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讲:牛顿第一定律、力和运动的关系知识点睛: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状态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相对地面速度为零.上抛到最高点的小球速度为零,但不是静止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由实验直接证明出来的;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出来的.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实验实验器材:完全相同的斜面,水平方向分别铺上毛巾、棉布、木板.实验步骤:将同一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小车在水平方向停止的最终位置如图所示.实验现象: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距离越远.实验结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的运动状态改变的越缓慢.实验推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或水平面光滑时),小车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小车放置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的目的:保证其每次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惯性定义: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牛顿第一定律是描述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由于惯性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运动规律,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惯性的大小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运动速度和受力情况无关.惯性描述的注意事项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作用”,也不能说“受到惯性”.只能说“由于惯性”或者“具有惯性”.惯性不同于惯性定律,惯性定律是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现象解题思路分解说明一切物体皆具有惯性.说明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说明物体的哪个部分受到什么力而改变运动状态.说明物体的其余部分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得到结论.物体的平衡状态及其处于平衡状态的条件平衡状态是指运动状况不再发生改变的状态,即速度方向和速度大小不再发生改变的状态,包括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的条件是物体不受力或所受到的合力为零,此时物体受到的力称为平衡力.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二力平衡是指一个物体只受到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物体此时受到的这对力称为一对平衡力.二力平衡的特点: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运动和力的关系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物体所受到的合力为零或不受力.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则物体所受到的合力与速度方向同向.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则物体所受到的合力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曲线运动,则物体所受合力与速度方向不共线.火眼金睛:判断以下结论是否正确:踢出去的足球不再受到踢力的作用,速度越来越慢,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物体在不受外力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跳远时助跑是为了增大身体的惯性( )公共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前倒,说明乘客有惯性,而汽车没有惯性( )刹车后汽车很快停下来,是因为摩擦力克服了惯性( )踢出去的足球能够继续运动,是因为受到了惯性的作用( )速度为零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受到平衡力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所受到的力一定是平衡力( )静止的物体一定处于二力平衡状态( )物体所受合力为零,运动状态一定不会发生改变( )在斜坡上静止的汽车,受到的力一定不可能平衡( )竖直向上抛出后的排球,在空中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的合力方向向上( )物体的速度越大,受到的力也越大( )某物体水平向右运动,则该物体一定受到水平向右的力( )在空中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受到的合力与重力平衡( )(多选)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最终将保持静止 D.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小车在大小为5N的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光滑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若撤去拉力,小车将( )A.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B.速度减慢,最后保持静止C.可能变速直线运动 D.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运动员跑到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这是因为( )A.运动员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B.运动员的惯性大于阻力C.运动员具有惯性 D.运动员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则两小球(设车无限长,其他阻力不计)(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C.若m1>m2,则肯定相碰 D.无法确定是否相碰如图所示,升降机以1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升降机对人的支持力为500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升降机静止在十楼时,升降机对人的支持力小于500NB.升降机以1.5m/s速度匀速上升时,升降机对人的支持力大于500NC.升降机以2m/s速度匀速下降时,升降机对人的支持力等于500ND.升降机以1m/s速度匀速下降时,升降机对人的支持力小于500N(多选)有一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和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B.茶杯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桌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桌子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秋千荡到最高点时,如果受到的力全部消失,下列猜想正确的是( )A.保持静止状态 B.做匀速直线运动 C.继续来回摆动 D.做匀速圆周运动(多选)某物体在一对平衡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若这对平衡力中的某一个力突然减小,则这个 运动物体( )A.速度可能变小 B.速度可能变大C.可能做曲线运动 D.速度可能保持不变某人在车后用80N的水平力推车,使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前进,突然发现车辆前方出现情况,他马上 改用l20N的水平拉力使车减速,在减速的过程中阻力保持不变,此时车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A.40N B.80N C.20N D.200N如图所示,圆柱体A的重力为120N,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手握住绳子用50N的力竖直向上拉.(1) 此时圆柱体A受到的重力和绳子的拉力的合力大小为多少?(2) 圆柱体A受到的合力为多少?(3) 手握住绳子用120N的力竖直向上拉时,圆柱体A的运动状态如何,为什么?能力提升物体具有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叫做惯性.惯性大小与__________有关,与速度_________(填“有”或“无”)关.小球踢出去后,由于__________,不能立即停止前进;由于受到__________,小球会越来越慢,最后停了下来.锤头松了,将锤柄在石墩上撞击几下,松动的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填“锤头”或“锤柄”)的惯性.用手拍掉衣服上的灰尘,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填“手”、“衣服”或“灰尘”)的惯性.