国民“听风就是雨”的表现值得反思。
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我国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
的战略地位。(6分)
(2)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谈谈材料三给我们的启示。(8分)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供求不能决定价格,只能影响价格,①不对,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而不是国家发改委决定的,④不对,正确的只有②③,答案是C。
考点:影响价格的因素
点评:影响商品价格的有两个因素,一个是价值,一个是价格,不过,影响的程度不同,价值是决定价格,价格不是任何一个人可以决定的。而供求只能使价格围绕价值作上下的波动。所以,特别要注意“影响”和“决定”不能混用。
2.D
【解析】
试题分析: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等于商品价格总额除以货币流通速度,材料所需要的货币量是2500亿元,而实际发行的纸币是5000亿元,多发行了一倍,这就说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正确答案是D。
考点:纸币的发行规律
点评: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但是纸币并不是发行得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要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为限度。
3.C
【解析】
试题分析:企业要降价,不是随意为之,必须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作为支撑,①②都正确,③错误的原因是个别劳动时间不能影响商品的价值量,④和降价没有关系,正确答案是C。
考点: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个别劳动时间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于个别劳动时间和商品的价值量的关系,考生只要知道两者无关,就可以排除③,而排除了③,答案就只剩下C了。
4.D
【解析】
试题分析:如果甲商品的价格大幅度下降,那就意味着甲商品的需求会上升,那么乙商品的需求会下降;丙商品的需求也上升,正确答案是D。
考点: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对相关商品的需求的影响
点评:本部分的考点考查的频率十分高,几乎是逢考必有,考生要掌握一种商品价格变化,其相关商品的需求会怎样变,在考试时根据材料的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A
【解析】
试题分析:大米是生活必需品,金项链是高档耐用品,必需品受价格的影响小,耐用品受价格的影响大,所以只有④的说法错误,正确答案是A。
考点:商品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的需求影响不同
点评:这些常见的经济现象中蕴含丰富的经济学道理,因为这些现象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用它来做背景材料,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6.B
【解析】
试题分析: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保障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没有联系。故③项错误。本题选B项。
考点: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意义。
点评:本题考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意义知识,属于知识的再现。试题比较简单。解题的关键在于运用排除法,从自己最肯定的选项开始排除。
7.A
【解析】
试题分析:居民存款获得的利息收入主要来源于银行的贷款业务。故本题选A项。B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居民存款获得的利息收入主要来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8.C
【解析】
试题分析:社区居委会进行的换届选举属于公民参与民主管理,不属于选举权,选项C的建议不能被采纳。其他选项的内容都属于居民自己管理自己的范畴,可以被居委会采纳。
考点: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生要识记:居委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维护居民合法权益,管理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节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9.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属于间接选举,选项D.③④符合题意;①的直接选举错误,②表达每个选民的意愿,说法绝对化,排除。
考点:人大代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生要识记:我国公民直接参与选举的活动有县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由间接选举产生。
10.B
【解析】
试题分析:通读材料和题肢,发现题肢考的是全国人大的性质,全国人大是立法机关,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所以正确的说法只有B。
考点:全国人大的性质
点评:本题的材料很多,考生不要在材料中迷失了,要看题目考的是什么,要想办法定位知识点,这样才能快速的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如本题,从题肢中看,发现就是考全国人大的性质,这是个非常简单的知识点,直接可以确定答案。
11.A
【解析】
试题分析:通读材料和题肢,只有④是错误的,因为党不是国家机构,我国国家机构有权利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领导核心,正确答案是A。
考点:党的性质、宗旨、地位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党的有关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考生务必要记住党既不是国家机关,也不是社会团体,党的性质是确定的。
12.C
13.D
【解析】
12.试题分析:文化具有多样性,各国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我们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故本题选C项。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一定社会物质生产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故文化具有阶级性。在文化方面也不是毫无保留地进行交流,AB项错误。历史虚无主义是否认历史。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点评:本题以中意文化交流年为背景,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题目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在于认真读懂题意,注意关键词。
13.试题分析:在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的过程中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这是因为只有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中华文化才能永葆生命力、提升竞争力。故本题选D项。外来文化也不是脱离实际的。文化无国界,也没有姓资姓社之分所以中国文化是社会主义的文化,与资本主义的文化是无法融合的是错误的,二者可以交流借鉴融合。各国文化一律平等。不能说中国文化比西方文化更先进。ABC项错误应排除。
考点: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的意义。
点评:本题实际是一道原因类题目,只是把要点变成了选项而已,选择时首先要注意排除错误选项,然后分析其它选项是否是真正原因。
14.C
15.C
【解析】
14.试题分析: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科技文化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故ABD项错误。本题选C项。
考点:文化的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知识,属于知识的再现。试题比较简单。解题的关键在于运用排除法,从自己最肯定的选项开始排除。
15.试题分析: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举行有利于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有利于发挥科技实力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而不是基础性作用。故②项错误。本题选C项。
考点:重视文化的作用。
点评:本题实际是一道意义类题目,只是把要点变成了选项而已,选择时首先要注意排除错误选项,然后分析其它选项是否是真正意义。
16. A
【解析】
试题分析:“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故本题选A项。BC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知识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简单,可用直选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17.B
【解析】
试题分析:漫画的寓意是图中关于水的来源不是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而是只听汇报。故本题选B项。ACD项不是漫画的寓意故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实事求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的相关知识来分析评价事物的能力,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
18.B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所说建设民生工程是个整体工程。具有全局性。妥善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说明要解决其中的局部性问题。题意表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是既关注民生中的普遍问题,又不忘其中的特殊问题。故本题选B项。题中是民生工程内部建设,而不是社会改革的整体推进。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在题中未体现。②④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教材的相关知识,分析理解材料观点的能力。题目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材料的观点。
19.A
【解析】
试题分析:危机就是机遇,矛盾转化是有条件的。故③项错误。矛盾的主要方面常常用这样的词语:性质、本质、主流、主体、方向、大局、优劣、九个指头、分析人和形势。题中欧洲债务危机的本质原因一句说明判断事物的性质,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政府的债务负担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范围要重视量的积累。本题选A项。④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事物的性质的决定,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的相关知识来分析评价事物的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
20.D
【解析】
试题分析:开放的系统可以不断与外部交换能量和物质,从而有利于系统长期健康发展;反之,则消亡。说明一事物失去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就失去了其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故本题选D项。当部分以有序合理的形式组成整体时,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BC项错误。A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联系的重要性。
点评:本题以物理学的一条“熵定律”为背景材料,着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本题只要能把握好哲学部分的基础知识并认真审题就可选出正确答案。
21.D
【解析】
22.D
【解析】
23.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联合国。联合国在国际核安全问题上可以发挥的作用有促进国际对话与合作,协调世界各国在核安全方面的利益关系,①②符合题意。
24.C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东盟国家。材料表明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参加各种国际组织,中国高度重视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区域合作,C符合题意。
25.B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美国国会。国会与行政机关之间相互扯皮说明美国是三权分立与权力制衡最为典型的国家,美国总统独立于议会之外,只对选民负责,①②符合题意。
26.B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国家结构形式。没有难度,只是对基础知识的再现。选择国家结构形式时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是主权、人口、领土。
27.C
【解析】略
28.B
【解析】
29.A
【解析】略
30.B
【解析】
31.错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的特点是广泛性和真实性。
32.对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33.对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人民政协。
34.错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
35.对
【解析】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36.对
【解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不是主观世界,是物质性活动,不是主观活动。
37.错
【解析】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不能改变、创造规律。
38.错
【解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动物都有大脑,人脑不同于大脑,他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39.错误
【解析】毛泽东思想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此此观点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40. A
【解析】略
41.(1)在劳动就业问题上,作为劳动者个人应当怎样做?
提高自身素质,努力自主创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2)请任选图中某个学生对就业问题的看法,进行简要评析。
A 虽然具有职业平等观念,但也要树立竞争就业观。
B 解决劳动就业问题,政府虽然负有责任,但劳动者也要树立自主择业观
C 虽然对职业有较高要求,但否定了职业平等观
D 虽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调动工作积极性,但也要从实际出发,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解析】本题以就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劳动就业知识的理解。(1)在劳动就业问题上劳动者可以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等方面回答。(2)评析观点时一定要全面,不能只看到其中的一个方面,可以从职业平等观念、自主择业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等方面组织。
42.(1)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
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
类文化的传承中越来越大的影响。②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
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③发展教育是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客观要求,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有利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或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
素质越来越重要。)21世纪教育网
(2)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
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
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③正确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
它民族文化,坚持一律平等的原则,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
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④根据本国自身情况,结合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借鉴吸收外来优秀文化,
反对全盘西化的观点。
【解析】本题以日本地震、海啸及核泄漏事件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
(1)本小题主要学生回答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原因,可以从教育具有选择、
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的客观要求等角度分析。
(2)文化多样性主要从文化个性与共性、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正确态度、对待外来文
化等方面加以回答。
涟水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填空题
1.函数则
2.=
3.函数y=的定义域是
4.圆心在轴上,且过两点A(1,4),B(3,2)的圆的方程为 .
5.关于的函数,有下列结论:
该函数的定义域是;
②、该函数是奇函数;
③、该函数的最小值为;
④、当 时为增函数,当时为减函数;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6.已知等比数列满足:,若存在两项,使得
则的最小值为
7.函数,则在区间上的值域为
8.直线的倾斜角为 .
9.设满足约束条件 ,若目标函数的最大值为8,则的最小值为
10.半径为R的球放在墙角,同时与两墙面和地面相切,那么球心到墙角顶点的距离为__ ____.
11.某中学为增强学生环保意识,举行了“环抱知识竞成绩情况,从中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成绩(得分均为整数,满分为100分)进行统计,求①、②处的数值;
① . ② .
分组
频数
频率
4
0.08
8
0.16
10
②
16
0.32
0.24
合计
①
12.按如图所示的流程图运算,则输出的 .
13.已知,,且(+k)⊥(k),则k等于______________
14.将函数为增函数的判断写成三段论的形式为 .
二、解答题
15.(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角、、是的内角,分别是其对边长,向量,,.
(1)求角的大小;
(2)若,求的长.
16.(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所示,中,,,,
(1)试用向量,来表示.
(2)AM交DN于O点,求AO:OM的值.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
(1)求;
(2)求的值.
18.(本题满分12分)设函数,其中向量,
向量.
(1)求的最小正周期;
(2)在中,分别是角的对边,,
求的长.
19.已知平行四边形,点.
(1)求点的坐标;
(2)设实数满足(为坐标原点),求的值.
20..设函数f(x)=,其中向量=(2cosx,1), =(cosx, sin2x), x∈R.
求f(x)的最小正周期;并求的值域和单调区间;
(2)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f(A)=2,a=,b+c=3(b>c),求b、c的长.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1
2.
3.
4.
5.①④
6.
7.
8.
9.4
10.R
11.①50 ②0. 20
12.60
13.
14.(大前提)指数函数是增函数;
(小前提)是底数大于1的指数函数;
(结论)所以为增函数
二、解答题
15.(1) (2)
16.(1) (2).
17.(1);(2).
18.(1)最小正周期是.(2) 或.