匀速上升的观光气球上掉落一个小沙袋,小沙袋脱落后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的平衡状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所有力称为__________;若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称为__________,二力平衡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驶的汽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牵引力和阻力的作用,当牵引力大于阻力时,汽车的速度将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牵引力小于阻力时,汽车的速度将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牵引力等于阻力时,该车的速度将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左下图所示,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的重力时,当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时,钩码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是一对__________力,这一对力的特点是:大小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此时钩码的重力和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对平衡力,这一对力的特点是:大小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如右上图所示实验装置,甲的质量为800g,乙的质量为0.3kg,静止时绳子对乙的拉力为__________N,此时甲所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___N,若在乙的下方施加一个大小为1N的竖直向上的力,此时地面对甲的支持力大小为__________N.(g=10N/kg)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B.实验时选用优质的材料,一定能直接证明该定律C.它是可以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的D.它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通过猜想、推理而归纳出来的下面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有惯性B.匀速运动的物体有惯性,变速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C.质量大的物体有惯性,质量小的物体没有惯性D.一切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一辆汽车分别以6m/s和4m/s的速度运动时,它的惯性大小( )A.一样大 B.速度为4m/s时大C.速度为6m/s时大 D.无法比较如图所示,装有适量水的玻璃杯口放上硬纸片,再将鸡蛋放在硬纸片上,用手指突然弹去硬纸片,产生的结果是( )A.鸡蛋随纸片一起运动B.纸片、鸡蛋和杯一起倒下C.纸片弹出,鸡蛋落人杯内水中D.纸片弹出,鸡蛋和杯不动一杯水放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突然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① 列车突然向右启动 ② 列车突然向左启动③ 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 ④ 列车向左运动时突然刹车A.①或② B.①或③ C.②或③ D.②或④(多选)下列描述中与惯性有关的是( ),利用惯性的是( ),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汽车刹车后,车继续向前运动的过程B.跳远运动员起跳后,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的过程C.汽车刹车时,乘客向前倾倒D. 苹果从树上落下来,速度越来越快E.火车启动后,速度越来越大F.从枪口射出的子弹在空中飞行,并击中目标G.汽车上装有安全带下列四幅图中的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空降兵某团进行跳伞训练,伞兵打开降落伞后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时,人自身重 700N,伞和其他装备共重100N,则他们受到的阻力大小是( )A.100N B.700NC.800N D.600N小明用l50N的水平力推着重500N的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直线运动,则( )A.小车对地面的压力是l50N B.小车所受合力为350NC.小车受到的阻力是150N D.地面对小车的支持力是150N如图所示,物体P与Q叠放在一起,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各种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P受到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B.Q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Q的支持力C.P对Q的压力和Q对P的支持力D.Q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Q的支持力在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相同的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接着在材料不同的水平面上继续运动,分别停在不同位置,如图所示.要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__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__________.从这个实验可以推理得出:如果物体不受力,它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巩固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物体只要运动就需要力的作用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下列事例中,能避免惯性产生危害的是( )A.离垃圾箱一段距离扔果核,果核也能飞进垃圾箱B.让磁体离铁屑有一段距离,也能把铁屑吸引过来C.行驶的汽车离障碍物一段距离,就要提前刹车D.跳远运动员跳远前助跑在一艘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游轮上,某同学朝各个方向用相同的力进行立定跳远,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朝与游轮运动方向一致跳的最远 B.朝与游轮运动方向相反跳的最远C.朝与游轮运动方向一致跳的最近 D.朝各个方向跳都一样远(多选)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锤柄在石墩上撞击几下,松动的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这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B.竖直向上抛出后的排球,在空中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的合力方向向上C.踢出去的足球还能在水平地面上继续运动,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D.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该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如图所示,“奔马”模型的后蹄能稳稳地站立在手指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奔马”受到的重力与手指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奔马”受到的重力与它对手指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奔马”对手指的压力与手指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奔马”受到的重力与它对手指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小明同学在学习了运动和力的知识后有了以下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如果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一定相同B.推出去的铅球能继续在空中飞行,是由于铅球受到惯性的作用C.静止在水平课桌上的饮料瓶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D.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它将慢慢停下来如图所示,小车处在水平桌面上,用轻绳跨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在轻绳的拉力作用下沿桌面做匀速运动.若突然剪断轻绳,则小车( )A.将继续向前匀速运动B.将运动的越来越慢C.将立即停止运动D.受的摩擦力将越来越大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__________.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______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倒,这是因为乘客具有__________.静止在桌面上的物理书受到的__________力和__________力是一对平衡力.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目的是探究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所受两个拉力F1、F2的关系.实验中,小车应该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状态.实验中,通过调整__________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实验中,保持F1与F2大小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一定角度,松手后,小车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