19.(1)点坐标为 (2), 。
20.(1)f(x)的最小正周期为π. (2) 。
涟水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小王讲了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按照小王讲的故事情节,兔子和乌龟的位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兔子和乌龟是同时同地出发
B.兔子和乌龟在比赛途中相遇过两次
C.乌龟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兔子是沿着折线跑的
D.乌龟先通过预定位移到达终点
2.用一轻绳将小球P系于光滑墙壁上的O点,在墙壁和球P之间夹有一矩形物块Q,如图所示。P、Q均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P物体受4个力
B.Q受到3个力
C.若绳子变长,绳子的拉力将变小
D.若绳子变短,Q受到的静摩擦力将增大
3.雨滴从高空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 ( )
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
B.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
C.速度一直保持不变
D.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小
4.如图所示,斜面体B静置于水平桌面上.一质量为m的木块A从斜面底端开始以初速度v0沿斜面上滑,然后又返回出发点,此时速度为v,且vA.A上滑过程桌面对B的支持力比下滑过程大
B.A上滑过程中桌面对B的静摩擦力比下滑过程大
C.A上滑时机械能的减小量等于克服重力做功和产生内能之和
D.A上滑过程与下滑过程,A、B系统损失的机械能相等
5.按照我国整个月球探测活动的计划,在第一步“绕月”工程圆满完成各项目标和科学探测任务后,将开展第二步“落月”工程,预计在2013年以前完成.假设月球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0,飞船沿距月球表面高度为3R的圆形轨道Ⅰ运动,到达轨道的A点.点火变轨进入椭圆轨道Ⅱ,到达轨道的近月点B再次点火进入月球近月轨道Ⅲ绕月球做圆周运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飞船在轨道Ⅰ上的运行速率
B.飞船在A点处点火时,动能减小
C.飞船从A到B运行的过程中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D.飞船在轨道Ⅲ绕月球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
6.某同学设计了一个路灯自动控制门电路:天黑了让路灯自动接通,天亮了让路灯自动熄灭。RG为光敏电阻,有光线照射时,其阻值显著减小,R为可调电阻,起分压作用。J为路灯开关控制继电器(图中未画出路灯电路)。
A.该逻辑电路为与门电路
B.该逻辑电路为非门电路
C. 为了提高电路的灵敏度,应该适量增大可变电阻R
D. 为了提高电路的灵敏度,应该适量减小可变电阻R
7.如图是一个(圆柱体棱镜的截面图,图中A、B、C、D、E将半径OM分成6等份,虚线AA1、BB1、CC1、DD1、EE1平行于半径ON,ON边可吸收到达其上的所有光线.已知该棱镜的折射率n=1.5,若平行光束垂直射入并覆盖OM,则光线( )
A.不能从圆弧NC1射出
B.只能从圆弧ND1射出
C.能从圆弧D1E1射出
D.能从圆弧E1M射出
8.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平均动能越大
B.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
C.对一定质量的气体加热,其内能一定增加
D.当分子间距rr0时,引力比斥力变化得快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9.如图所示,质量mA=2m、mB=3m的两物体之间用弹簧相连,弹簧的质量不计。A物体用线悬挂,使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当悬线突然被烧断的瞬间,A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
10.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两平行金属板间距为 d ,电压大小为U,上板中央有孔,在孔正下方的下板表面上有一个质量为 m、、电量为-q的小颗粒,将小颗粒由静止释放,它将从静止被加速,然后冲出小孔,则它能上升的最大高度 h = _________________,
11.两束平行单色光a、 b垂直射入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棱镜ABC,从另一面AC射出时的光束为a′、b′,如图所示,则
(1)a、b光束在棱镜中传播速度较大的是 (填a或b)
(2)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做双缝干涉实验,对应的干 涉条纹间距较宽的是 (填a或b)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顶角A增大时,出射光束在AC面上先消失的是 (填a′或b′)
12.甲同学的家和学校均坐落于一条笔直公路的路边,一天,他骑自行车去上学,先以4 m/s的平均速度骑行,当走到一半路程时,被后边的乙同学追上,于是两人一起以6 m/s的平均速度骑行直到学校,则甲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m/s。
三、计算题
13.(18分)如图,水平地面和半圆轨道面均光滑,质量M=1kg的小车静止在地面上,小车上表面与m的半圆轨道最低点P的切线相平。现有一质量m=2kg的滑块(可视为质点)以=7.5m/s的初速度滑上小车左端,二者共速时滑块刚好在小车的最右边缘,此时小车还未与墙壁碰撞,当小车与墙壁碰撞时即被粘在墙壁上,滑块则离开小车进入圆轨道并顺着圆轨道往上运动,已知滑块与小车表面的滑动摩擦因数μ=0.5,g取10m/s2.求:
(1)小车与墙壁碰撞前的速度大小;
(2)小车需要满足的长度L;
(3)请判断滑块能否经过圆轨道的最高点Q,说明理由。
14.(本题10分)如图,为一个半径为5m的圆盘,正绕其圆心做匀速转动,当原盘边缘上的一点A处在如图的位置的时候,在其圆心正上方20m的高度有一小球正在向边缘的A点以一定的速度水平抛出,要使得小球正好落打在A点则
(1)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多少?
(2)圆盘的角速度满足什么条件?
15.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再从状态B变化到状态C.已知状态A的温度为480 K.求:
(1)气体在状态C时的温度;
(2)试分析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的整个过程中,气体是从外界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
16.在半径R=4800 km的某星球表面.宇航员做了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由AB和圆孤轨道BC组成.C为圆弧的最高点。将质量 m=1. 0 kg的小球,从轨道AB上高H处的某点静止滑下,用力传感器测出小球经过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F,改变H 的大小,可测出相应的F大小随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圆轨道的半径和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参考答案
1.BD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读出,兔子和乌龟是从同地不同时刻出发的,兔子在乌龟出发后t1时间出发.故A错误.在t2和t4两个时刻,兔子和乌龟位移相同,两者相遇,说明兔子和乌龟在比赛途中相遇过两次.故B正确.乌龟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兔子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在t3-t5时间内静止不动,t5时刻以后又沿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兔子不是沿着折线跑的.故C错误.由图看出,t6时刻乌龟到达终点,而兔子还没有到达终点,说明乌龟先通过预定位移到达终点.D正确,故选BD
考点:考查了位移图象问题,
点评:图线的斜率等于速度,纵坐标实质表示物体的位置.
2.AC
【解析】
试题分析: A、对P进行受力分析,P受重力、绳子拉力,Q对P的支持力,由于墙壁光滑,Q静止说明P对Q有向上的摩擦力,Q对P有向下的摩擦力,所以P受4个力;正确
B、Q受重力,P对Q的摩擦力,P对Q的压力,墙壁对Q的支持力共4个力;错误
C、设绳子与墙壁夹角为θ,对P进行受力分析得,若绳子变长,θ变小可得F变小;正确
D、由于Q处于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可得Q受到的静摩擦力等于Q的重力,Q受到的静摩擦力不变;错误
故选AC
考点:共点力平衡
点评:对于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力一定平衡,根据这一点就可以分析出一些无法判断有无得力。
3.BD
【解析】
试题分析:只要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增大到最大,B正确;加速度减小只是说明速度增大的越来越慢,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小,D正确;
考点:考查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明确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只要速度的增大或减小只与加速度方向有关
4.BD.
【解析】
试题分析:
考查受力分析、上滑对B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下滑沿斜面向下,故A上滑过程桌面对B 的支持力比下滑过程小,A错误,上滑时的加速度大于下滑时的加速度,所以相当于对整体施加一个斜向下的力,所以上滑时施加的力大于下滑时时间的力,故根据力的分解可得A上滑过程中桌面对B的静摩擦力比下滑过程大,B正确;A上滑时机械能的减小量等于克服摩擦力产生的内能,C错误;A上滑过程与下滑过程,摩擦力大小相等、运动的路程相等,则做功相等,故系统损失的机械能相等,D正确。
考点:考查了能量守恒定律,力的分解等
点评:做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上滑和下滑过程中小物体的加速度的关系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在月球表面附近,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在任意轨道,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A、飞船在Ⅰ轨道上,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即,在月球表面,所以;正确
B、圆形轨道在A点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在A点减速后,万有引力就会大于向心力,沿椭圆轨道运动,所以飞船在A点处点火后,动能减小;错误
C、飞船从A到B运行的过程中处于只受重力,所以处于完全失重状态;错误
D、飞船在轨道Ⅲ绕月球运动,在月球表面,所以周期;错误
故选A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中等难度。在天体运动中,万有引力公式及向心力基本公式属于经常用的公式,要熟练掌握。
6.BD
【解析】
试题分析:非门的特点是输入状态和输出状态完全相反.所以该逻辑电路为非门逻辑电路,所以A错误B正确,要使路灯比平时早一些亮起来,也就是使继电器两端的电压要大一些,则使R两端的电压小一些,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只要把R调小一些.故C错误,D正确.
考点:考查光敏电阻的光照特性,同时结合电路分析阻值变化时导致电压如何变化.
点评:同时虽然要提前亮,但继电器的合上开关的电压却是不变的.
7.B
【解析】考查光的全反射现象?临界角的计算.光在该棱镜中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sinC=.当光沿DD′方向入射时,刚好发生全反射,所以B正确,A?C?D错.
8.A
【解析】
试题分析: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表示,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A对;布朗运动是固体颗粒的热运动,间接证明了液体分子的热运动,B错;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C错;无论分子间距多大,分子间的斥力总是比引力变化的快,D错;
考点:考查内能、布朗运动和分子作用力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只要考查了热运动的几个基本概念,在学习过程中对热学的一些基本现象和概念要熟悉和记忆
9.2.5g,0
【解析】弹簧上的弹力不能突变,所以当悬线突然被烧断的瞬间,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0。对A有,对B有联立可知A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2.5g。
10.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整体动能定理的应用,
过程中重力做负功,即,电场力做正功,即,
整个过程中小颗粒的初速度为零,末速度为零,所以根据动能定理可得,解得小颗粒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思路拓展:在一些牵涉能量转化过程中,利用动能定理解题,是一种很简便的方法,只要弄清楚过程中谁做正功,谁做负功,动能初始状态即可
11.(1)a(1)a(1)b′
【解析】略
12.4.8m/s
【解析】
试题分析:甲同学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为,后一半路程所用时间为,所以甲同学全程的总时间为,故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考点: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
点评: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位移和时间的对应
13.(1)5m/s(2)3.75m(3)能
【解析】(1)设滑块与小车的共同速度为v1,滑块与小车相对运动过程中动量守恒,有:
……………………………………………(2分)
代入数据解得:=5m/s …………………………………………………(2分)
(2)设小车的最小长度为L1,由系统能量守恒定律,有:
……………………………………………(2分)
代入数据解得:L= 3.75m ………………………………………………………(2分)
(3)若滑块恰能滑过圆的最高点的速度为v,则有:
………………………………………………………………(2分)
解得:m/s …………………………………………………………(2分)
滑块从P运动到Q的过程,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2分)
代入数据解得:m/s ……………………………………………………(2分)
> ,说明滑块能过最高点Q。……………………………………………(2分)
14.(1)(2)()(k=1、2、3…)
【解析】
试题分析:(1)小球做平抛运动,所以根据平抛运动知识:
由 解得
(2)对圆盘上的A点,转过的必定是整数圈即
()(k=1、2、3…)
考点: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点评:此类题考查了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并巧妙的利用了匀速圆周运动的重复性
15.(1)160 K (2)既不能吸收也不放出
【解析】(1)A?C两状态体积相等,则有①
得TC=TA= K=160 K.②
(2)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③
得TB=TA=K=480 K④
由此可知A?B两状态温度相同,故A?B两状态内能相等.
16.(1)0.6m (2)
【解析】
试题分析:(1)小球过C点时满足
又根据
联立解得
由题图可知时;可解得r=0.6m
时;可解得
(2)据
可得
考点:力学综合问题
点评:中等难度。本题中用到了几个关键知识点:①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最高点合外力等于向心力;②机械能守恒;③求第一宇宙速度是用卫星重力等于卫星在星球表面附近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涟水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对生命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可以相互联系,如细胞和个体、生态系统之间
B.所有生物都具备全部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
C.一个变形虫既可以说是细胞生命层次,也可以说是个体生命层次
D.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层次,生态系统是生命层次中的一个层次
2.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研究了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的生长情况。他们研究的是生命系统的
A.个体水平 B.种群水平 C.群落水平 D.生态系统
3.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是 ( )
①肺 ②胃黏膜 ③神经元 ④乌龟 ⑤细胞内蛋白质等化合物 ⑥HIV
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 ⑧一片果园 ⑨一个池塘里的所有生物 ⑩核糖体
A. ⑤⑥③②④⑦⑧?????? B.③②①④⑦⑨⑧
C.⑤②①④⑦⑨⑧⑩? D.⑤②①③④⑦⑨⑧
4.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A.磷脂、蛋白质 B.糖脂、蛋白质
C.脂质、蛋白质、无机盐 D.磷脂、蛋白质、核酸
5.下列能够聚合成DNA分子的物质是
A.脱氧核糖 B.脱氧核苷酸 C.氨基酸 D.含氮碱基
6.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生命活动的承担者分别是
A.核酸和蛋白质 B.RNA和脂质
C.DNA和糖类 D.RNA和蛋白质
7.关于放能反应和吸能反应,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两者之间的纽带是ADP B.细胞呼吸是放能反应
C.ATP水解是放能反应 D.光合作用是吸能反应
8.能够促使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酶是 ( )
A.淀粉酶 B.蛋白酶 C.脂肪酶 D.麦芽糖酶
9.C4植物具有较强光合作用的原因是有关的一种酶能催化( )
A.PEP固定较低浓度CO2
B.C5化合物与CO2结合
C.NADPH还原C3生成有机物
D.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生成有机物
10.下列有关无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低等生物细胞特有的分裂方式 B.遗传物质也要复制和平均分配
C.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丝 D.分裂过程中不出现染色体的变化
11.关于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
B. 在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形成23个四分体
C. 体细胞有丝分裂完成后,两个正常子细胞的DNA序列相同
D. 在高倍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视野中央可见某个细胞从分裂中期进入分裂后期
12.下图是同一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可作出的判断是( )
A.图①②③④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B.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④→③→②
C.该种生物的叶肉细胞中共含有6个DNA分子
D.图③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
13.染色体与DNA的关系是( )
①DNA主要位于染色体上 ②染色体就是DNA
③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④染色体和DNA都是遗传物质
⑤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分子(不指分裂过程中的细胞)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
14.将一个不含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拟核DNA呈环状,共含有m个碱基,其中有a个胸腺嘧啶)放在含有32P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检测到如图I、II两种类型的DNA(虚线表示含有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结果预测与分析,正确的是( )
A.DNA第二次复制产生的子代DNA有I、II两种类型,比例为1:3
B.DNA复制后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时,其上的基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C.复制n次需要胞嘧啶的数目是(2n-1)(m -a)/2
D.复制n次形成的放射性脱氧核苷酸单链为2n+l-2
15.下列关于基因、性状以及二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前端有起始密码子,末端有终止密码子
B.基因能够通过复制实现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之间的传递
C.性状受基因的控制,基因发生突变,该基因控制的性状也必定改变
D.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性状,是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之一
16.下列杂交组合中,子代基因型种类和表现型种类数相同的一组是( )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17.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
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子二代生状的分离比为3:1
C.测交后代性状的分离比不1:1
D.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18.已知某植物开红花是由两个显性基因A和B共同决定的,否则开白花,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则植株AaBb自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
A.4种,9:3:3:1 B.4种,1:1:1:1
C.2种,3:1 D.2种,9:7
19.普氏野马是目前地球上惟一存活的野生马。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精心挑选出了两个家族的25匹普氏野马放归到自然环境中去。有人预计,数年后,这些野马将发展成为一个野生种群。根据以上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野外的普氏野马的基因突变频率将不断增加
B.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还是一个种群
C.野外的普氏野马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其某些基因的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
D.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因环境不同而产生了生殖隔离
20.在一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基因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则基因A和基因a的频率为( )
基因型
AA
Aa
aa
比例
18 %
78 %
4 %
A.18 %,82 % B.36 %,64 % C.57 %,43 % D.80 %,20 %
21.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 )
①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
②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
③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太空椒
④我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养出克隆牛
A.①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22.据图判断,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B.组织液中的CO2可参与pH稳态的调节
C.组织液中的物质固定不变
D.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23.人体中内环境稳态所包含的内容不包括
A.线粒体基质中pH的相对稳定 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
C.组织液的温度相对稳定 D.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24.乙肝疫苗进入人体后将会( )
A.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体 B.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
C.侵入宿主细胞并大量增殖 D.与乙肝病毒特异性结合
25.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 食物 B.温度 光照 C.温度 温度 D.光照 食物
26.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衣藻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水生植物
C.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 D.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鲢鱼
27.有关样方选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乔木的调查取样与双子叶草本植物的调查取样完全相同
B.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样方的大小不一定为1 m2
C.取样的关键是在同一样方内随机取样
D.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样方数目是固定的
28.右图所示为某二倍体生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关于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含同源染色体2对,DNA分子4个,染色单体0条
C.每个子细胞含一对同源染色体,仅一个具有生殖功能
D.该细胞表明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29.为考证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这一结论,选择了发育正常的黄瓜雌花,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对这一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应如何修改
编号(雌花)
套袋
人工处理
1号
未开花前套袋
成熟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2号
未开花前套袋
成熟的雌蕊柱头上人工授粉
A.两朵雌花都应该套袋
B.两朵雌花都应该涂上不同浓度的生长素
C.2号雌花不应该人工授粉,应自然传粉
D.应增加一朵雌花,只作套袋处理
30.右图所示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情况,该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3个极体和1个卵细胞,其中一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是1、3,则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
A.2、4 B.1、3
C.1、3或2、4 D.1、4或2、3
31.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和功能统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的数目较多,核仁较小
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和精子的寿命都较短,他们的寿命短与结构没有关系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有大量的线粒体,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有关
D.与人体的其他细胞相比,卵细胞的体积较大,相对表面积也大,有利于物质交换。
32.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极为重要,真核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在组成上包括
A.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 B.细胞膜、核糖体、核膜
C.细胞膜、染色体、核膜 D.细胞膜、中心体、核膜
33.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藓类叶装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下图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
( )
34.下列广告语在科学性上没有错误的是( )
A.本产品XX牌八宝粥由莲子、淀粉、桂圆等精制而成,适合糖尿病患者,绝对不含糖;
B.请放心饮用XX系列饮料,该饮料绝对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C.服用鱼肝油(富含维生素D)有助于您的宝宝骨骼健康,促进骨骼发育;
D.这种口服液含有丰富的N、P、Zn等微量元素。
35.下表是关于物质检测的内容,其中正确的是
选项
待检测的物质或结构
使用试剂
呈现颜色
A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
甲基绿
橘 黄
B
马铃薯中的淀粉
双缩脲试剂
紫 色
C
DNA
健那绿染液
蓝绿色
D
RNA
吡罗红
红 色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36.(6分)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得到如下统计数据: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五年
第八年
甲种群
4490
4120
67
10
乙种群
0
120
3210
4500
请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种群和乙种群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甲、乙两个种群的演潜过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能力。
(4)甲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这对以甲种群植物为食的其他生物可能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种群植物可能灭绝的自身内在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请据图回答:
(1)科学家依据 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填标号)。
(2)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填标号),A、B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 。
(3)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
(填标号)。
(4)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 细胞,原因是 。
(5)B、E两类生物主要区别:B类生物一般含 ,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其代谢类型是 型。
38.(7分)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
(1)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____形式进行传导。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________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神经元b的兴奋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
(2)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外侧的电位为____电位,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上 _______________(有、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39.自然界中,多数动物的性别决定属于XY型,而鸡属于ZW型(雄:ZZ,雌:ZW)。鸡具有一些易观察的性状,且不同相对性状之间的差别明显,易于分辨,因此常作为遗传研究的实验材料。下面是一组关于鸡的某些性状的遗传研究,请分析回答:
(1)鸡冠的形状是由位于不同对的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P、p和R、r决定,有四种类型,胡桃冠(P_R_)、豌豆冠(P_rr)、玫瑰冠(pp R_)和单冠(pprr)。
①两亲本杂交,子代鸡冠有四种形状,比例为3:3:1:1,且非玫瑰冠鸡占5/8,则两亲本的基因型是 。
②让纯合豌豆冠鸡和玫瑰冠鸡杂交,子一代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代与亲本鸡冠形状不同的个体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 。
③某养鸡户的鸡群中没有玫瑰冠个体,而另外三种鸡冠雌雄个体都有,欲通过一代杂交获得尽可能多的玫瑰冠鸡,最好选择基因型为 的两种亲本杂交。
(2)鸡的羽毛有芦花和非芦花两种,由另一对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芦花(B)对非芦花(b)是显性。芦花鸡羽毛在雏鸡阶段的绒羽为黑色且头顶有黄色斑点。
①若欲确定B、b基因的位置,可选择纯合的芦花雌鸡和非芦花雄鸡杂交,若F1代表现型为 ,则可以肯定B、b基因位于Z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即W染色体上没有与之等位的基因)上。
②将纯合的芦花雌鸡和非芦花雄鸡杂交,若F1代全为芦花鸡,则B、b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或Z、W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若欲再通过一代杂交作进一步的判断,其方法之一是让F1代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
如果F2代的表现型为 ,则可以肯定B、b基因位于Z、W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如果F2代的表现型为 ,则可以肯定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3)假设实验已确定B、b基因位于Z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现有一蛋用鸡养殖场为了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他们扩大养殖规模时,请你告诉他们—种亲本配种的方法及筛选的措施,以实现他们的愿望。
亲本的基因型: 。
筛选措施: 。
40.(24分)Ⅰ.(12分)下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
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
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
问题:
(1)甲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乙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 ___ 染色体上。
(2)Ⅱ2的基因型为_____ _,Ⅲ3的基因型_____ 。
(3)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 。
(4)若Ⅳ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 ______ 。
II.羊的有角(A)对无角(a)为显性,但母羊只有在显性基因纯合时才表现出有角。白毛
(B)对黑毛(b)为显性,不分雌雄都是如此。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1)纯种有角白毛公羊与纯种无角黑毛母羊交配,F1代的表现型:雄性? ?? ?? ??? ,
雌性? ?? ?? ?? ?? ?? ?。
(2)让一只有角黑毛公羊与多只基因型相同的无角白毛母羊交配,产生了足够多的子代。
子代中,公羊:1/4有角黑毛,l/4有角白毛,1/4无角黑毛,l/4无角白毛;母羊:l/2
无角黑毛,1/2无角白毛。请写出上述亲本的基因型是:有角黑毛公羊? ?? ?? ? ,
无角白毛母羊? ?? ?? ?? ?? ?。
(3)若用上述第(2)题中的子代有角白毛公羊与多只基因型为Aabb的母羊交配,在产生出
的足够多的子代个体中:
①有角白毛母羊:有角黑毛母羊:无角白毛母羊:无角黑毛母羊
=? ?? ?? ?? ?? ?? ? 。
②若再让其中的有角白毛羊自由交配,则产生无角黑毛羊的概率为? ?? ?? ?? ?? ?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单细胞生物只具有细胞呀个体层次,高等植物没有系统层次,所以B选项错误。
2.B
【解析】大肠杆菌的菌落的生长情况,是属于种群水平,所以C选项正确。
3.B
【解析】神经元是细胞,胃粘膜是组织,肺是器官,乌龟是个体,同一片草地的所有山羊是种群,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是群落,一个果园是生态系统,所以B选项正确。
4.A
【解析】
试题分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的数量和复杂程度体现了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
考点:本题考查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点评:基础题,流动镶嵌模型是掌握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必记内容。
5.B
【解析】
试题分析:DNA的基本单位为4中脱氧核苷酸。故答案为B。
考点:本题考查DNA的分子结构。
点评:基础题,蛋白质、DNA等物质的基本单位必须熟记。
6.A
【解析】
试题分析:核酸中的碱基排列顺序即为生物的遗传信息,因此核酸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生命活动的承担者为蛋白质,蛋白质具有结构、调节、催化、免疫、运输等各种不同的功能。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中的蛋白质和核酸。
点评:核酸和蛋白质分别充当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和生命活动的承担者。
7.A
【解析】
试题分析:吸能反应是指反应物的分子势能小于产物的分子势能,比如光合作用;
放能反应是指反应物的分子势能小于产物的分子势能,比如细胞呼吸;二者之间的纽带是ATP;ATP的水解属于放能反应,故BCD正确;选A
考点: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
点评:识记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及其区别
8.B
【解析】
试题分析:唾液淀粉酶是一种蛋白质,据酶的专一性可知,能使其水解的是蛋白酶。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酶。
点评:对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酶的本质及其特性。
9.A
【解析】
试题分析:C4植物中依靠PEP形成一种二氧化碳泵,因而可以在外界较低浓度的二氧化碳下,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C4植物的光合作用
点评:本题为基础题,要求学生对C4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详细了解。
10.A
【解析】
试题分析:无丝分裂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细胞分裂方式,细胞分裂前遗传物质也要复制,以便进行平均分配;因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而得名;无丝分裂在低等植物中很普遍,高等植物中也常见,如胚乳细胞的分裂,人体细胞中的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的分裂,均是无丝分裂;A错,BCD对。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无丝分裂。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无丝分裂。
11.C
【解析】试题分析:有丝分裂的过程人为的划分为五个阶段: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染色体的数目没有变化。染色体加倍发生在后期。减数分裂过程出现四分体。有丝分裂的结果是产生2个完全相同的子细胞。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所以材料在解离时已经死亡。
考点:考查有丝分裂。
点评:此类题目属于中档题。简单的题干,可以从很多方面考查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比如各时期的特点,各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和实验等。
12.B
【解析】试题分析:①图表示有丝分裂前期。②图表示有丝分裂末期。③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④图表示有丝分裂中期。有②图可知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有6条染色体,不是DNA分子,因为细胞质中也含有DNA分子。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考点:考查有丝分裂
点评:此类题目较为简单。学生只需熟练掌握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和对应的细胞分裂图即可很好的解决。
13.A
【解析】
试题分析: DNA主要位于染色体上 ,还要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①正确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故②错误③正确
DNA都是遗传物质,④错误
⑤正确
综上选A
考点: 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14.D
【解析】
试题分析:由已知可得,T=a个,故C=m/2-a
DNA第二次复制,总的DNA有4个,其中不含有反射性的DNA=2个,含有放射性的有2个;A错误
基因的分离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B错误
复制n次,需要C=(m/2-a)(2n-1) C错误
复制n次,脱氧核苷酸链有2n+l,不含反射性的有2条,故有反射性的有2n+l-2 正确
考点: DNA的半保留复制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熟悉DNA半保留复制的过程及其关计算。
15. B
【解析】
试题分析:A 密码子在mRNA上,基因是在DNA上,故错误
C 基因发生改变,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故性状不一定改变;错误
D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是间接控制性状,不是直接控制;错误
选B
考点: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密码子的定义,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6.D
【解析】
试题分析:A中杂交后代,基因型种类为2,表现型种类为1;不符合;
B. 中杂交后代,基因型种类为2,表现型种类为2;符合;
C. 中杂交后代,基因型种类为3,表现型种类为2;不符合;
D. 中杂交后代,基因型种类为4,表现型种类为2;不符合;
考点: 基因型、表现型的计算。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学会计算多对相对性状杂交,其后代基因型及其表现型种类,属于简单题。
17.D
【解析】
试题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考点: 分离定律的实质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识记分离定律的实质。属于简单题。
18.D
【解析】由于A和B存在时才开红花,所以AaBb自交后代中A B :A bb:aaB :aabb=9:3:3:1,所以表型为2种,红花:白花=9:7,D选项正确。
19.C
【解析】A项中,分清基因频率和基因突变频率,基因突变频率与外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如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等有关。野外的诱变因素不定,不能预测基因哭变频率如何变化。B项中,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分布区域不同,已经产生了地理隔离,不尾于一个种群。C项中,自然选择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项中,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仅存在地理隔离,还没有产生生殖隔离。
20.C
【解析】
试题分析:A%=AA%+1/2Aa%=18%+78%=57%
a%=1- A%=43% 选C
考点: 基因频率的计算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已知基因型频率如何计算基因频率。
21.C
【解析】
试题分析:①为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
②是转基因技术,原理是基因重组
③太空诱变育种,利用的是基因突变
④克隆属于无性繁殖;故选C
考点: 各种育种方式的原理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识记各种育种方式的原理、优缺点。
22.C
【解析】
试题分析: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故其内环境就是血浆和组织液;A正确;
组织液中PH的调节,主要靠体内的缓冲对进行如NaHCO3/H2CO3等;故二氧化碳可以参与其PH的条件B正确;
组织液中的物质是相对稳定的,不是固定不变;C错误
b 或c受阻,导致组织液增多,即组织水肿;D正确;
考点:内环境定义、稳态
点评:D选项中学生可以学着归纳能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如下
组织水肿原因:①肾炎;②营养不良;③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④淋巴回流受阻
23.A
【解析】
试题分析: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内环境稳态的就是使内环境中各种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个动态平衡;包括血浆PH的稳定;温度的稳定以及渗透压的稳定;故BCD符合,A线粒体基质不属于内环境,不符合;
考点:内环境的成分
点评:理解内环境的定义,特别注意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部分
24.B
【解析】
试题分析:疫苗是已经灭火的抗原,故进入人体后会使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形成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记忆细胞在二次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故选B;A中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错误;
考点:疫苗的功能
点评:理解疫苗的来源
25.D
【解析】
试题分析: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因此影响森林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由于动物的食物分布不同,故影响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食物。选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垂直分层的原因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垂直分层的原因
26.AD
【解析】
试题分析:种群: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总和;故选AD;B中水生生物有许多种,C中全部生物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种群的定义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种群的定义。
27.B
【解析】
试题分析: A错,乔木大个,好数,所以样方可以取大些,调查面积不大的话甚至全部都数出来。而草本植物长的密集,所以取样方的时候不能太大。
B对,样方大小是根据草本植物数量的多少来决定的,如果比较密集,那么可以面积小点,好数点,如果比较分散,那么样方面积可以大些。不一定要1个平方米。
C错,不是在同一样方内随机取样的,是在调查范围内随机取样。(这个样就是指样方)
D错,样方的数目可以根据地形决定,只要保证随机取样、样方面积相同,取样数目越大,误差越小。
考点:考查样方法的应用。
点评:样方法在抽样时如果总体中每一个个体被抽选的机会均等,且每一个个体被选与其他个体间无任何牵连,那么,这种既满足随机性,又满足独立性的抽样,就叫做随机取样(或叫做简单随机取样)。随机取样不允许掺入任何主观性,否则,就难以避免调查人员想获得调查属性的心理作用,往往使调查结果偏大。
28.D
【解析】试题分析:
据图可分析:该细胞图属于减少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A和a所在的染色体是经过复制而来的,应该具有相同的基因。所以有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或者基因突变。细胞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产生一个极体和一个卵细胞。
考点:考查减数分裂。
点评:此类题目属于中档题。要求学能熟练掌握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和识别细胞图的方法。
29.D
【解析】本题考查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知识,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可通过未开花前套袋,在成熟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或人工授粉,另一增加一朵雌花,只作套袋处理。
30.C
【解析】设减数分裂前的的染色体组成是:12,34(注1和2、3和4是同源染色体)
可能性一:(12、34)----------极体(13)和次级卵母细胞(24)--------------极体(13)(13)和极体(24)卵细胞(24)
可能性二:(12、34)------------极体(23)和次级卵母细胞(14)-------------极体(23)极体(23)和极体(14)和卵细胞(14)
可能性三:(12、34)------------极体(14)和次级卵母细胞(23)---------------极体(14)极体(14)和极体(23)卵细胞(23)
可能性四:(12、34)----------极体(24)和次级卵母细胞(13)----------------极体(24)极体(24)和极体(13)卵细胞(13)
所以C选项正确。
31.C
【解析】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的数目较多,核仁较大,所以错;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寿命短,与结构有关;卵细胞的体积较大,相对表面积也大,不利于物质交换。所以ABD错。
32.A
【解析】细胞生物膜系统是指由细胞膜、细胞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有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答案A。
33.D
【解析】
试题分析:要使看到细胞数目最多,则离载物台的距离应该最远,选D
考点:显微镜的使用
点评:熟练显微镜的使用,要注意目镜的放大倍数与其长度呈反比,物镜的放大倍数跟长度呈正比;
34.C
【解析】
试题分析:
A.中“八宝粥由莲子、淀粉、桂圆等精制而成”,其中淀粉就是糖类,其莲子、桂圆中都含有糖类,不适合糖尿病患者,故错误。
B.中提到“该饮料绝对不含任何化学物质”,水中的矿物质就是化学元素,错误。
C.服用鱼肝油(富含维生素D)有助于您的宝宝骨骼健康,促进骨骼发育;维生素D有助于人体对Ca 、P的吸收,促进骨骼发育,正确。
D.这种口服液含有丰富的N、P、Zn等微量元素,其中N、 P是大量元素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糖类的种类,脂质的功能,元素的分类。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识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及功能。
35.D
【解析】
试题分析: A中检测线粒体,试剂是健那绿染液,呈现颜色应该是“蓝绿色”,故错误
B中检测淀粉,试剂用碘-碘化钾,呈现颜色是“蓝色”,故错误
C中检测DNA,试剂是甲基绿,呈现颜色应该是“绿色”,故错误
D检测RNA,试剂是吡罗红,呈现颜色是红色,故正确,选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常见实验所用试剂及呈现颜色。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识记中学生物学课本中常见的实验所用试剂及颜色反应。
二、填空题
36.(1)竞争 种内斗争、寄生、捕食等 (2)能量和有机物 (3)自动调节(自我维持稳态) (4)以甲种群植物为食的其他生物也随之减少,甚至灭绝 (5)缺乏有利变异
【解析】
试题分析:(1)有表可知,甲种群不断减少,乙种群不断增加,故二者之间是竞争关系;这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种内斗争、寄生、捕食等
(2)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能量和有机物
(3)从甲、乙两个种群的演潜过程,体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4)甲种群逐渐减少,那么以甲种群植物为食的其他生物也随之减少,甚至灭绝
(5)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故甲种群植物可能灭绝的自身内在因素是缺乏有利变异
考点: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点评:这种题目比较综合,要求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要到位。
37.(1)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E (2)B、C 核糖体
(3)细胞 B、E (4)红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所有的细胞器 (5)光合色素(叶绿素) 自养
【解析】
38.(1)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神经冲动) 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
(2)负 Na+内流 无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解析】
试题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即神经冲动,当兴奋传到轴突末端时,刺激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使其释放神经递质,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使下一个神经细胞产生兴奋。
(2)M点在静息时,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变为内正外负。兴奋时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变现为内正外负。由图可知,手指皮肤下有感受器,a神经元为传入神经,b为神经中枢,c为传出神经,而兴奋在反射弧中各神经元间只能单向传递,所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只能在c神经元内传导,不能引起b神经元的兴奋。
考点:本题主要考察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考察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神经调节的基础知识,包括兴奋的产生、传导及传递,
39.(1)①PpRr×ppRr ②4/5 ③PpRR×pprr
(2) ①雄鸡全为芦花,雌鸡全为非芦花 ②雌鸡全为芦花,雄鸡有芦花与非芦花两种(2分) 雌鸡和雄鸡均有芦花与非芦花两种(2分)
(3)ZBW×ZbZb (2分) 在雏鸡阶段淘汰绒羽为黑色且头顶有黄色斑点的个体.其余个体全部保留饲养(2分)
【解析】(1)①3:3:1:1即(3:1)×(1:1),则可知两对基因一对符合杂合体自交,一对符合测交,玫瑰冠鸡(aaR_)占3/8即1/2×3/4,则可推断亲本基因型为AaRr×aaRr;②根据题意有AArr×aaRR→AaRr,F1个体间自由交配,F2会发生性状分离,出现四种表现型及比例为胡桃冠(A_R_):豌豆冠(A_rr):玫瑰冠(aaR_):单冠(aarr)=9:3:3:1,与亲本形状不同的是胡桃冠(A_R_)和单冠(aarr),所占比例为4/5;③为使子代出现玫瑰冠,则应选择Aa×Aa或Aa×aa,出现aa的比例分别为1/4、1/2,需要选择后者,也就是需要选择胡桃冠鸡(AaR_)和单冠鸡(aarr)交配,为使后代玫瑰冠鸡尽可能多,基因型为AaRR×aarr;
(2)B、b基因位于Z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即W染色体上没有与之等位的基因)上,则有ZBW×ZbZb→ZBZb、ZbW即子代雄鸡全为芦花,雌鸡全为非芦花;两亲本杂交若F1代全为芦花鸡,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Z、W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为进一步确定可使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如后代无论雌雄均出现3:1分离比,说明位于常染色体上,如后代性状与性别有关说明位于Z、W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3)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应能够在雏鸡阶段就能判断出鸡的性别,从中尽量选择母鸡饲养,可根据鸡的羽毛进行筛选。根据鸡的羽毛性状就能分辨出鸡的性别,应该使子代雌雄各位一种形状,则应选择ZBW×ZbZb→ZBZb、ZbW,即公鸡为芦花鸡,母鸡为非芦花鸡,措施是在雏鸡阶段淘汰绒羽为黑色且头顶有黄色斑点的个体,其余个体全部保留饲养。
40.Ⅰ.(1)常 X
(2)AaXBXb AAXBXb或AaXBXb (3)1/24 (4)1/8
Ⅱ.(1) 有角白毛 无角白毛 (2)Aabb aaBb
(3) ① l:l::3:3 ?? ?? ?? ? ②??1/24?
【解析】Ⅰ.(1)根据II1、II2、III2且I1的儿子II3正常,所以可判断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根据III3、III4、IV2,且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所以可判断乙病的遗传方式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
(2)由于III2患甲病、III3携带乙病基因,所以II2的基因型是AaXBXb;根据II1(AaXBY)和II2(AaXBXb)可知Ⅲ3的基因型AAXBXb或AaXBXb。
(3)Ⅲ3和Ⅲ4的基因型分别是1/3AAXBXb或2/3AaXBXb、AaXBY,二者再生一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aaXbY)的概率是2/3*1/4*1/4=1/24。
(4)就乙病而言,Ⅳ1基因型是1/2XBXB或1/2XBXb,与一正常男子(XBY)婚配,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XbY)的概率是1/2*1/4=1/8。
II.(1)纯种有角白毛公羊的基因型是AABB,纯种无角黑毛母羊的基因型是aabb,二者交配后代基因型是AaBb,雄性表现为有角白毛,雌性表现为无角白毛。
(2)子代公羊表现为:1/4有角黑毛,l/4有角白毛,1/4无角黑毛,l/4无角白毛,则亲代有角黑毛公羊基因型为Aabb,亲代无角白毛母羊的基因型为aaBb。
(3)上述子代有角白毛公羊基因型是AaBb,其与多只基因型为Aabb的母羊交配,则后代中有角白毛母羊:有角黑毛母羊:无角白毛母羊:无角黑毛母羊=l:l:3:3,子代中有角白毛公羊基因型是1/3AABb或2/3AaBb,有角白毛母羊基因型是AABb,二者交配产生无角黑毛母羊(Aabb)的概率是2/3*1/2*1/4*1/2=1/24。
涟水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听力: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第一节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1. What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do next?
A. Call the police. B. Go on sleeping. C. Talk to the neighbors.
2.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 On a plane. B. At the customs. C. At a police station.
3. What are the speakers doing?
A. Shopping. B. Ordering food. C. Celebrating a birthday.
4. Where is the book the woman is looking for?
A. On the sofa. B. On the chair. C. On the table.
5. How much change does the man give the woman?
A. £ 9 B. £ 9.50. C. £ 10.
第二节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 What does the woman suggest doing?
A. Getting some food.
B. Preparing sleeping bags.
C. Taking something for cooking.
7.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Colleagues. B. Boss and employee. C. Husband and wife.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题。
8. 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
A. The man’s pet. B. The man’s son. C. The man’s life.
9. Why should Rubhy avoid people?
A. He is too famous. B. He may be dangerous. C. He often gets ill.
10.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having Rubhy?
A. Tiring. B. Troublesome. C. Pleasant.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1至13题。
11.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party?
A. Boring. B. Exciting. C. Successful.
12. Why does the woman think the poet spoke to her?
A. To talk about poems.
B. To read her some poems.
C. To ask her to buy his book.
13. What do the speakers agree on?
A. The food was delicious. B. The party lasted too long.
C. The poet was interesting.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4至17题。
14. How did the woman go downstairs?
A. She took the fire escape stairs.
B. She took the service lift.
C. She took the goods lift.
15. What was the woman’s problem?
A. She couldn’t find the storeroom.
B. She didn’t know how to open the door.
C. She was locked outside of the building.
16. Why did the woman take off her shoe?
A. To have a short break.
B. To go back to her office quickly.
C. To make a big noise on the door.
17. How did the woman feel when the door opened?
A. Regretful. B. Embarrassed. C. Displeased.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8至20题。
18. What is the speaker doing?
A. Advertising a sale.
B. Introducing a new store.
C. Describing the goods in a store.
19. Which may be the lowest price?
A. Jeans. B. Tops(上衣). C. Bags.
20. Where is the new branch?
A. In Southeast London.
B. At 110, South High Street.
C. At 110, Fuham High Street.
二、单项选择
1.This dictionary ________ me. It cost me twenty dollars.
A. is belonged to B. is belonging to C. belongs to D. belonged to
2.With time changing so fast, to keep _____ with time, anyone should be a lifelong learner, or he will fall behind within years.
A. pace B. stage C. fare D. Attitude
3.
The manager needs an assistant that he can _____ to take care of problems in his absence.
A. count on B. count in C. count up D. count out
4.
When she was in trouble, I did what I could to help her. my help, she wrote me a letter of thanks.
A. In honor of B. In case of C. In terms of D. In return for
5.
--Do you have enough to _____ all your daily expenses?
----Oh, yes, enough and to spare.
A spend B afford C fill D cover
6. Many websites have been _______ to help people study foreign languages.
???? A. set off B. set up C. set down D. set out
7.They had a wonderful holiday, ____________bad weather.
A. because of ????B. due to????C. in spite of ???D. despite of
8.
To get a better grade, you should ______ the notes again before the test.
A. go over B. get over
C. turn over D. take over
9.It seems __________ the poor guy is going to die of __________.
A. that; scare B. as though; fright C. as if; frighten D. that; scared
10.She wondered what use she would _______ this chance.
A. made B. make about C. make for D. make of
11.It is still under discussion __________the old bus station should be replaced with a modern hotel or not.
A. whether?????? B. when C. which???????? D. where
12.Hearing the old man’s report, the officer _______ from his seat and said something must be done to ________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 raised; rise B. rose; raise C. raised; raise D. rose; rise
13.We are invited to a party______ in our club next Friday.
A. to be held B. held C. being held D. holding
14.The Great Wall is so good a place ________ many foreign people come to visit ________ it has become well known all over the world.
A.as;as B.that;that C.as;that D.that;as
15.Some researchers are finding that daydreaming may be important to ______ mental health. Daydreaming, they say, is ______ good means of relaxation.
A. the; 不填 B. 不填 ; the C. 不填; a D. 不填; 不填
三、完型填空
If you are human, you can’t help but experience times when everything seems to be going wrong. You must also _ ▲__as if your life is completely out of control at times. It is during those “down times” that words of encouragement from family, friends, co-workers or_ ▲___strangers can boost(增强)your spirits. It is also during those _ ▲__that negative words can be devastating (毁灭性的) and sink you deeper and deeper into depression.
For example, consider this story about a group of _39__who were traveling through the woods when _ ▲__of them fell into a deep pit(坑). All of the other frogs gathered around the _ ▲__.When they saw how _ ▲__the pit was, they told the two _ ▲__frogs they would never get out.
The two frogs didn’t obey what other frogs said and tried to _ ▲__ out of the pit. The other frogs kept telling them not to jump, _ ▲__it was in vain. Finally, one of the frogs followed what the other frogs were saying and simply _ ▲__. He fell down and _ ▲__ The other frog continued to jump as _ ▲__as he could. Once again the crowd of frogs shouted at him to _ ▲__the pain. The more they _ ▲__, the harder he jumped and finally he _ ▲__to safety.
When he _ ▲__, the other frogs asked him why he continued to jump when they were all _ ▲__him to simply quit. The frog _ ▲__to them that he was a little bit deaf. He thought they were _ ▲__him all the time.
1. A. think B. experience C. seem D. feel
2. A. so B. just C. even D. ever
3. A. processes B. times C. courses D. practices
4. A. frogs B. mice C. dogs D. cats
5. A. two B. three c.many D. few
6. A. hole B. pit C. water D. well
7. A. muddy B. wide C. deep D. long
8. A. uncomfortable B. unpleasant C. unhappy D. unfortunate
9. A. run B. walk C. climb D. jump
10. A. so B. as long as C. because D. although
11. A. gave out B. gave up C. gave away D. gave off
12. A. died B. wounded C. destroyed D. damaged
13. A. fast B. hard C. easily D. swiftly
14. A. help B. ban C. forbid D. stop
15. A. cried B. spoke C. shouted D. read
16. A. get it B. forget it C. use it D. made it
17. A. turned out B. kept out C. got out D. held out
18. A. taking to B. shouting at C. throwing at D. speaking to
19. A. explained B. announced C. introduced D. told
20. A. encouraging B. helping C. pulling D dragging
四、阅读理解
A
We were driving on the right road when, all of a sudden, a black car pulled out of a parking space right in front of us. My taxi driver stepped on his brake, skidded(打滑), and missed the black car’s back end by just inches! The driver of the black car, who almost caused a major accident, turned his head angrily and started shouting bad words at us.
My taxi driver just smiled and waved at the guy. I mean, my taxi driver was friendly. So, I said, “Why did you just do that? This guy almost ruined your car and sent us to hospital!” And the following is what my taxi driver told me, which I now call “the law of the Garbage Truck”.
“Many people are like garbage(垃圾) trucks. They run around full of garbage, full of anger, and full of disappointment. As their garbage piles up, they need a place to dump(倾卸)it. And if you let them, they dump it on you. When someone wants to dump on you, don’t take it personally. Just smile, wave, wish him well, and move on. Believe me. You’ll be happier.”
So this is “The Law of the Garbage Truck”. I started thinking: How often do I let “Garbage Trucks” run right over me? And how often do I take their garbage and spread it to other people at work, at home, or on the streets? It was then that I said, “I’m not going to do it any more.”
I began to see “Garbage Trucks”. I see the load they’re carrying. I see them coming to drop it off. And like my taxi driver, I don’t make it a personal thing; I just smile, wave, and move on.
Good leaders know they have to be ready for their next meeting. Good parents know that they have to welcome their children home from school with hugs and kisses. What about you? The mark of a successful person is how quickly he can get back his focus on what’s important.
1.Who acted like a garbage truck in the accident described in the first two paragraphs?
A. The author. B. The driver of the black car. C. The taxi driver. D. Both drivers.
2.The reason why the taxi driver just smiled and waved at the guy is that ______.
A. the black car was full of garbage
B. the driver of the black car didn’t cause any damage to the taxi
C. the taxi driver didn’t want his mood ruined
D. the driver of the black car was angry and the taxi driver felt a little frightened
3.The underlined part “the load” in Paragraph 5 refers to _____.
A. waste materials B. excitement C. new products D. bad mood
4.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last paragraph?
A. Always be kind and hardworking.
B. Try to be good leaders as well as good parents.
C. Ignore unpleasantness and stick to(坚持) your tasks.
D. Do things quickly so as to be ready for the next.
B
Today many people say that women have the same chance as men in society. But this was not always so. In the past, women all over the world had to fight to get the same chance as men in education and jobs. Many people said that women should not receive much education because they would not do as well as men when they went to work.
One woman who showed that women should have the same chance was Marie, a scientist. In the 1800s scientists knew that a metal, uranium, gave off radiation. They also knew how much radiation came from his element. But they didn’t know what this radiation was like; they wondered why and how uranium gave off radiation. Marie Curie set out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In one of her experiments she was studying a certain material which, she knew, contained uranium, But it gave off 4 times as much radiation as usually does. What could explain this fact? Marie Curie thought that there must be another source of radiation in this material.
In 1898 Marie Curie set out to find out this new source of radiation, which she named “radium”. Her husband, who was also a scientist, helped her. They set up a laboratory in an old building behind a school. For four years Curies searched, doing many experiments, And one morning in 1902 Marie found the source of the radiation.
Marie Curie proved to the world that there was element that gave off radiation. And she also proved to the world that, if women are given truly equal chance, they can really help society.
1.The scientists of Marie Curie’s day knew .
A. that uranium gave off radiation
B. that radium gave off radiation
C. that there was some radium in uranium
D .that uranium and radium both gave off radiation
2.The Curies found the element radium .
A. with other scientists’ help B. by asking some famous scientists
C. by doing many experiments D .with their teachers’ help
3.In the past many people thought .
A. that women must get the same chance as men in education and jobs
B. that women should receive much education
C. that women should get good jobs
D. that women could not do the work well
4.Marie Curie proved to people .
A. that there was a new element uranium
B. that there was a new element radium
C. that women could do their work as well as men if they were really given the same conditions
D. both B and C
C
In England three foreign gentlemen came to a bus stop. They studied the information on the post sign and decided which bus to take. About five minutes later the bus they wanted came along. They prepared to get on. Suddenly people rushed onto the bus and tried to push them out of the way. Someone shouted insulting remarks about the foreigners. The bus conductor came rushing down the stairs to see what all the trouble was about. The three foreign gentlemen looked puzzled and ashamed. No one had told them about the British custom of lining up for a bus so that the first person who arrived at a bus-stop is the first person to get on the bus.
Learning the language of a country isn’t enough. If you want to ensure a pleasant visit, find out as much as possible about the manners and customs of your hosts. You will probably be surprised just how different they can be from your own. A visitor to India would do well to remember that people there consider it impolite to use the left hand for passing food at table. The left hand is supposed to be used for washing yourself. Also in India, You might see a man apparently shaking his head at another and assume (认为) that he is disagreeing. But in many parts of India a rotating (旋转) movement of the head is a gesture that express agreement or acceptance. Nodding your head when offered a drink in Bulgaria is likely to leave you thirsty. In that country you shake your head to express “yes” — a nod means “no”.
In Europe it is quite usual to cross your legs when sitting, talking to someone, even at an important meeting. Doing this when meeting an important person in Thailand, however, could cause offence (冒犯). It is considered too informal an attitude for such an occasion. Also when in Thailand avoid touching the head of an adult — it’s just not done. Attitudes to women vary considerably around the world. In Japan, for example, it is quite usual for men to plan evening entertainments for themselves and leave their wives at home.
Knowing about customs and attitudes is useful when you are travelling, but you also need to know the language used to express different degrees of formality (礼节).
1.The three foreign gentlemen looked puzzled and ashamed because ________.
A. they didn’t know the English language
B. the bus conductor told them to jump the queue
C. they didn’t know the custom of lining up for a bus
D. they thought they were looked down upon
2.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underlined word “insulting” in Para. 1?
A. Modest. B. Entertaining. C. Misunderstanding. D. Rude.
3.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ccording to this passage?
A. In Europe, using the left hand is considered less respected.
B. In India, the left hand is not used as a sign of respect to others.
C. In Thailand, you’d better cross your legs when sitting or talking.
D. In Japan, it is considered bad manners to touch the head of an adult.
4.The underlined sentence “Nodding your head when offered a drink in Bulgaria is likely to leave you thirsty” means in Bulgaria _______.
A. you are probably thirsty if you nod your head
B. you’re possibly eager to have a drink if you nod your head
C. you probably refuse to drink when you nod your head
D. you’d like to have a cup of tea because you nod your head
5.We can infer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___.
A. in Asian countries, women are equal to men in every field
B. learning a language well is a necessity before going abroad
C. attitudes to women vary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D. in Japan, men are still the centre of the family
D
New picture
The National Gallery now has a fine still life by the 18th century Dutch painter Jan van Os.This large picture (89.1 cm x 71cm) of flowers and fruit is painted in light bright colours on wood.It is one of the first pictures of this type in the Gallery.The picture is signed and dated 1777 and 1778.It is not unusual for a picture to be dated two years: the artist waited for particular flowers to come out in their different seasons in order to paint them.This picture was given to the Gallery by Miss Violet Churchman in memory of her sister Ida Nancy. It is now on show in Room 25.
Special exhibition
The exhibition "Painting in Spain During the Late 18th Century" opened in the Sunley Room on 15 March.Recently the Gallery has bought works by three Spanish painters of this period—Paret, Melendez and Francisco Bayeu, who are the focus of the exhibition.These three artists are also joined by Francisco's brother Ramon, by Antonio Gonzalez and two Italians who worked in Spain during these years—Corrado Giaquinto and Giovanni Battista Tiepolo.The exhibition runs until 31 May.
Lecture news
Lectures will be given along with the special exhibition every Wednesday.On 8 April, Lizzie Barker will discuss the work of Melendez, while on 15 April, Sarah Symmons will lecture on Luis Patter.On 22 and 29 April, Juliet Wilson will talk about Francisco Bayeu.On 25 April, a Saturday, Erika Langmuir will explain how artists often "tell a story" through their pictures.
1.What does "still life" in Paragraph 1 probably mean?
A.A painting of unmoving objects. B.A picture of a country scene.
C.A drawing done in pencil. D.A portrait shown in a public place.
2.How many artists' paintings are on show at the special exhibition?
A.Three. B.Five. C.Seven. D.Eight.
3.Which speaker will lecture on a general topic rather than on particular artists?
A.Juliet Wilson. B.Lizzie Barker.
C.Sarah Symmons. D.Erika Langmuir.
4.Where will this passage most probably be found?
A.In the booklet of a gallery. B.In a textbook.
C.In an academic magazine. D.In a picture album.
五.任务型阅读 (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并根据所读内容在文章后表格中的空格里填入一个最恰当的单词。
注意:每个空格只填1个单词。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题号的横线上。
Throw the bottles and boxes of drugs out of your house. A new theory suggests that medicine could be bad for your health, which should at least come as good news to people who cannot afford to buy expensive medicine. This new theory argues that healing is at our fingertips: we can be healthy by doing Yoga on a regular basis.
Supporters of medical treatment argue that medicine should be trusted since it is effective and scientifically proven. They say that there is no need for spiritual methods such as Yoga. These waste our time, something which is quite precious in our material world. There is medicine that can kill our pain, x-rays that show us our bones or MRI that scans our brain for tumors.
We must admit that these methods are very effective in the examples that they provide. However, there are some “everyday complaints” such as back pains, headaches, insomnia, which are treated currently with medicine. When you have a headache, you take an Aspirin; when you cannot sleep, you take Xanax without thinking of the side effects of these. When you use these pills for a long period, you become addicted to them; you cannot sleep without them. We pay huge amounts of money and become addicted instead of getting better. How about a safer and more economical way of healing? When doing Yoga, you do not need anything except your energy so it is very economical. Its popularity has spread particularly throughout America and Western Europe. In quantum (量子) physics, energy is recognized as the fundamental substance which the universe consists of. Yoga depends on the energy within our bodies. It is a simple and effective way of restoring the energy flow. There are no side effects and it is scientifically explained.
Opponents of alternative healing methods also claim that serious illnesses such as HIV/AIDS and cancer cannot be treated without drugs. They think so because these patients spend the rest of their lives in the hospital taking medicine. How can Yoga make these people healthy again? It is very unfortunate that these patients have to live in the hospital losing their hair because of chemotherapy (化疗), losing weight because of the side effects of the medicine they take. Actually, it is common knowledge that except for when the cancer is recognized at an early stage, drugs also cannot treat AIDS or cancer. Most of the medicines these patients use are to ease their pain and their sufferings. Instead of drugs which are expensive and have many side effects, you can use your energy to overcome the hardships of life, find an emotional balance, leave the stress of everyday life and let go of the everyday worries. We should definitely start learning Yoga and avoid illnesses before it is too late.
Title: Health and Healing at Your Fingertips
(1) ▲ to a new theory
A new theory argues that doing Yoga (2) ▲ can keep people healthy while medicine might do (3) ▲ to people’s health.
Support of medical treatment
● People should (4) ▲ medicine as it is very useful for killing pain.
● Medicine is effective and scientifically proven while Yuga is a kind of spiritual method and doing Yoga is only a (5) ▲ of time.
● Illnesses (6) ▲ HIV/AIDS and cancer can only be treated with drugs.
Support of Yoga
● Doing Yoga is safer and not as (7) ▲ as taking medicine.
● Most of the medicines that patients with some (8) ▲ diseases use are to ease their pain and their sufferings but can not cure them.
● Yoga has no side effects and also there is a 9) ▲ explanation. It can restore the energy flow in people’s bodies, which can (10) ▲ our emotions, control thoughts, overcome the hardships of life, leave the stress of everyday life and let go of the everyday worries.
第II卷(非选择题)
六、书面表达
现在,大多数学生选择住校, 在寝室里同学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小摩擦。 上周二晚上十点半,张芳和李琳发生了争吵(张芳开灯学习,疲惫一天的李琳无法入睡),双方都不肯让步......),你当时在场,努力地让他们冷静下来,告知他们同学之间我们都应该彼此理解。他们意识到错误并重修于好。你觉得同学之间应该要互相理解,要交流并包容才能营造和谐的环境。请用英文写一篇关于这件事的短文。词数:100-120。你的文章应包括下列要点:
张方和李华发生争吵;2.你帮助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3.你的看法。
注:争吵quarrel 重修于好: make up; 包容: tolerate (开头已给出)
Creating a harmonious(和谐 )environment
Now in our school, as many students live in the school dormitories, it is hard to avoid quarrel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听力
1-5 CBCAB 6-10 CAABB
11-15 ACAAC 16-20 CBABC
二、单选题
1.C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固定词组:belong to的用法,belong to属于,不能用于被动和进行时,句意:这本字典属于我,花了我20美元。选C。
考点:考查固定词组
点评:有的固定词组用法比较特殊,如:date back to追溯到…,只能用一般现在时和主动式,要记牢它们的用法。
2.A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固定词组。固定词组keep pace with...跟上;与...并驾齐驱;句意:因为时间变化如此之快,要想跟上时间的变化,任何人都要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否则在一年之内他就会落后了。根据句意说明A正确。
考点:考查固定词组
点评:固定词组keep pace with...跟上;与...并驾齐驱;
3.A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固定词组。Count on依赖;依靠;指望;count in在…算在内;count up加起来,算出总数;count out大声数,不把…算在内;句意:经理需要一个助手,当他不在的时候他可以信赖他负责所有的问题。故A正确。
考点:考查固定词组
点评:固定词组Count on依赖;依靠;指望;count in在…算在内;count up加起来,算出总数;count out大声数,不把…算在内;同时要注意count表示“重要,有关系”的用法。
4.D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短语辨析。A为了纪念…;B以防…;C就…而言;D作为…的回报;句意:当她遇见麻烦的时候,我做了我能够做的去帮助他。作为对我的帮助的回报,她给我写了一封感谢信。故D正确。
考点:考查短语辨析
点评:本题考查了介词of加上不同的词构成的短语辨析,在平时要加强记忆和识记。尤其要注意C项,这是常考的短语。
5.D
【解析】
试题分析:动词辨析。Spend花费,度过;(主语通常是人);afford买的起,承担得起;fill充满…;cover覆盖,采访,(金钱,时间)够用;走过…的路;句意:—你有足够的钱买付今天的费用吗?—有的,足够了,还应该有多余的。根据句意说明D正确。
考点:考查动词辨析
点评:动词的词义辨析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进行,要注意一些重要的动词的一词多义现象,如cover覆盖,采访,(金钱,时间)够用;走过…的路;
6.B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词组:A. set off出发,动身,B. set up建立,C. set down记下,D. set out出发,动身,句意是:很多网站被建立来帮助人们学习外语。选B。
考点:考查词组
点评:英语中有的词组是由一个动词加上不同的副词介词构成的,但意思却大相径庭,平时多记,做题时结合上下文做题。
7.C
【解析】
试题分析:一般说来,in spite of的语气较强,使用范围也较广; despite的语气较弱,多用于诗歌或正式的文体中。despite一般不与of连用。故选C。due to由于 because of由于 句意:尽管天气很糟糕,他们却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
考点:介词短语用法
点评:本题出现的介词属于考纲中必须掌握的短语,首先理解意思,再注意用法,due to和because of.用法如下:due to“由于,因…造成”,引导的短语在句中除可作状语外,也可作表语或定语。有些讲英语的人仅将 due to 用于动词be之后作表语,但目前普遍认为可将due to看作是owing to的同义词。
Eg. Your failure is due to negligence.你的失败是由于疏忽所造成的。
due to除可表示原因外,还有“应给于,应属于”的意思。
Eg. Our grateful thanks are due to you.向你表示我们衷心的感谢
owing to 也可以作表语,但可以和 because of一样, 用于句首作状语.
thanks to “由于或因为某人(某事)”,通常用于好的方面,译为“多亏”,但有时作反语;引导的介词短语可置于句首或句末。
8.A
【解析】
试题分析:句意:为了得到一个更好的分数,你应该在考试前把笔记好好地再复习一遍。根据句意可知要选择一个“复习”的词义。A 复习,重温;仔细检查;B克服;恢复;熬过;原谅;C移交给;翻阅;把…翻过来;D接管;接收。故答案选A。
考点:考察动词词组的辨析。
点评:这样的试题属于相对来说较简单的题,只要平时善于积累一些固定词组的用法和词义,做这样的题就非常简单。
9.B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同意词辨析,scare指非正式文体中可以与frighten 互换,但语气较重,侧重人受惊吓后立即停下正在干的事或跑掉;fright指一阵突然的、令人震惊的短暂恐惧,有时含夸张意味;frighten普通用词,使用广泛,指产生突然、短暂的惊慌、恐惧感。固定词组as though意思“好像”,句子意思“好像那个穷男孩将死于恐吓”
考点:考查同意词辨析
点评:同意词辨析是常考内容,要知道它们的意思,做同意词辨析题时,就很容易做出正确选择
10.D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词组:make use of“利用”的变形:还原成陈述句语序是She wonder she would make (what) use of the chance.句意:她想知道要怎样利用这个机会。选D。
考点:考查词组
点评:英语中有的词组是动词+名词+介词构成的,这种词组也会被变化形式来考查,如;pay attention to,have difficulty in,take advantage of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用还原法。
11.A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主语从句。It为形式主语,真正的主语是后面的从句,从句中不缺成分,排除BCD,使用连接词whether。也可以根据whether...or not的固定搭配解题。句意,那个旧车站是否要为一个现代旅馆所取代还在讨论中。
考点:考查主语从句。
点评:主语从句属于名词性从句。分析名词性从句时,关键在于结合句意看从句缺什么成分,若不缺成分,使用连接词that(无任何含义), wether(是否),若缺少主宾,表,定语,则使用连接代词what, which, who, whatever,....若缺少状语,则使用连接副词how,where,when,why,....
12.B
【解析】
试题分析:句意为:当尽管警官听到老人的报道后,立刻从座位上站起来,说道必须得采取措施去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物质水平
Rise:站起来,升高(通常指日月星辰的起伏),(不及物动词) raise:改善,抚养 (及物动词) 故B选项符合题意
考点:动词形似词词义辨析
点评:对于动词形似词词义辨析类型题目,考生可从单词的及物与不及物,单词的词义等入手去作答,平时一定要加强该类型题目的练习。
13.A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不定式作后置定语,不定式作后置定语表示将要做某事,因为名词party和动词hold是动宾关系,所以用被动式,句子意思“下周五我们被邀请参加即将举行的派对”,所以选A
考点:考查不定式作后置定语
点评:不定式作后置定语是个常考内容,要知道它表示的是什么意思,不定式作后置定语表示将要做某事,遇到此类题时,就很容易做出正确选择
14.C
【解析】
试题分析:从表面来看,这道题在考从句,而由句意可知:长城是如此一个好地方,以至于在全世界都很出名,(so..that)故第二空填that,第一空所在句子是一个定语从句,先行词为a place,它在many foreign people come to visit 中充当宾语,在限制性定语从句中,先行词被so,as,such,the same修饰时,关系代词用as,故选C
考点:考查so这个词的用法。
点评:这个句子由两空分隔成三部分,做此类题可以先从意义上分别处理三部分,然后再把它们合起来。另外在使用定语从句的引导词时,也要注意它的特殊用法。
15.C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冠词:第一空不填,mental health精神健康,是抽象名词,第二空填a,泛指一个很好的手段,句意;一些研究者发现白日梦对精神健康是很重要的,他们说白日梦是很好的放松手段。选C。
考点:考查冠词的用法
点评:冠词的考查集中在固定词组和the表示特指;a/an表示泛指;同时也要注意一些不用冠词的情况。
三、完形填空
1-5 DCBAA 6-10 BCDDC
11-15 BABDC 16-20 DCBAA
【解析】
1.从句意分析知:你肯定也感觉有时候好像你的生活完全失控了。故选D。feel 感觉
2.前文提到从家人,朋友,同事那里得到鼓励,这些都是认识的人,可知甚至陌生人也可以提高你的斗志。故选C
3.those times那些时候,与前文 down times 相呼应
4.后文知frog 青蛙
5.后文知两只丢进了坑里。
6.前文知,其余青蛙围在坑的周围。
7.后文知,这个坑应该很深(deep)
8..根据句意志这两只青蛙应是不幸的。故选D 。A. 不舒服的 B.不高兴的 C.不幸的
9.青蛙肯定是跳,jump
10.前文提到别的青蛙劝它不要跳,因为是徒劳的,故选C
11.其中一只听从了别的青蛙劝说,最终放弃了,gave up 放弃 gave away赠送 gave out 分发gave off发出(光,热) 故选B
12.其中一只放弃了,所以死了,died
13.as hand as he could 尽它可能的往上跳,固定句型,故选B。swiftly 敏捷地
14.help 帮助,ban禁止 forbid禁止 stop阻止,停止 根据句意,其余的青蛙朝它大喊以便阻止它的努力。故选D
15.the more…the harder 越…越努力 根据前文 ,答案为C
16.made it 成功了,固定句型
17.got out 出来 A.结果是 B.阻止进入 D.维持,伸出。根据句意应是出来了。
18.前文便知,答案选B. shout at sb朝某人大喊
19.这只青蛙解释,它有点耳背,故选A. B.宣布C.介绍 D.告诉
20.它以为是他们一直在鼓励它出来。故选A
考点:夹叙夹议文
点评:本文讲述当你处于困难时,好的话语能激励你,而一旦放弃了就会失败,并举了一个小故事说明主旨,文章不难,重在理解句子意思。
四、阅读理解
A
试题分析:
1.B 推理题。根据文章第三段的描述说明生活中有很多人心中有很多的怨气,要发泄,就好像是垃圾车一样,第一段中的The driver of the black car, who almost caused a major accident, turned his head angrily and started shouting bad words at us.说明这个司机就是这样的人。故B正确。
2.C 推理题。根据第四段最后一句Just smile, wave, wish him well, and move on. Believe me. You’ll be happier.”
说明他这样做是为了让自己更开心,不要让这样的行为毁了自己的好心情。故C正确。
3.D 猜测词义题。根据本句. I see the load they’re carrying.说明这里的the load是指那些Garbage Trucks所携带的怨气,抱怨。故D正确。
4.C 段落大意题。根据本段最后一句The mark of a successful person is how quickly he can get back his focus on what’s important.说明成功人士能抓住真正重要的东西,而不是被外界所影响。故C正确。
B
考点:考查生活类短文阅读
点评:文章讲述了生活中的“the law of the Garbage Truck”,生活中有很多人对待生活有怨气,在遇见事情的时候就向别人发泄这样的怨气。当我们遇见这样的情况时,要微笑,挥手。对于这一切不要理睬,不要让这样的事情毁掉我们的好心情。要特别注意61题考查,猜测词义题在解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前后文中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对所划内容的定义等的解释。
试题分析:
1.细节题。由文中的这句In the 1800s scientists knew that a metal, uranium, gave off radiation.可知答案选A。
2.细节题。由文章第二段和第三段可知居里夫妇做了很多的实验,终于发现了镭元素,故答案选C。
3.推断题。由第一段的In the past, women all over the world had to fight to get the same chance as men in education and jobs. Many people said that women should not receive much education because they would not do as well as men when they went to work.可知过去人们认为女人不会像男人一样把工作做好,故答案选D。
4.细节题。由最后一段的Marie Curie proved to the world that there was element that gave off radiation. And she also proved to the world that, if women are given truly equal chance, they can really help society.可知答案选D。
考点:本篇是一篇人物传记。
点评:文章通过对镭是如何被发现的来说明居里夫人这个人物对世界科学方面所做的贡献,同时更说明了女人也可以像男人一样把工作做好,只要给予她们平等的机会和权利。文章思路清晰,主旨鲜明,带着问题,通读全文,找寻答案。
C
试题分析:
1.细节题,由第一段最后一句No one had told them about the British custom of lining up for a bus so that the first person who arrived at a bus-stop is the first person to get on the bus.可以推出答案,故选C。
2.推理题。由第一段第三行Suddenly people rushed onto the bus and tried to push them out of the way和后面的shouted和remarks可以推出答案,所以选D。
3.细节题,由第二段第四行A visitor to India would do well to remember that people there consider it impolite to use the left hand for passing food at table.可以知道答案,所以选B
4.推理题,由第二段最后一句In that country you shake your head to express “yes” — a nod means “no”可以推出答案,所以选C
5.推理题,由倒数第二段最后一句In Japan, for example, it is quite usual for men to plan evening entertainments for themselves and leave their wives at home.所以选D
考点:本篇是一篇说明文
点评:本文说明了各个国家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所以要入乡随俗。推断题测试考生在阅读基础上的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考生根据文章所述事件的逻辑关系,对未说明的趋势或结局作出合理的推断;或根据作者所阐述的观点理论,对文章未涉及的现象、事例给以解释。考生首先要仔细阅读短文,完整了解信息,准确把握作者观点。
D
试题分析:
1.推理题,由第一段第一行by the 18th century Dutch painter Jan van Os.可以推出答案,故选A。
2.细节题。由第二段by three Spanish painters of this period—Paret, Melendez and Francisco Bayeu,和Francisco's brother Ramon, by Antonio Gonzalez and two Italians可以知道答案,所以选C。
3.细节题,由最后一段最后一句Erika Langmuir will explain how artists often "tell a story" through their pictures.可以知道答案,所以选D
4.推理题,由本文的主要意思“主要说明了新画和画家、特别展览、授课”,可以推出是在画廊的小册子,所以选A
考点:本篇是一篇说明文
点评:本文主要说明了新画和画家、特别展览、授课。对于文章中的细节题,要注意文章中的细节的理解。推断题测试考生在阅读基础上的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考生根据文章所述事件的逻辑关系,对未说明的趋势或结局作出合理的推断;或根据作者所阐述的观点理论,对文章未涉及的现象、事例给以解释。考生首先要仔细阅读短文,完整了解信息,准确把握作者观点。
五、任务型预读
1. Introduction 2. regularly 3. harm 4. trust / take 75. waste
6. like 7. expensive 8. serious 9. scientific 10. balance
六、书面表达
Creating a harmonious environment
Now in our school, as many students live in the school dormitories, it is hard to avoid quarrels. Last Tuesday Zhang Fang stayed up doing her homework after 10:30pm in the dormitory. Feeling tired, Li Lin went to bed immediately. But she couldn't fall asleep with lights on. She got so angry that she lost her temper and quarreled with Zhang Fang. Neither of them would give in and the quarrel continued.
While they were quarreling, I tried to calm them down, saying all of us should care about others. They realized their mistakes and made up finally.
After all, we share the same school and everyone is part of the big family. Whenever we face any problem, we should learn to understand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Only when we think more for others can we create a harmonious environment.
【解析】本文为夹叙夹议型议论文,其结构可安排如下:(引入句: 现在,大多数学生选择住校, 在寝室里同学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小摩擦。(生活现象)(叙述张方和李华发生争吵(你帮助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④你的看法:同学之间应该要互相理解,要交流并包容才能营造和谐的环境。注意时态,议论部分用一般现在时,叙述事情部分用一般过去时。人称为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考点:夹叙夹议型议论文
点评:夹叙夹议型议论文文章常用结构:
第一段:引入句,校园生活现象或社会现象,一定要翻译题干;
第二段:叙述自己的经历(亲身经历或周围人的经历)
第三段:(感受)议论+升华
涟水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阿房宫赋》,前人认为:“一起突兀,一结无穷”,中间写宫室和宫女生活部分“藻丽流动”。
B.我们必须了解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不这样做有什么坏处?
C.罗汉们老到七、八十,小到六、七岁。
D.“了不起!”这一出悲剧的确打动了我们,我们议论纷纷:“支那也有了不起的女人!”
2.下列句中横线处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 (3分)
(1)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____________高的诗歌作品的。
(2)戴望舒把对“丁香姑娘”深厚的感情____________在他的《雨巷》里,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3)鉴赏诗歌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____________诗的意象。
A.品位 灌注 揣摩
B.品位 贯注 揣测
C.品味 灌注 揣测
D.品味 贯注 揣摩
3.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人们都说猫是老鼠的天敌,但有些养尊处优的猫,早已把抓老鼠的本领忘得一干二净了。
B.对于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们发表了不少意见。
C.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成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
D.我国百分之六十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可信”、“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绳。
4.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
A.拓(?tuò?)印???形?骸(hé?)???搭?讪(shàn) 讥诮(qiào)
B.畏?葸(?xǐ)?炮(pào)烙???氓(máng)隶?? ? 濯濯(zhuó)童山
C.休?憩(?qì?) ??脑?髓(suǐ)??瞋(?chēn??)目????戮(?lù?)力同心
D.自?诩(?xǔ?) ? 憎(zèng?)恶??逡巡(qūn?xún)??谄(?chǎn)媚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最近相继召开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纷纷透出“幸福”信号,构建幸福城市、提高国民幸福指数被各地列为主要奋斗目标。它意味着不少地方正从见物不见人的GDP崇拜,逐步向见物更见人的“以人为本”转变。
但如果把幸福感的提升纳入施政目标中,政绩考核需要对幸福进行量化,而幸福本身又很难被量化,这很容易让人怀疑,一些地方虽有建设“幸福××”的良好意愿,但其会不会和民众的主观感受形成“一个目标,两种表述”的割裂呢?现在就有一种倾向,认为只要富裕了,民众就幸福了。这等于把幸福矮化为财富指标。对于提升公众幸福感,如果政府和公众对幸福的理解有差异甚至有天壤之别,会不会出现政府所致力于提升的幸福,不过是强加于公众但实质上公众并不能感受到的“幸福”呢?
要解决这样的矛盾,其实没那么难。评判幸福固然很难,但评判不幸福却很容易。比如说,机会不公平就是一种不幸福,不能给人以稳定预期人就会有不幸福感,等等。我们不敢肯定什么是幸福,但我们肯定有能力消除这些不幸福因素。当越来越多的导致不幸福的因素被消灭,幸福感必然会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对幸福感的评判权要掌握在公众手中。虽然有评判权的公众不一定能说清楚什么是幸福,但如果公众手中的权利无法约束政府的权力,那公众一定不幸福。
5.文章对地方政府把施政重点转向提升公众的幸福感持什么样的态度?(4分)
6.文章认为政府应该怎样做才能真正提升公众的幸福感?(4分)
7.“只要富裕了,民众就幸福了”,请简要分析产生这种倾向的社会原因。(7分)
三、文言文阅读
课内文言文
8.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则思三驱以为度 认为
B.则思正身以黜恶 使自身端正
C.何必劳神苦思 不必
D.虽董之以严刑 通“懂”,使……知道
9.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无以怒而滥刑 B.我见相如,必辱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C.恩所加,则思无因以谬赏 D.将有作,则思知止有安人
若属皆且为所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0.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让:谦让。
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督过:责备。
C.大王来何操操:拿,携带。
D.再拜奉大将军足下再拜:第二次拜
11.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相去四十里//沛公已去 B.沛公不胜杯杓//不胜枚举
C.沛公安在//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D.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
1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沛公则置车骑//置之坐上 B.乃令张良留谢//则与斗卮酒,哙拜谢
C.樊哙从良坐//因击沛公于坐 D.毋内诸侯//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13.下列各句中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白白地
B.臣等不肖,请辞去不肖:没有才能
C.独畏廉将军哉独:难道
D.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卒:最终
四、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3小题)
14.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欲罢不能。(《论语》)
15.今两虎共斗,。吾所以为此者,。(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16.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夕阳古道无人语,。(王实甫《西湘记》
17.,而后人哀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18.门前冷落鞍马稀,。,前月浮梁买茶去。(白居易《琵琶行》
五、诗歌鉴赏
19.“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这是唐宣宗挽唐代某诗人的诗。请仔细阅读此挽诗,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5分)
(1).写出这位诗人的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这句挽诗体现了这位诗人诗歌语言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仿照此挽诗,任选一位古代诗人,为他写一副挽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六、语言表达
20.请根据下列表格提供的内容和数据,用比较的方法在横线上填上一个恰当的句子,与上下文语意保持一致。(3分)
表1
你认为网上讲真话重要吗
重要
67.4%
不重要
8.5%
无所谓
24.1%
表2
你上网聊天都讲真话吗
是
22.2%
不是
66.8%
不回答
11%
上网聊天应该讲真话是网友美好的愿望,可在现实中,网上聊天之言又令人难辨真、
七、名著导读
21.文学名著阅读(10分)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贾宝玉将北静王赠给他的一件珍宝转赠给林黛玉,林黛玉拒绝接受,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红楼梦》)
B.觉新深深地爱着表妹梅,前姨妈以两命相克为由拒绝了这桩婚事。父亲用抓阄的办法给他选定了瑞珏,在他中学毕业那天,要他年内结婚。(《家》)
C.屠维岳泄露消减工钱的消息,引发了工人怠工。吴荪蒲与他长谈,觉得他平庸、猥琐、轻蔑地说:“没本事的人,我总给他一个公道。”最终赶走了他。(《子夜》)
D.葛朗台打算为夏尔的父亲偿还债务后,夏尔被葛朗台带到法庭签订了放弃财产继承权的文书,并在出国前的一个晚上和欧也妮立下了海誓山盟。(《欧也妮?葛朗台》)E.聂赫柳朵夫希望延期审理马斯洛娃的案子,拜访了枢密官。枢密官安慰他说,枢密院一定会查考案情的是非曲直。(《复活》)
八、作文
22.作文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 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A
2.A
3.C
4.C
5.①肯定这是向见物更见人的“以人为本”转变;②担心政府致力提升的幸福并不能使公众感受到(答出“政府的良好意愿与民众的主观感受割裂”亦可)。(4分,每点2分)
6.①致力于消除导致公众不幸福感的因素;②让公众掌握对幸福感的评判权。(4分,每点2分)
7.①GDP崇拜,政绩考核的评价指标单一;②社会的拜金主义倾向,以财富来衡量个人成功和幸福;③贫富差距拉大,助长民众对财富的渴望和追求;④中国人缺乏世俗生活之外的“超越意识”和“终极关怀”,一切以“身”的安顿为依归。(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给满分7分;其它答案只要分析合理,也应给分。)
8.B
9.A
10.D
11. D
12.D
13.A
14.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15.其势不俱生以先国家而后私仇也
16.淡烟暮霭相遮蔽禾黍秋风听马嘶
17.秦人不暇自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18.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
19.(1).白居易(1分)(2).通俗平易(2分,意对即可)(3).示例一:李白游子能诵静夜诗,谪人沉吟秋浦歌示例二:杜甫童稚爱读喜雨章,骚客常念登高篇
20.网民的主观愿望与自己的行为非常不一致。
21.CE
22.略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